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癌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一、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任辉[1](2021)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轨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验证现有理论对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适用性,探索理论驱动下的癌症复发恐惧与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探寻乳腺癌患者术后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轨迹,以及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因果预测关系,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制定对策与建议,为制定此方面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一: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某省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乳腺癌术后5年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45位患者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857份(有效回收率为90.7%)。采用的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简表、简明疲劳量表、疾病感知问卷简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限制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分析,采用R软件4.1.0版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研究二: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以研究一的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疲劳、社会支持和社会限制为自变量,以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为中介变量,以癌症复发恐惧为因变量,采用SPSS-PROCESS 3.3宏程序和基于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疾病感知和非适应认知策略在每个自变量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上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AMOS 24.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多个自变量同时存在的整体路径作用。研究三: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发展轨迹及其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本研究为纵向研究设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研究一的有效样本中选取300名术后第3个月的患者进行了三次追踪调查,最终有267人完成全部调查(失访率为11.0%)。采用Mplus 8.3软件,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以描述乳腺癌患者术后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构建交叉滞后模型分别验证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跨时间因果预测关系。研究四: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结合增加样本多样性原则和饱和原则,对857名有效样本中的17人进行了质性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Nvivo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逐层整理、编码和分析。结果:研究一: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857位乳腺癌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量表总分平均为(14.95±7.22)分;其中523人报告了高水平的癌症复发恐惧,占样本总人数的6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手术方式、化疗史和放疗史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总分的分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癌症复发恐惧与疲劳、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社会限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经济困境呈显着正相关(r=0.255~0.572),与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r=-0.51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因素根据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限制、疲劳、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年龄、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化疗史和放疗史,上述变量总共可以解释癌症复发恐惧61.5%的变异,社会、认知、心理因素分别可以解释癌症复发恐惧19.8%、18.2%和11.6%的变异;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中,按重要性评分对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疾病感知、社会限制、社会支持、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年龄、经济困境、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疲劳、受教育程度、个人每月可支配收入、职业、放疗史、化疗史和手术方式。随机森林模型发现,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评分结果不同。研究二: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链式中介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在疲劳和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89,占总效应的28.81%;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在社会支持和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53,占总效应的48.88%;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在社会限制和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8,占总效应的28.58%。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疲劳、社会限制和社会支持相互关联的情况下,疾病感知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同样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癌症复发恐惧被上述变量共同解释的变异量为60.0%。研究三: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发展轨迹及其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潜变量增长模型发现,乳腺癌患者在术后3~9个月期间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呈线性下降,且初始水平与后期的发展趋势存在显着关联。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分别对癌症复发恐惧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四: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经过半结构化访谈和主题分析,最终确定了三个主题:癌症复发恐惧的感受、癌症复发恐惧的态度以及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媒体的报道、复查、认识人的复发或死亡消息),个人因素(躯体症状和疾病特点)、家庭因素(家庭支持和家庭情感负担)和医疗因素(医生支持和医疗体验)。结论:(1)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整体平均水平较高,高水平癌症复发恐惧检出率也较高,现状不容乐观。(2)年龄<39岁的患者其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年龄组,且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不同,提示我们应根据各年龄段患者的特点采取适龄的、灵活的干预措施,有的放矢地开展个体化的支持服务。虽然化疗史和放疗史对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能力较低,但也为寻找最佳干预时机和重点干预人群提供了科学指导。(3)社会、认知和心理因素对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能力明显超过人口、疾病与治疗因素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上述这些可通过干预进行改善的影响因素,从而促进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扶持政策的改进。