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象

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象

一、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象(论文文献综述)

齐运锋,陈丽娟[1](2021)在《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统计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也经历了依托举办高校到自我授予的阶段,随着国家对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改革与调整,独立学院的学位授予也将会带来相应调整。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统计分析,探索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张化谦[2](2020)在《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大功率轮装制动盘结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动车组制动盘是承担制动过程中列车能量转换的装置。在纯空气紧急制动过程中,将列车的大部分动能通过热的方式耗散到环境中,所以工况非常恶劣。对轮装制动盘而言,存在盘体轴向变形、螺栓轴向载荷较大等问题导致存在螺栓断裂等潜在危险,其机理涉及热-力耦合等非线性问题,求解非常复杂。本文以用于某高速动车组的ZHQ型轮装制动盘为例,对轮装制动盘轴向变形、螺栓轴向载荷存在的热-力耦合问题进行探究,克服了复杂非线性等困难,得到了理论方法和验证方面的一些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工程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轮装制动盘热-力耦合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了优化目标,提出了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改善上述问题的技术路线。(2)通过试验探究了传热路径与变形规律,明确了优化研究的框架,得到了多目标优化模型。(3)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实现了参数化建模与分析,作为后续获取研究数据的主要方法;通过求解与验证,得到了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首次提出了“散热筋杠杆效应”概念。(4)进行单因素显着性、双因素交互性、多因素权重性试验与分析,筛选影响优化目标的关键尺寸参数,得到了多目标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5)通过拉丁超立方法获取抽样点、响应曲面法拟合代理模型、交叉验证法评价代理模型,建立了代理模型,得到了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6)使用NSGA-II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经有限元仿真验证求解结果,得到了多目标优化模型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在分析轮装制动盘热-力耦合问题、结合多目标优化方法方面,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升和算法的进步,数值仿真法的作用愈发凸显。经研究获取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并通过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仿真法验证,可实现结构优化设计,从而降低制动盘盘体轴向变形、减小螺栓轴向载荷,提高螺栓可靠性。

沈晓雨[3](2020)在《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流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教学是一流大学的核心指标。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需要大学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我国正处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加剧的科研倾向,科研成为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作为大学最基本职责的教学时常被忽视。目前,我国一流大学教师结构、学生规模、教学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我国已建立起大学教师发展基本制度,但是我国一流大学在教师教学发展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式上仍然需要不断修正与探索。美国一流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起源地。科学规范的教师教学发展理念与实践,是美国一流大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维持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从学术—教学、教学—学习相互关系的视角出发,立足于学术职业理论、多元学术理论,探讨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科研—教学—学习连结理论与学习范式理论,分析教学发展的外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本研究综合使用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梳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历史,分析美国教师教学发展的现实运行,提炼其教师教学发展的价值意蕴,以此展望我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未来走向。本研究除导论和结语之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相关理论的探讨,为分析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解释。首先,研究从学术与教学的关系视角,结合学术职业的独特性与多元学术观,分析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研究从教学与学习的关系视角,结合学习范式之下大学教学的特征,解释教师教学发展的外在逻辑。第二部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历史演进。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并且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教师教学发展面临的背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划分为兴起阶段、生长阶段、科学化阶段和多元化阶段四个历史时期。分别研究每个历史时期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现实以及对历史影响。第三部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现实运行。在之前构建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分别对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内容与方式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价值意蕴。在分析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现实运行的基础之上,本研究考察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主要特色。同时依据第一章的相关理论基础,从大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两个视角,分析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价值意蕴。第五部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本土镜鉴。在梳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历史、分析教学发展现实运行、探寻教学发展价值意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一流大学的具体背景、教师教学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我国一流大学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张超,何培玲,赵延喜[4](2019)在《关于高等院校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目前高等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现状的研究,分析当前学士学位授予存在的主要问题,凝练学士学位授予影响因素,通过引入TQM理念,从学士学位授予、毕业设计质量、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学管理创新等角度,探讨提高应用型高校提升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相应对策。

