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送经论文_吴建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送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送经,电子,经纱,经编,模糊,算法,机织。

电子送经论文文献综述

吴建兵[1](2016)在《Crealet:用于先进窄幅技术织物的电子送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材料和新型织造技术的开发为制备性能要求范围更广的高科技织物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新材料可以赋予织物新的特性,另一方面,材料的特性可通过巧妙地排列不同的纱线系统得以实现。多层织物或叁维(3D)织物指具有实质性厚度(厚度大于制备织物用纱线直径数倍)的织物,其通常用于制作树脂浸渍的复合材料预制件或具有完整结构的厚型材料。通过树脂浸渍,可赋予织物更好的剪切强度,从而性能优于传统的薄膜层压产品。产业用纺织品的(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6年05期)

邱海飞,王益轩,杨宏才[2](2014)在《喷气织机电子送经卷取机构虚拟样机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气织机复杂的送经卷取传动系统,以津田驹ZAX型喷气织机为依据,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模式开发电子送经卷取机构的虚拟样机,为其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研究以及喷气织机数字化技术改造提供了平台支持。通过时间变量多项式拟合了伺服电机速度控制曲线,在此基础上对送经卷取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了织轴与卷布辊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规律曲线,仿真结果表明,织轴与卷布辊运动配合关系正确,符合送经与卷取运动的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4年07期)

胡玉汞[3](2014)在《基于模糊PID的DSP经编电子送经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经编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系统以DSP为主控制器。针对控制对象的不确定性,采用了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算法,可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性好、响应快、稳定性高等优点,使经纱张力保持稳定,以满足经编机高速化和高质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4年06期)

黄淑琴[4](2014)在《基于PLC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人机界面(HMI)为交互平台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应用于纺织整机和浆纱机等机器。该系统随着放卷直径的不断变小和收卷直径的不断变大,对经线张力进行控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PID)调节技术确保张力在所需范围之内,较好地解决了送经过程中张力恒定的问题。阐述了控制系统的动作过程,介绍了系统硬件结构组成、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软件设计。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监控画面操作简单方便,维护简单,控制可靠性高。(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夏风林,刘苏,张琦,蒋高明[5](2014)在《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滞后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由开、停机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引起的经编停车横条织疵,通过实验测试经编机电子送经系统在开、停机过程中主轴与经轴电动机的运动曲线。分析认为:开、停机过程中送经系统经轴电动机滞后于主轴运动,开机时滞后时间随着主轴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滞后角度逐步增大;停机时滞后时间随着主轴转速的降低变化不大,滞后角减小,引起经纱张力呈现"正常—偏松状态下的松、紧变化—较紧状态下的松、紧变化—正常"的波动。同时,还对主控制器性能、系统控制程序、伺服控制模式、送经伺服性能、伺服参数设置和主轴编码器等影响经编送经系统滞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苏[6](2013)在《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编送经系统是经编机编织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编产品的多样化需要送经系统的配合,且有时需要经轴倒转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在经编产品中横条是影响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也经常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经编机的性能。对高速经编机电子送经系统的研究中,在织造花型简单的单速工艺时,织物品质良好,但是多速切换和开停机时横条明显,研究电子送经系统的动态响应是解决横条的一个方向。论文首先介绍了送经机构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国内外送经系统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的送经系统与国外的差距,并对研究意义做了阐述。接着,文章介绍了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送经系统的动态特性,并阐述了送经系统各部分结构原理及其作用,控制装置采用高响应性的DSP作为核心,详述了电子齿轮的设计原理和作用,在送经过程中随着经轴外周长的减小,利用电子齿轮功能实现送经线速度的恒定,从软件和硬件上提出了主轴横列计数新方法。然后针对送经系统响应滞后、开停车横条严重等问题,通过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提出了系统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并详细介绍了PID参数的在线调节方法,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模糊PID控制能提高系统响应性和减少超调,能较好的改善停车横条。最后,为验证本文所设计电子送经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四通道振动测试仪搭建了送经系统动态特性测试平台,在开停车时实时采集经编机主轴和经轴的速度曲线,多速切换时采集经轴电动机的速度曲线,机器正常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张力波动曲线,从经轴跟随主轴的速度曲线图上分析经轴滞后主轴时间,并从多速送经经轴速度曲线上分析切换时间和过渡横列数,从张力曲线上分析经编机正常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等。总之,本课题在分析高速经编机送经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基于DSP的送经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经纱张力波动平稳,同时动态响应有待提高,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经编装备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3-12-01)

