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推进医院持续发展

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推进医院持续发展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改新形式下,通过对内部审计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拓展职能,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Hospitalinternalauditisanimportantpartofhospitalmanagement,inthehealthcarereformunderthenewform,throughtothechangeofinternalauditconcept,givefullplayto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alauditfunction,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ospitalstrategicobjectives.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拓展职能;转变观念

医院内部审计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依据,按照职业的认定标准、行业法规,对医院的业务情况进行独立控制与评价。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医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监督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对医院内部经营情况作出评价,成为医院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医院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1]

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修订版,将原来内部审计定义中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改为“确认与咨询”职能,不仅拓展了内部审计是职能范围,突出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明确其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及实现组织目标是重要作用。依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51号文件的要求,年收入3000万以上和病床在300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医疗改革制度不断深化,多种医疗体制出现的情况下,促使医院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推进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医疗服务公益性和社会化目标,深化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高医院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杜绝经济违法现象的发生。[1]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充满活力和竞争力。

医院现阶段的内部审计,首先要以服务者的理念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寓监督于服务中的思想观念,把服务渗透到经营的每个环节,对医院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围绕医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为医院经济活动提供可行性的依据与支持,最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医院提供健康、良好的营运环境。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医院审计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理论依据,使工作人员无章可循,工作带有随意性,作出的审计结果没有说服力,不能保证审计质量;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由于相关领导的不重视,不认同,缺少应有的权威性,所以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缺少业务培训,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使得审计方法单一,审计范围狭隘;信息化及计算机网络大多没有配备,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内部审计工作在各方面都存在滞后的情况,使医院资金运用混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经手人过多,在购入大型设备时,没有可行性审计,盲目采购,造成闲置,让医疗资源浪费,对基建过程预、决算审计不严,造成严重资金损失;要改变这种现象,使医院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转变观念。

一、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

由于存在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往往医院领导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认为可有可无,内审工作就是“找茬”,影响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结论不重视,不采纳,内审工作的职能得不到体现。所以,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得到医院领导决策层的全面重视,能否接受和采纳内部审计的建议,很大程度决定了审计职能的发挥。[2]因此,医院领导决策层一方面要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把内审工作纳入医院的日常工作机制中,明确审计目标,并赋予内审机构足够的独立性,让其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不与其他职能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监督性,从机构设置上建立起权威性;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地做好内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审计宣传工作,努力为审计部门排除工作的上的阻力,为开展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三个方面,领导决策层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自身特点,不仅制订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让审计人员有章可循,还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制度,做到有奖有惩,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树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权威。

二、审计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

审计人员一方面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审计理念,积极转变在审计思想、方法、对象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在促进友好交往的基础上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1]。实行监督与服务并重,把服务寓于审计中,不断拓宽审计领域,把促进医院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以前单一的财务审计转移到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性审计,突出决策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及时发现审计问题的症结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并及时提出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预期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判断与预测,注重多种形式的审计结果的汇报,向医院领导决策层提出改进措施和合理建议,及应对风险防范的方法。为医院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服务。另一方面,打铁要靠本身硬,审计人员应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入手,不断学习新法规、新制度,补充和更新知识,不仅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增强宏观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还要增强调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不但要具有口头沟通及文字表达能力,还要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能力,从而树立高优质的审计形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2]

三、医院其他部门的观念转变

作为被审计的对象,一直以来,医院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都认为是责难,挑刺,不愿意配合审计工作,没有很好地沟通协作,不愿意改变固有的工作流程、方式,也不愿意执行审计部门提出的改进意见。事实上,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日常业务的审计,配合其他监督手段协调工作,使医院的收费标准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以增强科室对医院物价规范收费的责任意识,减少乱收费和患者投诉;对医院医疗器械、药品的购入、发出情况的监督,各经销商之间往来审计,避免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堵塞漏洞;对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可以及时监管医院营运资金的流向,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可以对各种不合理的开支进行科学规避,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审计人员可以对各部门查出的问题归类整理,在调查,沟通,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能力,细研国家政策法规,为医院内部其他部门提够咨询服务,实现资源共享。[3]

内部审计是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为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推进医院经营管理,避免经营风险,改善经营模式,提高总体效益具有重大意义。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罗芾.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经济运营发展[J]财会审计2014(2)223-224

[2]刘颖.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4(7)67

[3]刘赫男.拓展医院内部审计业务领域将审计关口前移[J]新财经2013(10)93-94

标签:;  ;  ;  

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推进医院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