李铁绳[5](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关雯文[6](201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嵌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高等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应当借助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睿智和深邃,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价值观及方法论的指导和统摄,在“理念”上进行转型和澄明,这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启转型发展之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论文研究得以开展的理论先导,一方面从史论论证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演进及创新,另一方面运用这一方法论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路。其要义:一是追本溯源。首先对马克思发展观的历史生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贡献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主要历程,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的开拓创新到江泽民的推进拓展、胡锦涛的深化突破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超越与升华,为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敞开了宽广的理论视野。二是理论论证。论证了事实求是的理论基点、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反思批判的理性追求、改变世界的致思路向、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和交往实践的基本视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品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结合、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协调、发展的连续性与超越性的同一、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一致、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叠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鲜明特征。从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升华、与不同发展理论的殊异甄析、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教训、当下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指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论证。三是现实思考。从转型的缘起入手,指出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遵循了大学功能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顺应了当下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和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应势之举、是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之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理性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外部困境,并对这一困境进行归因分析。四是理论建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指导下,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运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制定学校战略规划;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找准自身“生态位”;以基本矛盾为动力,统筹推进学校全方位转型;遵从内外部关系规律,形成“校地互动”的良好机制;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创建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应用普遍联系原理,创设有利于转型的内、外部环境;践行“以人为中心”理念,力促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自由发展。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两方面探讨了转型发展中的教育价值诉求重建,并指明其理性承担。五是实践探索。以金陵科技学院作为转型发展的个案进行剖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有助于对我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正处于实践探索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并就这一类型的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转型发展”从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科转型、师资队伍、科研导向、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索。

Solomatina Maria(玛丽亚)[7](2017)在《中俄大学教学管理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实施及时有效的大学教学管理。只有具备完善的大学教学管理,大学教学才更具实效性,继而从中获取更多的益处。大学教学管理的发展应顺应时代的变革,要更加注重科学创新,善于接纳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达到丰富自身的目的。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深受国内外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并对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中俄两国借鉴了世界各国先进的大学教学管理经验,根据自身发展形势的需要,力图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学管理并赢得了国际的认可。研究中俄两国教学管理的动机在于,阐释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的经验无法满足提高教学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教学管理本质上的灵活性、创新性与其自身存在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各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与现代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本研究的内容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重点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献,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阐释。叙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两国大学教学管理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影响和制约大学教学管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论述了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对中俄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对比研究,并总结了各自教学管理上的共性与差异。第四章,着重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特点进行分别论述和比较分析,同时阐释两国大学教学管理特点的共性与差异。第五章,基于目前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发现,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共同存在着发掘教学内容困难和缺乏教材特色;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落后;教师配备不合理;教学管理行政化比较严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第六章,理性分析和阐述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即认为个别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创新性;个别大学的教学基础资源不足;信息渠道不健全;缺乏学生学籍调查和反馈体系等方面的原因。第七章,试图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即着重总结两国大学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其优势的基础上,阐述其相互借鉴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未来两国大学教学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本研究内容。本研究有利于更多的人对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本文重点探索了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大学教学管理方面如何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产生影响。同时,对中俄大学教学管理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其它国家间大学教学管理研究与发展。在中国,许多研究成果都涉及到了国外教育发展状况,特别是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及其它欧洲发达国家的教育史和教育理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而有关俄罗斯教育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并且其中不少的研究成果早已过时。俄罗斯学者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在最近几年才悄然兴起的,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本文所提出的中俄两国大学教学管理间的共性与差异等所阐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中俄两国大学在该领域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唐晓晴[8](2014)在《法学、法学教育与澳门法律人的养成》文中提出一、略论法学(一)法学与法学的对象1.法学如何变成一门专门的学问[1]在古代社会,从习惯演变而来的法律与其说是一种知识毋宁说是表现特定社会现状的一种符号。在社会等级开始出现以后[2],法律更转化为权力的符号。尽管有人甚至认为法律是罗马人的"发明",可是在罗马法的初始时期,既没有形成专门的法律职业,也没有形成作为一门专

沈伯秀[9](2012)在《从过程管理视角探讨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分层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文中提出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高校人才培养矛盾以及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分层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元化、多样化和特色化质量观的有效途径,也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从不同的角度设立子系统管理方案体现出大系统分散控制理论在管理学应用中优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是利用复杂大系统分散控制理论实现分层教育管理,强化过程监控,提高本科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童天慧[10](2012)在《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提出近十年,独立学院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也备受关注。因此,独立学院的评估成为政府、社会和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大量实践表明,评估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评估的核心,因为它决定着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社会影响广度、深度和被认可程度。文章在分析独立学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湖南省独立学院为例,从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剖析独立学院现有的办学水平发展状态,总结归纳出独立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鉴于国内现有教育评估对独立学院评估的传承指导作用,通过对比二者间的异同,分析对独立学院评估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借鉴作用,具体包括:加强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估,注重指标的基础性和个性统一,建立动态的评估体系,重视常态的评估和在评估主客体之间建立诚信体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评估指标设计相关问题,指出指标选择要素与指标结构设计的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标权重设计的建议,从指导思想、管理机制、办学条件与运用、学校管理、教学建设与管理、办学效果和办学特色七个方面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建议对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实施过程进行规范,提出多元化评估主体的评估模式。

