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增量论文-于晓辉,乔雨蒙,代旷宇,陶静,吕大刚

非线性增量论文-于晓辉,乔雨蒙,代旷宇,陶静,吕大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增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余震序列,增量损伤,单自由度体系,重复法

非线性增量论文文献综述

于晓辉,乔雨蒙,代旷宇,陶静,吕大刚[1](2019)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增量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采用真实主余震序列和人工构造主余震序列作为输入,开展了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增量损伤分析。挑选75组真实主余震序列,并基于相同的主震记录,分别采用重复法、随机法和衰减法构造不同的人工主余震序列作为输入。分别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考虑屈服后刚度的双线型模型和叁线型模型,开展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分析。以修正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对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结构增量损伤进行研究,并对强度折减系数、恢复力模型及主余震序列人工构造方法对增量损伤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余震造成的结构增量损伤不可忽视。基于重复法和随机法合成的人工主余震序列相比真实主余震序列的余震强度偏大,因此会高估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增量损伤。基于衰减法合成的人工主余震序列的余震强度偏小,会低估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增量损伤。结构特性对增量损伤的影响很小,体现为不同强度折减系数及不同恢复力模型对结构增量损伤的影响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倪迎鸽,杨宇,张伟[2](2019)在《增量谐波平衡法在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增量谐波平衡法推广至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周期响应分析中。对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推导其增量谐波平衡过程,研究了分段非性项的处理方法;实现了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到线性化代数方程组的转化,可以为其他的分段非线性的处理提供思路。为了加快收敛过程,通过对数值解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响应中的主导频率成分,避免了盲目地对系统解形式进行假设;最终可以快速地获得响应近似周期解。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讨论了谐波项数对解的精度的影响以及间隙和刚度比对响应幅值的影响。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可以快速地获得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响应,拓展了增量谐波平衡法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郭楠[3](2018)在《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地基和大面积填土地基大都是非饱和土,且具有横观各向同性的特性。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平山填沟造地、填海造地等大面积填土工程应运而生,即横观各向同性土体面积急剧增长,科学地预测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变形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现代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发展表明,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能同时反映土的非饱和状态、横观各向同性和非线性的本构模型迄今尚未提出。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对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力学特性和本构模型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分别考虑基质吸力、初始干密度及加卸载等因素的影响,对非饱和各向同性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其次,以非饱和土力学和弹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提出了用非饱和土叁轴试验确定全部模型参数的方法;再次,进行了多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土叁轴试验(共6种100个试样),揭示了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变形强度特性与水量变化特性;第四,分析研究了模型参数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最后,采用非饱和土叁轴仪和非饱和土真叁轴仪分别进行了不同条件的非饱和土试验,初步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本构模型的合理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天然成层地基和大面积填土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丰富和发展非饱和土力学的本构模型理论。(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9-27)

文颖,李特,孙明文,曾庆元[4](2016)在《基于增量割线刚度的平面梁几何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增量-迭代技术背景下几何非线性分析耗时长、代价大的问题,通过颠倒U.L.(更新的拉格朗日)列式隐含的自然变形-刚性运动过程,建立了平面梁全新势能列式,由卡氏定理推导了显式增量割线刚度矩阵.与U.L.列式相比,割线刚度矩阵不仅使表达式得到简化且具有通过刚体运动检验、免于薄膜闭锁和保持对称性等特点.应用增量割线刚度作为几何非线性分析典型迭代步"预测"和"校正"算子,建立了基于柱面弧长约束方程的直接迭代算法,提出了非比例加载下荷载因子取舍算法.算例表明:增量割线刚度法追踪较陡路径能有效地避免路径回溯及迭代发散问题;与牛顿-拉夫逊法相比,减少了增量步数和机时,提高了分析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张纯金,任勇生,纪淑娟[5](2015)在《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的杜芬方程非线性区间多值自动求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典型的非线性振动系统杜芬方程为例,研究应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自动求解非线性方程区间内多值的问题。在非线性区间内选择一个与幅频特性曲线趋向相似的谐波项系数作为主动变量,根据振幅的变化情况,自动选择不同谐波项系数,直到求出所有的值,所求出的值与四阶Runge-Kutta法的结果相比精确度相当,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姚红良,王重阳,王帆,闻邦椿[6](2015)在《多频激励局部非线性系统响应求解的降维增量谐波平衡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增量谐波平衡法求解多频激励局部非线性系统周期响应耗时太长的问题,提出了降维增量谐波平衡方法。首先通过谐波平衡理论分析了多频激励局部非线性系统响应中各自由度各次谐波的定量对比关系,并且根据该定量对比关系使系统的维数降至与非线性自由度个数相同;其次针对降维后的复数非线性系统推导了多频增量谐波平衡法,以及原系统各自由度各阶响应的还原方法;最后利用双频激励局部非线性悬臂梁系统进行了所提方法的精度和效率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与传统方法一致,但是在局部非线性自由度较少时其效率远高于传统方法。(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彭川来[7](2015)在《基于有限增量法的非线性RL电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研究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感串联RL串联的一阶非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利用有限增量法求出RL非线性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理论解,同时通过实验测出RL非线性一阶电路充电过程的曲线,理论与实验充电曲线基本吻合。经比较,其充放电过程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并出现临界慢化现象。(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5年05期)

