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岭论文-林书喜,林朱辉,李德亁

霸王岭论文-林书喜,林朱辉,李德亁

导读:本文包含了霸王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霸王岭,雨林,木棉,昌化,春赏,旅游主题,昌江县,特色旅游资源,国际旅游,海南国际

霸王岭论文文献综述

林书喜,林朱辉,李德亁[1](2019)在《霸王岭上探雨林 昌化江畔赏木棉》一文中研究指出仲冬时节,昌江黎族自治县又迎来了“冬登春赏”黄金旅游季:今年12月至明年3月,昌江计划围绕霸王岭、木棉花两大特色旅游资源,通过举办一系列文体旅游活动,进一步擦亮“山海黎乡,纯美昌江”城市名片。昌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正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12-23)

陈一帆,翟晓飞,陶星宇,王同亮,汪继超[2](2019)在《标记重捕法对模式产地霸王岭睑虎种群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霸王岭睑虎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是海南岛特有种,自2002年被命名以来,因种群数量小、分布区窄、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种群资源现状尚不清楚。2018年7—8月,根据霸王岭睑虎种群分布,在模式产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2个样区,首次采用植入电子标签的标记重捕法对种群密度、性比、窝卵数、成幼比等开展调查,并比较了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样区A种群密度为846只/hm~2,性比1.6∶1,成幼比7∶1;样区B种群密度为591只/hm~2,性比1.2∶1,成幼比10∶1。窝卵数为1~3枚,87%的窝卵数为2枚。身体量度特征(除吻长外)在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了霸王岭睑虎的基础生态学资料,可为资源状况评估和保护提供依据。此外,本研究证实了植入电子标签是对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野外标记研究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对动物进行长期标记。(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4期)

宋平,李晨[3](2019)在《霸王岭生态站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我国其他热带地区相比,海南省霸王岭拥有植被类型最齐全、原始林保存最完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境异质性最大、物种特有性最突出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针叶林、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与海南岛其它林区相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4-23)

潘正宇,徐允,程汉亭[4](2019)在《海南霸王岭金钟藤调查及防治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金钟藤的发生与分布进行了调查,掌握了金钟藤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最新分布和危害现状,并提出了防除建议。结果表明:金钟藤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属于重度危害等级,需要加强对其发生的动态监测和采取有效的防除措施。(本文来源于《热带林业》期刊2019年01期)

谢春平,赵柏松,刘大伟,方彦[5](2018)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黑桫椤种群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黑桫椤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是真蕨中较古老的类群,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黑桫椤种群现状及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对策,对海南省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黑桫椤种群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3处典型的黑桫椤群落,根据黑桫椤种群的高度级结构,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编制静态生命表,同时结合年龄结构动态变化指数和种群稳定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区域黑桫椤种群年龄结构整体表现为正金字塔型,但由于小环境差异导致不同样方的种群年龄结构有较大区别。样方A和样方B的种群年龄结构以中低龄级个体占有较高的比例,而样方C以中龄级占有较高比例。年龄结构动态变化指数值在有干扰和无干扰的条件下均大于0,因此种群表现为增长型。静态生命表的各指标值显示,黑桫椤种群结构在样方A的要优于其他两个样方。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各样方的种群稳定性表现为样方A>样方C>样方B。【结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黑桫椤为低增长性的稳定种群;对该种群的保护应结合各样方具体环境情况,同时以减少人为干扰和提升幼树幼苗的种群数量为主。(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罗圣玫[6](2018)在《重游霸王岭,感受热带雨林的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年前,我刚考上大学,初次拜访霸王岭。从那以后,原始古朴、清静无染的霸王岭时常在我梦中萦绕,成了我躲避喧嚣闹市,寻找心灵回归的一方净土。去年腊月的一天早上,我约了一个闺蜜,再一次走进了霸王岭。霸王岭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7.3%,是我国珍贵的原始热带雨林景区,也是岛西南的一道天然屏障。逶迤的霸王岭,虽然没有五指山那么险峻(本文来源于《现代青年》期刊2018年11期)

韩文涛,陈巧,刘华[7](2018)在《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天然林为对象,在有陆均松更新幼苗幼树的林分中共设置调查样地35块,样地面积400m~2,调查陆均松幼苗幼树胸径(地径)、树高,胸径5cm以上的全部立木的胸径、树高,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分析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的树种多样性丰富,Simpson指数均超过0.8;均匀度高,Pielou指数均大于0.4;随陆均松幼苗幼树高生长,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林分优势树种组明显,断面积最多的5个树种是陆均松、岭南青冈、细刺锥、米椎和红绸,占总断面积的38.2%。(3)随着陆均松幼苗幼树的生长,乔木郁闭度和枯落物厚度呈增加趋势,林下植被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分断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4)陆均松幼苗幼树主要集中分布在距陆均松母树10~30 m范围以内。(5)陆均松幼苗幼树在海拔1 140~1 180m、坡度为0~15°和西南坡向区域分布最多。(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10期)

