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硼碳纳米管论文_钟世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掺硼碳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纳米,电子,氮化硼,晶态,丁基橡胶。

掺硼碳纳米管论文文献综述

钟世龙[1](2018)在《氮化硼/碳纳米管及氮化硼/石墨烯的叁维“桥联”导热网络在聚丙烯基体中的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等规聚丙烯(iPP)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可加工性和电绝缘性,在民生、工业、国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其导热性差,导热率约0.23 W m~(-1)K~(-1),使其在如发光二极管设备、电池及通讯设备等很多新兴的电子电器制造行业应用受限。本文选用六方氮化硼(h-BN)纳米粒子作为主要导热填料,与iPP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导热复合材料以提高iPP的导热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导热性更为优异的一维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及二维石墨烯纳米片(GNPs)分别少量引入到聚丙烯/氮化硼(iPP/h-BN)体系中,构筑出含叁维“桥联”结构的绝缘导热网络,以进一步提高iPP的导热性能。(1)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作相容剂,将不同质量分数的h-BN纳米粒子与iPP熔融共混制备成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氮化硼(iPP/MAPP/h-BN)导热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热导分析仪、电导仪、万能力学试验机、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MAPP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尤其当h-BN纳米粒子含量较多时,MAPP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导热性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当h-BN的含量为30 w.t.%时,iPP/MAPP/h-BN复合材料较iPP/h-BN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了9.3%。这是因为MAPP的加入提升了h-BN纳米粒子与iPP的相容性,同时增加了两者的界面相互作用力,进一步降低了由声子散射带来的不利影响。(2)为解决h-BN纳米粒子在低填充量时复合材料导热性差,高填充量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文将高导热的一维的MWCNTs与h-BN纳米粒子复合在iPP中以构建出更为高效的导热网络。通过热导分析仪、SEM、旋转流变仪、DSC、万能力学试验机、电导仪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iPP/h-BN复合材料中加入少量的MWCNTs就能明显的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MWCNTs在iPP基体中能有效的将h-BN纳米粒子“桥联”为叁维导热网络,同时复合材料还拥有着较好的绝缘性,且MWCNTs的加入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3)本文还选用二维GNPs作为高导热填料与h-BN复合,来进一步探究不同维度的碳纳米材料与h-BN在iPP中“桥联”成叁维绝缘导热网络结构的差异性,并利用SEM、热导分析仪、电导仪、旋转流变仪、万能力学试验机、DSC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在同等导热复合填料的添加量下,含二维GNPs的复合材料比含一维MWCNTs的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杨氏模量更高、电绝缘性更好。这主要是由于表面积大、导热率更高的二维GNPs更易于与h-BN在iPP中构建叁维绝缘导热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23)

