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安全论文_陈振华,黄路琪,史晓楠,聂靖靖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论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息论,网络安全,内积,密码学,通论,论文,冗余。

信息论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华,黄路琪,史晓楠,聂靖靖[1](2019)在《信息论安全的3个基础外包计算协议及空间位置关系保密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的安全几何计算协议大多采用公钥加密方法保护数据隐私,计算成本较大。当计算能力不强的用户解决复杂问题时,效率往往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避开公钥加密的方法,而是利用矩阵论中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和随机数混淆的方法来保护数据隐私,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将大量的用户计算外包出去。在此基础上,首先设计了常用的3个基础向量外包计算协议,分别是安全外包计算的向量模长计算协议,向量内积计算协议和向量夹角计算协议,并利用模拟范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然后利用这3个基础协议进一步解决了现实意义中如何保密判断空间面与面位置关系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协议。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仿真显示:由于协议没有使用公钥加密的方法,因此达到了信息论安全;并且由于外包计算的使用,为用户节省了更多的计算成本,取得了比较高的效率;此外,协议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广泛,可作为新的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协议应用到安全多方计算的其它分支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男[2](2019)在《信息论视角下安全科技类论文汉英翻译报告—冗余信息的省译》一文中研究指出SCI论文作为各学科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衡量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安全工程作为我校一流学科,每年都有大量论文投稿SCI期刊。但是,这些论文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成为影响论文录用的重要原因。译文中信息冗余、句子过长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选取同一作者的两篇SCI论文,从信息论的角度对论文中存在的冗余信息进行研究。冗余信息(redundancy)是信息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现象,冗余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解释、修辞和语法作用。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或降低冗余以保持冗余平衡。安全科技类论文属于科技文本,行文简洁,风格严谨,多见无主句和非语言表达现象。虽然原文的信息负载与其信道容量相一致,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译入语读者解码能力降低,必须通过调整冗余信息来达到冗余平衡。鉴于安全科技类论文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译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降低信息负载。但是,这也会导致译文拖沓冗长。因此,在信息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安全科技类论文中可以省译的冗余信息分为叁类,即显性冗余(explicit repetition)、隐性冗余(implicit repetition)和范畴词(category words),并且提出省略和融合两种翻译方法,从而对安全科技类论文的翻译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桂荣[3](2018)在《基于信息论的OCDMA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通信系统因其具备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商业和军事通讯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传输系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窃听者可以通过弯曲光纤耦合出小部分光信号,而且不容易被合法用户察觉。目前,常见的叁种安全加密方案有传统的算法加密、量子密钥分发和物理层加密。传统的光网络安全采用网络上层协议的数据加密,并假设物理层已提供畅通且无差错的传输。然而,所有通过算法构成的加密手段都已证明是能够被破译的。量子密钥分发受物理机制的限制,目前仅适合于低速率(1Mb/s)的传输。因此,物理层加密可以作为一种折衷方案,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传输,其安全性是信息论安全。物理层安全性作为光码分多址(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CDMA)技术一个重要的性能,可以提高光纤系统防御窃听者攻击的能力。因此,本文从信息论安全的角度出发,精确定量分析OCD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从信息论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多用户相干OCD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通过建立OCDMA系统搭线信道模型,定量分析窃听者获取合法用户的信息量比例,采用保密容量、安全泄漏因子和安全接收距离来研究与评估物理层安全。在满足合法用户误码率和安全泄漏因子的前提下,研究OCD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与抽取比例、抽取距离、用户数以及码长的关系。例如,当窃听者抽取比例为0.5%时,给定安全泄漏因子η?0.1%和合法用户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BER?10-9,同时用户数的个数范围必须在2到4之间,这样才正好满足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2)提出两种方案来增强OCD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一种是通过控制干扰信号功率来提高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通过建立有功率控制的单用户相干OCDMA系统搭线信道模型,研究分析功率控制对相干OCDMA系统物理层安全的影响。在相同抽取比例下,抽取距离越小,安全泄漏因子改善效果越好。当同时满足合法用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时,通过功率控制可以获得更大的安全接收距离。例如,当窃听者抽取比例为1%,安全泄漏因子分别为0.01%,0.05%时,?(28)1,安全接收距离分别为20.5km,48.5km。当?(28)1.4时,安全接收距离分别为23.9km,100km。另一种是构建基于LA码的准同步相干OCDMA系统的搭线信道模型,与Gold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窃听者在不同抽取比例、不同抽取距离以及不同用户数的情况下对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A码的准同步相干OCDMA系统要比Gold码相干OCD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要好。例如,当窃听者抽取比例为1%,抽取距离为5km,用户数为3时,LA码的安全泄漏因子为0.0083%,Gold码的安全泄漏因子为0.375%。(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丁微微[4](2018)在《基于网络编码的信息论安全缓存及传输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数据通信量持续且迅猛增长,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网络编码技术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方式,将网络编码应用到网络通信中,能够有效地提升网络吞吐率、提供数据机密性、节约网络资源、均衡网络负载等等。线性网络编码是对节点上收到的数据包利用线性操作进行编解码的一种编码方式,由于其编码方式简单,计算复杂度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研究了线性网络编码分别在传统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网络中,针对内部节点窃听攻击的情况,可满足信息论安全要求的数据缓存及传输方案的研究,具体如下:针对传统网络,提出了多个多播情况下信息论安全数据传输问题,目标包括:(1)最大化安全数据传输速率;(2)最小化随机信息使用量;(3)最小化带宽代价。本文不仅从理论上证明了该问题与中间节点带约束的网络流问题的等价性,设计出基于线性规划的最优网络流分配算法,而且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针对信息中心网络,提出了信息论安全内容缓存管理和路由设计问题,目标包括:(1)最小化缓存和带宽消耗总代价;(2)最小化随机信息使用量。在解决该问题时,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安全内容缓存和路由(Secure Content Caching and Routing,SCCR)框架。然后,针对该问题,设计了适用于SCCR框架的最优安全缓存管理及路由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提供数据机密性的同时,提高网络吞吐率,节约网络资源消耗。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传统网络中安全多播通信,以及信息中心网络中,安全内容缓存和路由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马德仲,任锁,刘凯辛,丁文飞[5](2017)在《安全信息论思想在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高校在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缺少统一理论思想指导,软、硬件条件不能有效结合,普通师生参与程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将安全信息论思想应用于指导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并且阐述了安全信息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等安全信息论基本理论。在对校园安全信息传播过程和质量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和管理系统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建立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服务。(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7年05期)