二、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统计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情况分析
    (一)学士学位授予特征
    (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二、独立学院的学位授予标准分析
    (一)政治思想条件
    (二)学业技能条件
    (三)研究能力要求
    (四)等级考试要求
    (五)补救条款描述
三、存在问题
    (一)学位授予细则上描述的差异性
    (二)等级水平要求上表现的多样性
    (三)否定条款表述上存在的模糊性
    (四)授予数量质量上体现不平衡性
    (五)学院之间授予标准的不统一性
四、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一)贯彻国家学位制度
    (二)优化学位授予条件
    (三)规范学位授予程序
    (四)严格学位授予标准
    (五)加强人才培养改革
    (六)完善评价体系

(2)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大功率轮装制动盘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制动盘热-力耦合问题研究
        1.2.2 制动盘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3 技术路线
2 轮装制动盘的热-力耦合问题与优化分析
    2.1 轮装制动盘及其热-力耦合问题的试验验证
        2.1.1 轮装制动盘的结构与安装
        2.1.2 轮装制动盘热-力耦合问题的试验验证
    2.2 轮装制动盘传热路径及变形规律分析
        2.2.1 传热路径
        2.2.2 变形规律
    2.3 轮装制动盘的多目标优化
        2.3.1 多目标优化
        2.3.2 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有限元仿真研究及变形规律验证
    3.1 有限元建模的关键与难点分析
        3.1.1 非线性问题的计算
        3.1.2 完全热-力耦合问题的计算
        3.1.3 接触问题的计算
    3.2 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
        3.2.1 关键计算参数确定
        3.2.2 参数化建模分析设置
        3.2.3 多目标优化模型约束条件确定
    3.3 轮装制动盘变形规律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轮装制动盘关键尺寸参数筛选
    4.1 试验设计及其主要方法
        4.1.1 试验方案的设置方法
        4.1.2 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2 试验设计与分析
        4.2.1 单因素显着性试验与分析
        4.2.2 双因素交互性试验与分析
        4.2.3 多因素权重性试验与分析
    4.3 关键尺寸参数筛选说明
    4.4 本章小结
5 轮装制动盘多目标优化的代理模型
    5.1 代理模型及其主要方法
        5.1.1 抽样点获取方法
        5.1.2 代理模型拟合方法
        5.1.3 代理模型评价方法
    5.2 代理模型建立
        5.2.1 基于拉丁超立方法的抽样点获取
        5.2.2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代理模型拟合
        5.2.3 基于交叉验证法的代理模型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轮装制动盘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与验证
    6.1 智能优化算法及其主要方法
        6.1.1 智能优化算法分类
        6.1.2 遗传算法求解过程
    6.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求解
    6.3 基于仿真计算的优化方案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及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美国关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
        2. 我国关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
        3. 研究评析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美国一流大学
        2. 大学教师
        3. 教学发展
    (二) 学术与教学: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1. 学术职业理论
        2. 多元学术理论
    (三) 教学与学习: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外在逻辑
        1. 科研—教学—学习连结理论
        2. 学习范式理论
二、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一) 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兴起
    (二) 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生长
    (三) 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科学化
    (四) 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多元化
三、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现实运行
    (一) 发展目标
        1. 提升教师能力
        2. 促进学生学习
        3. 推动院校改革
    (二) 发展内容
        1. 课程发展
        2. 教学技能发展
        3. 教育技术发展
        4. 教学研究发展
    (三) 发展方式
        1. 实施形式
        2. 教学激励
        3. 制度保障
        4. 文化引领
        5. 组织支持
四、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 学术与教学沟通,尊重学科特点和教师需求
    (二) 教学与学习结合,兼顾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
    (三) 制度和文化并举,重视外部保障和内部激发
    (四) 传统与改革共存,追求教学创新与教学卓越
五、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本土镜鉴
    (一) 平衡教学与科研,开拓多样的教学发展内容形式
    (二) 重视制度与文化,构建完善的教学发展激励机制
    (三) 沟通教学与学习,建立全面的教学发展制度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关于高等院校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学士学位授予现状
2 学位授予工作主要问题解析
    2.1 缺乏有效宣传,混淆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尚无法充分发挥学位授予工作的积极效应
    2.2 教学管理持续创新不足,理念陈旧
    2.3 学士学位授予制度执行情况不佳,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
3 影响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因素分析
    3.1 生源质量
    3.2 师资队伍结构
    3.3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4 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提升对策探讨
    4.1 加强学士学位宣传,制定规范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
    4.2 完善学术水平评估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4.3 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完善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4.4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管理,促进高校持续创新发展