其中,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和社会限制在两种模型中都表现出最强的对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能力,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认知应对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尽管疾病感知与社会支持在多元线性回归中预测能力较低,却出现在随机森林模型重要性排序的前三位,这可能与随机森林模型能考虑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有关,提示我们应结合多种统计方法的优缺点综合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能力,并深入探索重要因素间的路径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没有显着意义的经济困境,在随机森林中却比较重要,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弥补了从癌症的经济副作用角度探索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空白。(4)疲劳、社会限制、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均受到了疾病感知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的链式中介影响,验证了疾病自我调节模型和社会认知加工模型对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强化了认知与应对在癌症复发恐惧发生机制中的关键作用。此外,疲劳、社会限制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互动关联,提示当内部和社会因素同时作为触发因素时,也可以通过激活认知与应对过程,对癌症复发恐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框架,提示我们应从生理、社会与认知多个角度综合理解癌症复发恐惧的发生机制,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与社会支持服务。(5)在术后3~9个月期间,乳腺癌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且初始水平低者其后期下降速度较快,提示我们术后尽早开展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控制后期癌症复发恐惧的进展。(6)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的升高可以引起癌症复发恐惧水平的升高,为明晰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提供了实证依据,并提示我们从改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角度寻找控制癌症复发恐惧的突破口将会大有裨益。(7)乳腺癌患者对癌症复发恐惧有着积极和消极的感受,并采取着乐观、寻找意义或逃避的态度,合理运用其积极态度,为其寻找正向意义,可能有利于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减轻癌症复发恐惧。影响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医疗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我们,为乳腺癌患者增强支持网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预措施,将是缓解癌症复发恐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及其能提供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对癌症复发的恐惧。

马翠[2](2021)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量性研究了解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探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通过质性研究进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验证、补充量性研究的结论,为临床工作中提高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提供有效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1.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贵州省某3所三级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308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Ⅱ,FACESII-CV)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为研究工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所涉及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贵州省某2所三级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16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访谈对象,以资料饱和为原则,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1)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即M(P25~P75)为186(159~202),十个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困境解读(77.43%)、亲密和谐(77.13%)、正向前瞻(75.77%)、问题解决(74.66%)、合作协调(74.08%)、秩序井然(72.75%)、清晰交流(72.34%)、情感分享(71.41%)、社会支持(70.63%)、生活卓越(68.47%)。(2)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中,面对型、回避型、屈服型得分的M(P25~P75)分别为19(16~21)、17(15~19)、11(9.25~13)。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回避型应对方式(59.81%)、面对型应对方式(57.93%)、屈服型应对方式(54.89%)。(3)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的M(P25~P75)为82(73~100),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减压(63.31%)、自我决策(63.23%)、正性态度(59.84%)。(4)乳腺癌患者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得分的M(P25~P75)分别为68(63~72)、47(42~51.75)。(5)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的M(P25~P75)为40(36.25~45)。(6)单因素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宗教信仰、医保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类型以及疾病确诊时间在家庭复原力总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面对型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总分、正性态度、自我减压、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家庭复原力总分及两个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61~0.620,P<0.01),回避型应对方式与家庭复原力总分及两个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73~-0.402,P<0.0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8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面对型应对方式、回避型应对方式、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总分、有宗教信仰、疾病确诊时间为≥12月,这些变量能解释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变异的65.1%。2.质性研究结果:(1)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方面,共提炼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支持、疾病管理4个主题,15个亚主题,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乐观、生活期望,家庭因素包括接受疾病、亲密性、灵活性、积极的沟通、家庭经历、家庭责任感,社会支持包括亲戚朋友支持、医护人员支持、病友支持、其他社会支持,疾病管理包括控制治疗副作用、按时返院治疗、定期复查。(2)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危险因素方面,共提炼出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缺乏沟通、家庭负担、疾病困扰5个主题。结论:1.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困境解读得分最高,生活卓越得分最低。2.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主要受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面对型应对方式、回避型应对方式、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总分、宗教信仰、疾病确诊时间的影响,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面对型应对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影响最大,即家庭亲密度越好、家庭适应性越强、对疾病越采用面对型的应对方式,其家庭复原力水平越高。3.医务人员应识别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疾病治疗层面来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家庭对疾病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闫媛媛[3](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认为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唐文[4](2021)在《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的相关性;分析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延安大学附院医院和延安市人民医院的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一病区和肿瘤科二病区的21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MCMQ)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使用的统计学方法有: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频数及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的Kruskal-Walis H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结果:(1)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总得分为(55.26±7.99)分,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三个维度得分情况如下:坚韧维度(27.63±4.72)分、自强维度(18.85±2.60)分、乐观维度(18.85±2.60)分。