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显微组分论文_焦淑静,张慧,薛东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显微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分,光谱,有机质,页岩,傅立叶,鄂尔多斯,密度。

有机显微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焦淑静,张慧,薛东川[1](2019)在《叁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扫描电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泥页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热演化成熟度适宜,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Ⅰ型和Ⅱ型为主;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形成页岩油,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扫描电镜具有放大倍数高,图像立体感强,制样方法简单等优点,使得显微组分原始状态及与矿物接触关系得以保存,是研究有机显微组分的良好手段。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种类丰富,笔者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通过形貌特征、赋存状态及化学成分识别出了腐泥组、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和动物有机碎屑,五大显微组分组中的沥青质体、镜质体、丝质体、孢粉体、角质体、树脂体和动物碎屑体等七种显微组分,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显微组分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识别方法。芦草沟组页岩中,沥青质体是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贺[2](2018)在《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微晶结构与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主要由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组成,单组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组分中微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差异性,是导致煤吸附解吸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煤岩组分之间微晶结构和孔隙结构特征对了解煤的非均质性和指导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密度梯度分离实验为基础,获得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富集体;采用XRD和激光拉曼实验手段对单组分的结构参数定量表征;通过低温液氮、扫描电镜实验以及分形理论对镜质组富集体的孔隙形态进行研究。基于以上实验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各煤级的最佳粒度范围为:低煤级煤样,120-150目,静置2h;中煤级煤样,80-120目,静置0.5h;中高级煤样,80-120目,静置0.5h;高煤级煤样,80-120目,静置2h。(2)镜质组富集体的XRD微晶参数变化趋势与原生结构煤基本一致,随着煤级的升高,面网间距d_(002)、堆砌度L_c以及芳香层数N_c变化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最终趋于稳定;延展度L_a随着煤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R_(o,max)小于4%时,镜质组富集体XRD各微晶参数随煤级发生阶段性变化,在此之后,煤微晶朝着芳香层延展方向生长;煤岩组分的面网间距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煤岩组分的堆砌度、延展度以及芳香层数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3)随着煤级的升高,煤岩组分之间的图谱特征差别逐渐减小;从低煤级到中煤级,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以及丝质体的结构差异较大,均质镜质体随煤级有明显变化趋势,而丝质体微晶结构随煤级变化并不明显,同种煤样中均质镜质体的微晶结构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均质镜质体的G峰半高宽随着煤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而丝质体的G峰半高宽随煤级变化并不明显;均质镜质体D峰拟合面积随煤级升高而逐渐升高,而丝质体D峰拟合面积在低至中高煤级变化不大,至高煤级时突然升高;均质镜质体G峰拟合面积随煤级升高逐渐增大,丝质体在低煤级时拟合面积变化并不明显,至高煤级后其突然升高,且丝质体的G峰拟合面积高于均质镜质体。(4)大黄山、大淑村以及赵庄煤样的原煤、镜质组富集体的孔隙形态为L_1类,以圆筒状或椭圆形孔为主,低煤级煤样中外生孔和矿物质孔较为发育,高煤级煤样中气孔较为发育,另存在铸模孔、溶蚀孔等类型。与过渡孔比表面积特征相反,微孔比表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为:镜质体,原煤,惰质组。(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焦淑静,张慧,薛东川,黄志龙,刘国恒[3](2018)在《泥页岩有机显微组分的扫描电镜形貌特征及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组分是有机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是有机岩石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又是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判别的重要依据,所以对显微组分的观测与识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扫描电镜具有放大倍数高,图像立体感强等优点,扫描电镜制样方法简单(新鲜断面),样品没有受到任何人工处理,各显微组分自身的赋存方式,形态特征,与矿物的接触关系等得以保存,所以扫描电镜研究有机显微组分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极大优势。电镜下有机质的识别要点是:首先通过形态识别,有机质是非晶质,没有规则的晶型,而且有机质硬度较低,容易被矿物质挤压而呈现不同的形态,最后利用能谱进行最终判断。识别出有机质后,结合煤岩学对显微组分形态的描述,并综合考虑样品的来源及地质年代来识别显微组分。作者用扫描电镜识别出了7个显微组分组中的13种显微组分: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碎屑镜质体、丝质体、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藻类体、沥青质体、固体沥青、微粒体、动物有机碎屑和矿物沥青基质,并详细描述了这13种显微组分的物料来源、形态特征、赋存状态及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媛[4](2015)在《有机煤岩显微组分分布赋存及解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分布赋存及解离规律,以开滦矿区钱家营矿有代表性浮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破碎程度下的煤样进行筛分、浮沉试验,研究不同粒级、密度级产品中煤岩组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产品粒级的增加,镜质组含量降低,惰质组含量升高,壳质组无明显变化。>25 mm产品镜质组含量最低为59.81%,3~0.5 mm产品中镜质组含量最高为72.99%;>25 mm产品惰质组含量最高为35.05%,3~0.5 mm产品惰质组含量最低为23.30%。随着解离程度的增加,产品镜质组含量逐渐升高。与破碎至<50 mm产品镜质组相比,破碎至<3 mm时,镜质组含量由72.99%增至78.01%,镜质组回收率变化不大;破碎至<0.5 mm时,镜质组含量增至74.95%,产品产率由28.36%增至55.19%,镜质组回收率由31.42%增至62.35%。<1.30 g/cm3密度级产品镜质组含量变化不大,为86.02%~95.75%,镜质组回收率由<50 mm的8.05%增至34.68%~38.39%。(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余晓露,白帆,李志明[5](2012)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免了传统手段采用单组分分离富集过程中物理分选和化学试剂对显微组分造成的影响。煤有机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表明:由壳质组、镜质组到惰质组,其脂肪烃含量和含氧基团呈减少趋势,芳香烃含量和芳构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反映生油潜力逐渐减小。壳质组脂族结构以长链脂肪烃为主,有利于生油;镜质组和惰质组以短链为主,有利于生气。壳质组中孢子体的芳香烃含量相对较高,生烃潜力较差,树皮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的生烃潜力较好。同一种有机显微组分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脂肪族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升高。(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2年06期)