杨义先,钮心忻[6](2016)在《安全通论(11)——《信息论》、《博弈论》与《安全通论》的融合:刷新您的通信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领域,有一本圣经,叫《信息论》。在经济学领域,也有一本圣经,叫《博弈论》。这两本圣经,几乎同时诞生于20世纪中叶,分别由仙农和冯.诺伊曼创立。但是,过去七十年来,谁也没想到,这两本圣经其实是同一本圣经的上下两册,它们的灵魂是完全一致的。而偶然发现这个秘密,并将这两本圣经融合起来的,便是笔者正在努力探索中的《安全通论》。(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胡学先,刘文芬,张启慧[7](2016)在《信息安全专业信息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论"课程是当前国内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具有概念繁多、理论抽象、数学推导复杂等特点。本文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面向专业建设需求,优选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强化与已学课程间的联系;突出理论结构体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树;贴合专业应用需求,设计专业性强的教学案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6年S1期)

郭文鑫,向德军,王彬,汤磊,余志文[8](2016)在《基于K-means聚类和信息论的电力系统安全信息特征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正面临严峻考验。通过对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特征描述,充分发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指标与上述特征的关系,能够为其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文章首先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维特征描述,运用K-means聚类的方法进行特征聚类,将聚类结果分配至不同的节点,并利用信息熵增益和双向启发式搜索进行特征选择,得到电力系统安全的关键信息(关键特征),最后建立选择出的关键特征与电力系统关键断面极限传输容量之间的线性描述。广东电网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K-means聚类和信息论的电力系统安全信息特征选择方法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能够兼顾计算效率,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杨义先,钮心忻[9](2016)在《《信息论》《博弈论》与《安全通论》的融合——《安全通论》(11):刷新您的通信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领域,有一本核心着作,叫《信息论》.在经济学领域,也有一本核心着作,叫《博弈论》.这2本名着几乎同时诞生于20世纪中叶,分别由仙农和冯·诺依曼创立.但是,过去70年来,谁也没想到,这2本名着的核心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而偶然发现这个秘密,并将这2方面的核心内容融合起来的,便是笔者正在努力探索中的《安全通论》.(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旻,崔学敏,徐明,郭红怡[10](2014)在《信息论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执法人员。信息论作为现代通信的理论基础,涵盖信源编码、信道传输和密码学等多学科理论。作为通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信息论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信息论课程,通过教授基础信息理论、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信息网络通信理论体系,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信息论课程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并得出结论 :信息论课程建设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因此,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中,应当开始相应信息论课程。(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4年11期)

信息论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CI论文作为各学科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衡量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安全工程作为我校一流学科,每年都有大量论文投稿SCI期刊。但是,这些论文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成为影响论文录用的重要原因。译文中信息冗余、句子过长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选取同一作者的两篇SCI论文,从信息论的角度对论文中存在的冗余信息进行研究。冗余信息(redundancy)是信息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现象,冗余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解释、修辞和语法作用。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或降低冗余以保持冗余平衡。安全科技类论文属于科技文本,行文简洁,风格严谨,多见无主句和非语言表达现象。虽然原文的信息负载与其信道容量相一致,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译入语读者解码能力降低,必须通过调整冗余信息来达到冗余平衡。鉴于安全科技类论文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译者往往会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降低信息负载。但是,这也会导致译文拖沓冗长。因此,在信息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安全科技类论文中可以省译的冗余信息分为叁类,即显性冗余(explicit repetition)、隐性冗余(implicit repetition)和范畴词(category words),并且提出省略和融合两种翻译方法,从而对安全科技类论文的翻译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论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振华,黄路琪,史晓楠,聂靖靖.信息论安全的3个基础外包计算协议及空间位置关系保密判定[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李男.信息论视角下安全科技类论文汉英翻译报告—冗余信息的省译[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张桂荣.基于信息论的OCDMA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D].深圳大学.2018

[4].丁微微.基于网络编码的信息论安全缓存及传输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8

[5].马德仲,任锁,刘凯辛,丁文飞.安全信息论思想在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7

[6].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11)——《信息论》、《博弈论》与《安全通论》的融合:刷新您的通信观念[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

[7].胡学先,刘文芬,张启慧.信息安全专业信息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

[8].郭文鑫,向德军,王彬,汤磊,余志文.基于K-means聚类和信息论的电力系统安全信息特征选择[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

[9].杨义先,钮心忻.《信息论》《博弈论》与《安全通论》的融合——《安全通论》(11):刷新您的通信观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6

[10].陈旻,崔学敏,徐明,郭红怡.信息论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4

论文知识图

维的信息论安全单播编码,其中...文中方案与文献[21]协议6在不同模数下...无线通信安全中的叁个典型角色在Shanno...一个6维的线性单播编码的例子,其中k...系统模型员工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关联图

标签:;  ;  ;  ;  ;  ;  ;  

信息论安全论文_陈振华,黄路琪,史晓楠,聂靖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