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冷却论文_陈宗平,梁厚燃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冷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温,合金,方式,混凝土,静力,换热器,应力。

高温冷却论文文献综述

陈宗平,梁厚燃[1](2019)在《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卵石类)梁的力学性能,以温度、取代率、冷却方式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对28个试件进行高温喷水冷却后的静载试验。观察试件的表观变化、受力破坏形态,获取其荷载-挠度曲线及力学性能指标。基于试验实测数据,深入分析各变化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冷却后,试件发生破损,受力破坏形态表现为弯曲破坏和斜压破坏,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延性和耗能能力逐渐变差;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具有小幅增大的趋势,增幅在10%以内;冷却方式对承载力影响显着,而对延性和耗能能力无明显影响;剪跨比越小,承载力越大,但延性和耗能能力越差;最后,建议采用修正后的欧洲规范计算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梁军华,韩俊峰[2](2019)在《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冷却润滑(干切削、切削液与压缩空气冷却)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涂层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GH4169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切削用量改变对表面粗糙度R_a影响不同,径向切削深度a_e、轴向切削深度ap影响较大,铣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影响较小。在所试验研究范围内表面粗糙度R_a随a_p增大而增大,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单因素改变f_z与a_p时,干切削条件下表面粗糙度值较大、切削液条件下次之、压缩空气冷却条件下较小。(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12期)

王莉,何禹锋,申健,郑伟,楼琅洪[3](2019)在《第二取向对第叁代单晶高温合金热疲劳过程中冷却孔孔周氧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第叁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33,采用OM、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室温~1100℃的热疲劳过程中不同第二取向板式试样圆孔孔周的氧化各向异性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第二取向的第叁代单晶高温合金含孔样品经560 cyc热疲劳实验后,冷却孔周围仍未产生裂纹,但其孔周氧化存在明显各向异性特征。并且,相同第二取向试样,孔周不同取向位置氧化层厚度差异明显;不同第二取向试样,孔周不同位置氧化层的厚度分布也不同。造成此差异的本质原因是由于第二取向不同引起样品宏观热应力的差别,导致孔的形状变化趋势与孔周不同位置热应力的差别,与孔周不同位置微观组织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贺静静[4](2019)在《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分析及工程应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机组的性能,从其基本原理出发,概述了其在设计中所使用的工作原理。同时,结合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热工参数分析,了解了其在设计使用过程中的计算原理。结合实际的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机组,研究了立管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表冷却器、冷却填料段等对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机组的环境湿球温度、制取冷水温度、空气换热器处理后的湿球温度产生的影响。验证了在同样的蒸发冷却机组制冷量情况下,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机组所制取的冷水温度与湿球温度变化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10期)