涂建琪,陈建平,张大江,程克明,陈建军[6](2012)在《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以酒西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酒西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是典型的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通过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二百多块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详细的有机岩石学研究,解剖了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揭示了藻纹层为有机质纹层的主要发育形式,其与富泥晶白云石纹层和富粘土纹层构成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特有的"叁元式纹层"沉积结构,系统总结了各显微组分的光性、成因、生烃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以全岩和干酪根为基础的湖相碳酸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方案,首次鉴定出对酒西盆地油气有贡献的主要生烃组分为腐泥无定形体、腐殖无定形体以及浮游藻类体、孢粉体、壳屑体五种有机显微组分。(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鲍芳,李志明,张美珍,王汝成[7](2012)在《激光拉曼光谱在有机显微组分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岩显微组分分析一直以人工测试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激光拉曼光谱能够反映碳物质结构的有序程度和结构缺陷,因此可从分子结构上研究认识有机显微组分的性质。该文对烃源岩中的3种显微组分(镜质体、半丝质体、丝质体)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归属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种显微组分拉曼光谱参数变化,并对不同组分的结构进行分析,寻找利用拉曼光谱快速有效的识别不同显微组分的方法。研究表明,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D1峰位置与G峰半峰宽有较明显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参考标准。利用拉曼光谱能够快速有效的识别煤及岩样中的显微组分,能作为显微组分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2年01期)

敖卫华,黄文辉,姚艳斌[8](2011)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系伊24井及其周围地区煤系为对象,重点研究煤的不同显微组分特征及生烃能力。结果显示:该地区烃源岩族组成中以高含量的沥青质、中含量的非烃和芳烃、低含量的饱和烃为特征,总体上属于气源岩;有机质类型属腐殖型。煤的镜下鉴定以基质镜质组为特征,可观察到大量孢子体、角质体,但树脂体少见,且未发现藻类体。镜质组生烃潜力是壳质组的1/4,是惰质组的2.5倍,是主要的生烃组分,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延安组主体进入低成熟阶段(R moax=0.50%~0.70%),山西组—太原组主体进入中—高成熟阶段(R moax=1.40%~1.80%)。伊24井延安组未进入主要的排烃期,山西组—太原组则进入了主要的排烃期,曾经发生了大量的排烃作用,是附近地区重要的气源岩。(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1年S1期)