杨新亚,张勇[2](2018)在《氮化硼/碳纳米管/溴化丁基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导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氮化硼/多壁碳纳米管/溴化丁基橡胶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导热性能,观察了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和分布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填充氮化硼和多壁碳纳米管都可以有效提高溴化丁基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多壁碳纳米管起到了主要作用。对于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高,氮化硼更容易形成导热网链,而且氮化硼和多壁碳纳米管存在协同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氮化硼和多壁碳纳米管在溴化丁基橡胶中形成了有效的填料网络。(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韩佳洁[3](2016)在《碳纳米管气凝胶/硅硼碳氮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硼碳氮(SiBCN)陶瓷是由聚硼硅氮烷(PBSZ)前驱体经交联热解制得的一种超高温陶瓷,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高温防护等领域。碳纳米管增韧SiBCN陶瓷改善了陶瓷热解收缩造成的开裂现象,但由于碳纳米管间范德华力作用较大导致其在陶瓷基体中容易团聚,影响了碳管对陶瓷基体的增韧效果。本论文以叁维网络结构的碳纳米管气凝胶作为增韧预制体,制备出碳管含量高且分布均匀的CNTs/SiBCN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碳管的分布、界面结合及其对陶瓷基体的增韧机制。同时,本论文设计将低浓度的PBSZ前驱体溶液与碳纳米管复合,经热解制得SiBCN包覆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及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采用真空浸渍法将PBSZ与碳纳米管气凝胶复合,通过改变碳管的填充密度控制复合体中碳管的含量,经交联热解制备出碳管含量分别为10 wt.%和20 wt.%的CNTs/SiBCN复合材料。叁维骨架搭接的碳纳米管气凝胶结构对复合材料具有支撑作用,可有效抑制基体的热解收缩,使得热解后复合材料线收缩(19%)相较纯SiBCN陶瓷(29%)减小了34%;同时避免了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团聚,使得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呈高含量(面含量达19%)离散分布,与陶瓷基体结合紧密。扫描电镜观察到复合材料中纳米级的碳管对陶瓷基体起到了微米级纤维的增韧行为,包括桥连裂纹、裂纹偏转,甚至裂纹中止等,这与复合材料中高密度均匀分布的碳管有关,保证了载荷的有效传递。与微米级纤维的拔出增韧机制不同,这种复合材料的断裂面上有大量被拉长而断裂的碳管束,且管束的长度随碳管密度的增加而增长,表明纳米级的碳管的主要断裂方式是管束内的滑移而断裂,通过克服碳管间范德华力而消耗能量。这种结构的碳管增强陶瓷复合材料的断裂过程历经了陶瓷体断裂、管束滑移与桥联、界面滑移、碳纳米管断裂四个过程。采用真空浸渍法将碳纳米管气凝胶和PBSZ复合并热解,通过控制PBSZ溶液的浓度制备出不同包覆厚度(10 nm和20 nm)的SiBCN@CNTs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当包覆层较薄(10 nm)时,复合材料能够基本保持碳管气凝胶原有的微观多孔结构;而且陶瓷包覆层能有效抑制碳管在空气的氧化问题,热重分析SiBCN@CNTs复合材料在1000°C空气气氛中失重为9.09 wt.%,比纯碳管的71.6wt.%,减少了87.3%。(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刘斌,陈鹏鹏,张慧,方丽娟[4](2016)在《氮化硼/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氮化硼是一种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层状纳米材料,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但少量添加时纳米氮化硼难以在聚合物中形成良好的导热网络;碳纳米管是一种常用于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导热性的一维纳米材料,但其与聚合物相容性差,制备成本高。本文欲结合两种纳米材料的优势,制备纳米氮化硼/碳纳米管复合物,以期能借助碳纳米管的连接作用使得氮化硼在少量添加时即可形成良好的导热网络,同时依赖纳米氮化硼与聚合物良好的相容性,促进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如图1示,加热回流法所制备的复合物中碳纳米管均匀的附着在纳米氮化硼表面并将其连接成网络(图1a),以环氧树脂为模型聚合物,可发现纳米复合物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与纯碳纳米管团聚严重对比鲜明(图1b),导热性测试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时纳米复合物对树脂导热性改善最显着(图1c),动态机械热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的引入使得环氧树脂在软化前具有更高的储能模量和热力学稳定性(图1d)。(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分会:高分子》期刊2016-07-01)

姜艳,刘贵立,宋媛媛,周爽,王天爽[5](2015)在《金属纳米线填充氮硼碳纳米管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通过CASTEP模块对填充金,银,铜纳米线的氮硼碳纳米管进行计算,研究其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发现填充不同金属,稳定性由高到低分别为铜填充氮硼纳米管,银填充氮硼纳米管,金填充氮硼纳米管;体系能带图中带隙为零,即金属填充的氮硼纳米管使得本征(8,0)碳纳米管由半导体性转变为金属性;态密度分布中,价带处态密度主要由金属元素的d轨道和氮硼纳米管的s,p轨道贡献,导带处的态密度主要为氮硼纳米管的p轨道贡献;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图得知,填充金属的氮硼纳米管中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共存,光学性能中吸收系数峰值均增大,反射系数均出现红移。(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陈国栋,王六定,张教强,曹得财,安博[6](2008)在《掺硼水吸附碳纳米管电子场发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掺硼碳纳米管(BCNT)顶端吸附水分子后的电子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掺B及吸附H2O的碳纳米管(BCNT+H2O)端部形成电子聚集的原子尺度微区,其电子态密度(DOS)在费米能级(Ef)附近有很大提高.根据计算的电子DOS,HOMO/LUMO及Mulliken电荷分布等可知BCNT+H2O比CNT+H2O有更好的场发射性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宋久旭,杨银堂,刘红霞,石立春[7](2008)在《掺硼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掺硼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对可能存在掺杂方式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掺硼碳纳米管最可能的存在结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不同掺杂浓度的最可能存在掺杂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碳纳米管的能带间隙呈现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08年05期)

杨钦鹏,汤皎宁,谷坤明[8](2007)在《镍、硼、碳纳米管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把碳纳米管作为第二相加入到化学镀镍、硼镀液中得到复合镀层;改变还原剂二甲胺硼烷在镀液中的相对浓度,得到各种镀层表面成分;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电化学综合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表面形貌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得到镍、硼和碳纳米管复合镀层,其平均厚度为7~8μm;随着二甲胺硼烷在镀液中的相对浓度增加,镀层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量和腐蚀电流也减小,说明随着二甲胺硼烷在镀液中浓度的增加,其耐磨性和抗腐蚀性逐渐提高;复合镀层中主要含有N i,C,O 3种元素,其中N i以单质的形态出现,B以N i2B化合物的形态出现,元素C以碳纳米管形式沉积在镍硼基体中。(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7年04期)