(2)胃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中位数为36.00分,处于中等水平。客观支持维度中位数为9.00分,主观支持维度中位数为21.00分,社会支持利用度中位数为6.00分。(3)胃癌患者应对方式总得分为(45.70±3.46)分,各维度均高于国内常模。各维度得分为:面对维度(20.18±3.04)分、屈服维度(11.37±1.85)分、回避(16.70±1.88)分。(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职业、主要照护者、肿瘤病理分期、治疗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总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得分呈正相关(P<0.01,rs=0.346),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P<0.01,r=0.294)、屈服维度呈负相关(r=-0.295,P<0.01)、回避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187,P<0.0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有职业、主要照护者、治疗方式、屈服应对、主观支持5个变量共解释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的60.3%的变异。结论:(1)胃癌患者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提高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尤为重要;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胃癌患者面对、屈服、回避均高于国内常模,应对方式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2)胃癌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的面对成正相关,与屈服和回避呈负相关。(3)影响胃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职业、主要照护者、治疗方式、屈服应对、主观支持。(4)胃癌患者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弹性水平越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心理弹性水平更高。

曹志丹[5](2021)在《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2探讨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相关关系。3明确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对创伤后成长的具体作用路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26名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中文版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应用Amos 24.0对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1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医疗社会支持总分为(57.58±9.74)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依次排列为实际性支持、情感性支持、社会互动性支持与讯息与情绪支持;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包含年龄、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主要照顾者、辅助治疗方式、癌症分期、病程、家族史等。2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自我表露总分为(36.10±10.29)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73.6%的患者自我表露处于中低水平,26.4%的患者高水平;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癌症种类、癌症分期和家族史等。3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总分为(58.34±9.38)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依次排列为子女健康、自身健康、不孕接受度、备孕、配偶知情和怀孕能力;生育忧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主要照顾者、癌症种类、辅助治疗方式、患者生育意愿、家属生育意愿、子女数量、子女性别和家族史等。4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50±11.44)分,条目均分为(2.93±0.57)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创伤后成长各维度条目均分排序为个人力量、人生感悟、自我转变、与他人的关系、新的可能性;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包含:年龄、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主要照顾者、癌症种类、癌症分期、辅助治疗方式、子女数量、子女性别、家族史;其中,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职业、癌症种类、辅助治疗、社会支持、生育忧虑、自我表露最终进入回归方程,提示着8个因素会对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造成影响,共同解释创伤后成长变异的77.5%。5 Pearson分析显示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育忧虑呈负相关(r=-0.810,P<0.01);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567,P<0.01);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596,P<0.01);社会支持与生育忧虑感呈负相关(r=-0.427,P<0.01);自我表露与生育忧虑呈负相关(r=-0.507,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表露呈正相关(r=0.454,P<0.01)。6社会支持、自我表露对创伤后成长的直接效应0.3246、间接效应0.5611,总效应0.8856。生育忧虑在社会支持、自我表露和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63.36%。研究结论1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处于中等水平,生育忧虑处于较高水平,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越高,创伤后成长越高;生育忧虑越高,创伤后成长越低;社会支持和自我表露越高,生育忧虑越低,创伤后成长越高。3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在社会支持、自我表露和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职业、癌症种类、辅助治疗、社会支持、生育忧虑和自我表露对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起到预测作用。

王莉莹[6](2021)在《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探究影响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的相关因素,分析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对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影响,以期为开展职业康复干预措施,促进中青年肠癌术后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岗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査工具采用一般资料(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疾病、职业相关情况)、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对回收无误的问卷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双人录入并使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一般资料中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个人职业相关信息等;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得分情况;使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患者所处的重返工作准备度的5个阶段(前意向、意向、行动准备—评估、行动准备—行动、不确定维持、主动维持);单因素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在一般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返回工作岗位和未返回工作岗位的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社会支持水平、自我管理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是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重返工作准备程度为结局变量,分别对未返回工作岗位的患者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对已经返回工作岗位的患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强度。