胡郑州,吴明儿[8](2014)在《考虑剪切效应叁维纤维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增量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叁维连续介质力学和虚功原理为基础,推导了增量U.L.有限元列式,该列式保留了大位移刚度矩阵项,并对该刚度矩阵进行修正使其成为对称矩阵。根据增量U.L.列式,推导了叁维纤维梁单元的刚度矩阵。该单元采用平截面假定,以轴向节点位移表示截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移,并结合Timoshenko梁理论来考虑剪切效应。以上原理编制分析程序,通过几个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精确性、通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4年08期)

刘宝,刘群峰,王君红,李良川,王磊[9](2014)在《非线性动态增量内模控制算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非线性工艺对象的控制质量,基于动态增量内部模型提出一种非线性动态增量内模控制算法.其中,动态增量内部模型是利用一阶纯滞后模型建立;动态增量内模控制算法是依据该动态内部模型和传统内模控制算法原理设计.在对该动态增量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生物反应器作为控制对象来检验其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增量内模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和抗干扰能力等均优于传统PID控制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高级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实际控制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文涛,Xiong,Zhang[10](2014)在《载重轮胎复合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和增量分析(十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6.4.5用优选参数进行轮胎模型的模态分析用根据第4章进行的参数研究推导出的选定参数对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以评估轮胎的振动形式和自然频率。用筛选出的选定参数研究的轮胎模型的变形形式图示于图84。比较从标定轮胎模型(图84)筛选的这些变形形式表明,变形形式1、2、3、6和9具有相似的变形图形。但是,用选定参数建立的模型的其它变形形式与从标定轮胎模型筛选的那些变形形式有很大的不(本文来源于《现代橡胶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非线性增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增量谐波平衡法推广至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周期响应分析中。对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推导其增量谐波平衡过程,研究了分段非性项的处理方法;实现了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到线性化代数方程组的转化,可以为其他的分段非线性的处理提供思路。为了加快收敛过程,通过对数值解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响应中的主导频率成分,避免了盲目地对系统解形式进行假设;最终可以快速地获得响应近似周期解。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讨论了谐波项数对解的精度的影响以及间隙和刚度比对响应幅值的影响。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可以快速地获得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响应,拓展了增量谐波平衡法的应用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增量论文参考文献

[1].于晓辉,乔雨蒙,代旷宇,陶静,吕大刚.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增量损伤分析[J].工程力学.2019

[2].倪迎鸽,杨宇,张伟.增量谐波平衡法在分段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求解[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郭楠.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4].文颖,李特,孙明文,曾庆元.基于增量割线刚度的平面梁几何非线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张纯金,任勇生,纪淑娟.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的杜芬方程非线性区间多值自动求解算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姚红良,王重阳,王帆,闻邦椿.多频激励局部非线性系统响应求解的降维增量谐波平衡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5

[7].彭川来.基于有限增量法的非线性RL电路的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

[8].胡郑州,吴明儿.考虑剪切效应叁维纤维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增量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14

[9].刘宝,刘群峰,王君红,李良川,王磊.非线性动态增量内模控制算法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

[10].文涛,Xiong,Zhang.载重轮胎复合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和增量分析(十二)[J].现代橡胶技术.2014

标签:;  ;  ;  ;  

非线性增量论文-于晓辉,乔雨蒙,代旷宇,陶静,吕大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