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红外成像系统论文_袁中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色红外成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温,系统,双色,波段,均匀,景象,器件。

双色红外成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袁中强[1](2016)在《双色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确定物质状态重要的参数之一,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直接和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节约等重大技术指标相关。红外成像测温技术凭借非接触、测温精度高等优点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材料工艺、加工工艺以及目标发射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红外成像仪还存在着非均匀性以及测温精度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中波和长波红外成像仪进行实验室标定实验,完成了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提出了双波段发射率补偿方法,并给出了双色红外成像仪的测温方程。针对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问题,分析了非均匀性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焦平面阵列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模型,详细介绍了两点校正、多点校正以及非线性校正等几种非均匀性校正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响应模型校正算法的改进方法,计算探测单元响应输出值与理想输出值的差值,建立差值与响应输出值的非线性模型,完成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结果表明,本文中的非均匀性得到了很好的校正。红外焦平面阵列由于多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盲元。本文分析了盲元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几种盲元检测方法:定义法、基于背景和黑体的检测法、双参考缘响应差值法以及基于“3σ”原则的加窗检测算法。同时还介绍了包括线性插值法在内的多种常用盲元补偿算法。并给出了基于“3σ”原则的加窗检测算法和邻域补偿算法的结果,结果表明本文的盲元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本文还进行了红外热像精确测温技术研究。介绍了红外辐射基本理论及红外测温的基本方法,给出了红外测温的基本方程。在比色测温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双波段测温方程。为了减小目标发射率对测温精度的影响,本文利用双波段温度比值补偿目标发射率比值。并进行了实验室温度标定实验,建立了红外成像仪双波段输出数字值与对应标定源的温度值之间的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31)

李秋华,杜鹢[2](2009)在《双色红外成像系统空间点目标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干扰条件下的空间点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色红外成像传感器时-空信息融合的空间点目标识别方法,并采用D-S证据合成理论对来自两个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实际图像目标信息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干扰条件下的红外点目标具有理想的识别效率。(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09年06期)

常虹[3](2006)在《基于DMD的双色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MD(数字微镜器件)的动态红外景象投影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发并应用于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该技术的核心器件是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数字微镜器件DMD。该技术采用二进制脉宽调制技术来控制生成的红外景象的灰度级,它能够产生高空间分辨率、高帧频、无死像元、均匀性极好的红外景象。本文所研究的是动态红外景象投影技术在双色红外成像制导仿真中的应用,宽波段且满足导引头特性要求的光学系统是本文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DMD动态红外景象投影系统的构成及其基本原理,阐述了其核心器件DM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单片DLP系统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DMD红外景象投影技术的优势,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如短暂假信号、微镜衍射限制动态范围、DMD光学窗口的光谱透射问题等;分析确定了一种用于红外双色仿真的DMD动态红外景象投影系统方案。DMD动态红外景象投影系统包括两个光学子系统:照明系统和投影系统。照明系统提供红外光,并均匀照明DMD器件;投影系统将生成的红外景象准直投射到被测系统入瞳上。照明系统以黑体为光源,为提高能量利用率并能充分发挥投影系统的作用,设计了一个聚光镜;设计中还使用了一片红外半反半透镜,用来衔接照明系统和投影系统的光路,文中给出所用半反半透镜的尺寸和材料。投影系统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中结合被测导引头参数和DMD参数分析了投影系统的设计参数及指标,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设计了一个叁种材料四片透镜的投影物镜,工作波段为3~5μm和8~12μm ,F数为3.2,半视场1.3°。并对设计完成的物镜进行了MTF分析、畸变分析等,对系统能量进行了核算,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设计结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双色红外成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干扰条件下的空间点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色红外成像传感器时-空信息融合的空间点目标识别方法,并采用D-S证据合成理论对来自两个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实际图像目标信息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干扰条件下的红外点目标具有理想的识别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色红外成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袁中强.双色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李秋华,杜鹢.双色红外成像系统空间点目标识别方法[J].激光与红外.2009

[3].常虹.基于DMD的双色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双色法光学系统1-2物像红外成像原理示...CCD测量平面磨削温度基于伪彩色方法的红外图像融合""和p-Ser10p27""在不同周期卵巢癌细...复杂背景中波、长波红外图像及差异4-1大鼠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Fig...

标签:;  ;  ;  ;  ;  ;  ;  

双色红外成像系统论文_袁中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