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参数论文_郭洋,刘立东,褚少雄,李永兵,闫全人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参数,逸度,丝素,比热,模型,热膨胀。

热力学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郭洋,刘立东,褚少雄,李永兵,闫全人[1](2019)在《兰家沟钼矿成矿热力学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矿热力学参数是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共生的矿物必然能共同反映其形成时的成矿热力学环境。基于此,通过分析兰家沟钼矿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利用流体包裹体测定不同成矿阶段的成矿温度和压力范围,并基于热力学计算获得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相图,进而得到兰家沟钼矿床3个成矿阶段的成矿热力学参数。在石英斑晶阶段,氧逸度的区间范围为10~(-40)~10~(-25),硫逸度的区间范围为10~(-40)~10~(-5)。在斑岩型矿化阶段,pH值为6.9~6.1,氧化还原电位在-1.3~0.3 V。在石英大脉型矿化阶段,氧逸度应小于10~(-13),硫逸度为10~(-14)~10~(-6),矿床的成矿环境属于弱还原环境。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对兰家沟钼矿成矿环境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要亮,俞缙,刘士雨,周建烽,赖永明[2](2019)在《热力学参数对微波照射下不同矿物温度与应力分布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技术在矿物分离以及辅助破岩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岩石热力学参数对其作用效果影响如何,还不明确。基于此,以黄铁矿与方解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热传导率和膨胀系数对微波照射后模型温度与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随着热传导率的增大,模型整体温度呈下降趋势,最大拉应力位置由模型边缘向接触部位转移;(2)随着方解石热膨胀系数的增大,黄铁矿从受压变成受拉状态,方解石从单一受拉变成拉压并存状态;(3)在达到同等应力水平情况下,微波功率密度越大,能源消耗越少。该研究对了解微波诱发岩石损伤的机理、在矿物分离以及褶皱岩层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汪森辉,李海峰,张永杰,邹宗树[3](2019)在《基于热力学规则与数据驱动模型的烧结工艺参数优化综合集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对烧结过程固体燃料消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结合生产数据建立固体燃料和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采用极限学习机方法定量分析烧结过程工艺参数对固体燃料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将这两种模型综合集成,提出基于热力学规则与数据驱动模型的烧结过程工艺参数优化综合集成方法,从而实现在保证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烧结过程固体燃料消耗,促进烧结能源消耗与烧结矿质量的协同优化。(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4)

刘静安,刘煜,卞进良,赵云路[4](2019)在《铝合金可锻性及热力学参数确定原则与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可锻性取决于合金材料的本质和加工条件,合适的化学成分和合理的热力学参数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锻件,本文对铝合金锻件的热力学参数的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各国常用的铝合金锻造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6-18)

