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

周堤侠(综述)景鸿恩(审校)

(青海大学2011级研究生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本文综述了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的必要性、有效性、治疗时机、给药方式与方法等,以期引起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综述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015-02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以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胰腺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餐后居烈上腹痛、呕吐、发热、胰酶增高、腹膜炎体征明显等为主要症状。也是普外科常见的临床急腹症之一,占10%左右,约80%的患者病程呈自限性,总体死亡率为5%~10%;其中20%~30%的AP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1](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SAP发病急,病情凶险,常并发较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1]。同时可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继续发展还可导致全身性重要器官受损,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休克和MODS。

生长抑素(Somatastatin,简称SS)为环状14氨基酸钛,主要存在丘脑下部和胃肠道,其人工合成物的作用与天然生长抑素相同,能有效抑制生长激素,减少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2],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因此生长抑素对胰腺细胞有保护作用[3]。同时生长抑素能减少腹腔和胰腺血流量,胰腺血流量减少除直接减低胰腺外分泌功能外,还可使急性胰腺炎时入血的胰酶量相对减少。另外生长抑素还可减轻血清及腹液中胰淀粉酶活性,抑制炎症发展,缓解临床症状[4]。

1、SS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必要性、有效性

不同学者通过不同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胰腺炎的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生长抑素治疗后多能取得明显疗效。

张立华[5]等通过实验证明生长抑素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缩短临床病程,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临床治愈时间。

AP可表现为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障碍,血小板参数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Lukaszyk[6]等应用人的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注射狗所致的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血小板降低,其聚集性和TXA2水平升高,说明急性胰腺炎早期,血小板水平降低,而活性增加。Mimidis[7]等认为大的血小板代谢活跃,聚集粘附力和止血性强。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一系列炎性介质(如: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炎性介质与血管活性物质(NO、TXA2等)还可引起胰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Mitchell[8]等认为,血小数目减少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有关。朱水山[2]等通过实验证明生长抑素治疗后可使血小板活性降低,从而阻止SAP的进一步恶化,使病情逐渐好转.AP患者早期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可调节血小板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预防SAP的继续恶化,改善SAP的预后。

AP可表现为全身免疫的应激反应,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中期以后发生的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所致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加了急性胰腺炎后期全身感染的危险性和病死率[9]。吴浩[3]等通过实验证明胰腺炎发生后血中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如TNF2α、IL21、IL26以及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效应的抗炎症细胞因子TGF2β和IL210均明显增高。证明了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确存在一个免疫应激和免疫抑制先后并存的双向免疫异常状态。其中TNF2α、IL21、IL26是3个最有影响的介质,其血清绝对值更可作预后判断的指标[1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抗内毒素抗体、抗TNF2α抗体、IL21受体拮抗剂等相继问世,但进入临床实验后均未获得预期的成功[11]。

2、SS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

AP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都十分相识。患者一旦诊断为AP应尽早因为生长抑素,钟荣德[12]等通过实验证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现象,发病时间越长对省体损伤越大,并有发展为多器官衰竭、DIC等严重并发症可能,胰外器官的损害是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差的重要原因,这一损害大部分出现在病程早期,因此宜尽早使用生长抑素治疗。

3、SS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给药方式与方法

由于生长抑素的特殊化学结构和对AP所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主要有三种给药途径:

1、卢嘉翰朝[13]等通过持续性区域动脉介入灌注生长抑素治疗AP显示有效率为90.0%,常规给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5.4%;区域灌注组无病例死亡,常规给药组有2例因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14];区域灌注组在治疗后患者腹痛、腹部压痛、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11天,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15]。

2、肖琼芳[16]等通过周围静脉输液泵输注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发现能准确控制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的切断输液道路,实现智能控制输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泵的流速不会随病员体位/活动的变动而受影响,保证给药连续性和有效性。

3、也可通过皮下注射生长抑素治疗AP,但由于皮下注射患者对药物吸收慢,局部不良反应多,目前基本淘汰。

展望

随着对AP及生长抑素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时运用生长抑素治疗AP已经成为AP治疗的趋势。生长抑素已经成为治疗AP必须应用的药物之一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同。然而生长抑素在使用上还有众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加大对生长抑素的给药时间、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研究的力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PapachristouGI,WhitcombDC.Predictorsofseverityandnecrosisinacutepancreatitis[J].GastroenterolClinNorthAm,2004,33(4):871-890.

[2]朱水山,唐岩,王本茂,刘瑞,等.生长抑素八肽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J].普外临床,1994,9(5):298-300.

[3]吴浩,严伟,王刚.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肝胆外科杂志,1999,7(4):212-213.

[4]秦兴雷,石景森,张练,等.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肝胆外科杂志,1999,7(5):342-344.

[5]张立华,邹海波,沈思魁,黄孝伦,等.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2):99-102.

[6]袁耀宗,王昌成,马兴刚,徐淮,等.血清IL26,IL28和TNF2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52-253.WangCC,MaXG,XuH,etal.RolesofserumIL26,IL28,andTNF2αintheearlydiagnosis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ChinJEmergMed,2001,10:252-253.

[7]IwagakiH,HizutaA,UomotoM,etal.Clinicalvalueofcytokineantagonistsininfectiouscomplications.ResCommunMolpathlPharmacol,1997,96:25-34.

[8]钟荣德,龚福林,方景云.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长抑素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J].临床荟萃,2010,25(19):1722-1723.

[9]卢嘉翰朝,刀保细,张玲,陈祖聪.急性胰腺炎不同疗法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9):794-795.

[10]肖琼芳,李朝伟,李晓东.输液泵一般原理和故障处理[J].中国医学备,2006,3(6):57-62.

标签:;  ;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