结果:1.问卷收集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323份,313份问卷经过核查为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96.9%。2.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本次研究调查的313例中青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67.7%患者未返回工作岗位,32.3%的患者已返回工作岗位,患者整体返回工作岗位率较低。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其返岗准备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在未返回工作岗位的患者中29.7%处于前意向阶段,30.7%处于意向阶段,处于行动准备—评估阶段者占比30.2%,而处于行动准备—行为阶段者最少,仅为9.4%。在已经返回工作岗位的患者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相对处于中等水平,其中55.4%的患者面对工作处于不确定维持状态,44.6%处于积极主动维持阶段。其中前意向维度维度得分(2.58±0.54)分,意向维度维度得分(2.93±0.36)分,行动准备—评估维度得分为(3.78±0.39)分,行动准备—行为维度得分为(3.04±0.35)分,不确定维持维度得分为(1.98±0.56)分,主动维持维度得分为(2.61±0.59)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手术方式、患病前的职业类别在未返岗和已返岗的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组间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有无术后并发症、癌症TNM分期、目前有无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的方式、有无其它慢性基础疾病、工作性质以及模式等因素仅在未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而有无造口并发症仅在已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程度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4.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未返岗/已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返回工作岗位的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正性态度和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正相关(P<0.05),而已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呈显着正相关。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未返岗患者中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正性态度、工作性质为脑力活动是患者建立积极的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在4150岁和5159岁、癌症分期为Ⅲ期、化疗、职业为农民工是导致未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降低的危险因素。二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已返岗患者中,年龄在5159岁、有造口并发症是降低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是保护性因素。结论:1.本次调查的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率低,整体重返工作准备度有待提高,其中未返岗患者以前意向和意向阶段为主,已返岗患者以不确定维持工作为主,未返岗患者社会支持以及自我管理效能感较已返岗者处于偏低水平。2.多元回归分析中部分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对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有显着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可以正向促进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3.医护人员可以基于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从积极的角度来引导照顾者,关注患者重返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效能感,促进患者病后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景文娜[7](2021)在《赋能理论视角下新确诊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研究 ——基于J省肿瘤医院小组工作实践》文中提出乳腺癌已居于威胁女性群体身体健康的癌症榜单首位。乳腺不仅是女性的性别、性器官标志,更是女性践行哺育功能,履行社会角色的基础。因此乳腺癌确诊是较大的负性事件,极易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引发个体产生功能弱化及失能问题。对此,本文从赋能理论挖掘、赋予个体潜能的视角出发,介入新确诊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问题。通过心理压力量表问卷的测量调查及医患沟通,最终7位新确诊乳腺癌患者被选为本次研究对象。实地与患者访谈调查后,社工发现新确诊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存在:(1)自身层面:恐惧死亡与形体残缺、质疑检查结果忧思疾病致因、自责自我价值感降低与风险规避不足、担忧治疗过程-效果的不确定性四种表征;(2)家庭层面:担忧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自责加大家属压力负荷两种表征;(3)社会支持层面:忧虑社会支持不足、担心交往关系受挫两种表征。导致患者上述压力的主要原因是:(1)患者自身应激能力与个性状况、(2)患者家庭经济与情感支持度、(3)患者社会支持的主体与力度情况。由此可见患者的需求有:(1)自身层面存在普及病症知识、调适压力情绪需求;(2)家庭层面存在减轻家属照护压力、优化家庭沟通模式;(3)社会层面存在提升社会关注与支持需求。乳腺癌治愈周期较短,患者还存在非连续性住院治疗问题。因此,小组工作服务时期相对较短、受众范围较广的特性,比较适合对此类患者进行介入服务。针对患者多维向度的压力缓解需求,社工为其进行了自身方面的乳腺癌病症知识讲解、正念减压与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等知识与技巧赋能服务;家庭方面的良性家庭沟通等赋能活动;社会支持方面的抗癌人物历程、抗癌微电影及抗癌爱心厨房资料分享等赋能活动。期间,社工还为其穿插确诊压力分享、抗癌动力发掘、家人间心声吐露、自助减压尝试等环节,调动患者的自主意识,辅助不同赋能目标的实现。这些小组活动为患者带来了知识拓展、技能运用、资源支持方面的赋能服务。本研究发现,医务社会工作支持小组可以有效缓解新确诊乳腺癌患者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心理疏导是纾解心理困境,构建个体心理调适机制的有效关怀模式。赋能服务可以帮助患者觉察自我潜能,形成自我帮助意识。

俞臻梁[8](2021)在《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因素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调查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时心理困扰现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针对性的干预建议;2.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用于筛查容易发生发展为有临床意义的心理困扰的高危人群,为开展早期干预提供识别和预测工具。研究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取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符合纳排标准的252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表和心理困扰温度计(DT)、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采用描述性、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探究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比较两者的预测效能的优劣。研究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共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2.31%。前列腺癌患者DT得分为(3.35±1.63)分,心理困扰发生率为47.62%。Gleason评分等级、配偶健康状况、睡眠状况以及自评性格类型是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患者的心理困扰水平还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癌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P<0.05);2.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4.02%,AUC为0.890,主要性能指标优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论:1.前列腺癌患者中约有47.62%的患者存在心理困扰,Gleason评分等级、配偶健康状况、患者患病以来睡眠状况是否受到影响、患者自评性格类型是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心理困扰的相关因素。2.前列腺癌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癌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困扰具有相关性。3.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吴吉敏[9](2021)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该群体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便利抽取浙江省某三级医院肛肠科住院部及造口门诊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及其照顾者200名。