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分析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

血脂分析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血脂分析临床应用若干基本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进鹏[1](2021)在《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在排除过量饮酒、使用药物和慢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堆积后,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蓄积超过5%的一种疾病[1]。NAFLD的病理演变过程复杂,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由NASH发展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NASH被认为是可以威胁NAFLD患者生命的转折点[2]。目前,亚洲NAFLD患病率约为27.37%,

徐小兵,李迪,孙扬,舒琴,肖涟,徐守荣,胡赛,姜垚松,辛艳姣[2](2021)在《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共病模式,并探索慢性病间的关联性,为我国慢性病筛查和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9 936名≥60岁老年人的数据,分析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现状。采用R 4.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老年人慢性病强关联规则,探索慢性病共病模式。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1.18%,慢性病共病率为45.92%。患病率最高的前3位慢性病分别为关节炎或风湿病(39.81%)、高血压(28.32%)和消化系统疾病(24.75%)。最常见的二元共病模式为消化系统疾病和关节炎或风湿病(1 477例,20.88%),最常见的三元共病模式为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和关节炎或风湿病(483例,6.83%)。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共筛选出37条强关联规则,右侧项集包括高血压(19条)、慢性肺部疾病(7条)、消化系统疾病(6条)、心脏病(3条)和血脂异常(2条)。结论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共病率高,指向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脂异常和心脏病的强关联规则较多,应针对慢性病的患病特点加强对其的筛查与预防,提高慢性病防治及管理的成效。

吉喆,周海涛,曹卉,董丽,曹建民,蒋中业[3](2021)在《不同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康复效果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调查发现,在发达国家其患病率已达30%,而在我国NAFLD患病人数已超过2亿人,且近些年发病率一直在迅速上升[1]。目前研究认为,NAFLD的发病过程同时受到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激素分泌、营养因素、肠道微生物群以及遗传和表观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以一种平行或协同的方式起作用[2—4]。虽然NAFLD发病机制已经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然没有正式批准的有效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而NAFLD发生发展过程是可逆的,因此,找到能够早期预防和康复NALFD的有效策略,对于逆转NAFLD及预防其诱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运动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方法,运动疗法作为代谢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已逐步应用于临床[5—6],但运动疗法对于NAFLD的临床康复效果及改善NAFLD最佳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尚未确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4](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王金虹,张晓薇,马斌[5](2021)在《逻辑回归与关联分析膳食习惯对慢性代谢疾病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对山西人口膳食习惯对慢性代谢疾病的影响分析,将文献与山西实际结合,设计调研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我省居民进行线上线下随机调研,对收回的数据在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逻辑回归和关联算法采用python语言编程,提取影响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慢性代谢疾病的有效特征并分析特征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结果本研究共设计了包含个人基本情况、饮食习惯、其他生活习惯及健康认识等四个方面88个问题的调研问卷,对收回的数据在缺失数据处理、规范化标准化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了影响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21、13、20、13个有效特征,经过关联算法分析了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有关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关联规则各6条。结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因素。

陈姣,游宇,廖婉,朱宗萍,杨青松,傅超美,邓彬,朱雅宁,任波[6](2021)在《药食同源中药青果的保健功效及现代应用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果Canarii Fructu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的第一批重要的药食同源中药,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且安全有效,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其古方青龙白虎汤等深受人们欢迎,在民间多以药膳食用;复方制剂青果丸、青果膏、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等在临床应用中备受青睐。青果在药食两用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系统梳理古今中外青果相关文献,从青果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品种间差异及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进一步深入青果的基础研究。同时对促进青果应用研究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青果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药食两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邱恒,朱宏,邹俐爱,欧阳平,邓光璞[8](2021)在《基于机会性筛查的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心血管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机会性筛查作为一种被动性筛查方式,在疾病预防中具有显着优势。本研究基于人群血脂异常的机会性筛查,结合基本卫生服务设计理念,构建了基于机会性筛查的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缓解社会经济负担。探索更精准的血脂异常筛查手段,优化"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应用,以及推动医保战略性购买,是今后完善并推广基于机会性筛查的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穆晓敏[9](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10](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文中认为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与各学科疾病关联密切。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和防治是所有内科医生的必备知识。今特刊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最新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糖尿病临床的重要进展,指导临床一线实践。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受杂志刊载篇幅限制,将分两部分在2021年第8期和第9期刊登。

二、血脂分析临床应用若干基本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脂分析临床应用若干基本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FXR和胆汁酸代谢
2 FXR和脂质代谢
3 靶向肠道和肝脏肝FXR通路药物