王哲,沈雪红[5](2019)在《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在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的切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冷却润滑条件对难加工材料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切削加工质量影响规律,基于Advantedge有限元软件,采用叁种不同的冷却润滑方式,对Inconel 718材料进行干式切削、浇注式切削、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仿真,对比分析不同冷却及润滑条件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屑形态、残余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张明,刘国权,王浩,黄海亮,胡本芙[6](2019)在《高性能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固溶处理连续冷却γ′相多阶段析出行为和尺寸粗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热模拟连续冷却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新型高性能第3代粉末高温合金在γ′相固溶线温度以上连续冷却过程中强化相γ′相多批次析出行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二次γ′相平均尺寸与冷却速率定量关系。分析和讨论了在γ相基体上形成多模γ′相尺寸分布的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0.1和0.4℃·s-1冷却速率下可以获得γ′相多模尺寸分布显微组织。这种γ′相多批次析出与冷却速率密切相关,缓慢冷却是造成γ′相尺寸多模分布的主要原因。对具有多模γ′相尺寸分布的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发现,由于合金显微组织中大尺寸二次γ′相的形态不稳定,出现γ′相反粗化现象,即随着时效时间增加,γ′相尺寸逐渐减小。这种反粗化效应使合金强度升高,增强合金显微组织稳定性。讨论了反粗化效应的发生条件,为研发新型高性能粉末高温合金提供制造工艺和组织调控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崔翰博,唐巨鹏,姜昕彤[7](2019)在《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力-声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辽盆地露天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进行单轴压、拉和声波测定试验.研究不同方式冷却后花岗岩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以下简称100℃-800℃)与表观形态、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间关系,并将纵、横波波速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建立联系.同时考虑遇水冷却后静置过程对花岗岩力-声性质影响.研究表明:(1)静置0 h-2 h是质量损失、纵波波速下降主要时段,静置6 h后变化率可以忽略;自由水损失量与力-声特性损失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2)温度升高,自然冷却后花岗岩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呈线型下降,遇水冷却后呈凹线型下降;高于300℃,自然冷却后花岗岩力-声参数均大于遇水冷却,泊松比变化率与其相反,600℃时冷却方式不同对花岗岩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影响达到最大,遇水冷却比自然冷却分别低33.33%、31.88%、53.33%、31.74%,700℃-800℃时冷却方式对花岗岩力声特性影响减小;(3)温度变化,花岗岩纵、横波波速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良好相关性.所得结论可以提高花岗岩力-声特性测量准确性,为力学特性预测提供一个可行方法,并为岩体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由玉文,蒋晖,王劲松,郭春梅,王果[8](2019)在《高温高湿地区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应用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分析了一次风进口温度、风速、喷淋水量、喷淋水温,对高温高湿地区间接蒸发冷却能量回收系统换热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球温度36℃、相对湿度45%时,出口干球温度可达到24.2℃,该气候区下湿球效率在52%~72%,EER在8~25。一、二次风量比为1.1,一次侧迎面风速在2.2 m/s,喷水量在2~2.5 L/min时系统降温能力、湿球效率和EER最高,较低的喷淋水温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提出了高温高湿地区,复合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运行分区。(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张茂林,杜红秀,陈尧,徐瑶瑶[9](2019)在《PP纤维及冷却方式对C60 HPC高温损伤红外热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聚丙烯(PP)纤维体积掺量为0、0.2%、0.3%(编号为P0、P2、P3)的C60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进行模拟火灾试验,采用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方式分别将试件冷却至常温。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HPC平均温升,测试HPC抗压强度,分析不同冷却方式及PP纤维掺量对经受不同受火温度后的C60 HPC红外温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的提高,HPC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P3红外热像平均温升最大、P0最小,喷水冷却下试件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大于自然冷却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抗压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300℃后自然冷却下的抗压强度有反弹现象,喷水冷却下作用温度小于300℃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其中两种冷却方式下,P3抗压强度始终最小,受火温度200、300℃时,P2抗压强度大于P0。作用温度高于300℃后,喷水冷却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小于自然冷却的抗压强度。总体,PP纤维适宜掺量为0.2%,喷水冷却对混凝土火灾损伤趋于严重;300℃之前,PP纤维融化可降低混凝土内部蒸汽压,改善HPC的高温性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8期)

郑钰涛,李玉成,彭晨鑫[10](2019)在《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50块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常温(20℃)、200、400、600、800℃这5种不同温度下自然、喷水冷却对杨氏模量、抗压强度、峰值应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试件的质量损失、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两种冷却方式试件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喷水冷却试件质量损失比自然冷却试件小,纵波波速、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呈降低趋势,温度超过400℃以后,喷水冷却试件的降低幅度更大;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显着降低,所对应的峰值应变明显增加,弹性阶段曲线斜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温冷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不同冷却润滑(干切削、切削液与压缩空气冷却)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涂层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GH4169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切削用量改变对表面粗糙度R_a影响不同,径向切削深度a_e、轴向切削深度ap影响较大,铣削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影响较小。在所试验研究范围内表面粗糙度R_a随a_p增大而增大,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单因素改变f_z与a_p时,干切削条件下表面粗糙度值较大、切削液条件下次之、压缩空气冷却条件下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冷却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平,梁厚燃.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梁军华,韩俊峰.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3].王莉,何禹锋,申健,郑伟,楼琅洪.第二取向对第叁代单晶高温合金热疲劳过程中冷却孔孔周氧化行为的影响研究[J].金属学报.2019

[4].贺静静.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分析及工程应用试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9

[5].王哲,沈雪红.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718在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的切削仿真研究[J].工具技术.2019

[6].张明,刘国权,王浩,黄海亮,胡本芙.高性能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固溶处理连续冷却γ′相多阶段析出行为和尺寸粗化动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7].崔翰博,唐巨鹏,姜昕彤.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力-声特性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9

[8].由玉文,蒋晖,王劲松,郭春梅,王果.高温高湿地区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应用分析研究[J].流体机械.2019

[9].张茂林,杜红秀,陈尧,徐瑶瑶.PP纤维及冷却方式对C60HPC高温损伤红外热像的影响[J].混凝土.2019

[10].郑钰涛,李玉成,彭晨鑫.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石英和长石...静叶气膜冷却受到叶片通道内部复杂流...经CSP轧制后成品板表层(a)和中...德国Lurgi法脱硫工艺流程后电池组高温冷却温度分布前电池组高温冷却温度分布

标签:;  ;  ;  ;  ;  ;  ;  

高温冷却论文_陈宗平,梁厚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