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试验研究论文_张珂,李鹏,颜开,陈伟政,王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动力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水下,波浪,串列,升力,驳船,沙坝。

水动力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珂,李鹏,颜开,陈伟政,王志[1](2019)在《空化器操纵过程水动力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操纵空化器转角是超空泡航行器姿态控制的常用手段之一,为进一步研究空化器操纵过程中空泡和水动力特性,文中通过精细计算和分析优化,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空化器操纵过程非定常水动力测量的水洞试验模型和方法。通过在试验模型内部紧凑布置直线电机、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传动系统、通气系统以及测力天平,实现了对空化器转角的操纵以及泡内压力和水动力测量功能,静态工况空化器水动力测量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对比,证明了该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水下无人系统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崔赫,杨宇正,张添,李威,胡海滨[2](2019)在《桅杆水动力试验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桅杆装置是水下航行体的重要结构,为保证水下航行体能够获得更好的隐蔽性能和水下航行能力,研究桅杆装置水动力性能,对水下航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波浪力计算和Morison经验公式,考虑了桅杆装置在水面及水下不同攻角以及低速、中速、高速等工况,对桅杆装置的水动力特性进行CFD仿真和经验公式计算,并与水动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到桅杆装置在不同工况下其所受的阻力、波浪力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武汉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4-21)

万李,杨冬,董乐,周熙宏,李娟[3](2019)在《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动力试验研究与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价值,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研究是超超临界蒸汽循环与CFB燃烧技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布置特点,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汽水试验台,以水为工质,对垂直管圈和螺旋管圈在压力P=11~32MPa,外壁热负荷q=50~360kW/m~2,质量流速G=170~800kg/m~2s的参数范围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各种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型发生膜态沸腾和蒸干的规律和边界条件,以及丰富的流动传热基础数据库。针对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串并联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超临界锅炉水动力计算模型,得到了在各种负荷下的流量分布、出口汽温以及壁温等参数。建立了超超临界锅炉流动不稳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对回路施加热负荷扰动后进、出口质量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超超临界水动力稳态和流动不稳定性计算分析软件,其计算精度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同,并且与实炉数据符合良好。(本文来源于《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2019年02期)

郭春雨,张佐天,徐佩,曹绪祥[4](2019)在《改进型振荡水翼水动力试验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前缘结构形式的叁维水翼进行水动力模型试验,研究在不同摆动速度下水翼的水动力性能,分析不同波浪形前缘结构对水翼性能的影响.选取性能较优的波浪形前缘水翼与普通前缘水翼进行CFD数值模拟,对其流场进行分析,探究波浪形前缘结构对水翼边界流动的扰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摆动速度的增加,水翼的升力、阻力和扭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前缘波浪形水翼凸起的波幅和波长同时较大时对水翼性能的提升有较大的影响;前缘波浪结构能有效减弱水翼吸力面涡流分离对整体性能的扰动,沟槽内的流动对水翼尾流能够起到使其重新贴附翼面的作用,提高水翼的水动力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英龙,宋男,张增猛,侯交义,弓永军[5](2019)在《低速域水下遥控机器人水动力试验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量低速域水下遥控机器人水动力系数,设计了一套水下遥控机器人水动力试验系统。通过水动力仿真模拟获得水下遥控机器人模型合适的壁面距离,以及以最大设计速度与角速度运动时受到的水动力与水动力矩。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负载需求,设计了包括由卷扬机和直线导轨驱动的拖曳试验台以及由伺服电机与旋转减速器驱动的旋转试验台的试验系统。(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2期)

