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抗旱智慧”

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抗旱智慧”

论文摘要

本报讯 造甲乡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今年,7月雨量偏少且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水稻正处于孕穗至抽穗期,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局部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稻热害及旱苗枯死现象,旱情较为严重,且有持续发展趋势。为了缓解干旱保住庄稼,乡农办通过多年关键词: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报纸

作者: 卫晓敏

关键词: 江淮分水岭,抗旱保苗

来源: 合肥晚报 2019-07-25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分类号: S423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52k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影响机制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江淮分水岭文献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7(05)
  • [3].明清以来江淮分水岭地区环境整治情况及对策[J]. 滁州学院学报 2013(04)
  • [4].面向科技创新的江淮分水岭特藏资源构建与服务模式[J]. 滁州学院学报 2020(03)
  • [5].江淮分水岭地区旱灾风险评估[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 [6].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的思路和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04)
  • [7].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治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基于滁州市岭区的考察[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8].江淮分水岭易旱区近50余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 2015(03)
  • [9].江淮分水岭区域文化特质初探[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0].江淮分水岭地区水土流失的分析[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11].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3)
  • [12].江淮分水岭地区甘薯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
  • [13].江淮分水岭地区供水安全评价[J]. 江淮水利科技 2020(03)
  • [14].江淮分水岭地区辐优827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08)
  • [15].江淮分水岭地区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测度和成因分析[J]. 长春大学学报 2019(11)
  • [16].江淮分水岭地区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3)
  • [17].玉米,玉米[J]. 躬耕 2012(10)
  • [18].江淮分水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多维计量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4)
  • [19].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下养殖土鸡模式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6)
  • [20].旋播技术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推广与应用[J]. 农业机械 2012(26)
  • [21].江淮分水岭地区海绵城市的构建分析[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7(06)
  • [22].江淮分水岭区域民歌的文化属性研究[J]. 艺术评鉴 2019(23)
  • [23].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4].江淮分水岭区域植被覆盖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动态演化[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25].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经济变迁概况及发展策略研究[J]. 河池学院学报 2020(02)
  • [26].探析江淮分水岭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路径[J]. 皖西学院学报 2019(02)
  • [27].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特点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6)
  • [28].江淮分水岭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9].江淮分水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当代经济 2016(16)
  • [30].江淮分水岭井灌模式研究——以水家湖农场旱地节水灌溉项目示范区为例[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8(05)

标签:;  ;  

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抗旱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