(5)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1.1 在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彰显理论体系的价值指向
        1.1.2 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解答时代问题的研究视角
        1.1.3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的积极尝试
        1.1.4 为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科学有效的理性引航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有关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问题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有关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4 相关概念说明
        1.4.1 发展
        1.4.2 发展观
        1.4.3 应用型本科院校
        1.4.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1.4.5 应用科技大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溯源与当代解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观
        2.1.1 马克思、恩格斯发展观的历史生成
        2.1.2 列宁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贡献
    2.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2.2.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初步探索
        2.2.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开拓与创新
        2.2.3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推进与拓展
        2.2.4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化与突破
        2.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超越与升华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蕴与时代价值
    3.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品质
        3.1.1 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点
        3.1.2 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3.1.3 反思批判的理性追求
        3.1.4 改变世界的致思路向
        3.1.5 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
        3.1.6 交往实践的基本视界
    3.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鲜明特征
        3.2.1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3.2.2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结合
        3.2.3 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协调
        3.2.4 发展的连续性与超越性的同一
        3.2.5 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一致
        3.2.6 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叠合
    3.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3.3.1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来看待其时代价值
        3.3.2 从与不同发展理论的殊异甄析中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3.3.3 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教训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3.3.4 从当下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出发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第四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及境遇
    4.1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召唤
        4.1.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遵循了大学功能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
        4.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顺应了当下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
        4.1.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4.1.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和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应势之举
        4.1.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之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理性诉求
    4.2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时代要意
        4.2.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
        4.2.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性目标——应用科技大学
    4.3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4.3.1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外部困境
        4.3.2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部困境
    4.4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4.4.1 转型发展中价值诉求的迷失
        4.4.2 转型发展中教育价值诉求的解读:缺乏科学正确发展观的指导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建构
    5.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引航
        5.1.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1.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与逻辑起点:物质生产实践
        5.1.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刻动因:矛盾运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
        5.1.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路径指向: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5.1.5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根本要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物质财富增加
        5.1.6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5.1.7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终极关怀: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5.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运用
        5.2.1 转型目标指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制定学校战略规划
        5.2.2 转型实践先导: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找准自身“生态位”
        5.2.3 转型动力机制:以基本矛盾为动力统筹推进学校全方位转型
        5.2.4 转型根本之道:遵从内外部关系规律形成校地互动的良好机制
        5.2.5 转型精神引领: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创建高品位的大学文化
        5.2.6 转型实践准则:应用普遍联系原理创设有利于转型的内外部环境
        5.2.7 转型价值旨归:践行“以人为中心”理念力促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自由发展
    5.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价值重建
        5.3.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育理念的重建
        5.3.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育实践的重建
        5.3.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育价值诉求的理性承担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实践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个案呈现
    6.1 办学理念的转型:扬长避短,特色发展
    6.2 发展战略的转型:顺势而为,跃迁发展
    6.3 人才培养的转型:素能本位,持续发展
    6.4 课程体系的转型:注重实践,融合发展
    6.5 教学方式的转型:协同育人,开放发展
    6.6 学科专业的转型:链接产业,定向发展
    6.7 师资队伍的转型:双师双能,借力发展
    6.8 科研导向的转型:应用转化,主动发展
    6.9 服务社会的转型:贴近地方,互动发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俄大学教学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中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一、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产生背景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产生背景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产生背景的共性与差异
    二、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发展历程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发展历程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发展历程的共性与差异
第三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
    一、中俄大学办学思想
        (一)中国大学办学思想
        (二)俄罗斯大学办学思想
        (三)中俄大学办学思想的共性与差异
    二、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二)大学教学计划设置
    三、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二)大学教学计划设置
    四、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依据的共性与差异
        (一)共同点
        (二)差异性
第四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中俄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
        (一)中国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
        (三)中俄大学教学大纲管理与教材选择的共性与差异
    二、中俄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
        (一)中国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
        (三)中俄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的共性与差异
    三、中俄大学的教师配备
        (一)中国大学的教师配备
        (二)俄罗斯大学的教师配备
        (三)中俄大学的教师配备共性与差异
    四、中俄大学的教学基础建设
        (一)中国大学的教学基础建设
        (二)俄罗斯大学的教学基础建设
        (三)中俄大学教学基础建设的共性与差异
    五、中俄大学学籍管理
        (一)中国大学学籍管理
        (二)俄罗斯大学学籍管理
        (三)中俄大学学籍管理的共性与差异
    六、中俄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一)中国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三)中俄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共性与差异
第五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管理问题
        (三)任课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六)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三)任课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四)教学基本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六)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共同存在的问题及差异
        (一) 共同点
        (二) 差异性
第六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个别教学大纲不符合相关要求
        (二)个别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创新性
        (三)个别教师的教学认知存在偏差
        (四)个别大学的教学基础资源不足
        (五)学籍管理尚未得到重视
        (六)教学质量管理受到高效主体意识薄弱的影响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的过重负担制约教学大纲和教材质量
        (二)个别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缺乏创新
        (三)个别大学的教师配备不合理
        (四)基础和环境建设缺乏国家财政拨款
        (五)缺乏学生学籍调查和反馈体系
        (六)国家鉴定方式繁杂、缺乏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三、中俄大学教学管理问题成因的共性与差异
        (一)共同点
        (二)差异性
第七章 中俄大学教学管理优势、借鉴价值及未来展望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及借鉴价值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
        (二)对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启示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及借鉴价值
        (一)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优势
        (二)对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启示
    三、对未来中俄大学教学管理的展望
        (一)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未来展望
        (二)俄罗斯大学教学管理的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从过程管理视角探讨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分层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外现矛盾
    1.大众化教育现实与精英教育传统期望的落差
    2.高校学生大幅增加与师资的有限导致教育管理的人本缺失
    3.高校工科专业的学位授予率低与独生子家长期望高的矛盾
    4.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是高校一大隐患
二、高校现有分层教育的几种有效模式
    1.高校优秀生试验班的普遍做法, 是对高等教育分层培养的一种成功探索
    2.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传统的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主渠道
三、高校分层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
    1.大系统分散控制理论是科学构建分层教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2.“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全面构建分层教育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
    3.分层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