(2)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1.4 关联规则
2 结果
    2.1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总体情况
    2.2 各类慢性病患病情况
    2.3 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模式及其关联分析
        2.3.1 老年人慢性病常见共病模式
        2.3.2 慢性病共病的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3)不同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康复效果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筛选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有氧运动防治NAFLD的临床康复效果
    2.2 抗阻运动防治NAFLD的临床康复效果
    2.3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防治NAFLD的临床康复效果
    2.4 HIIT对NAFLD的临床康复效果
    2.5 运动对NAFLD临床康复的不良影响
    2.6 运动对NAFLD的临床康复的影响机制
        2.6.1 运动调节肝内脂肪含量:
        2.6.2 运动降低NAFLD诱导的氧化应激:
        2.6.3 运动减少肝脏炎症:
        2.6.4 运动改善NAFLD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2.6.5 运动激活肝细胞保护性自噬:
        2.6.6 运动调节肠道微生物影响NAFLD:
3 结论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6)药食同源中药青果的保健功效及现代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沿革
    1.1 药食两用历史依据
    1.2 名称演变与真伪鉴别
2 现代基础研究
    2.1 化学成分研究
        2.1.1 酚类
        2.1.2 黄酮类
        2.1.3 苯丙素类
        2.1.4 香豆素类
        2.1.5 多糖类
        2.1.6 三萜类
        2.1.7 其他类
    2.2 生物活性研究
        2.2.1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活性
        2.2.2 抗菌消炎活性
        2.2.3 调血脂、降血糖活性
        2.2.4 抗氧化活性
        2.2.5 抗癌活性
        2.2.6 解酒护肝活性
        2.2.7 其他生物活性
    2.3 青果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分析
3 现代应用研究
    3.1 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3.2 在药品中的应用
    3.3 促进青果应用研究进程分析
4 结语

(8)基于机会性筛查的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
    1.1 机会性筛查
    1.2 基本卫生服务包
2 基于机会性筛查的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
    2.1 建立支撑平台
    2.2 人群血脂异常的健康管理内容
        2.2.1 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
        2.2.2 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
        2.2.3 血脂异常人群的健康管理:
    2.3 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的特点
3 机会性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3.1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3.2 提高全民血脂异常防治意识
    3.3 提高医务人员的血脂异常筛查意识和能力
4 小 结

