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心号论文-刘莉,金娟,窦金金

利心号论文-刘莉,金娟,窦金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利心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利心Ⅰ号,心力衰竭,心室重塑

利心号论文文献综述

刘莉,金娟,窦金金[1](2009)在《利心Ⅰ号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MMP-3 TIMP-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对CHF基本病机的认识和大量的临床观察,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研究利心I号对大鼠心肌组织MMP-3、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依那普利对照组、心宝对照组、利心I号低剂量组、利心I号高剂量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MMP-3、TIMP-1的表达。结果: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可以成功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利心I号能够显着降低CHF大鼠心肌组织MMP-3表达而升高TIMP-1的表达。结论:利心I号能够抑制或延缓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是治疗CHF的有效方剂。(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刘莉,高翯,窦金金[2](2009)在《中药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6MW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可改善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刘莉,田淇元,金娟[3](2008)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心Ⅰ号对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维地洛对照组、心宝丸对照组、利心Ⅰ号低剂量组、利心Ⅰ号高剂量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抑制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其中以利心I号高剂量组为优。结论:利心I号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田淇元[4](2008)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利心Ⅰ号对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探讨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卡维地洛)对照组、中药(心宝)对照组、中药(利心Ⅰ号)低剂量组、中药(利心Ⅰ号)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死亡率,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利心Ⅰ号可改变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中药低、高剂量组都能提高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左心室收缩木压水平,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水平,除中药低剂量组在改善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上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Bax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心Ⅰ号高剂量组与心宝对照组、利心Ⅰ号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表达呈极弱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能够促进大鼠心肌细胞Bcl-2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心Ⅰ号高剂量组与心宝、卡维地洛对照组及利心Ⅰ号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明显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升高左室收缩术压、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能够增加Bcl-2基因蛋白表达量,降低Bax基因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下降,以保护心肌细胞、避免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从而达到抗心力衰竭作用,此可作为利心Ⅰ号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组成的利心Ⅰ号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邹国良[5](2007)在《利心Ⅰ号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电图QTd及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期前收缩(VPCs)患者12导联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后QTd(QTcd)、6分钟步行实验(6MWT)等指标的监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合并VPC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合并VP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150ml/次,日两次口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QTd、QTcd、6MWT距离的变化情况,评价利心Ⅰ号治疗CHF合并VPCs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心电图QTd、QTcd明显缩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6MWT距离、心功能等指标,有明显改善并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临床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利心Ⅰ号可明显改善CHF患者6MWT距离及EF、FS、E/A等指标,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2、利心Ⅰ号可缩短CHF合并VPCs患者QTd、QTcd,说明本方能够恢复CHF合并VPCs患者心肌的复极均一性,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心室重塑、机械-电反馈等方面治疗CHF合并VPCs。3、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的利心Ⅰ号是治疗CHF的有效方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6-01)

樊蓉[6](2007)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维地洛对照组、心宝对照组、利心Ⅰ号低剂量组、利心Ⅰ号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死亡率;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AngⅡ含量。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浆Ang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血浆Ang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2.利心Ⅰ号能够显着改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心功能。结论:1、利心Ⅰ号通过提高CHF大鼠提高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心室收缩压(LVSP)水平,降低左心室舒张压(LVEDP)水平,增强心肌舒缩功能,从而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2、CHF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利心Ⅰ号能明显降低CHF大鼠血浆中AngⅡ的含量,提示其能够抑制CHF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逆转心室重塑。3、利心Ⅰ号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是治疗CHF的有效方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李丹[7](2007)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利心Ⅰ号对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维地洛对照组、心宝丸对照组、利心Ⅰ号低剂量组、利心Ⅰ号高剂量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ET和ANP含量。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浆值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血浆E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利心Ⅰ号高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及利心Ⅰ号低剂量组比较具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2、模型组大鼠血浆AN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血浆AN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利心Ⅰ号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及利心Ⅰ号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1、利心Ⅰ号能够降低CHF大鼠血浆ET水平,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2、利心Ⅰ号能够降低CHF大鼠血浆ANP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延缓心室重塑的进展。3、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CHF大鼠血浆ET、ANP含量升高,这与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4、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的利心Ⅰ号是治疗CHF的有效方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窦金金[8](2007)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sICAM-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WT等指标的监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150ml/次,日两次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同时测量LVEF、FS、E/A等超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且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6MWT及LVEF、FS、E/A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升高,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2、利心Ⅰ号可明显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这可能是利心Ⅰ号治疗CHF的免疫学机制。3、利心Ⅰ号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说明本方具有良好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4、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的利心Ⅰ号是治疗CHF的有效方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苏润泽,金娟,刘云,刘莉[9](2006)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血浆AngⅡ及TNF-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复制Wistar大鼠CHF模型,观察利心Ⅰ号对CHF大鼠模型血浆TNF-α及AngⅡ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TNF-α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血浆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血浆AngⅡ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结论利心I号能够降低实验性CHF大鼠血浆TNF-α及AngⅡ水平,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07期)

顾焕[10](2006)在《利心Ⅰ号对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a(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等指标的监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150ml/次,日两次口服。采用放免法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TNF-α、AngⅡ浓度的变化,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同时测量EF、FS、E/A等心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HF患者血中TNF-α、AngⅡ浓度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CHF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EF、FS、E/A等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显着(P<0.05);在临床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1、利心Ⅰ号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说明本方具有良好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2、利心Ⅰ号可明显降低CHF患者血中TNF-α、AngⅡ浓度,揭示了本方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利心Ⅰ号对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延缓心室重构的进展。 3、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的利心Ⅰ号是治疗CHF的有效方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01)

利心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6MW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可改善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心号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莉,金娟,窦金金.利心Ⅰ号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MMP-3TIMP-1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

[2].刘莉,高翯,窦金金.中药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

[3].刘莉,田淇元,金娟.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8

[4].田淇元.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5].邹国良.利心Ⅰ号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电图QTd及心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6].樊蓉.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7].李丹.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8].窦金金.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sICAM-1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9].苏润泽,金娟,刘云,刘莉.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血浆AngⅡ及TNF-α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10].顾焕.利心Ⅰ号对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心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利心号论文-刘莉,金娟,窦金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