杨璨[6](2018)在《波浪作用下双驳船沉放锚碇沉管管段的水动力试验与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海底沉管隧道的沉放是沉管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危险、对技术要求最强的环节。复杂的海洋环境条件下,当遇到较恶劣的施工环境(主要是风、浪、流)时,过大的管段运动响应会直接影响沉管沉放定位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研究驳船-沉管系统在管段沉放过程中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沉放控制缆的受力特征,将有助于把握沉管沉放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对驳船抬吊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还很少。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对双驳船沉放方式下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了规则波作用下双驳船抬吊沉放沉管管段运动的模型试验。试验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海洋环境水槽中进行,水槽试验模型比尺为1:50。采用双目视觉非接触式运动姿态测量系统采集双驳船和沉管管段模型六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运动响应,分析了不同波要素以及叁个不同沉放深度条件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幅值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锚碇沉管在双驳船沉放作用下,管段的横荡、垂荡运动幅值较平台沉放时明显减小,横摇运动变大;双驳船抬吊沉放方式锚碇沉管管段的运动幅值随着相对宽度B/L和沉放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当B/L较小时,波高及沉深对管段运动响应的影响较为明显。锚碇缆对双驳船沉管系统的运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波高和波浪周期较大时,锚碇缆对双驳船沉管系统运动幅度的制约更为明显。开展了不规则波作用下双驳船沉放沉管管段的试验研究,讨论了不规则波作用下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动力响应和吊缆张力特性,分析了双驳船和沉管管段沉放过程中的运动响应频谱特征,以及不同有效波高、谱峰周期和管段沉放深度对沉管沉放运动响应的影响;比较了双驳船沉放与固定平台沉放方式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响应频谱特征,探讨了双驳船运动对沉管沉放运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驳船作用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幅值随沉放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沉管管段与双驳船以及驳船-沉管系统的固有周期是影响沉管管段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对于管段的横荡低频运动,管段在波浪谱峰周期较小情形下低频慢漂现象较为明显,并随着有效波高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双驳船抬吊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时域数值计算模型,模拟海洋环境条件下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动力响应特性。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时域方程,采用满足自由水面条件的格林函数建立边界积分方程求解波浪力,应用集中质量法和莫里森方程对系泊系统的锚碇缆力进行静力和动力求解,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管段时域运动方程。对静水中双驳船及沉管的自由衰减运动以及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双驳船抬吊沉管管段的运动响应进行了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应用该数值模型计算了海洋环境下扩展入射波周期范围后的锚碇沉管管段沉放过程的运动响应,并选取叁组典型海况对双驳船沉放沉管管段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不规则波作用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响应计算结果和管段运动的频谱分析结果,数值计算的结果分析与模型试验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4)

鲁昕[7](2016)在《潮流能电站载体结构分析及水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流能作为一种清洁型海洋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充分利用和开发潮流能源,需建立一种能搭载发电装置漂浮于海上的潮流能电站载体。由于搭载水轮机等发电装置,潮流能电站载体中间往往有较大的开口,其结构严重不连续;搭载的水轮机转动时,载体周围的流场变得复杂;在海上漂浮时,载体本身还受到系泊系统的影响。因此,计算载体结构强度,初步了解载体在系泊状态下的水动力特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双体船为电站支撑载体,以竖轴水轮机作为主要发电设备,主要研究了潮流能电站载体的结构强度,并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潮流能电站系统的水动力性能:首先,利用软件建立潮流能电站载体的整船结构模型,船体自身重力通过叁维模型的板单元与梁单元模拟,其它设备以质量点形式加载到船体上。基于叁维势流原理,采用设计波法模拟波浪载荷,确定并得到一种等效设计波,在该载荷作用下,计算出来的船体应力水平能反映船舶在实际海况中最危险的情况。其次,分析潮流能电站载体实际工作中受到的载荷:重力载荷、静水及动水载荷、水轮机载荷;在fluent软件中计算出水轮机转动时,其叶片受到的力,将计算出的力转化为水轮机作用在载体上的力,并将水轮机载荷和波浪载荷以组合工况的形式加载到电站载体上,计算屈服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轮机载荷对船体结构强度影响较小,当波浪和潮流方向一致时,水轮机工作载荷对整船结构强度的影响显着,高应力区域主要集中在连接桥以及搭载水轮机的井字架处,特别是连接桥与两片体接触的角隅处。最后,以潮流能电站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了在系泊状态下搭载水轮机和不搭载水轮机时的两种状态,分别对载体和系泊链在不同波浪参数规则波条件下的运动特性进行模型试验。实验对船体在自由状态下的运动特性进行校核,当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吻合后,针对载体在系泊状态下运动响应及系泊缆动力特性的研究进行模型试验。实验测量了船体在不同搭载状态和不同波浪参数下纵荡和垂荡的运动加速度,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该潮流能电站载体在浪、流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6-10-01)

