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吴道奇, 刘亚琼, 李秋, 李永柏, 杨锡强[1]2003年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内分泌紊乱已受到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但目前国内尚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时血、尿T3、T4变化的详细报道。为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现将我院1999年9月~2000年3月住院的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选择21例 ,测定血T3、T

吴道奇[2]2002年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急性期及缓解期血、尿甲状腺激素变化以及与尿蛋白、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期PNS患儿21例、缓解期PNS患儿11例、健康儿童22例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叁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及尿T3、T4浓度,PNS患儿同时还用比色法检测尿蛋白,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期PNS患儿血T3、T4(1.19±0.88 nmol/L;56.38±33.21 nmol/L)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3.05±0.85 nmol/L;163.95±33.16 nmol/L)(P<0.01;P<0.01),血TSH(7.58±3.48mu/L)及尿T3(5.12±4.39 nmol/L)、T4(93.85±95.58 nmol/L)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4.24±2.31 mu/L ;1.17±0.83 nmol/L ;〈12.85 nmol/L) (P<0.01;<0.05;<0.05),缓解期PNS患儿血T3(2.77±1.08 nmol/L)、T4(143.73±37.75 nmol/L)、TSH(5.08±1.10 mu/L)、尿T3(2.22±1.17 nmol/L)、T4(〈12.85 nmol/L)均有所恢复,较正常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急性期血T3、T4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50, 0.45; P均<0.05),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46, -0.79; P<0.05, <0.01)。血TSH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44, P<0.05),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43, P<0.05)。 结论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存在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其原因之一与尿蛋白大量排泄致尿中T3、T4丢失增加有关。

