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锌论文_赵世华,孙利朋,刘赟,叶会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氧化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锌,稀土金属,金属,纳米,避雷器,半导体,活性。

金属氧化锌论文文献综述

赵世华,孙利朋,刘赟,叶会生[1](2019)在《一例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变电站一支110 kV避雷器故障,通过带电检测、诊断试验及解体检查等方式,分析其原因为避雷器内部环氧树脂筒发生贯穿性闪络,造成避雷器本体接地故障,并且避雷器故障时喷出的带电粒子造成同间隔电压互感器叁相短路接地故障。通过缺陷分析,可提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设计、检修与运行维护水平,为分析与处理此类故障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电力》期刊2019年03期)

林存冲[2](2019)在《金属掺杂氧化锌基相对湿敏传感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湿度的监控越来越严格,因此湿度传感器获得了极大的应用与普及,而湿度传感器的性能取决于对湿度敏感材料的选择。氧化锌(ZnO)半导体材料由于其极好的结晶性,高电子霍尔迁移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尤其是结构形貌的可控性,成为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湿度传感器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然而纯氧化锌(ZnO)湿敏材料依然存在选择性、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期望利用金属元素对ZnO进行修饰来提高氧化锌湿敏材料的性能。金属元素的修饰可以促进氧化锌(ZnO)纳米半导体材料形成具有大比表面积,高活性位点,丰富氧空位的新型湿敏材料。另外,金属元素的修饰还能够增强氧化锌(ZnO)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因此,吸引了人们对合成新型氧化锌(ZnO)基湿度敏感材料极大的兴趣,成为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湿度传感器最热门的材料。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利用镁和金纳米粒子(AuNPs)成功改性了ZnO纳米半导体材料,对其研究如下:一.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取了具有高活性位点和丰富氧空位的Mg掺杂ZnO微米球。经过形貌和结构的分析可知Mg~(2+)成功的掺进了ZnO的晶格中。在室温的条件下,对Mg掺杂ZnO纳米材料进行了湿敏测试。结果表明Mg掺杂ZnO(1.5mol%)微米球在湿度从11%至95%RH的环境中具有最佳的湿敏性能。Mg掺杂ZnO(1.5mol%)阻抗变化约4个数量级,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小滞后性(4.1%),快速的传感恢复时间(12 s)及响应时间(24 s)。此外,用复阻抗图谱分析了Mg掺杂ZnO(1.5mol%)微球的感湿机理,为湿敏材料进一步优化和器件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二.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的获取了具有高灵敏度湿度传感性能的纳米金粒子(AuNPs)修饰的黑色ZnO纳米棒(6mL AuNPs)。从EDS和TEM的结论可知纳米金粒子(AuNPs)成功的与黑色ZnO进行了复合。通过SEM清楚地观察到AuNPs/ZnO(6mL AuNPs)纳米棒垂直排列生长并且其内部是相互联通的骨架空间结构,这样的形貌结构可以对水分子进行快速地传递和运输,从而增强其湿敏性能。湿敏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湿度(11%RH到95%RH)环境下,AuNPs/ZnO湿度传感器比纯ZnO湿度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AuNPs/ZnO湿度传感器(6mL AuNPs)的灵敏度比纯ZnO湿度传感器高出叁个数量级的变化,湿度滞后性低至2.8%,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2.6s和5.6s。(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0)