樊馥,蔡进功,徐金鲤,包于进[9](2011)在《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分组将泥质烃源岩划分为不同的密度组分,通过对各密度组分进行孢粉相分析和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密度分组获得的ρ<1.6 g.cm3组分以游离态生物有机质为主,富集了全岩干酪根中大粒级的形态有机质组分;1.6g.cm-3<ρ<2.2 g.cm-3和ρ>2.2 g.cm-3组分表现为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的赋存态特点,富集大量细粒级的颗粒无定形和海绵无定形有机质,说明这些无定形物质通过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而获得保存.分组结果反映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在烃源岩中的赋存态存在差异,大量的无定形物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说明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组分对于烃源岩油气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谷红伟[10](2010)在《神府煤有机显微组分低温氧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重分析仪和汞孔仪,研究了显微组分富集物的低温氧化分解特性和孔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20℃~120℃之间,神府煤丝炭开放式的孔结构更利于水分的散失和氧气的吸附,在120℃~260℃之间镜煤的氧化分解能力强于丝炭。常温下,空气中的氧化能大大提高丝炭的氧化分解能力,丝炭在低温下的吸氧放热特性是煤自燃潜伏期升温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有机显微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主要由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组成,单组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组分中微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差异性,是导致煤吸附解吸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煤岩组分之间微晶结构和孔隙结构特征对了解煤的非均质性和指导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密度梯度分离实验为基础,获得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富集体;采用XRD和激光拉曼实验手段对单组分的结构参数定量表征;通过低温液氮、扫描电镜实验以及分形理论对镜质组富集体的孔隙形态进行研究。基于以上实验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各煤级的最佳粒度范围为:低煤级煤样,120-150目,静置2h;中煤级煤样,80-120目,静置0.5h;中高级煤样,80-120目,静置0.5h;高煤级煤样,80-120目,静置2h。(2)镜质组富集体的XRD微晶参数变化趋势与原生结构煤基本一致,随着煤级的升高,面网间距d_(002)、堆砌度L_c以及芳香层数N_c变化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最终趋于稳定;延展度L_a随着煤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R_(o,max)小于4%时,镜质组富集体XRD各微晶参数随煤级发生阶段性变化,在此之后,煤微晶朝着芳香层延展方向生长;煤岩组分的面网间距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煤岩组分的堆砌度、延展度以及芳香层数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3)随着煤级的升高,煤岩组分之间的图谱特征差别逐渐减小;从低煤级到中煤级,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以及丝质体的结构差异较大,均质镜质体随煤级有明显变化趋势,而丝质体微晶结构随煤级变化并不明显,同种煤样中均质镜质体的微晶结构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均质镜质体的G峰半高宽随着煤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而丝质体的G峰半高宽随煤级变化并不明显;均质镜质体D峰拟合面积随煤级升高而逐渐升高,而丝质体D峰拟合面积在低至中高煤级变化不大,至高煤级时突然升高;均质镜质体G峰拟合面积随煤级升高逐渐增大,丝质体在低煤级时拟合面积变化并不明显,至高煤级后其突然升高,且丝质体的G峰拟合面积高于均质镜质体。(4)大黄山、大淑村以及赵庄煤样的原煤、镜质组富集体的孔隙形态为L_1类,以圆筒状或椭圆形孔为主,低煤级煤样中外生孔和矿物质孔较为发育,高煤级煤样中气孔较为发育,另存在铸模孔、溶蚀孔等类型。与过渡孔比表面积特征相反,微孔比表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为:镜质体,原煤,惰质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显微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焦淑静,张慧,薛东川.叁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扫描电镜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9

[2].周贺.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微晶结构与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8

[3].焦淑静,张慧,薛东川,黄志龙,刘国恒.泥页岩有机显微组分的扫描电镜形貌特征及识别方法[J].电子显微学报.2018

[4].李媛.有机煤岩显微组分分布赋存及解离规律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5

[5].余晓露,白帆,李志明.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J].石油实验地质.2012

[6].涂建琪,陈建平,张大江,程克明,陈建军.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以酒西盆地为例[J].岩石学报.2012

[7].鲍芳,李志明,张美珍,王汝成.激光拉曼光谱在有机显微组分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2

[8].敖卫华,黄文辉,姚艳斌.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

[9].樊馥,蔡进功,徐金鲤,包于进.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谷红伟.神府煤有机显微组分低温氧化特性研究[J].神华科技.2010

论文知识图

西北地区侏罗系煤显微组分中稳定组含...吐哈盆地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孔隙度...石炭一二迭系煤和泥岩有机显微组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与矿物组成情...1不同粒级肥煤有机显微组分的SE...样品的有机显微组分,油浸反射...

标签:;  ;  ;  ;  ;  ;  ;  

有机显微组分论文_焦淑静,张慧,薛东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