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调查表、患者造口相关情况、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问卷结果用Epi Data3.0录入、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问卷回收情况:现共发放问卷213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9%。(2)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平均得分为(52.12±14.26),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五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精神改变维度(2.93±1.07)分、个人力量(2.72±0.92)、欣赏生活维度(2.69±0.97)分、新的可能性维度(2.28±0.87)分、人际关系维度(2.27±0.72)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在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持续照顾时间、家庭平均月收入、共同照顾者、与患者相处时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与侵入性沉思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领悟社会支持、与患者相处时长、积极应对方式、职业、性别、侵入性沉思,这6个变量解释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35.5%的变异量。研究结论:(1)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2)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领悟社会支持、与患者相处时长、积极应对方式、职业、性别、侵入性沉思。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影响因素,加强对相关人群关注,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高文杰[10](2021)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描述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疾病感知的现状。(2)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疾病感知之间的关系。(3)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提供参考策略。研究方法:(1)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便利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确诊为结直肠癌需手术的患者203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于术前发放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简式量表、Herth希望水平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于患者手术后1周发放恐惧疾病进展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疾病相关调查表问卷。(2)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例数、构成比统计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恐惧疾病进展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疾病感知的各维度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以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问卷20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6.67%,无效问卷为缺项、漏项。(2)本次调查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总分均分为(34.59±5.91)分,生理健康维度均分为(19.98±3.71)分,社会家庭维度均分(14.62±2.85)分,其中118人占比58.1%的患者存在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失调,心理失调患者的均分为(38.69±3.71)分。其中条目得分排名前三位的是条目9“担心疾病过程中会有一些大的治疗”,均分是(3.97±0.88)分;条目1“担心疾病会进展”,均分是(3.90±0.80)分;条目2“在医生检查和一些定期体检前我感到紧张”,均分是(3.81±0.95)分。(3)单因素分析示,患者年龄、居住地、职业状况、手术史、肿瘤分级、造口、手术类型、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长在恐惧疾病进展的得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恐惧疾病进展总分和各量表维度相关系数如下(P<0.01):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内(r=-0.452)、家庭外维度(r=-0.672),希望水平的积极态度(r=-0.776)、行为(r=-0.576)、关系(r=-0.708)维度,心理弹性的坚韧(r=-0.779)、自强(r=-0.719)、乐观(r=-0.623)维度,疾病感知的消极情绪(r=0.604)、认知维度(r=0.734)。(5)以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为基础,将差异性显着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Y(恐惧疾病进展总分)=38.931+1.087*术后疼痛评分-0.107*家庭外支持维度得分-0.333*积极态度维度得分-0.202*坚韧维度得分-0.222*自强维度得分+0.450*消极情绪得分+0.315*认知维度得分。调整R2方为0.824,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因变量82.4%的变异程度。研究结论:(1)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处于中、重度水平,需要医护人员及时评估采取干预措施保持患者心理健康。(2)不同年龄、居住地、职业状况、手术史、肿瘤分级、造口、手术类型、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长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3)恐惧疾病进展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内、家庭外维度,希望水平的积极态度、行为、关系维度,心理弹性的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呈负相关,与疾病感知的消极情绪、认知维度呈正相关。(4)术后疼痛程度、社会支持的家庭外维度、希望水平的积极态度维度、心理弹性的坚韧、自强维度、疾病感知的消极情绪、认知维度均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的独立影响因素。

二、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轨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统计分析与方法学基础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准则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3.4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4.1 条件检验
    4.2 疲劳、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路径
    4.3 社会支持、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路径
    4.4 社会限制、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路径
    4.5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整体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轨迹及其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
    5.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5.2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轨迹
    5.3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的关系
    5.4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6.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6.2 信效度检验
    6.3 主题分析框架
    6.4 质性资料分析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7.1 讨论
    7.2 对策建议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量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对策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癌症患者家庭复原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造口适应意义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2.2 行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5 概念界定
    6 研究内容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6.2 研究步骤
        6.3 研究方法
    7 伦理问题
    8 质量控制过程
        8.1 方法控制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与者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5 讨论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反思评价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3.1 确定研究主题