冯晨[3](2019)在《稀土金属共掺杂氧化锌光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锌(ZnO)因其独有的优越性能,以及在很多领域巨大的潜力而受到很多的关注。晶体材料的性能会被结构特征影响,通过掺杂和形貌控制可以分别影响其微观及宏观结构。镧系元素是理想的金属掺杂剂,因为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和未被完全占据的4f轨道,所以掺杂镧系元素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共掺杂两种稀土元素可以更有效地改良光催化剂,不仅可以通过协同效应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光吸收能力,同时也对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产生了抑制。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围绕稀土金属掺杂ZnO,研究了不同合成路径下稀土金属Er和Nd共掺杂对ZnO掺杂活性的影响。以及所制备光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分别研究了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ZnO光催化材料的过程中煅烧温度和前驱液pH对Zn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在这基础上制备出了不同掺杂比例的Er/Nd-ZnO光催化剂,并根据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对比,得出Er和Nd的最佳掺杂比: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中Er与Zn掺杂比为3%,Nd与Zn掺杂比为2%时具有最佳降解效果;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Er与Zn掺杂比为1%,Nd与Zn掺杂比为1%时具有最佳降解效果。2、通过Er和Nd共掺杂ZnO材料对罗丹明B和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结果,比较样品光催化性能的差异。降解结果分析可知稀土元素共掺杂与纯ZnO及一种稀土离子单独掺杂相比更有优势。其中溶剂热法制备材料的光催化效果与沉淀法相比光催化效果更好,在30 min内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而纯ZnO则只能达到46%。沉淀法制备的3Er/2Nd-ZnO样品降解罗丹明B和甲基橙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10891min~(-1)和0.02778 min~(-1)。溶剂热法制备的1Er/1Nd-ZnO样品降解罗丹明B和甲基橙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09588 min~(-1)和0.01558 min~(-1)。且1Er/1Nd-ZnO样品在30 min内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8%,而纯ZnO则只能达到46%,1Er/1Nd-ZnO样品的动力学速率常数约为纯ZnO动力学速率常数的3倍。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并对掺杂后ZnO材料粒径尺寸的减小,晶格畸变,禁带宽度等变化具体进行了讨论分析。可以得出稀土金属共掺杂使得ZnO半导体的光催化性能提高,也拓宽了其光响应范围。4、通过捕获实验分析了1Er/1Nd-Zn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和罗丹明B时主要活性物质的作用次序为O_2~-,·OH,h~+和e~-,及其对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稀土金属Er和Nd共掺杂提高ZnO光催化性能的原因包括:ZnO晶格的畸变,杂质能级的产生,制备方法对粒径形貌的影响,上转换效应对载流子效率的影响及Er~(3+)和Nd~(3+)氧化还原对的生成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2)

王源[4](2019)在《二次电池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储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优异性能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石墨作为商业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由于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Ah g~(-1),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氧化锌(ZnO)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978 mAh g~(-1))和在掺杂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形貌可控制等优点,被看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电极负极材料,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ZnO纳米颗粒在电化学过程中体积容易大幅度膨胀且容易团聚在一起,导致其在储能材料中电化学性能表现不佳。因此在本文中,着重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改进氧化锌材料在电化学系统中存在的缺点。首先,因为金属有机框架具有稳定的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离子传输通道,所以我们以水热碳化法将氧化锌与金属有机骨架的优点相结合。然而制备过程中温度较低(200 ~oC),合成ZnO类材料不具有明显的晶体形状且伴生了大量的有机副产物。导致在循环伏安测试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同时合成材料的电化学反应速度极低,在长循环测试过程中的可逆容量仅仅为13 mAh g~(-1),完全无法满足商业需求。因此,为了改善在此种方法下制备的材料导电性差的问题,替换用高温碳化法合成ZnO类材料。发现在650 ~oC、N_2气氛下保温2 h合成的ZnO材料具有规则六棱柱型的稳定介孔金属骨架结构,且在0.1C的电流密度下其可逆容接近100 mAh g~(-1)。为了进一步提高ZnO材料的容量,将碳化温度提高至750 ~oC、850 ~oC。却发现在高温条件下ZnO的结构坍塌几乎熔融在一起,导致其电化学性能极为不稳定,在长循环过程中可逆容量大幅度衰减。最后,为了改性在650 ~oC下制备的ZnO材料,在合成的过程中引入氧化石墨烯和碳,以高温碳化法合成了具有独特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氧化锌与还原氧石墨烯和碳的复合材料(ZnO/rGO/C)。ZnO/rGO/C在锂离子电池系统中呈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循环100周之后容量仍然有850 mAh g~(-1),接近理论容量的85%。同时我们首次将这种材料运用在钠离子电池中,探究了ZnO与Na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且在循环100周之后其可逆容量接近300 mAh g~(-1),远远高于大部分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储能应用中。(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刘洪嶂,张建学,彭文彩,赵勇[5](2019)在《氧化锌烟尘湿法提取过程中金属锰粉除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湿法炼锌系统中,采用金属锰粉来代替锌粉置换除镉等杂质。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pH为4.0左右,按照[Cd]量的1.3倍加入金属锰粉,一段即可将镉除至电解要求范围。金属锰粉除镉具有除镉效果好、除镉效率高、镉不容易返溶等优点。同时,在用金属锰粉除镉的过程中,锰进入系统,还能对整个系统起到补充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冶金》期刊2019年01期)

