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四川省阆中中学637400

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和优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物理教学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好奇热情的年龄段,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适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充分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物理探究。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充分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使知识点更加具体。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功能,能够通过动画技术以及视频播放技术,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教学难点,也有利于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本质,从而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奠定良好基础,保证物理课程质量达到预期。

2.优化实验教学。各中学的师资力量虽然得到明显改善,各学校的物理设备以及物理实验室都在优化之中,但是在实际开展物理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实验器材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实验不便操作或者存在一定危险性。这些问题,都会对实验教学产生阻碍。教师通常会以演示教学或者教材讲解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模拟或者播放实验过程视频,使学生清晰了解整体物理实验过程。这样,优化了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然而采取传统灌注式教学方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可以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加以处理,并使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内容清晰展现出来,这样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比如,在学习光的色散的时候,如果仅仅利用课程中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快速理解,但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便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将光照的不同形式呈献给学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4.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诚如上文所言,在新时期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从接触物理到学习物理,时间较短,难度较大,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实现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采取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理解物理知识,并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拓视野,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饱满的热情和专注的学习态度下,深入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和领悟知识,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能够快速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地进入到物理实验学习过程当中,在物理实验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并在物理实验中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具体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凹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模拟的实验,并借助信息技术将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具体流程进行呈现。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除了考验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以外,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性、逻辑性和空间想象力,从而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提升自身的物理能力和水平,反之,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有压力,思维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学会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现抗拒的心理。而对此,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知识点的具象化和立体化,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上去认识知识点,使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利用信息技术,模仿实验情境。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本的学科,注定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一个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实验也能激发同学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实验结果由于个别实验仪器和环境自身的限制,常常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但多媒体模拟实验却可补救普通实验仪器的缺乏,使物理实验的演示结果更为贴切。而且多媒体技术也可以轻易地展现其他一些笼统晦涩的过程,如“分子运动论”、“力”和“磁场”等。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是“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于无法直观地观察到物体是否受力,因此同学难以理解。而在多媒体展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同学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同一辆小车在不同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一样。从而得出结论,毛巾外表最毛糙,阻力最大,物体移动的距离最短。那么,假如能够让物体运动的表面足够光滑,阻力为零的话,物体的运动还会停下来吗?自然,同学就会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得出结论后可运用信息技术模仿物体在不受力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模仿实验能使同学很直观地领会其中的原理,而无需老师再多次讲解,有水到渠成之功效。

4.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高的要求,因为物理有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很抽象的。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去教授初中物理时,要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可以将一些学生最感兴趣的物理实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为学生展示,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些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分析思考的过程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为了使得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来提升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并且创造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这只是一种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且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分别播放高、低音歌唱家的作品,将声音传入示波器,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不同音调下的声波变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排成一排,并且通过蹲起的动作来模拟声波的变化,为了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可以将这些动作记录下来,并且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声波的变化。

总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加大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晓晓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

[2]李琴信息技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7,(12)。

[3]马瑞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7,(08)。

[4]杨正应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魅力中国,2017,(28)。

标签:;  ;  ;  

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