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论文-吴玉梅

躯体疾病论文-吴玉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躯体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抑郁心理障碍,相关性,护理对策

躯体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吴玉梅[1](2019)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与抑郁心理障碍的关系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与抑郁心理障碍的相关性,并探讨综合护理在减轻患者抑郁心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86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6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统计2组抑郁心理障碍发生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抑郁心理障碍发生率为47.67%,高于对照组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抑郁症障碍者70岁~79岁(63.41%)、病程>5年(60.98%)、伴随疾病≥5种(46.34%)所占比率均高于非抑郁者的35.56%,31.11%,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抑郁障碍者护理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2.34±3.06)分,低于护理干预前的(18.25±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易发生抑郁心理障碍,且与年龄、病程、患病数量相关;临床应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以改善其抑郁状态,促进抑郁心理障碍恢复。(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3期)

谢健,普俊钦[2](2019)在《老年人非躯体疾病所致躯体症状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科里的躯体症状,是指病人没有具体的躯体疾病,却能感到切实的躯体不适。这类病人往往长期奔跑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做了大量的检查,试图能找出自己躯体不适的病因,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且这类人往往显得固执,十分"执着"的不断寻找着。这类人通常还比较急躁、焦虑、难缠,以至于最终成为让医生看到就"头大"的病人,其执迷不悟的"逛医"行为,不光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给很多科室的临床医生带来了不必要的额外的工作负担。但这部分本属于精神科的病人却很少就诊于精神科,甚至其它科室的临床医生,也很少会想到将这部分人引导去精神科。王涛等~([1])(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黄泽强[3](2019)在《奥氮平治疗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奥氮平治疗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针对躯体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15~20 mg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5~10 mg奥氮平片治疗,两组患者各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和82.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无显着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BPRS评分较治疗前出现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出现上升(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ADL、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0%和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奥氮平治疗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相当,小剂量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9期)

杜方,覃奋[4](2019)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为(11.95±5.1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9.35±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18.66±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张维肖,周媛媛,费芳琴,周香莲,王丽娜[5](2019)在《轻度认知障碍向痴呆症进展的躯体疾病因素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轻度认知障碍向痴呆症进展阶段,探索认知障碍发展进程中的高危躯体疾病以及系统有效的干预策略.经文献回顾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脑卒中、抑郁症等为影响MCI患者认知下降的高危因素.在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应加强认知障碍的识别及有效干预,促进认知障碍的早期、综合及全程管理,延缓其向痴呆症进展.(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秦萍,谢健芬,肖垚,陶丽丽[6](2019)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2例观察组与32例对照组,医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等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是(58.1±8.6)分、(60.2±8.5)分和(58.2±8.1)分、(60.4±8.6)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分别为(47.2±8.5)分、(46.2±0.5)分和(52.4±9.5)分、(52.6±9.4)分。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下降趋势,而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表明心理状态调整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信度评分为(94.36±0.78)分,对照组为(75.41±2.30)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为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天红[7](2019)在《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合理的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风险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3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探究,选其中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100例,对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与不良因素,探讨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病情复杂多变,不同患者之间个体差异较大,这些都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用药和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黎淑贞[8](2019)在《躯体疾病问题更易出在心理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常见的老年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具体表现如下:一、颈背部反复疼痛,问题却出在"心"上杨阿姨今年69岁,颈背部反复疼痛,难受时需要让人不断地敲打,用止痛膏把局部皮肤贴得过敏、溃烂都无法缓解疼痛,止痛药也吃过不少,但效果不好。最后经医院心理医生的配合检查,才发现杨阿姨患上的是疼痛障(本文来源于《长寿》期刊2019年05期)

卢佩兰,邵丽川,阮春蕊,黄桂花[9](2019)在《康复护理干预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躯体疾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躯体疾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躯体疾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老年性痴呆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康复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及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ADL与社会功能缺陷SDSS)评分。结果: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SD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着改善(P<0.05),且护理组护理后的ADL、SDSS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躯体疾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梁永坚[10](2019)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6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有监护的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根据特征病情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或疑似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情感性精神病或疑似情感性疾病、其他精神障碍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骨折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与传染性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精神病的好转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浪精神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在治疗上一般较为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需采取针对措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蛇志》期刊2019年01期)

躯体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神科里的躯体症状,是指病人没有具体的躯体疾病,却能感到切实的躯体不适。这类病人往往长期奔跑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做了大量的检查,试图能找出自己躯体不适的病因,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且这类人往往显得固执,十分"执着"的不断寻找着。这类人通常还比较急躁、焦虑、难缠,以至于最终成为让医生看到就"头大"的病人,其执迷不悟的"逛医"行为,不光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给很多科室的临床医生带来了不必要的额外的工作负担。但这部分本属于精神科的病人却很少就诊于精神科,甚至其它科室的临床医生,也很少会想到将这部分人引导去精神科。王涛等~([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躯体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玉梅.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与抑郁心理障碍的关系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谢健,普俊钦.老年人非躯体疾病所致躯体症状的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9

[3].黄泽强.奥氮平治疗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4].杜方,覃奋.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5].张维肖,周媛媛,费芳琴,周香莲,王丽娜.轻度认知障碍向痴呆症进展的躯体疾病因素研究综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6].秦萍,谢健芬,肖垚,陶丽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7].刘天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因素研究[J].饮食科学.2019

[8].黎淑贞.躯体疾病问题更易出在心理上[J].长寿.2019

[9].卢佩兰,邵丽川,阮春蕊,黄桂花.康复护理干预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躯体疾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10].梁永坚.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J].蛇志.2019

标签:;  ;  ;  ;  

躯体疾病论文-吴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