闫涛,陈立,黄杰[8](2015)在《库区交汇河段淤积沙坝形成的水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典型库区交汇河段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汇流比与坝前水位影响下,断面平均流速和水流挟沙力的沿程变化规律,阐释干流淤积沙坝的形成机理及汇流比与淤积沙坝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流由干支流向交汇区下游运行过程中,断面平均流速与水流挟沙力均存在由增到减的转折点,转折点位于干流交汇区内;当汇流比大于0.56时,从支流河道到交汇区下游挟沙力出现了骤降.水流挟沙力的不均匀变化导致了干流淤积沙坝的出现,汇流比的大小则决定了淤积沙坝形成的部位.随着坝前水位的升高,交汇河段淹没程度增大,交汇区内的转折随之弱化.(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8期)

杨宁,李彦,路宽,朱晓阳[9](2015)在《基于海洋监测设备水动力试验的波浪测量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分布式波浪测量系统缺乏总体监控管理、采集同步性不高的问题,研制一种新型分布式波浪测量系统。系统由多个前端数据采集器和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组成。系统完成上电加载后,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首先对前端数据采集器的时间同步。数据采集器对采集进行精确定时、触发和同步控制,从而同步采集多通道数据。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实现对波高、周期数据的实时监控、统计分析、存储、查询和下载。多组不同工况比对试验表明,新型波浪测量系统不仅对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监控管理能力,且测量准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刘鹏,苏玉民,廖煜雷,郭春雨[10](2015)在《滑波航行器的水动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建造了滑波航行器的原理样机——漫步者I,并在水池中进行了静水环境下阻力试验、规则波中自航试验及无约束迎浪航行试验.研究了滑波航行器静水阻力成分以及规则波波长与波幅对滑波航行器浮体升沉幅度、纵摇角度、滑波推进器推力值及无约束航行航速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波长、波幅下各参数变化的趋势.试验结果为数值计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研发大航程低碳型无人水面艇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水动力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桅杆装置是水下航行体的重要结构,为保证水下航行体能够获得更好的隐蔽性能和水下航行能力,研究桅杆装置水动力性能,对水下航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波浪力计算和Morison经验公式,考虑了桅杆装置在水面及水下不同攻角以及低速、中速、高速等工况,对桅杆装置的水动力特性进行CFD仿真和经验公式计算,并与水动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到桅杆装置在不同工况下其所受的阻力、波浪力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动力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张珂,李鹏,颜开,陈伟政,王志.空化器操纵过程水动力试验方法[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9

[2].崔赫,杨宇正,张添,李威,胡海滨.桅杆水动力试验及仿真分析[C].第十二届武汉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3].万李,杨冬,董乐,周熙宏,李娟.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动力试验研究与理论计算[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9

[4].郭春雨,张佐天,徐佩,曹绪祥.改进型振荡水翼水动力试验及机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英龙,宋男,张增猛,侯交义,弓永军.低速域水下遥控机器人水动力试验系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9

[6].杨璨.波浪作用下双驳船沉放锚碇沉管管段的水动力试验与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鲁昕.潮流能电站载体结构分析及水动力试验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

[8].闫涛,陈立,黄杰.库区交汇河段淤积沙坝形成的水动力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杨宁,李彦,路宽,朱晓阳.基于海洋监测设备水动力试验的波浪测量系统研制[J].海洋技术学报.2015

[10].刘鹏,苏玉民,廖煜雷,郭春雨.滑波航行器的水动力试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通气率系数与升力系数及力矩的关系

标签:;  ;  ;  ;  ;  ;  ;  

水动力试验研究论文_张珂,李鹏,颜开,陈伟政,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