        3.2 文献检索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3.4 数据评估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5 反思评价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5 研究结果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6 讨论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 反思评价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收集数据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资料
        3.2 个案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5 反思评价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 未来建议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理弹性国外现状
        1.2.2 心理弹性的概念
        1.2.3 心理弹性国内现状
        1.2.4 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1.2.5 应对方式研究现状
    1.3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
    1.4 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问题
    1.8 操作性定义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计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3.2 Connor-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2.3.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2.3.4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2.4 研究设计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结果
    3.1 胃癌患者的基本资料
        3.1.1 胃癌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现状
    3.3 胃癌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3.4 胃癌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3.5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单因素分析
    3.6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6.1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3.6.2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3.7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胃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4.2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现状
    4.3 胃癌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4.4 胃癌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4.5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4.5.1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4.5.2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4.6 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多因素分析
        4.6.1 职业
        4.6.2 主要照护者
        4.6.3 治疗方式
        4.6.4 屈服应对
        4.6.5 主观支持
    4.7 对策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6.1 研究的创新性
    6.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5)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相关概念界定
    5 理论基础
    6 概念框架
    7 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分析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原则
研究结果
    1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的一般特征
    2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创伤后成长现状
    3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创伤后成长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4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5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结构方程模型
讨论
    1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分析
    2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分析
    3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分析
    4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分析
    5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分析
    6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7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多元回归分析
    8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9 建议
结论
创新点及展望
    1 创新点
    2 局限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关键词及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重返工作准备度概述
        2.1.1 重返工作准备度概念及理论基础
        2.1.2 重返工作准备度评估工具
        2.1.3 重返工作准备度研究影响因素现状
    2.2 社会支持与重返工作研究现状
    2.3 自我理效能感与重返工作研究现状
    2.4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样本量
    3.3 研究工具
        3.3.1 基础资料调查表
        3.3.2 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
        3.3.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3.4 中文版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
    3.4 资料收集
    3.5 资料统计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结果
    4.1 中青年肠癌患者的基本资料
    4.2 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调查结果
    4.3 中青年肠癌患者社会支持情况
    4.4 中青年肠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情况
    4.5 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分析
        4.5.1 未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的单因素分析
        4.5.2 已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的单因素分析
    4.6 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4.6.1 未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4.6.2 已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4.7 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自我管理效能的相关性
        4.7.1 未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4.7.2 已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4.8 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4.8.1 未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4.8.2 已返岗中青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与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中青年肠癌患者一般资料、疾病信息及职业相关资料
    5.2 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分析
    5.3 中青年肠癌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5.4 中青年肠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现状
    5.5 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赋能理论视角下新确诊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研究 ——基于J省肿瘤医院小组工作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概念界定
        1.3.1 心理压力