李香[3]2012年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成人及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临床资料和肾活检病理资料的分析,探讨引起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如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变、尿液蛋白质、血尿、免疫因子、生化指标等),为PNS糖皮质激素敏感/低抗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及儿科2001年至2012年513例PNS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成人430例,儿童83例;回顾分析所有病例资料和病理结果,重点分析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其尿液蛋白质、血尿、血清C3、C4、BUN、Cr、TG、CH、TP、ALB、RBP等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敏感和抵抗)的相关性。结果:1糖皮质激素疗效分析:430例成人PNS患者经过正规激素治疗,发现对激素敏感者266例,占61.86%;激素抵抗者164例,占38.14%。83例儿童PNS患者激素敏感者55例,占66.27%;抵抗者28例,占33.73%。成人和儿童在激素疗效上分布,χ2值为0.000,P>0.05。2年龄、性别与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分析:成人以35岁为界,分成两组,小于等于35岁为青年组、大于35岁为中老年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卡方检验,P<0.05,有显着区别。83例儿童PNS患者各年龄组之间激素疗效差异的比较,P>0.05,无显着性区别意义。成人和儿童男女性别在激素疗效上的差异,卡方检验,P>0.05,无显着性意义。3病理类型的分布及其与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分析:430例成人PNS患者各种病理类型与激素敏感/抵抗的关系分别为:肾小球轻微病变(MCD)164例,占总病例数的38.13%,激素敏感者127例,占77.44%,在成人激素敏感组中占47.74%;激素抵抗者37例,占22.56%,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22.8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13例,占总病例数的26.29%,激素敏感者85例,占75.22%,在成人激素敏感组中占31.95%;激素抵抗者28例,占24.78%,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17.07%。;膜性肾病(MN)54例,占总病例数的12.56%,激素敏感者18例,占33.33%,在成人激素敏感组中占6.77%;激素抵抗者36例,占66.67%,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21.9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48例,占总病例数的11.1%,激素敏感者16例,占33.33%,在成人激素敏感组中占6.02%;激素抵抗者32例,占66.67%,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19.51%。IgA肾病(IgAN)35例,占总病例数的8.14%,激素敏感者17例,占48.57%,在成人激素敏感组中占6.39%;激素抵抗者18例,占51.43%,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10.98%。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GN)10例,占总病例数的2.33%,激素敏感者2例,占20.00%,在成人敏感组中占0.75%;抵抗者8例,占80.00%,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4.88%。毛细血管性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6例,占总病例数的1.4%,激素敏感者1例,占16.67%,在成人激素敏感组中占0.38%;激素抵抗者5例,占83.33%,在成人激素抵抗组中占3.05%。83例儿童PNS患者病理分型分布及其与激素敏感/抵抗的关系分别为率为:肾小球轻微病变(MCD)18例,占总病例数的21.69%,激素敏感者15例,占83.33%,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27.27%;激素抵抗者3例,占16.67%,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10.7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36例,占总病例数的43.37%,激素敏感者27例,占75.00%,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49.09%;激素抵抗者9例,占25.00%,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32.14%。膜性肾病(MN)5例,占总病例数的6.02%,激素敏感者3例,占60.00%,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5.45%;激素抵抗者2例,占40.00%,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7.1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4例,占总病例数的4.82%,激素敏感者2例,占50.00%,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3.63%;激素抵抗者2例,占50.00%,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7.14%。IgA肾病(IgAN)7例,占总病例数的8.43%,激素敏感者3例,占42.86%,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5.45%;抵抗者4例,占57.14%,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14.29%。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GN)4例,占总病例数的4.82%,激素敏感者1例,占25.00%,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1.81%;抵抗者3例,占75.00%,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10.71%。毛细血管性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9例,占总病例数的1084%,激素敏感者4例,占44.44%,在儿童激素敏感组中占7.27%;激素抵抗者5例,占55.56%,在儿童激素抵抗组中占17.86%。4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分析:成人及儿童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与激素敏感/抵抗的关系均存在显着差异。患者的肾小管病变程度越重,其对激素抵抗越强。成人和儿童尿液RBP(视璜醛结合蛋白)含量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成人r1=0.782,P<0.001;儿童r2=0.721,P<0.05,统计学上有着显着区别意义。成人和儿童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尿液RBP比较,t检验,P<0.05,存在着显着性差别。5尿液蛋白质含量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分析:分别对成人、儿童激素敏感型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总量比较,经t检验,P<0.05,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总量显着下降。成人和儿童激素抵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总量比较,t检验,P>0.05,差别无显着性意义。6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与血尿的关系:成人及儿童:有血尿和无血尿的激素疗效(敏感/抵抗),经卡方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血尿均一型和变异型对激素疗效差异的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显着区别意义。7生化及免疫检测指标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分析:将成人、儿童血清BUN、Cr、TG、CH、TP、ALB、C3、C4等各项指标含量分别与激素敏感/抵抗组的关系进行t检验,P均>0.05.统计学上无显着区别意义结论:1成人PNS患者35岁前糖皮质激素疗效比35岁后敏感,儿童PNS患者年龄越大,其糖皮质激素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男女之间对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无显着性区别。2成人和儿童PNS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主要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型(MCD)和系膜增生性(MsPGN)两种病理类型为主。3成人和儿童PNS患者对GC敏感的病理类型均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型(MCD)和系膜增生性(MsPGN)两种病理类型为主。成人PNS患者GC抵抗的病理类型以局灶性节段性硬化型肾小球肾炎(FSGS)、膜增生性(MN)、肾小球轻微病变(MCD)居多。儿童PNS患者以系膜增生性病变(MsPG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IgA肾病居多。4PNS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较差,其损害程度越大,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越差。成人和儿童PNS患者激素敏感组尿液RBP水平均比激素抵抗组低,且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尿液RBP浓度越高,肾小管间质受损的程度越大。因此可根据尿液RBP浓度变化预测肾小管间质受损程度和糖皮质激素的疗效。5监测24小时尿液蛋白质水平可以预测糖皮质激素疗效差异。6成人和儿童PNS患者合并血尿时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下降。变异型血尿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敏感性更差。7PNS患者血清BUN、Cr、TG、CH、TP、ALB、C3、C4各项检测指标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无显着影响。

