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粒球化机理论文_康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粒球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粒,合金,分子筛,机理,高温,组织,力学性能。

晶粒球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康越[1](2019)在《空间位阻和强化传质对ZSM-5分子筛晶粒生长过程调控及晶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SM-5分子筛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水热稳定性、择形催化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吸附分离和污染物控制等领域。ZSM-5分子筛的催化和吸附性能与其晶粒尺寸和孔容密切相关,因此,在ZSM-5分子筛晶粒成核和晶粒生长过程进行调控其粒径和孔道结构对提高ZSM-5分子筛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首先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不同模板剂、硅源和铝源合成体系中ZSM-5分子筛合成工艺参数,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手段对其晶相、形貌、表面官能团和孔道结构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了空间位阻作用下ZSM-5分子筛晶粒晶化动力学,获得了空间位阻剂对ZSM-5分子筛晶粒生长过程晶粒尺寸的调控规律,并提出了其调控机理;然后探索了动态晶化过程中通过强化传质作用对晶粒生长过程进行调控的作用机制,结合XRD、SEM、激光粒度分析(PS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ICP)、FT-IR等表征结果研究反应体系中硅铝等元素的相分配和赋存状态变化规律;最后,通过Zn~(2+)离子吸附实验评价ZSM-5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并对反应后母液中元素的循环使用进行了探索,为其清洁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静态晶化条件下,不同体系中合成ZSM-5分子筛优化结果为:TPAOH为模板剂、TEOS为硅源、Al(OH)_3为铝源,n(SiO_2):n(Al(OH)_3):n(TPAOH):n(H_2O)=60:1:12:2400、在140°C下晶化24 h制备出的ZSM-5分子筛粒径为380-410 nm、比表面积为397 m~2/g和总孔容为0.39 cm~3/g。(2)在合成体系中加入空间位阻剂对ZSM-5分子筛有调控作用。其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效果最佳,可使晶核成核期缩短,晶粒生长期延长,w(PVP)/w(SiO_2)为0.25时,分子筛粒径为180-210 nm,与静态晶化条件相比,其粒径降低了约48%;w(PVP)/w(SiO_2)为0.05时,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最高可达491m~2/g和0.55 cm~3/g。(3)在动态晶化条件下,通过机械搅拌强化液相和固相之间的传质作用,有利于调控ZSM-5分子筛晶粒尺寸,在转速为100 rpm、温度140°C,ZSM-5分子筛粒径为310-330 nm,与静态晶化条件相比,其粒径减少了约20%。(4)在动态合成体系中,晶化过程符合以固相转变为主的晶化机理。诱导期:约5%的硅元素和22%的铝元素转变为微米级无定形硅铝酸盐;成核期:无定形硅铝酸盐转化为晶核,其粒径为170-600 nm;快速生长期:晶粒不断生长,其粒径由310-650 nm逐渐减小为310-330 nm;晶化后期:硅铝元素在液固相分配达到动态平衡,晶粒生长结束。(5)Zn~(2+)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大、总孔容高的ZSM-5分子筛对Zn~(2+)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其中w(PVP)/w(SiO_2)为0.05合成的ZSM-5分子筛,在30°C,30 min达到吸附平衡,Zn~(2+)去除率达到98%,与未添加PVP合成ZSM-5分子筛相比,其吸附平衡时间缩短10 min,Zn~(2+)去除率提高18%。(6)初步探索了反应后母液中硅铝元素的循环使用,母液回用量少于40%都可以合成晶相完好、无杂晶的ZSM-5分子筛,为其清洁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5)

张亨金,卫英慧,刘东风,许并社[2](2006)在《超细晶粒Q235钢板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添加合金元素Nb和Ti及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得到了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超细晶粒Q235钢板。在对钢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细晶粒钢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细晶粒Q235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但其性能较传统Q235钢翻了一番;强度改善是控轧控冷工艺和加入微合金化元素Nb和Ti综合作用的结果。超细晶粒Q235钢板的强韧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其次为沉淀强化。(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熊玉华,李培杰,曾大本,杨爱民,严卫东[3](2002)在《铸造工艺参数和细化剂对K4169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II.枝晶组织及晶粒球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铸造工艺参数和细化剂对K4169合金枝晶组织、元素偏析、夹杂及缩松有明显的影响,浇注温度越低,一次枝晶主轴长度和二次枝晶臂距就越小,在同一浇注温度下,化学法细晶试样的一次枝晶主轴长度较普通铸造试样的短,但二者的二次枝晶臂距没有明显差别,晶粒细化后,合金中主要元素Fe,Cr,Nb,Mo和Ti的偏析减轻,晶粒的形态由树枝晶向细晶组织中的粒状晶转变,对晶粒球化现象做了合理解释,微量细化剂的加入不会在铸件中形成夹杂,不会改变合金的相组成,在高的浇注温度下,细化剂使晶粒细化的同时,也使铸件中的缩松大大减少。(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晶粒球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添加合金元素Nb和Ti及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得到了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超细晶粒Q235钢板。在对钢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超细晶粒钢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细晶粒Q235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但其性能较传统Q235钢翻了一番;强度改善是控轧控冷工艺和加入微合金化元素Nb和Ti综合作用的结果。超细晶粒Q235钢板的强韧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其次为沉淀强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粒球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康越.空间位阻和强化传质对ZSM-5分子筛晶粒生长过程调控及晶化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2].张亨金,卫英慧,刘东风,许并社.超细晶粒Q235钢板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

[3].熊玉华,李培杰,曾大本,杨爱民,严卫东.铸造工艺参数和细化剂对K4169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II.枝晶组织及晶粒球化机理[J].金属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和3道次RUE变形AZ91D镁合金的等...试样在不同球化处理条件后的平均硬度液固相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示意图℃和3道次RUE变形AZ91D镁合金的等...晶粒尺寸随循环次数的变化1-2球化过程

标签:;  ;  ;  ;  ;  ;  ;  

晶粒球化机理论文_康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