刘艳芳,胡兵,尹雅芝,刘国亮,洪昕林[6](2019)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一锅法制备金属/氧化锌复合材料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温室效应的危害和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二氧化碳加氢还原制甲醇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化学反应。最近几年的研究中,过渡金属/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该反应,这是因为过渡金属/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协同功能以及独特的光电子和催化性能。因此,发展该复合材料的尺寸可控制备方法显得很有价值。虽然使用物理方法可以大批量制备催化材料,但却难以实现金属和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因此,研究者们更多地倾向于使用化学方法来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材料。然而,为了获取活性金属相,该催化剂通常需要氢气还原步骤;同时,还需要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这就使得大多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需要很多步骤,从而导致金属/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在回流乙二醇中一锅法合成金属(钯,金,银,铜)/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不需要任何表面活性剂。在该方法的制备过程中,钯和氧化锌可以通过减少各自的表面能从而在之后的聚集中互相稳定彼此来实现粒子的尺寸控制。此外,碳酸氢钠可以通过调整碱性度来控制钯纳米粒子的尺寸。而乙二醇作为一种温和的还原剂可以将钯离子还原成钯纳米粒子,同时还可以作为该制备过程的溶剂。在制备过程中,钯粒子通过热还原而成核和聚集,氧化锌纳米粒子则通过醋酸锌的热分解而形成。本文中,我们通过X射线衍射来分析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的相态,结果显示,没有杂相。我们使用透射电镜来研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特征。此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被用来确认金属/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成分组成,结果显示钯和氧化锌之间有金属和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力。为了确定复合材料的真实元素组成,我们对材料进行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并且发现理论值和实验值相吻合。为了研究钯锌投料比和碳酸氢钠对钯粒子尺寸的影响,我们通过X射线衍射结果计算出不同钯锌投料比和碳酸氢钠反应量下钯粒子的尺寸,并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利用透射电镜图进行进一步直观验证。众所周知,Cu/ZnO/Al_2O_3纳米复合材料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优良催化剂,本文中研究的其他金属/氧化锌复合材料也可以很好地催化该反应。所以,为了进一步研究所制备的不同金属/氧化锌复合材料,我们将其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当钯锌投料比为1:9,反应条件为240oC,5 MPa时,其催化效果最好,二氧化碳转化率为30%,甲醇选择性为69%。其出色的催化表现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因为钯是氢气解离为活泼氢原子的良好催化剂;其二是因为钯和氧化锌之间的强的金属和载体间相互作用力可以使得氧化锌表面形成表面氧空穴。此外,我们发现大部分金属/氧化锌复合物都表现出很高的甲醇选择性,尤其是金/氧化锌催化剂,它的甲醇选择性达到了82%,只是二氧化碳转化率较低。最后,希望本文可以提供一种制备金属/氧化锌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且该方法可以为金属/氧化锌用于催化时提供干净的催化表面。(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冯晨,王海芳,郭嘉华,魏阳[7](2018)在《稀土金属掺杂氧化锌光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半导体氧化锌(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稀土金属铒(Er)和钕(Nd)共掺杂ZnO的方法研究了共掺杂对ZnO内部结构的影响。采用化学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ZnO,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表征手段分析掺杂样品结构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溶剂热法合成的ZnO晶粒尺寸较纯ZnO大幅缩小; ZnO共掺杂后有更强的紫外和可见光发射,吸收带边出现红移。稀土元素Er和Nd共掺杂ZnO可以有效提高其光催化降解效率。(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8年06期)

