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比论文_周艳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对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跨文化,借词,委婉,文化,俄语,汉语,广告。

跨文化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莉[1](2019)在《英汉道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也不断扩大,文化背景等差异的不同,而道歉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也反映了跨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英汉道歉语的表达方式、策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道歉语差异的原因及差异性,使大家能理解文化差异下的交际差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同时也从道歉语方面出发探究跨文化差异的内涵。(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4期)

冷亚梅[2](2019)在《德国护发产品施华蔻在中国广告策略的跨文化对比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对于企业的要求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产品质量、科学技术以及售后服务,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宣传也越来越成为跨国企业能否进入目标国市场以及被目标国受众接受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和德国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以其高质量的特色进入中国市场并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济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单单是高质量已不能取胜于民,所以在目标国内的宣传也显示出德国企业为了适应中国文化而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并且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故而从跨文化角度对广告交际进行研究对于跨国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施华蔻在德国脸书以及中国微博上投放的广告进而探讨其在中国市场进行的广告宣传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并对比中德广告区别,以及对在华德企或其他在德华企提出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赵丽媛[3](2019)在《在跨文化对比中培养思辨能力——以“英语诗歌欣赏”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英语诗歌欣赏"课中的诗歌文本,一方面选取的英语诗歌原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素养,另一方面,选取的英语诗歌又是情托文字的艺术、深邃思想的外衣,又能记述英语文化的历史发展、反映时代精神。即英语诗歌是其英语文化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综合,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教学语料。本文通过分析此课程中几个成功的案例,从课程内容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小雁[4](2018)在《英译本《狼图腾》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市场对中国文化显示了巨大的兴趣。本文以《狼图腾》作为研究对象,对原着和译本进行了跨文化对比,分析了葛浩文跨文化翻译的思想和方法,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方面对葛浩文的跨文化翻译方法作出了总体评价。(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46期)

李颍梅,尹晓盼[5](2018)在《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之间相互借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借词的出现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英汉互借词有音译、意译、音译和意译结合叁种主要的形式。随着词汇的借用,文化也随之转移。东西方文化中新的传统、习俗、宗教、生活方式,饮食特点甚至思维方式等都得到充分的交流。因此,英汉之间互借词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74期)

黄咏欣[6](2018)在《德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以政治话语中的疾病隐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疾病隐喻作为人体隐喻的下属隐喻,在中西方政治话语中均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该隐喻一方面由于人类相似的身体经验基础而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跨文化多样性。当代中德主流报刊中的真实语料和两种文化历史上的经典着作显示,政治-疾病隐喻在共时和历时层面上均表现出跨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该隐喻在德、汉两种语言中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与各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受到政治、宗教、医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德语人文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颜巧燕[7](2018)在《俄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很多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委婉语现象,人们普遍倾向于用比较温和婉转的同义词语来替代一些会使接听对象感到不舒服的语言。委婉语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语言的运用上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正确的使用委婉语。本文将以俄语为例,从文化角度出发来对俄语与汉语在委婉语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16期)