        1.3.2 赋能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现状与类型
        2.1.1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现状
        2.1.2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类型
    2.2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介入研究
        2.2.1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关联性研究
        2.2.2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方法研究
        2.2.3 社会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研究
    2.3 赋能在癌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3.1 社会工作领域的赋能研究
        2.3.2 其它学科领域的赋能研究
    2.4 文献述评
3.服务对象心理压力现状
    3.1 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3.2 初步接触建立关系
    3.3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3.4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表现
        3.4.1 自身层面:恐惧死亡与形体残缺
        3.4.2 自身层面:质疑检查结果、忧思疾病致因
        3.4.3 自身层面:自责自我价值降低与风险规避不足
        3.4.4 自身层面:担忧治疗过程-效果的不确定性
        3.4.5 家庭层面:担忧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3.4.6 家庭层面:自责加大家属压力负荷
        3.4.7 社会层面:忧虑社会支持不足
        3.4.8 社会层面:担心交往关系受挫
    3.5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致因
        3.5.1 自身应激能力与个性状况
        3.5.2 家庭经济与情感支持度
        3.5.3 社会支持主体与力度情况
    3.6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缓解需求
        3.6.1 普及病症知识,调适压力情绪
        3.6.2 减轻家属照护压力,优化家庭沟通模式
        3.6.3 提升社会关注与支持
4.赋能理论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4.1 服务目标
        4.1.1 总目标
        4.1.2 分目标
    4.2 服务方案
        4.2.1 服务方案基本信息概况
        4.2.2 服务程序
        4.2.3 应急预案
    4.3 服务方案实施过程
        4.3.1 小组建立:缘来是你
        4.3.2 自身-知识赋能:乳腺癌课堂
        4.3.3 自身-技巧赋能:减压小技巧
        4.3.4 家庭赋能:家人我想对你说
        4.3.5 社会赋能:为你护航
        4.3.6 小组终结:阳光总在风雨后
    4.4 效果评估
        4.4.1 过程评估
        4.4.2 结果评估
5.总结、反思及经验
    5.1 总结
    5.2 反思
        5.2.1 活动组织
        5.2.2 活动设计
        5.2.3 社工自身综合素养
        5.2.4 宏观背景
    5.3 经验
        5.3.1 服务接触
        5.3.2 服务方向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2.期刊类
    3.博士论文类
    4.外文文献类
    5.文件与报告类
附录一:小组活动计划表
附录二:心理压力测试量表
附录三:心理压力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四:机构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五: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8)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因素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样本
        1.1.2 抽样方法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样本含量的确定
        1.2 研究工具
        1.2.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资料表
        1.2.2 心理困扰温度计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1.2.4 癌症应对方式问卷
        1.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1.3 资料收集方法
        1.3.1 资料收集
        1.3.2 质量控制
        1.3.3 伦理原则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资料
        2.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得分情况
        2.2.1 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困扰得分水平分布情况
        2.2.2 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困扰问题列表结果情况
        2.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单因素分析
        2.3.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多因素分析
        2.3.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效果分析
        2.4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4.1 前列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状况
        2.4.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2.5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癌症应对方式的关系
        2.5.1 前列腺癌患者癌症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2.5.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癌症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2.6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2.6.1 前列腺癌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状况
        2.6.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3.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现状分析
        3.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相关因素分析
        3.3.1 Gleason评分等级
        3.3.2 配偶健康状况
        3.3.3 患病以来睡眠状况是否受到影响
        3.3.4 自评性格类型
        3.4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3.4.1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自我效能
        3.4.2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
        3.4.3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与社会支持
        3.5 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的护理干预对策
    4 小结
    5 展望
第二部分 基于神经网络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构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介绍
        1.2.2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基于神经网络的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预测模型的建立
        2.1.1 建模变量选取
        2.1.2 建模参数设置
        2.1.3 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结果
        2.2 两种预测模型评价
    3 讨论
        3.1 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特点的分析
        3.2 本研究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的评价
    4 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护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2.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1.2.2 创伤后成长的理论依据
        1.2.3 创伤后成长评估工具
        1.2.4 癌症患者对其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1.2.5 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1.2.6 小结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操作性定义
        1.5.1 创伤后成长
        1.5.2 照顾者
        1.5.3 反刍性沉思
        1.5.4 领悟社会支持
        1.5.5 应对方式
    1.6 技术路线图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2.2 中文版创伤成长量表