孙志鹏[8](2018)在《金属纳米线/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柔性紫外探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柔性、透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光电子系统中的重要元件,柔性、透明紫外光电探测器,已经被广泛研究应用于环境监测、火焰探测、水质净化和光通信等领域。在众多的紫外光活性材料中,氧化锌(ZnO)由于其宽的直接带隙(3.37 e V)、高的激子结合能(60 me V)、可低成本制备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制备紫外探测器最有前景的半导体材料,其多种形貌、结构的ZnO纳米材料,如纳米粒子、纳米球、纳米线和纳米带等,都已被应用在紫外光电探测器中。一维ZnO纳米线(ZnO NWs)具有光响应性高、响应时间短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透光性等优势,是制备柔性、透明紫外光探测器的理想材料。然而,如何发展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ZnO NWs制备技术用于构筑柔性、透明紫外光探测器目前仍是一个挑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在银纳米线(Ag NWs)上制备阵列和分支状ZnO NWs构筑了柔性、透明、高性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进一步,在铜纳米线(Cu NWs)改性的CuO和CuI材料上制备分支状ZnO NWs,构筑了基于ZnO/CuO和ZnO/CuI p-n结构的柔性、透明、高性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在PET上喷涂Ag NWs作为电极材料,再通过水热法生长ZnO NWs,成功制备了阵列状ZnO NWs和分支状ZnO NWs两种结构,用于制备柔性透明紫外光电探测器。阵列状ZnO NWs/Ag NWs结构制备的紫外光电探测器透明度为71%,在0.1 V偏压下,开光电流比(Ion/Ioff)为18,响应时间为16 s,恢复时间为9 s,并且在弯折1000次以后还可以保持良好的紫外探测性能。分支状ZnO NWs/Ag NWs结构制备的紫外探测器同样具有优异的性能,在2V的偏压下,Ion/Ioff为16,响应时间为12 s,衰减时间为10 s,透光性能为65%。(2)通过Cu NWs的氧化和碘化分别获得p型CuO和CuI材料。然后利用水热法在CuO和CuI表面生长分支状ZnO NWs制得了ZnO/CuO和ZnO/CuI p-n结。进一步,构筑了基于ZnO/CuO和ZnO/CuI p-n结的柔性、透明紫外光电探测器。基于CuO/ZnO p-n结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的Ion/Ioff可达1075,响应时间和衰减时间分别是和7 s和5 s,透光度为66.7%。基于ZnO/CuI p-n结的紫外光电探测器的Ion/Ioff为189,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3 s和3 s,透光度可达74.8%。(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谢凯,杨洋,薛汝增,徐单单,郑公铭[9](2018)在《ICP-OES法同时测定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及13种金属元素杂质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及13种金属元素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经硝酸、氢氟酸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发射功率为1 300 W,载气流量为15 L/min,辅助气流量为0.1 L/min,蠕动泵速为0.8 L/min,雾化气流量为0.8 L/min,雾化器压力为315 kPa,以轴向观察方式在不同波长下检测。结果:铝、砷、钡、钙、镉、钴、铬、铜、铁、汞、镁、锰、铅、锌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01~4.000μg/mL(r为0.999 2~0.999 8);定量限为0.000 7~0.044 0μg/mL,检测限为0.000 2~0.013 2μg/mL;中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加样回收率为86.1%~116.9%(RSD为0.9%~3.6%);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及13种金属元素杂质含量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16期)

李云飞,张庆[10](2018)在《浅谈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中氧化锌压敏电阻陶瓷的老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锌压敏陶瓷因为其良好的非线性而成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核心材料,其运行过程老化是失效的主要原因。关于氧化锌压敏陶瓷的老化机理主要有离子迁移理论和氧解吸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能从一定角度解释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现象,这两种模型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晶界处缺陷的非均匀分布导致的双肖特基势垒结构之上的。因此对其中缺陷和势垒结构的研究和控制是理解、改善其老化特性和保护特性的根本途径。基于由缺陷组成的晶界双肖特基势垒模型,简要论述了其老化机理。(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13期)

