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杨俊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杨俊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100)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检验科行生化检验的12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20例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ALT、AST、LDH、TP、ALB、CHO、CK、K+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BIL、DBIL、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BUN、Cr、UA、TC、TG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有不良影响,直接影响检查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应积极预防血液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血液标本;溶血现象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185-02

血液检查是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检查过程中,血液标本的保存不当、检查不规范、环境不合格等均会影响血液标本质量,导致生化检查结果出现偏差,其中溶血现象就是造成生化检验项目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血液发生溶血时,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细胞外,红细胞浓度比血浆浓度高,加之溶血时白细胞及血小板均遭到破坏,释放出的某些成分,直接干扰生化项目检测结果[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检验科行生化检验的12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男62例,女5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1.6±15.3)岁;将同期120例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男57例,女63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2.2±14.9)岁;所有血液标本均由我院检验科采集,空腹一次性成功抽取静脉血,均检测生化项目,排除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患者;溶血判定标准为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达4g/L[2];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标本采集方式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仪器使用美国BECKMAN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IMS-972电解质分析仪;均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将抽取的静脉血3ml血液样本置于真空采血管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做好标记,将试管样本颠倒混合均匀,离心3000rpm,持续15min,取分离后的血浆备用[3]。

1.3检测指标

所有标本均由同一组操作人员依据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每个项目检测5次,取平均值。生化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血钾(K+)、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血尿酸(UA)、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间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比较,见表

观察组ALT、AST、LDH、TP、ALB、CHO、CK、K+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BIL、DBIL、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BUN、Cr、UA、TC、TG上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溶血是生化项目检验中常见的干扰因素,主要原因是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外,干扰血清血红蛋白对蛋白质的分析,以及血红素的颜色感染闭塞分析[4]。造成血液标本溶血的因素较多,抽血时体检者负压较大、抽血速度过快、存储血液的试管清洗不彻底、样本接触面的活性剂、离心机速度过快等均可造成溶血,从而影响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LT、AST、LDH、TP、ALB、CHO、CK、K+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BIL、DBIL、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BUN、Cr、UA、TC、TG上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溶血标本对大部分生化项目的检查结果均有影响,细胞内ALT、AST、LDH、TP、CK等浓度是细胞外的22~160倍,溶血后这些因子大量溢出细胞外,导致浓度显著升高。而血细胞内不含葡萄糖,当细胞破裂后,血清被细胞液稀释,导致GLU浓度降低。BUN、Cr、UA、TC、TG指标差别不大,说明溶血对血脂、肾功能各指标的影响较小。

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血液标本溶血。首先,医院应确保采购的采血器材、检测试剂等符合检验规定;其次,采血前严格按步骤无菌操作,确保采血完整,适当使用抗凝剂,防止采血过程中震荡过度导致红细胞被破坏;再者,采血完毕从人体拔出抽血管时应紧贴试管壁,让血液缓慢流出,避免出现泡沫;最后,离心时控制好速度,对出现溶血的标本及时处理,必要时行二次抽血[6]。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较大,临床应预防溶血发生,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赵亚军,郭云霞,邢军.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预措施[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4):62-63.

[2]龚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406-407.

[3]耿素亚,李国锋.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2):209-210.

[4]陈志平.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84-85.

[5]张秀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8):89-90.

[6]胡跃华.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2):81-82.

标签:;  ;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杨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