        2.2.3 反刍性沉思问卷
        2.2.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2.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2.3 资料收集
        2.3.1 预调查
        2.3.2 正式调查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资料收集阶段
        2.4.3 数据录入与核查阶段
    2.5 统计学方法
    2.6 研究伦理
3 结果
    3.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和照顾者一般资料
        3.1.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一般资料
        3.1.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造口情况相关资料
    3.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
        3.2.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3.2.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各条目得分
    3.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反刍性沉思、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
        3.3.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反刍性沉思状况
        3.3.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应对方式状况
        3.3.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状况
    3.4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照顾者一般资料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3.4.2 患者造口情况相关资料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3.5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5.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的相关性分析
        3.5.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3.5.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3.6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6.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总体水平多因素分析
        3.6.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1 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4.1.2 患者造口情况相关资料分析
    4.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现状分析
    4.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与患者相处时长
        4.3.2 积极应对方式
        4.3.3 领悟社会支持
        4.3.4 职业
        4.3.5 性别
        4.3.6 侵入性沉思
    4.4 对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护理干预建议
        4.4.1 针对性的关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的一般情况
        4.4.2 鼓励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4.4.3 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
        4.4.4 降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侵入性深思水平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和展望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
    6.3 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癌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附录清单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假设与提出
    1.3 相关概念
        1.3.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1.3.2 恐惧疾病进展(Fear of Progression,FOP)
        1.3.3 癌症复发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
        1.3.4 疾病感知(illness perception)
        1.3.5 心理弹性(Resilience)
        1.3.6 希望
        1.3.7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1.4 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
        1.4.1 恐惧疾病进展的国内现状
        1.4.2 恐惧疾病进展的国外现状
        1.4.3 恐惧疾病进展的测量工具
        1.4.4 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
        1.4.5 恐惧疾病进展的干预措施
    1.5 理论来源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抽样及样本量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资料收集
    3.5 统计学方法
    3.6 质量控制
    3.7 伦理原则
    3.8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基本状况
        4.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描述
        4.1.2 研究对象疾病相关资料描述
    4.2 恐惧疾病进展得分
    4.3 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疾病感知得分
        4.3.1 社会支持得分
        4.3.2 Herth希望水平得分
        4.3.3 心理弹性得分
        4.3.4 疾病感知得分
    4.4 恐惧疾病进展单因素得分
    4.5 恐惧疾病进展相关性得分
    4.6 恐惧疾病进展多重线性影响因素得分
5 讨论
    5.1 CRC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5.1.1 CRC术后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分析
        5.1.2 CRC术后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5.2 CRC术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分析
    5.3 CRC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疾病感知现状分析
        5.3.1 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5.3.2 Herth希望水平现状分析
        5.3.3 心理弹性现状分析
        5.3.4 疾病感知现状分析
    5.4 恐惧疾病进展的单因素分析
    5.5 恐惧疾病进展相关性分析
    5.6 恐惧疾病进展回归分析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性
    6.3 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外恐惧疾病进展适用人群及干预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轨迹研究[D]. 任辉. 吉林大学, 2021(01)
  • [2]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马翠.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D]. 闫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 唐文. 延安大学, 2021(09)
  • [5]育龄期女性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自我表露、生育忧虑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D]. 曹志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青年肠癌患者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莉莹. 延安大学, 2021(09)
  • [7]赋能理论视角下新确诊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研究 ——基于J省肿瘤医院小组工作实践[D]. 景文娜.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8]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困扰因素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D]. 俞臻梁.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9]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吴吉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10]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高文杰.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标签:;  ;  ;  ;  ;  

癌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