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通术论文-小野田公,李德盛,霍明

促通术论文-小野田公,李德盛,霍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促通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踝关节,肌力计,抗阻运动,关节运动

促通术论文文献综述

小野田公,李德盛,霍明[1](2012)在《对踝关节进行神经关节肌肉促通术治疗时,使用徒手肌力计进行最适抗阻和抗阻时间的检查者内信赖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术(以下简称NJF)是一种将本体感觉神经促通技术的促通要素和关节构成运动相统和的运动疗法技术。NJF的特征是对关节运动进行稳定的最适抗阻。所谓的最适抗阻是指在患者进行滑动的抗阻运动时,患者可以进行4~5次动作的抵抗强度。考虑在进行抗阻活动中,和NJF的初学者相比,NJF的熟练者的最适抗阻信赖性应当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徒手肌力计(Hand-Held Dynamometer以下简称HHD),探讨NJF最适抗阻和抗阻时间的检查者内信赖性。方法对象:检查者A(男性:NJF发明者)、检查者B(男性:参加全部NJF课程并临床使用3年)、检查者C(男性:参加全部NJF课程并临床使用2年)检查者A~C分别对4名被检者进行每个模式5回(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期刊2012-09-21)

张明东,周丹阳,李徳盛,黄秋晨,小野田公[2](2012)在《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术的关节近端抵抗中对冈上肌的介入效果—使用超声波观察肌肉厚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术(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以下简称NJF)是一种将本体感觉神经促通技术的促通要素和关节构成运动相统和的运动疗法技术。在本研究中,将使用超声波,对冈上肌的厚度进行观察,以讨论NJF近端抵抗对冈上肌肌肉厚度的变化。対象和方法健康成年男性11名(年龄25.9±9.7岁,身高174.3±7.5cm,体重70.0±13.2kg)为实验对象,在事先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得到受试者同意后开始进行试验。动作课题是右肩关节屈曲90°,水平内收20°,在内外旋的中间位进行NJF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期刊2012-09-21)

刘金,侯晋生,徐继信,王化高,陈玉兴[3](2010)在《玉屏风散加味结合本体感觉促通术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味结合本体感觉促通术(PNF)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PNF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玉屏风散加味口服。观察治疗后2组Portmann简易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结合PNF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0年12期)

李维希[4](2009)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术对老年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术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组同时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术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用PH-A型平衡功能测试仪测定平衡能力,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衡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术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09年16期)

董春梅,陈加俊,宋冬晶[5](2005)在《针刺促通术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促通术对脑血栓病人肢体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促通术。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从肌力、肌张力、神经功能缺损评价,Fugl-Meyer评价,Barthel记数记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很明显的,主要的治疗效果是改善了异常运动模式。结论:针刺促通术是在现代神经康复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及技术,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05年10期)

王为民[6](2004)在《脑卒中偏瘫4个月内对患者肢体痉挛的治疗:应用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001-01/2004-05住院的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50例。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Ⅰ~Ⅲ级。排除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患肢失认失用、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戴心脏起搏器、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治疗组行神经促通术康复治疗4周,同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0d或20d,以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和Ashworthr分级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shworthr评级差异无显着意义(t=0.536,P>0.05和χ2=0.75,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t=2.340,P<0.05和χ2=7.92P<0.05),即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25期)

刘传瑞,邱泽法,张洪清[7](2003)在《电针与金针促通术治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比研究电针促通术与金针促通术对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 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 ,随机分为电针促通术和金针促通术组。根据Brunnstrom分级 ,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穴位 ,治疗组以电针治疗 ,对照组给以金针治疗 ,4周后 ,用Brunnstrom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减轻及Barthel指数积分增加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促通术在治疗中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金针促通术。(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03年08期)

陈佳俊,邢影[8](2002)在《滞针促通术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40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imb dyskinesia due to sticki ng of the needle.Method40patients of stroke with limb dyski-nesia were treated with facilitatio n techniques by acupuncture as a study group and another 40s troke patient 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t Yangming channel mainly as a c ontrol.The effects of myodynania,muscula r ton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The marks of Fugl-Meyer and ADL were adopted.Results All index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 rous( P <0.05).Conclusion The facilitation technique with sti cking of needle h as a good effect for i mproving the abnormal pattern of lim b dyskinesia.(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2年17期)

陈加俊,赵树华,陈薇,尹玉芬[9](2000)在《金针促通术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针促通术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用金针促通术治疗(治疗组),40例同病患者针灸取阳明经穴为主(对照组)。观察治疗后肌力、肌张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记分和 Barthel记分。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金针促通术对中风后肢体异常模式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康复》期刊2000年07期)

赵水生,赵政[10](2000)在《“萎复康”结合穴位促通术治疗偏瘫后遗症期废用性肌萎缩3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风偏瘫后遗症废用性肌萎缩的中医药与腧穴药物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中风偏瘫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左偏瘫22例:左上、下肢肌萎缩17例,下肢肌萎缩5例;右偏瘫14例:右上、下肢肌萎缩9例,下肢肌萎缩5例。疗程:最短45天,最长 120天。(1)口服中药汤剂,采用自拟“萎复康”以补益肝肾、振奋脾气、活血通经,组方为熟地、杜仲、白术(本文来源于《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0-04-01)

促通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术(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以下简称NJF)是一种将本体感觉神经促通技术的促通要素和关节构成运动相统和的运动疗法技术。在本研究中,将使用超声波,对冈上肌的厚度进行观察,以讨论NJF近端抵抗对冈上肌肌肉厚度的变化。対象和方法健康成年男性11名(年龄25.9±9.7岁,身高174.3±7.5cm,体重70.0±13.2kg)为实验对象,在事先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得到受试者同意后开始进行试验。动作课题是右肩关节屈曲90°,水平内收20°,在内外旋的中间位进行NJF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促通术论文参考文献

[1].小野田公,李德盛,霍明.对踝关节进行神经关节肌肉促通术治疗时,使用徒手肌力计进行最适抗阻和抗阻时间的检查者内信赖性的探讨[C].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2012

[2].张明东,周丹阳,李徳盛,黄秋晨,小野田公.神经肌肉关节促通术的关节近端抵抗中对冈上肌的介入效果—使用超声波观察肌肉厚度变化—[C].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2012

[3].刘金,侯晋生,徐继信,王化高,陈玉兴.玉屏风散加味结合本体感觉促通术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

[4].李维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术对老年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5].董春梅,陈加俊,宋冬晶.针刺促通术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5

[6].王为民.脑卒中偏瘫4个月内对患者肢体痉挛的治疗:应用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

[7].刘传瑞,邱泽法,张洪清.电针与金针促通术治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

[8].陈佳俊,邢影.滞针促通术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40例(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2

[9].陈加俊,赵树华,陈薇,尹玉芬.金针促通术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现代康复.2000

[10].赵水生,赵政.“萎复康”结合穴位促通术治疗偏瘫后遗症期废用性肌萎缩36例临床分析[C].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

标签:;  ;  ;  ;  

促通术论文-小野田公,李德盛,霍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