王燕[4]2018年在《剪切波速对不同临床分型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发病趋势逐年上升。虽临床症状相似,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较大,大部分患儿经过正规治疗后得到较好的预后,但是部分病例对治疗手段不敏感,成为难治性NS,最终导致肾衰竭,对此类患者初次治疗给予足疗程或延长激素使用时间会明显改善预后。肾间质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判断NS患儿肾病疗效和进展的重要指标。肾炎型肾病重于单纯型肾病,肾间质病变重者,多伴有较重的肾小球病变。判断肾间质病变的金标准是肾穿刺活检,但儿童患者难以常规开展,且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风险性,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传统的超声检查仅能从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对肾脏进行定性评价,不能定量分析肾脏组织损害程度,临床需要一种无创、可重复性强的检测手段。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通过测量肾实质的剪切波速(shear wave velocity,SWV),获得相应部位的弹性应变量,评价肾组织的弹性变化,评估不同临床分型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单纯型和肾炎型两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检测患儿的肾实质剪切波速,并对各组间的肾实质SWV进行比较,运用ROC曲线分析SWV对单纯型和肾炎型NS患儿肾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型组与对照组SWV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炎型组与对照组以及单纯型与肾炎型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7.19,P<0.05)。单纯型和肾炎型NS的患儿应用VTQ诊断时,单纯型ROC曲线下面积是0.85,肾炎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5,单纯型的最佳截断点是2.56m/s,肾炎型的最佳截断点是3.04m/s,敏感性分别为75.1%、92.9%,特异性分别为80.9%、88.2%。结论:肾炎型NS患儿的肾实质SWV明显快于单纯型NS患儿,其对不同临床分型的N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医师了解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韦小庆[5]2016年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肾损害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临床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近3年我院初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资料完整患者49例作为实验组与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进一步将实验组分为临床甲减组(n=18)及亚临床甲减组(n=31),检测以上人群血清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胱抑素C(Cys C)、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收集以上资料,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肾脏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Scr、UA、TPU、TC、TG、LDL-D、IMT、A-TG、A-T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FR、胱抑素C低于对照组(P<0.05),且FT3与GFR呈正相关,TC、LDL与TSH呈正相关,与FT3、FT4呈负相关,而HDL-D及BUN在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甲减组Scr、UA、TPU、TC、TG、LDL-D、IMT均高于亚临床甲减组(P<0.05),GFR、胱抑素C低于亚临床甲减组(P<0.05),BUN及HDL-D临床甲减组与亚临床甲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TC、IMT有统计学差异(P<0.05),Scr、UA、BUN、胱抑素C、TPU、GFR、TG、HDL-D、LDL-D均无明显差异(P>0.05);甲减治疗后Scr、UA、TPU、TC、TG、LDL-D、HDL-D、IMT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胱抑素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伴血脂异常、IMT增厚,并可导致Scr、UA、TPU升高,GFR下降等肾功能异常。其中FT3与GFR下降、Scr升高相关,TC、LDL与TSH呈显着正相关,与FT3、FT4呈负相关。胱抑素C在甲减患者中,不再准确反映肾功能情况。甲减患者肾功能、血脂、IMT与甲减程度相关,甲减程度越重,以上指标异常更明显。肾功能、血脂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IMT增厚程度减轻。说明甲减相关性肾损伤经治疗后以上异常指标可能逆转。

刘亚兰, 朱松杰, 罗贵友[6]2002年在《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甲状腺功能改变。方法 用放免法对 1 6例原发性NS在发作期和缓解期行血、尿T3、T4 、FT3、FT4 及血TSH水平测定。结果 发作期血清T3、T4 、FT3、FT4均低于正常 ,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显着下降 (P <0 .0 0 1 ) ,尿T3、T4 、FT3、FT4 较缓解期和对照组显着增多 (P <0 .0 0 0 1 )。结论 NS患儿发作期甲状腺功能低下 ,缓解后恢复正常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尿中大量蛋白丢失的结果