吴春燕,许洋瑜,陈永富,陈巧,洪小江[8](2018)在《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天然更新土壤种子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自然条件下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和时空动态,揭示其天然林更新机制。[方法]从2014年4月开始,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成分类型、时空动态进行为期3年的观测,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陆均松土壤种子库中完好种子、霉烂种子、空心种子、缺损种子占种子库种子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48%、45.55%、29.68%、24.30%;(2)距母树不同距离所含种子数量与距离呈反"J"形曲线递减关系;(3)土壤种子库种子具有明显的空间格局;(4)种子数量垂直分布特征为:枯落物层(87.78%)>0~5 cm层(11.01%)>6~10 cm层(1.20%),0~5 cm土壤层种子分布急剧减少,至6~10 cm层几乎没有种子分布;(5)土壤种子库无活力种子的数量和比例都较高,最高的100%,有活力种子数量少且萌发率低(14%),种子寿命不到1 a。[结论]土壤种子库的上述特征表明:陆均松具有极大的天然更新障碍,陆均松土壤种子库完好种子数量少,种子质量差、萌发能力弱、寿命较短,种子大量集中在枯落物层,无法与土壤有足够的接触从而降低萌发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吴春燕,陈永富,陈巧,洪小江,韩文涛[9](2018)在《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的自然更新能力,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进行为期3年的种子雨、种子库及幼苗幼树观测,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陆均松种子雨和种子库有效种子数量太少并存在季节性差异;其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种子雨的扩散密度随着距母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在枯枝落叶层所占比例最大,但有活力种子数量极少。幼苗幼树适宜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00~1 400 m,经度、纬度、坡度与幼苗幼树分布有明显相关性。因此,选择适宜季节采摘种子,提高种源数量和质量,清除林下枯枝落叶,增加种子萌发能力等以减少陆均松更新的限制条件的人工抚育措施应适当考虑。(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博杰,陈展川,侯则红[10](2017)在《海南霸王岭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对其园林开发价值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霸王岭局部地区的野生观花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园林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和筛选出了20种观赏性佳、生态适应性强、开发成本低且可应用于海南省园林建设中的观花植物,并分析了海南野生观花植物在推广中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霸王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霸王岭睑虎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是海南岛特有种,自2002年被命名以来,因种群数量小、分布区窄、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种群资源现状尚不清楚。2018年7—8月,根据霸王岭睑虎种群分布,在模式产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2个样区,首次采用植入电子标签的标记重捕法对种群密度、性比、窝卵数、成幼比等开展调查,并比较了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样区A种群密度为846只/hm~2,性比1.6∶1,成幼比7∶1;样区B种群密度为591只/hm~2,性比1.2∶1,成幼比10∶1。窝卵数为1~3枚,87%的窝卵数为2枚。身体量度特征(除吻长外)在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了霸王岭睑虎的基础生态学资料,可为资源状况评估和保护提供依据。此外,本研究证实了植入电子标签是对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野外标记研究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对动物进行长期标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霸王岭论文参考文献

[1].林书喜,林朱辉,李德亁.霸王岭上探雨林昌化江畔赏木棉[N].海南日报.2019

[2].陈一帆,翟晓飞,陶星宇,王同亮,汪继超.标记重捕法对模式产地霸王岭睑虎种群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9

[3].宋平,李晨.霸王岭生态站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铺路[N].中国科学报.2019

[4].潘正宇,徐允,程汉亭.海南霸王岭金钟藤调查及防治建议[J].热带林业.2019

[5].谢春平,赵柏松,刘大伟,方彦.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黑桫椤种群结构特征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8

[6].罗圣玫.重游霸王岭,感受热带雨林的魅力[J].现代青年.2018

[7].韩文涛,陈巧,刘华.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特征[J].林业科技通讯.2018

[8].吴春燕,许洋瑜,陈永富,陈巧,洪小江.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天然更新土壤种子库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8

[9].吴春燕,陈永富,陈巧,洪小江,韩文涛.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

[10].陈博杰,陈展川,侯则红.海南霸王岭野生观花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对其园林开发价值的评价[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  ;  ;  ;  ;  ;  

霸王岭论文-林书喜,林朱辉,李德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