倪路[5](2019)在《冷壁降温系统热力学参数及降温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壁降温是指通过在巷道壁面覆盖换热器组成的吸热系统,吸收巷道内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冷壁降温系统在巷道内的布置方式并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六组冷壁降温实验得到了单片换热器中流速与换热器进出口温差的关系为(35)T(28)0.88-0.81v(0.3m/s≤v≤0.8m/s),计算了换热器外表面和巷道内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2.1W/(m~2×K),单片换热器的平均吸热量为71.8W,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冷壁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受热力学参数的制约,本文分析了系统的热力学参数:流速(0.01m/s≤v≤0.2m/s),管间距(75mm≤D≤150mm),巷道壁面温度(35℃≤T_w≤50℃)和进口水温(2℃≤T_(in)≤22℃)对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与换热器进出口温差和换热器外表面平均温度成反比,与吸热量成正比;管间距与换热器进出口温差与吸热量成反比,与换热器外表面平均温度成正比;进口水温与换热器进出口温差和吸热量成反比,与换热器外表面平均温度成正比;流速大,管间距小,进口水温低都会增加冷壁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并得出了不同巷道壁面温度下流速,管间距,进口水温与换热器外表面平均温度和吸热量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吸热量的影响程度,在应用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热力学参数。在研究冷壁降温系统对巷道的降温效果时,介绍了冷壁降温技术的应用流程,并以一条500m巷道为例,验证冷壁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通过计算得到了没有采用冷壁降温技术时的巷道风温变化曲线,风流在500m处达到30.17℃,再计算巷道两侧采用冷壁降温后的风温变化曲线,风流在500m处下降到27.54℃,达到降温要求;进而分别计算出巷道在不同覆盖面积比下的风温变化曲线及达到28℃的通风距离。结果表明:随着巷道冷壁面覆盖面积的增加,风流在同一位置的温度逐渐降低,降温效果越显着。且冷壁降温系统在风温越低处开始布置降温效果越显着,当现有换热器参数无法满足降温需求时,降低换热器进口水温和减小管间距可以有效的延长巷道的通风距离。冷壁降温系统在应用中,为保证管路各处压差稳定,铺管方式尽量使进水管与出水管流向一致。单片换热器的流动阻力为353.3Pa,在500m巷道中,单侧冷壁面的流动阻力为2478.9Pa,需水量为4.43L/s。(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周义鸿[6](2019)在《稀土(La,Y)硅酸盐的基础热力学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硅酸盐因其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低高温氧气渗透率、耐化学腐蚀和热力学稳定等物理化学特性而在激光材料、高能荧光材料和防氧化涂层领域应用广泛。基础热力学参数(比热,标准熵,生成焓,吉布斯自由能)是研究物质化学反应的基础数据,在冶金,材料和化工这些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热力学数据库,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物质的基础热力学数据是缺失的,例如稀土硅酸盐等。为更好的研究这类物质,本课题以应用较为广泛的稀土镧(La)和钇(Y)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硅酸盐类物质的基础热力学参数进行研究。(1)本研究中建立了标准生成焓计算模型。建立的标准生成焓计算模型是以离子加和模型为基础,并采用了Golam模型中优化的阳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的标准生成焓值,通过收集热力学数据库的95组硅酸盐类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值,求解出了计算模型中的参数值,拟合出了硅酸根离子标准生成焓与其硅氧离子总个数的线性关系。同时,对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1%,说明本模型的准确性与精确度良好。(2)本研究建立了标准熵计算模型。建立的标准熵计算模型是通过优化Latimer模型和Mills模型,简化了其计算过程,并采用Mills模型优化的阳离子标准熵值,通过收集热力学数据库的95组硅酸盐类物质的标准熵数据,优化得出了不同硅酸根阴离子的标准熵。同时,对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00%,说明本模型的准确性与精确度良好。(3)同时用蓝宝石叁段法测量出了稀土硅酸盐的比热值。由于合成稀土硅酸盐的纯相过程复杂,有些稀土硅酸盐的纯相甚至难以合成。因而,本研究采用测量混合物比热的方法间接得出各纯相的比热数据。依据比热的加和性可知,只要确定混合物中各纯相的质量比,就能得出其的比热值。经Rietveld全谱拟合分析得出各物相的质量比。由测量出的混合物的比热值及各物相的质量比,联立方程组,得出各温度点的比热值,并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了各稀土硅酸盐物相的比热方程。通过比热方程及由模型计算的标准熵和标准生成焓值,计算出了Y_2SiO_5、Y_(10)Si_6O_(26)、Y_2Si_2O_7、La_2SiO_5、La_(9.33)Si_6O_(26)和La_2Si_2O_7的生成焓,标准熵,吉布斯自由能方程,进而确定了Y_2SiO_5、Y_(10)Si_6O_(26)、Y_2Si_2O_7、La_2SiO_5、La_(9.33)Si_6O_(26)和La_2Si_2O_7的基础热力学数据表。(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鑫磊[7](2019)在《低碳烃类在催化裂化反应中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催化裂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计算中,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初值对计算影响很大同时又不易获得。本文分别采用基于结构特征向量的基团贡献法和半经验量子力学VAMP方法计算催化裂化过程中低碳烃类组分的热力学数据,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达到快速估算热力学参数的目的。随后将反应热与反应活化能相关联,二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51,验证了催化裂化反应中线性自由能关系的存在,为动力学参数的快速估算提供了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其春,王昉,李莹莹,于海洋,马青玉[8](2019)在《比较两种丝素膜的结构、热分解机理与热力学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氯化钙-甲酸体系制备了来源于中国和泰国家蚕的两种丝素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技术,分别表征了膜材料的形貌、分子构象、热稳定性以及热分解机理,获得了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 wt%浓度体系下的丝素膜结构主要呈现β-折迭, 3.0 wt%浓度体系下的膜结构以无规线团或α-螺旋为主;3.0 wt%浓度下的膜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温度、活化能和活化焓均低于1.5 wt%浓度下的,后者的热稳定性优于前者;相同浓度体系下,泰国丝素膜的β-折迭含量略高于中国丝素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发现,两种丝素膜在464~594 K的热分解过程都遵循二维扩散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雷阳[9](2019)在《基于VC的蒸汽动力热力学参数计算软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和水蒸汽性质国际联合会的IAWPS-IF97报告及其它相关国内外标准、报告进行深入研究,基于VC平台开发了一套计算蒸汽热力学参数计算软件,为蒸汽流量计量检测及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效计算和参考工具。(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贾奇锋,倪小明,吴海明,李志恒[10](2018)在《不同NaCl浓度下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理化参数和热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理化性质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C_(12)H_(25)SO_4Na)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为基础,分别测试并得出了不同NaCl浓度与不同温度作用下溶液的表面张力、泡沫半衰期和黏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NaCl作用下溶液的黏度活化能、标准熵变、标准焓变等热力学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_(12)H_(25)SO_4Na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由温度效应和盐效应共同控制,随着温度的升高,温度效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黏度最大值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该温度和NaCl浓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_(12)H_(25)SO_4Na胶束化过程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由熵驱动逐渐转化为焓驱动,这种转化过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越来越提前。掌握温度和NaCl浓度的耦合作用对C_(12)H_(25)SO_4Na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热力学行为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S1期)