王峥[7]2010年在《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及黄葵胶囊的干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依据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关系密切以及前人对湿热证的研究基础,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为对象,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IL-13的相关性,对促进和揭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实质、湿热病因部分病理机制及清热利湿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的实验检测方法,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非湿热证患者体内主要抗炎因子IL-4、IL-10、IL-13的水平检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系统分析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的关系。再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患者经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治疗四周后,观察湿热证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治疗PNS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湿热证与抗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作用及机理。结果(一)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的实验研究按纳入标准选取肾综湿热证患者40例,非湿热证患者20例,共60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理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抗炎因子IL-4、IL-10、IL-13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3mRNA表达。结果如下:湿热证组患者体内的IL-4含量为45.67±8.27 pg/ml,高于非湿热证组患者体内的IL-4的含量32.73±9.01 pg/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1)。湿热证组患者体内IL-10含量为29.97±4.22 pg/ml,高于非湿热证组患者体内IL-10的含量19.45±4.71 pg/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1)。湿热证组患者体内IL-13含为25.92±6.94 pg/ml,高于非湿热证组患者体内IL-13的含量14.19±7.36 pg/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1)。湿热证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3mRNA水平为0.65±0.11,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IL-13mRNA水平0.35±0.09,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湿热证IL-13水平升高表现相同。湿热证组各患者的湿热证积分分别与IL-4、IL-10、IL-13含量相关性分析呈线性正相关(P<0.01)。(二)黄葵胶囊干预对PNS湿热证临床及抗炎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1、对症候的影响用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疗后对水肿、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干不思饮、口苦、口中粘腻、小溲黄赤、大便粘滞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疗后对水肿、口干不思饮、口苦、小溲黄赤、大便粘滞症状显着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水肿、皮肤疖肿、疮疡、咽喉肿痛、胸腹痞闷、口苦、口中粘腻、小溲黄赤、大便粘滞的改善作用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表明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湿热证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甘油叁脂、低密度脂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对白细胞总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湿热证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中白细胞总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分析,与疗前比较仅治疗组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的降低更显着(P<0.05或P<0.01)。4、对抗炎因子水平的干预影响治疗组疗后IL-4水平明显下降(30.02±8.22pg/ml),与治疗前水平(45.63±8.30pg/ml)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疗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IL-4含量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后患者体内IL-10水平降低(19.21±4.78pg/ml),与治疗前水平(30.01±4.19pg/ml)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疗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IL-10降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后IL-13水平显着下降(14.11±7.20pg/ml),与治疗前的水平(25.94±6.91pg/ml)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疗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IL-13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药物治疗后,湿热证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3mRNA表达水平为0.34±0.06,明显低于对照组IL-13mRNA表达水平0.60±0.09,经统计学处理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分别与IL-4、IL-10、IL-13水平含量差值相关性分析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1、由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及黄葵胶囊干预对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患者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异常增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湿热证症候积分分别与IL-4、IL-10、IL-13水平呈线性正相关。2、由黄葵胶囊对PNS湿热证临床的干预影响结果显示:清热利湿黄葵胶囊具有下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患者体内异常增高的抗炎因子水平的作用。3、清热利湿药物黄葵胶囊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湿热症状,改善肾综湿热证患者蛋白尿、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等,可提高肾综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减轻肾综病情,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该药的抗炎、清除抗原等作用有关。

罗金国[8]2010年在《清热利湿法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清热利湿法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分析清热利湿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前白蛋白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清热利湿法在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壅盛型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清热利湿汤,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总疗效、中医症候变化,并对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TG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比较,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感染的情况。结果:1.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含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法配合激素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 吴道奇, 刘亚琼, 李秋, 李永柏, 杨锡强. 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D]. 吴道奇. 重庆医科大学. 2002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D]. 李香. 中南大学. 2012

[4]. 剪切波速对不同临床分型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D]. 王燕. 青岛大学. 2018

[5].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肾损害的临床分析[D]. 韦小庆. 皖南医学院. 2016

[6]. 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的研究[J]. 刘亚兰, 朱松杰, 罗贵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2

[7]. 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及黄葵胶囊的干预影响研究[D]. 王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8]. 清热利湿法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D]. 罗金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