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论文_李瑞,张元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桥梁抗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桥梁,塑性,本溪,支座,桥梁工程,营盘,加速度。

桥梁抗震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张元峰[1](2019)在《跨断裂带桥梁抗震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营盘大桥位于G7611贵州都匀至云南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守望(滇黔界)至红山(滇川界)段K44+171.5(ZK44+205.5)处,跨越龙树断裂。本文简要介绍了营盘大桥设计过程,总结了跨断裂带桥梁的抗震设计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期刊2019年23期)

周伟[2](2019)在《NPR新材料,打造未来的“产业航母”》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沧的楼山片区是青岛曾经的老工业区,老企业搬迁留下了不少空置厂房。如今,腾出的“笼”,装上了“金丝雀”——今年5月10日,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的NPR(负泊松比效应)新材料项目第一条智能生产线在青岛耐火材料厂正式启用。短短半(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9-11-15)

马楠,陈砚,朱锋[3](2019)在《采用减隔震支座的桥梁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减隔震技术应用在桥梁结构中,可以显着提高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的安全性,减轻结构破坏。本文根据某公路主线桥实际项目,详细阐述采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隔振桥梁的验算流程,并结合规范简述各参数的取用原则。(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曾宁烨,宋晓东[4](2019)在《浅谈Caltrans桥梁抗震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加州交通局发布的桥梁抗震规范(Seismic Design Criteria)采用能力设计理念,以位移控制为主要目标,代表了未来桥梁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超静定的桥梁结构在延性构件处依次产生塑性铰,随着塑性铰数量的增加,结构刚度降低、位移增加,当结构达到临倒塌状态时,结构或构件的最大位移便是桥梁的抗震能力Δ_C,若Δ_C大于桥梁在设计地震下实际发生的位移Δ_D,则认为桥梁可以实现其性能目标。文章介绍了求解塑性铰能力的弯矩-曲率分析方法,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求解以位移为度量的抗震需求Δ_D和抗震能力Δ_C的理论背景、技术路线和强度检算的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贺国银,刘璐[5](2019)在《高地震区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我国目前阶段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分类、标准及抗震设计概念。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两阶段的抗震设防建模、结构抗震验算,以此得出在高地震区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事项。(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隋志宇,张军[6](2019)在《美国与中国桥梁抗震规范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美国和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中的场地条件、阻尼比、抗震作用组合方式以及计算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对比两国的桥梁抗震规范中的反应谱平台取值以及反应谱曲线本身。通过对比得出中美桥梁抗震规范在小震的设计取值峰值偏高,而大震的峰值取值则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吕敬富,唐耀明,左艳婷[7](2019)在《高烈度地震区常规桥梁横桥向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功山至东川高速公路项目中某桥为例,结合抗震设计方案建立了桥梁动力模型,依据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对该桥在E1、E2地震作用下的横桥向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验算,结果表明,该桥横桥向抗震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9期)

刘福寿,董峰辉[8](2019)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抗震与抗风》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又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课程。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通过教学目标、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1期)

刘洋[9](2019)在《从汶川地震看桥梁抗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桥梁震害调查分析结论,总结桥梁破坏特征、破坏形式,并分析破坏原因,提出了在桥梁抗震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桥梁防、抗震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任钢[10](2019)在《考虑非线性特性的板式橡胶支座模型在桥梁抗震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速公路跨线桥梁抗震设计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作为分析手段,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在工程实际中,有时为简化计算,采用线弹性模型对支座进行模拟,并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进行墩柱配筋设计。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板式橡胶支座,同时考虑抗震挡块的边界作用,对抗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不同支座模拟方法对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表明,考虑支座非线性后,地震响应显着降低,其主要响应与弹性分析的结果相差近一倍。(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08期)

桥梁抗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沧的楼山片区是青岛曾经的老工业区,老企业搬迁留下了不少空置厂房。如今,腾出的“笼”,装上了“金丝雀”——今年5月10日,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的NPR(负泊松比效应)新材料项目第一条智能生产线在青岛耐火材料厂正式启用。短短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桥梁抗震论文参考文献

[1].李瑞,张元峰.跨断裂带桥梁抗震设分析[J].中国公路.2019

[2].周伟.NPR新材料,打造未来的“产业航母”[N].青岛日报.2019

[3].马楠,陈砚,朱锋.采用减隔震支座的桥梁抗震分析[J].灾害学.2019

[4].曾宁烨,宋晓东.浅谈Caltrans桥梁抗震规范[J].四川建筑.2019

[5].贺国银,刘璐.高地震区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探讨[J].华东公路.2019

[6].隋志宇,张军.美国与中国桥梁抗震规范的差异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7].吕敬富,唐耀明,左艳婷.高烈度地震区常规桥梁横桥向抗震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8].刘福寿,董峰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9].刘洋.从汶川地震看桥梁抗震设计[J].低碳世界.2019

[10].任钢.考虑非线性特性的板式橡胶支座模型在桥梁抗震计算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9

论文知识图

系统主界面日本地震中的支座破坏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2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抗震计算可视...SAP 2000桥梁抗震分析程序架构导入AutoCAO文件因为AutoCAD实际包含...

标签:;  ;  ;  ;  ;  ;  ;  

桥梁抗震论文_李瑞,张元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