热力学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波技术在矿物分离以及辅助破岩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岩石热力学参数对其作用效果影响如何,还不明确。基于此,以黄铁矿与方解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热传导率和膨胀系数对微波照射后模型温度与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随着热传导率的增大,模型整体温度呈下降趋势,最大拉应力位置由模型边缘向接触部位转移;(2)随着方解石热膨胀系数的增大,黄铁矿从受压变成受拉状态,方解石从单一受拉变成拉压并存状态;(3)在达到同等应力水平情况下,微波功率密度越大,能源消耗越少。该研究对了解微波诱发岩石损伤的机理、在矿物分离以及褶皱岩层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郭洋,刘立东,褚少雄,李永兵,闫全人.兰家沟钼矿成矿热力学参数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2].朱要亮,俞缙,刘士雨,周建烽,赖永明.热力学参数对微波照射下不同矿物温度与应力分布影响的数值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汪森辉,李海峰,张永杰,邹宗树.基于热力学规则与数据驱动模型的烧结工艺参数优化综合集成方法[C].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刘静安,刘煜,卞进良,赵云路.铝合金可锻性及热力学参数确定原则与举例[C].2019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邹平)铝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5].倪路.冷壁降温系统热力学参数及降温效果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6].周义鸿.稀土(La,Y)硅酸盐的基础热力学参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7].王鑫磊.低碳烃类在催化裂化反应中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估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9

[8].刘其春,王昉,李莹莹,于海洋,马青玉.比较两种丝素膜的结构、热分解机理与热力学参数[J].中国科学:化学.2019

[9].雷阳.基于VC的蒸汽动力热力学参数计算软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10].贾奇锋,倪小明,吴海明,李志恒.不同NaCl浓度下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理化参数和热力学行为[J].化工进展.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a)pH和(b)温度T下化学镀Ni层...-6OAE-3纳米粒的荧光发射光谱I372/I38...(a)0.1MPa和(b)0.328MPa下Mg2Ni-H垂直...包合物1和2的ROESY谱图以及可能的包结...盐浓度对EGCG与Aβ1-16(a),Aβ1-30(b...浓度对hIns和EGCG相互作用热力

标签:;  ;  ;  ;  ;  ;  ;  

热力学参数论文_郭洋,刘立东,褚少雄,李永兵,闫全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