金属氧化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湿度的监控越来越严格,因此湿度传感器获得了极大的应用与普及,而湿度传感器的性能取决于对湿度敏感材料的选择。氧化锌(ZnO)半导体材料由于其极好的结晶性,高电子霍尔迁移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尤其是结构形貌的可控性,成为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湿度传感器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然而纯氧化锌(ZnO)湿敏材料依然存在选择性、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期望利用金属元素对ZnO进行修饰来提高氧化锌湿敏材料的性能。金属元素的修饰可以促进氧化锌(ZnO)纳米半导体材料形成具有大比表面积,高活性位点,丰富氧空位的新型湿敏材料。另外,金属元素的修饰还能够增强氧化锌(ZnO)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因此,吸引了人们对合成新型氧化锌(ZnO)基湿度敏感材料极大的兴趣,成为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湿度传感器最热门的材料。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利用镁和金纳米粒子(AuNPs)成功改性了ZnO纳米半导体材料,对其研究如下:一.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取了具有高活性位点和丰富氧空位的Mg掺杂ZnO微米球。经过形貌和结构的分析可知Mg~(2+)成功的掺进了ZnO的晶格中。在室温的条件下,对Mg掺杂ZnO纳米材料进行了湿敏测试。结果表明Mg掺杂ZnO(1.5mol%)微米球在湿度从11%至95%RH的环境中具有最佳的湿敏性能。Mg掺杂ZnO(1.5mol%)阻抗变化约4个数量级,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小滞后性(4.1%),快速的传感恢复时间(12 s)及响应时间(24 s)。此外,用复阻抗图谱分析了Mg掺杂ZnO(1.5mol%)微球的感湿机理,为湿敏材料进一步优化和器件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二.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的获取了具有高灵敏度湿度传感性能的纳米金粒子(AuNPs)修饰的黑色ZnO纳米棒(6mL AuNPs)。从EDS和TEM的结论可知纳米金粒子(AuNPs)成功的与黑色ZnO进行了复合。通过SEM清楚地观察到AuNPs/ZnO(6mL AuNPs)纳米棒垂直排列生长并且其内部是相互联通的骨架空间结构,这样的形貌结构可以对水分子进行快速地传递和运输,从而增强其湿敏性能。湿敏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湿度(11%RH到95%RH)环境下,AuNPs/ZnO湿度传感器比纯ZnO湿度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AuNPs/ZnO湿度传感器(6mL AuNPs)的灵敏度比纯ZnO湿度传感器高出叁个数量级的变化,湿度滞后性低至2.8%,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2.6s和5.6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氧化锌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世华,孙利朋,刘赟,叶会生.一例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分析[J].湖南电力.2019

[2].林存冲.金属掺杂氧化锌基相对湿敏传感器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9

[3].冯晨.稀土金属共掺杂氧化锌光催化剂的制备及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王源.二次电池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储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刘洪嶂,张建学,彭文彩,赵勇.氧化锌烟尘湿法提取过程中金属锰粉除镉的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2019

[6].刘艳芳,胡兵,尹雅芝,刘国亮,洪昕林.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一锅法制备金属/氧化锌复合材料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7].冯晨,王海芳,郭嘉华,魏阳.稀土金属掺杂氧化锌光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8

[8].孙志鹏.金属纳米线/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柔性紫外探测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9].谢凯,杨洋,薛汝增,徐单单,郑公铭.ICP-OES法同时测定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及13种金属元素杂质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8

[10].李云飞,张庆.浅谈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中氧化锌压敏电阻陶瓷的老化机理[J].科技与创新.2018

论文知识图

浅谈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带电监测和...金属氧化锌阀片伏安特性计劝一时...典型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求得泄露...3振动台试验高斯列主元消去法流程图间接法氧化锌生产工艺流程图

标签:;  ;  ;  ;  ;  ;  ;  

金属氧化锌论文_赵世华,孙利朋,刘赟,叶会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