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FPAR即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它是描述植被冠层与大气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反映了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能力的高低。不仅是水循环、碳循环、生态模型、作物生长模型等的重要输入参数,也是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系统(GT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表征气候变化的关键气候参量之一。因此,地区或全球植被FPAR的定量监测对气候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生态界线,不仅生态和环境意义特别重大,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明历史也孕育了丰富的植被资源。在当前气候变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秦巴山区为实验区域,研究植被FPAR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植被FPAR的影响因子,以期为区域植被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以2006—2015年MODIS FPAR、LAI、土地覆盖等遥感数据及DEM、人口/GDP公里网格数据、气象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ENVI、ANUSPLIN、MRT、R等软件,采用趋势分析法对秦巴山区植被FPAR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地理探测器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讨了植被FPAR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通过相关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定量研究了影响因子与植被FPAR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FPAR呈西北和东北低、中部和东南部高的分布特征,空间变化表现为中部增加、四周减少的空间格局,总体呈上升趋势。近10年秦巴山区植被FPAR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4.8%·10 a-1(P<0.05)且植被FPAR在冬季上升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FPAR增加面积比例最高,针叶林FPAR增加面积比例最低,作物FPAR年际增加趋势明显(P<0.05),阔叶林在冬季上升显著(P<0.05)。(2)7个分区植被FPAR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汉江上游、秦岭山地、豫西南地区上升趋势显著(P<0.05),以豫西南地区FPAR显著增加的面积比例最高,秦岭山地其次,海东甘南、岷山邛崃地区呈减少趋势面积比例超过25%,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此外,7个分区的植被FPAR时序曲线表现出由西至东偏度系数逐渐减小的规律。(3)在基于地理探测器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筛选主要影响因子过程中,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解释度达95%,与地理探测器对比后最终确定叶面积指数、年平均气温、高程、年累计降水量、人口密度、GDP、距城市和建设用地距离及植被覆盖度是影响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4)自然因子与植被FPAR的关系表现为:首先,秦巴山区植被FPAR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其次,从年际水平看,秦巴山区植被FPAR变化总体上与气温的关系更加密切,针叶林、阔叶林FPAR也与年平均气温偏相关性更高,但草地、作物FPAR受年降水量影响更大;最后,植被FPAR与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均呈正相关,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使植被有更大的光合组织面积用于光合作用,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也是植被FPAR变化的重要原因。(5)社会经济因子对植被FPAR的影响表现为:随着人口密度、GDP的增加,距城市和建设用地距离的减少,植被FPAR整体呈下降趋势,前期(2006—2010年)社会经济因子对植被FPAR影响较大,后期(2010—2015年)影响减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FPAR的地面观测
  •     1.2.2 基于遥感的FPAR反演
  •     1.2.3 FPAR产品的验证
  •     1.2.4 FPAR监测陆地生态系统变化
  •     1.2.5 秦巴山区植被研究进展
  •     1.2.6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研究区范围
  •     2.1.2 研究区概况
  •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3章 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特征
  •   3.1 秦巴山区植被FPAR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     3.1.1 年均植被FPAR空间分布
  •     3.1.2 月均植被FPAR空间分布
  •     3.1.3 年均植被FPAR空间变化趋势
  •   3.2 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间变化特征
  •     3.2.1 植被FPAR年际变化
  •     3.2.2 植被FPAR季节变化
  •     3.2.3 不同植被FPAR年内变化
  •   3.3 秦巴山区不同分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
  •     3.3.1 植被FPAR空间变化
  •     3.3.2 植被FPAR时间变化
  • 第4章 秦巴山区植被FPAR影响因子研究
  •   4.1 地理探测器
  •     4.1.1 地理探测器影响因子分组
  •     4.1.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
  •   4.2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     4.2.1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参数优选
  •     4.2.2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
  •   4.3 秦巴山区植被FPAR影响因子选择
  •     4.3.1 地理探测器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比较
  •     4.3.2 秦巴山区植被FPAR影响因子的确定
  • 第5章 秦巴山区植被FPAR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
  •   5.1 自然因子
  •     5.1.1 叶面积指数
  •     5.1.2 植被覆盖度
  •     5.1.3 气温与降水
  •     5.1.4 高程
  •   5.2 社会经济因子
  •     5.2.1 人口密度
  •     5.2.2 GDP
  •     5.2.3 距城市和建设用地距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附录1 秦巴山区包括的地区
  • 附录2 相关R语言程序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章金城

    导师: 周文佐

    关键词: 秦巴山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时空变化

    来源: 西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西南大学

    分类号: Q948

    总页数: 76

    文件大小: 3611K

    下载量: 113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省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差异[J]. 城市地理 2017(06)
    • [2].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植被生态功能专题复习[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17)
    • [3].沿江景观植被设计研究[J]. 艺术科技 2017(08)
    • [4].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策略与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3)
    • [5].黑龙江:植被生态质量持续转好 助力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六连增”[J]. 中国食品 2020(11)
    • [6].基于遥感的海岛植被生态宏观评价方法初探[J]. 海洋学研究 2011(01)
    • [7].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再创新高[J]. 广西林业 2019(04)
    • [8].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4(10)
    • [9].深圳市植被生态保护关键问题辨识与策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1)
    • [10].昌江县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 2009(04)
    • [11].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4)
    • [12].基于MODIS产品的福建省植被NPP变化分析[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3)
    • [13].1990~2015年间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17(04)
    • [14].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生态主要干扰研究[J]. 西藏科技 2010(02)
    • [15].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 广西植物 2018(08)
    • [16].2018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新高 “天时”“人和”助力中国增绿[J]. 地球 2019(04)
    • [17].植被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8].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8(08)
    • [19].川中丘陵区植被遥感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1)
    • [20].基于MODIS-EVI的2000~2015年重庆植被覆盖季节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2)
    • [21].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生态体系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10)
    • [22].赣南稀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评价及模式选择[J].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6)
    • [23].徐霞客的植被生态思想[J]. 鄱阳湖学刊 2011(02)
    • [24].疏勒河灌区2000-2014年植被生态适宜需水动态研究[J]. 冰川冻土 2016(01)
    • [25].高陡岩质边坡植被根系发育地境特征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1)
    • [26].玛纳斯河谷水源地植被生态水位区间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2)
    • [27].清水海调水工程海当标段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J]. 绿色科技 2011(09)
    • [28].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遥感定量评估[J]. 新疆地质 2008(01)
    • [29].天津临港吹填土植被生态重建中土壤改良及绿化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0)
    • [30].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渭河源规模化林场植被设计面积计算[J]. 水电能源科学 2019(09)

    标签:;  ;  ;  

    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