(10)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独立学院相关研究综述
        1.2.2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1.2.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教育评价
        1.5.2 教育评估
        1.5.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内涵
        1.5.4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内涵
        1.5.5 办学水平评估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系
第2章 独立学院办学现状研究
    2.1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发展现状分析
    2.2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
    2.3 独立学院办学存在的问题
    2.4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现状的成因分析
第3章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理论基础
    3.1 前三代教育评价理论
        3.1.1 第一代评价:测量
        3.1.2 第二代评价:描述
        3.1.3 第三代评价:判断
        3.1.4 前三代教育评价理论的不足
    3.2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思想及其特点
        3.2.1 回应:关注价值多元
        3.2.2 协商:达成共识的途径
        3.2.3 共同构建:方法论基础
    3.3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理论分析
        3.3.1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基本形式
        3.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理论
        3.3.3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评估主体
        3.3.4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内涵的要点
        3.3.5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4章 独立学院评估与国内现有本科评估的比较与借鉴
    4.1 国内现有本科评估的经验与不足
        4.1.1 我国本科评估的发展历程
        4.1.2 我国本科评估的现状分析
    4.2 独立学院评估现状
        4.2.1 独立学院评估工作现状
        4.2.2 已有独立学院评估指标体系概况
    4.3 独立学院评估与国内现有本科评估的异同
        4.3.1 独立学院评估与国内现有本科评估的相同点
        4.3.2 独立学院评估与国内现有本科评估的不同点
    4.4 对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借鉴与启示
        4.4.1 加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
        4.4.2 注重指标的基础性和个性的统一
        4.4.3 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估指标体系
        4.4.4 重视常态的评估
        4.4.5 评估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诚信体系
第5章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
    5.2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容
第6章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实施过程
    6.1 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的实施办法
        6.1.1 独立学院评估前的准备
        6.1.2 独立学院评估的实地评估
        6.1.3 独立学院评估后整改阶段
    6.2 实施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6.2.1 诚信原则
        6.2.2 注意评估工作的有理有节
        6.2.3 重视评估整改工作
        6.2.4 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B
文献报告综述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象(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统计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调查[J]. 齐运锋,陈丽娟. 高教学刊, 2021(10)
  • [2]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大功率轮装制动盘结构设计研究[D]. 张化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 沈晓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关于高等院校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几点思考[J]. 张超,何培玲,赵延喜.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28)
  • [5]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6]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 关雯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7]中俄大学教学管理比较研究[D]. Solomatina Maria(玛丽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8]法学、法学教育与澳门法律人的养成[J]. 唐晓晴. 中西法律传统, 2014(01)
  • [9]从过程管理视角探讨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分层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J]. 沈伯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0]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童天慧. 长沙理工大学, 2012(09)

标签:;  ;  ;  ;  

学位授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