任雯,胥布工[7](2013)在《基于FI-SNAPID算法的经编机多速电子送经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经编针织物的质量和增加可生产的花型品种,对德国卡尔迈耶双针床经编机原已老化的单速电子送经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发了多速电子送经系统.在研究多速电子送经原理的基础上,给出系统架构、硬件电路和基于模糊免疫-单神经元PID(FI-SNAPID)算法的软件实现方法.系统上位机采用嵌入式工控机/触摸屏,搭载MCGS组态软件,方便、直观地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艺参数的设置以及生产管理等功能.为了节约改造资金,提高性价比,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系统6个经轴直流电机,重新为其开发伺服驱动器作为下位机.下位机主要基于高性能8位微处理器、智能功率模块(IPM)和FI-SNAPID算法设计实现.经实际测试运行表明,系统性能稳定,送经精度高,人机界面友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3年10期)

刘苏,夏风林,张琦,蒋高明[8](2013)在《经编电子送经的模糊PID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编用电子送经系统响应滞后,高速切换横条明显等问题,通过将模糊控制与普通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经编电子送经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模糊PID实时修正经轴电动机速度,实现送经PID参数的在线调整,明显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使用MatLab仿真,将模糊PID控制算法与普通PID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普通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算法可有效提高经轴电动机响应速度,降低超调量和减少稳态误差,优化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张琦,蒋高明,夏风林,朱克来[9](2013)在《现代经编数控系统电子送经关键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编机电子送经的工艺控制要求是典型的变速同步传动控制,其核心是对经编主轴与送经从轴间传动比的动态连续修改。电子齿轮技术以其灵活快捷的速比变换特征,已经成为现代经编数控系统中实施电子送经控制的关键技术。文中对采用内部电子齿轮方案、外部电子齿轮方案、自制电子齿轮方案的现代经编数控系统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各实施方案的特点,对现代经编机的数控化推进具有一定的实用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郑华,何勇[10](2012)在《嵌入式电子送经卷取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2位嵌入式处理器MCF5235丰富的硬件资源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高实时、高可靠性、多任务等优点,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电子送经卷取系统;该系统利用MCF5235的eTPU模块把电机控制功能集成到系统中,降低了系统成本;从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与实现、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介绍了整个系统,同时还采用了复合控制器对张力进行控制,实现了经纱张力恒定;实验结果为经纱张力波动小于2%,调整时间小于10个织造周期,表明该系统张力波动小、调节时间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09期)

电子送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喷气织机复杂的送经卷取传动系统,以津田驹ZAX型喷气织机为依据,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模式开发电子送经卷取机构的虚拟样机,为其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研究以及喷气织机数字化技术改造提供了平台支持。通过时间变量多项式拟合了伺服电机速度控制曲线,在此基础上对送经卷取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了织轴与卷布辊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规律曲线,仿真结果表明,织轴与卷布辊运动配合关系正确,符合送经与卷取运动的控制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送经论文参考文献

[1].吴建兵.Crealet:用于先进窄幅技术织物的电子送经系统[J].国际纺织导报.2016

[2].邱海飞,王益轩,杨宏才.喷气织机电子送经卷取机构虚拟样机开发[J].机械传动.2014

[3].胡玉汞.基于模糊PID的DSP经编电子送经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一体化.2014

[4].黄淑琴.基于PLC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设计[J].毛纺科技.2014

[5].夏风林,刘苏,张琦,蒋高明.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滞后响应[J].纺织学报.2014

[6].刘苏.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D].江南大学.2013

[7].任雯,胥布工.基于FI-SNAPID算法的经编机多速电子送经系统开发[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8].刘苏,夏风林,张琦,蒋高明.经编电子送经的模糊PID控制设计[J].纺织学报.2013

[9].张琦,蒋高明,夏风林,朱克来.现代经编数控系统电子送经关键技术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3

[10].郑华,何勇.嵌入式电子送经卷取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论文知识图

多速电子送经系统控制过程图全闭环控制式电子送经系统控制...半闭环控制式电子送经系统控制...电子送经/卷取模块框图9测试运行中的多速电子送经系统织机电子送经的织轴驱动系统

标签:;  ;  ;  ;  ;  ;  ;  

电子送经论文_吴建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