(9)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病的概念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2.3 复杂网络理论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2.4 协同管理理论
        2.4.1 协同理论
        2.4.2 协同管理理论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生物因素
        3.1.2 心理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生活行为因素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3.4.1 DIKW体系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4.4.1 评价原理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预处理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5.3.1 共病关系抽取
        5.3.2 共病网络
        5.3.3 共病模式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5.4.1 结果评价
        5.4.2 方法对比评价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6.1.1 现状分析
        6.1.2 存在问题
    6.2 共病防控机制
        6.2.1 基本原则
        6.2.2 模式构建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6.3.1 政府层面
        6.3.2 医疗机构层面
        6.3.3 社区层面
        6.3.4 个人层面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2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1.2.1 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男性高于女性(2015至2017年全国调查结果为12.1%和10.3%)[7]
        1.2.2 各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
        1.2.3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4-6]
        1.2.4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较高
        1.2.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着增加
    1.3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1.3.1 城市化
        1.3.2 老龄化
        1.3.3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
        1.3.4 中国人T2DM的遗传易感性
2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2.1 糖尿病的诊断
    2.2 糖尿病的分型
        2.2.1 胰岛β细胞功能单基因缺陷
        2.2.2 胰岛素作用单基因缺陷
        2.2.3 胰源性糖尿病
        2.2.4 内分泌疾病
        2.2.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2.2.6 感染
        2.2.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2.2.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2.3 各种类型糖尿病的特点
        2.3.1 T1DM和T2DM的主要鉴别点
        2.3.2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特殊类型糖尿病
        2.3.3 妊娠期糖尿病
3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3.1 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目标
    3.2 一级预防的策略
    3.3 二级预防的策略
        3.3.1 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筛查
        3.3.1. 1 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3.3.1. 2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3.3.2 血糖控制
        3.3.3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及阿司匹林的使用
    3.4 三级预防的策略
        3.4.1 继续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
        3.4.2 并发症
4 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
    4.1 筛查
    4.2 评估
        4.2.1 初诊患者的评估
        4.2.1. 1 问诊
        4.2.1. 2 体格检查
        4.2.1. 3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4.2.2 复诊患者的评估
5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5.1 基本原则
    5.2 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5.3 教育和管理的形式
    5.4 教育管理的流程和框架
    5.5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实施
        5.5.1 DSMES首要强调多学科团队
        5.5.2 DSMES的关键时间点[78]
        5.5.3 DSMES的有效评估
    5.6糖尿病教育的基本内容
    5.7 糖尿病相关心理压力与应对
    5.8 新技术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6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6.1 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6.2 2型糖尿病高血糖控制的策略和治疗路径
7 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7.1 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
    7.2 膳食营养因素
        7.2.1 能量
        7.2.2 脂肪
        7.2.3 碳水化合物
        7.2.4 蛋白质
        7.2.5 饮酒
        7.2.6 盐(1)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 g以内,合并高血压
        7.2.7 微量营养素
        7.2.8 膳食模式
    7.3 营养教育与管理
8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9 戒烟
    9.1 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获益
    9.2 戒烟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1 0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1 0.1 口服降糖药物
        1 0.1.1 二甲双胍
        1 0.1.2 磺脲类药物
        1 0.1.3 格列奈类药物
        1 0.1.4 TZD
        10.1.5α-糖苷酶抑制剂
        1 0.1.6 DPP-4i
        1 0.1.7 SGLT2i
    1 0.2 胰岛素
        1 0.2.1 概述
        1 0.2.2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0.2.2. 1 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时机
        1 0.2.2. 2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制剂的选择
        1 0.2.2. 3 胰岛素的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227-232]
        1 0.2.2. 3. 1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1 0.2.2. 3. 2 CSII参见“12糖尿病相关技术”。
        1 0.2.2. 4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33-237]
        1 0.2.2. 5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1 0.2.3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11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1.1体重管理策略
        11.1.1生活方式干预
        11.1.2药物治疗
        11.1.2.1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
        11.1.2.2减重药
        11.1.3手术治疗
    11.2 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手术
        11.2.1代谢手术的多学科协作
        11.2.2代谢手术的适应证
        11.2.3代谢手术的禁忌证
        11.2.4代谢手术的术式
        11.2.4.1胃袖状切除术
        11.2.4.2胃旁路术
        11.2.4.3胆胰旁路术
        11.2.5代谢手术的疗效判定
        11.2.6代谢手术的风险
        11.2.7代谢手术的管理
        11.2.7.1术前筛选及评估
        11.2.7.2术后管理
12糖尿病相关技术
    12.1血糖监测
        12.1.1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12.1.2 HbA1c
        12.1.3 GA
        12.1.4 CGM
        12.1.5其他
    12.2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
    12.3胰岛素泵
        12.3.1胰岛素泵治疗的定义
        12.3.2胰岛素泵简介
        12.3.3胰岛素泵的应用人群
        12.3.3.1 T1DM
        12.3.3.2妊娠患者
        12.3.3.3 T2DM
        12.3.3.4 T2DM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12.3.3.5围手术期
        12.3.4胰岛素泵的设定
1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13.1.1临床表现
        13.1.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3.1.3诊断
        13.1.4治疗
        13.1.4.1补液
        13.1.4.2胰岛素
        13.1.4.3纠正电解质紊乱
        13.1.4.4纠正酸中毒
        13.1.4.5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13.1.5治疗监测
        13.1.6 DKA的预防
    13.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13.2.1临床表现
        13.2.2诊断
        13.2.3治疗
        13.2.3.1补液
        13.2.3.2胰岛素治疗
        13.2.3.3补钾
        13.2.3.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13.2.3.5其他治疗
14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
    14.1概述
    14.2筛查
    14.3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
        14.3.1降压治疗
        14.3.2调脂治疗
        14.3.3抗血小板治疗
        14.3.3.1在低危和中危患者中的应用
        14.3.3.2阿司匹林应用的合适剂量
        14.3.3.3 P2Y12受体拮抗剂应用指征
附录本指南证据等级说明

四、血脂分析临床应用若干基本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J]. 李进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12)
  • [2]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分析[J]. 徐小兵,李迪,孙扬,舒琴,肖涟,徐守荣,胡赛,姜垚松,辛艳姣.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11)
  • [3]不同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康复效果的研究现状[J]. 吉喆,周海涛,曹卉,董丽,曹建民,蒋中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11)
  •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5]逻辑回归与关联分析膳食习惯对慢性代谢疾病的影响[J]. 王金虹,张晓薇,马斌.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20)
  • [6]药食同源中药青果的保健功效及现代应用探析[J]. 陈姣,游宇,廖婉,朱宗萍,杨青松,傅超美,邓彬,朱雅宁,任波. 中草药, 2021(20)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8]基于机会性筛查的人群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 邱恒,朱宏,邹俐爱,欧阳平,邓光璞. 广西医学, 2021(17)
  • [9]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8)

标签:;  ;  ;  ;  ;  

血脂分析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