胡长员,李凤仪,华丽,张荣斌[9](2006)在《钨、锰对镍-硼/碳纳米管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辅助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Ni-B/碳纳米管(CNTs)及经W、Mn改性的Ni-B/CNTs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运用ICP、XPS、TPR、H2-TPD及CO化学吸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乙炔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与Ni-B/CNTs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W和5%的Mn将活性Ni比表面积从改性前的30.6m2/g提高到35.9 m2/g和37.3 m2/g。W的添加基本不影响非晶态合金中Ni的电子状态,Mn则提高了合金中Ni的富电子性。添加W对提高催化剂加氢活性效果不如Mn明显,主要是提高乙烯选择性,但添加Mn更好地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和氢脱附性能,并具有更好的加氢活性。(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06年01期)

王志[10](2004)在《定向碳纳米管、掺硼碳纳米管的ECR-CVD法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ECR-CVD),以CH4和H2为气源、Fe3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未加电场情况下,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出大面积阵列碳纳米管。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X)、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管;碳纳米管直径60~90 nm,长度约8μm;碳纳米管的生长采取催化剂底端生长模式。并对其定向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改变实验参数,研究了气氛组成、气压、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氛组成、气压和温度综合影响碳纳米管的形貌、生长速度和取向性,碳纳米管在一定时间后停止生长。本实验系统在CH4浓度50%、气压30Pa、温度650℃工况下实现了碳纳米管的最优定向生长。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不同基片对碳纳米管生长方式和形貌的影响。分别以Fe3O4、Co纳米粒子及Fe(NO)3溶胶为催化剂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了碳纳米管;在多孔硅、Si(111)面和石英基底上以Fe3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实现了碳纳米管的生长。通过对样品的形貌、尺寸及结构的表征,讨论了催化剂和基底对碳纳米管形貌、密度和取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影响碳纳米管的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基底通过影响催化剂的特性和分布均匀性,对碳纳米管的形貌和生长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碳纳米管的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利用ECR-CVD技术,以Fe3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CH4、B2H6和H2为气源,在多孔硅基底上制备出了掺硼碳纳米管。研究了不同B2H6/CH4气体配比对碳纳米管生长特性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组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B2H6的通入对纳米管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4-07-01)

掺硼碳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氮化硼/多壁碳纳米管/溴化丁基橡胶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导热性能,观察了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和分布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填充氮化硼和多壁碳纳米管都可以有效提高溴化丁基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多壁碳纳米管起到了主要作用。对于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高,氮化硼更容易形成导热网链,而且氮化硼和多壁碳纳米管存在协同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氮化硼和多壁碳纳米管在溴化丁基橡胶中形成了有效的填料网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硼碳纳米管论文参考文献

[1].钟世龙.氮化硼/碳纳米管及氮化硼/石墨烯的叁维“桥联”导热网络在聚丙烯基体中的构筑[D].西南大学.2018

[2].杨新亚,张勇.氮化硼/碳纳米管/溴化丁基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导热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3].韩佳洁.碳纳米管气凝胶/硅硼碳氮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韧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刘斌,陈鹏鹏,张慧,方丽娟.氮化硼/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分会:高分子.2016

[5].姜艳,刘贵立,宋媛媛,周爽,王天爽.金属纳米线填充氮硼碳纳米管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5

[6].陈国栋,王六定,张教强,曹得财,安博.掺硼水吸附碳纳米管电子场发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08

[7].宋久旭,杨银堂,刘红霞,石立春.掺硼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J].电子器件.2008

[8].杨钦鹏,汤皎宁,谷坤明.镍、硼、碳纳米管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

[9].胡长员,李凤仪,华丽,张荣斌.钨、锰对镍-硼/碳纳米管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精细石油化工.2006

[10].王志.定向碳纳米管、掺硼碳纳米管的ECR-CVD法制备与表征[D].东北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掺硼碳纳米管分子模型(5,5)掺硼碳纳米管的XPS能谱图掺硼碳纳米管的SEM和TEM图(a)掺硼碳纳米管的SEM图像掺硼碳纳米管的XPS能谱图掺硼碳纳米管电子密度

标签:;  ;  ;  ;  ;  ;  ;  

掺硼碳纳米管论文_钟世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