何芬[8](2018)在《中美口香糖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跨文化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品的销售。以往关于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研究主要讨论模态的使用以及域的选择等主题。本文选取了中美口香糖广告各35条,对其中涉及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本研究涉及的主题不仅包括模态和域,还涉及隐喻和转喻的类别、隐喻和转喻的交际目的以及隐喻和转喻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及其认知理据。本研究以Lakoff和Johnson(1980)的概念隐喻以及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2009)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广告中涉及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旨在探讨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口香糖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表征;口香糖电视广告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模式;中美口香糖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建构的异同及其认知理据。研究表明,(1)口香糖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表征涉及到多种模态之间的动态互动。视觉模态和语言模态是电视广告中最常见的模态,能够直接激活始源域或目标域。语言模态有时本身即是一个隐喻,起到直接点明隐喻主题的作用。听觉模态常常用于营造气氛,激发情感,间接激活始源域和目标域。(2)口香糖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表征涉及隐喻之间的互动,隐喻和转喻的互动,以及转喻之间的互动。根据互动方式,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可分为以下六类:隐喻、复合隐喻(如,爱是益达和心情是味道结合)、隐喻链(如,益达是蓝莓是恋人)、转喻链(如,微笑的弧度转指微笑转指益达)、隐转喻、多源隐转喻(如,益达是电灯中电灯通过电线、光等来呈现,涉及部分转指整体以及结果转指原因两种概念转喻)。(3)中美口香糖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域的选择、隐喻和转喻的类型、隐喻和转喻的交际目的以及模态的选择。(a)人类域、情感域以及非电器物品域在两种文化中出现均很频繁。植物域在中文广告中出现较多,表情域仅出现在中文中。电器域在美国广告中出现较多。(b)隐喻和多源隐转喻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两种隐喻和转喻类别。隐喻链和转喻链仅出现在中国广告中。(c)两国广告中隐喻和转喻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产品的功能和属性,其次是唤起情感。中国广告更关注产品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美国广告更关注产品所能消除的负面影响。(d)两种文化中使用最频繁的都是视觉模态,其次是语言模态,最后是听觉模态。美国广告对听觉模态的使用比中国广告更频繁。中美口香糖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相似性主要源于相同的身体体验,差异性主要源于不同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相关理论,同时也对跨文化电视广告的制作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月淼[9](2018)在《中国与西班牙空间距离学跨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迎来了越来越多与国外交流的机会,这促成了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在语言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对非语言交流的研究也逐渐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和兴趣。非语言交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肢体语言、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副语言等,并且贯穿语言交流全程,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必备一环。由于很多非语言行为源于人的潜意识,能比语言更准确地反应说话人的意图,甚至揭示说话人试图隐藏的信息,所以非语言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既有相似甚至相同的非语言行为,也有更多的差异。有时因此造成的误解已经发生,交际双方却有可能对此并不知情,于是跨文化的非语言交流研究势在必行。空间距离学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霍尔(E.Hall)的理论,它以人类对空间的利用为研究内容,包括叁个方面:一是固定空间,例如城市规划;二是半固定空间,指家具等物品的摆设;叁是非正式空间,指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本文介绍了跨文化交流、非语言交流以及空间距离学的内容和功能,重点从叁个方面对比论述中国和西班牙两种文化背景的人在对空间运用上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深层次文化原因。首先,在固定空间方面,本文以北京和马德里的城市规划为例,探讨受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影响的城市的不同点;以颐和园和丽池公园为例,研究中西两国人民在改造自然上的差异;对比分析祠堂和祈祷室在两种文化的家庭中存在的原因,并通过主要建筑材料比较双方的世界观。其次,在半固定空间方面,以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不同的教学环境(如教室)的布置来说明社会离心空间和社会向心空间两种模式的运用及其利弊;接着以两国家庭中常供奉的神来说明儒家文化、佛教、道教和中国古典神话对中国人以及基督教对西班牙人的影响。最后,在非正式空间方面,本文分析两种文化背景的人对领域的概念,以触碰文化和非触碰文化为基础列举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空间距离学方面的误解,并提出应对策略,提高交流效率。中国文化发源于内陆,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在长时间的传承中吸收了多种思想,并长期与政治紧密结合,所以中国文化信仰“天人合一”,追求稳定,重视谦和中庸,讲究实际,在群己关系中偏向维护集体利益,享受现世的生活,在人际交往中内向并自我保护。西班牙文化发源于古代希腊,属于海洋文化,认为人的力量大于自然,追求变化和个人个性的展示,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更加重视死后的世界。然而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班牙在民主化进程之后吸收了多样的西欧和北美文化,基督教对其文化的影响相对减弱,当下的生活质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更多的重视。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生活在当下环境中的人应加强学习,增进相互理解,消除文化偏见,扩大交流空间和渠道,这是21世纪的宏观环境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赵田田[10](2018)在《英汉外交委婉语跨文化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达成交际任务,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委婉语长久以来一直为语言学家和学者所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委婉语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使用在外交场合尤其是记者招待会语境中的外交委婉语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法,主要从语言构成和语用功能方面,对从中国外交部官网和美国国务院官网选取的22篇英汉记者招待会文本中的委婉语进行分析。在语言构成方面,本文对英汉外交委婉语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在语用功能方面,本文以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为切入点,对英汉外交委婉语进行了深度的语用分析,以探索此类语篇中使用外交委婉语来违反或者实施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规律,试图发现外交委婉语的交际意图。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在语言构成方面,英汉委婉语有着共同之处,但是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两者也存在不同点;在语用功能方面,本文以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为切入点,对英汉外交委婉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语用功能方面,作者发现,委婉语在违背合作原则的同时又遵循着礼貌原则,以达到掩盖事实,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和表示礼貌的目的。本文通过对英汉外交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和应用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外交委婉语的语言特征及其交际功能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在语言交际中能够恰当地理解和使用委婉语。(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跨文化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对于企业的要求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产品质量、科学技术以及售后服务,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宣传也越来越成为跨国企业能否进入目标国市场以及被目标国受众接受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和德国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以其高质量的特色进入中国市场并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济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单单是高质量已不能取胜于民,所以在目标国内的宣传也显示出德国企业为了适应中国文化而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并且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故而从跨文化角度对广告交际进行研究对于跨国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施华蔻在德国脸书以及中国微博上投放的广告进而探讨其在中国市场进行的广告宣传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并对比中德广告区别,以及对在华德企或其他在德华企提出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1].周艳莉.英汉道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校园英语.2019

[2].冷亚梅.德国护发产品施华蔻在中国广告策略的跨文化对比和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3].赵丽媛.在跨文化对比中培养思辨能力——以“英语诗歌欣赏”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

[4].张小雁.英译本《狼图腾》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5].李颍梅,尹晓盼.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18

[6].黄咏欣.德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以政治话语中的疾病隐喻为例[J].德语人文研究.2018

[7].颜巧燕.俄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8].何芬.中美口香糖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跨文化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张月淼.中国与西班牙空间距离学跨文化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10].赵田田.英汉外交委婉语跨文化对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外国旅游受访者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认...4浙江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跨年对比柱形图2...3北京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跨年对比柱形图1...八达委婉请求和拒绝的用法, 这些都不属于...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5)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6)

标签:;  ;  ;  ;  ;  ;  ;  

跨文化对比论文_周艳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