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于思航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于思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方案设计,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于思航[1](2019)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展示设计本身作为技术和艺术全面表达的载体,对公共空间内的各个领域的前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展示设计是对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将参观者放置在主导位置,按照他们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做出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方案。文章介绍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原则,分析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目的是为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方案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云鹏[2](2018)在《叁线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设计趋势研究——以西宁市力盟商业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空间类别较多,有商业、餐饮、医疗、文教等9类,其中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氛围的是商业公共空间。本文以位居叁线城市之首的西宁市作为参考样本,选取西宁市建成时间最早,改造次数最多的力盟商业街为研究对象,就其近叁十年间的公共空间设计体现出的重点,寻找叁线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设计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24期)

龚杰[3](2018)在《基于“公共性”视角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得变化。我们已从早期的强调物质空间发展的城市发展初级阶段逐渐步迈入到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重心已经从“空间”慢慢转变到“公共”上来。城市商业综合体其复合的功能致使其承载了市民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其本身公共性价值较高,其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空间公共性的研究就变得不可或缺。本文所研究的是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以西方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理论背景,将人与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互动关系归结到空间的公共性研究上来。通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公共性特性,然后在建筑学的角度提出空间公共性的特性,并结合成都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现状调研分析,然后从空间属性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怎样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才能满足人的日常行为活动,最后总结出现阶段“公共性”导向下的成都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设计策略。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一个“共享”和“受公众欢迎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然后通过检索国内外公共性以及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线索,最后绘制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则是分别陈述并介绍了社会学和城市建筑领域的公共性相关理论,同时界定了本文对于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研究范围和其构成,以及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公共性由来、定义。最后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公共性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公共性内涵特征。第叁章从公共性在空间中的两个构成要素(人与物质空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别分析了公众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行为活动特征以及从空间属性角度分析了怎样的外部实体空间对其公共性的表达有帮助作用,最后以来福士商业广场外部空间为案例分析公共性是如何在外部空间中体现的。第四章则是通过第叁章对外部空间公共性的理论分析以及实例研究,提出了公共性导向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7-02)

李琳[4](2017)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展示设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方法运用。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新型公共空间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阐述多角度的、综合的、互动的现代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装置与装饰的艺术表现;交互与互动的交流方式;情感化与主题化的创意表达,这叁个方面表现方式进行剖析,现代公共空间展示设计原则展开深究,进一步地揭示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的展示设计的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推进离不开艺术化展示设计的发展,合理运用不仅能增强空间与大众的交流,激发空间活力,而且还能优化环境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7年23期)

杨安琪,刘畅,左玄烨,朱青[5](2017)在《基于嗅觉与听觉体验的城市商业公共空间利用研究——以北京市叁里屯商业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下,提高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对保持这些地区活力、促进城市居民面对面交流、提高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北京市叁里屯商业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商业公共空间的气味与声音对于使用者情绪、驻足时间和整体评价叁个方面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从对情绪、驻留时间和整体评价的影响上来看,"喜欢的气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讨厌的气味"对叁者的影响程度均较大,且对整体评价的负面影响最大;"喜欢的气味"和"讨厌的气味"在叁方面的影响差异显着;而声音不论好恶在这叁方面影响程度几乎同等;叁十岁以下与以上的使用者对声音气味的整体反馈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升高人们的感官敏感度降低。男性和女性对气味的反馈存在显着差异,女性比男性对气味更为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的嗅觉和听觉体验对商业公共空间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中应该考虑气味以及声音的设计和管理。(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7-11-18)

余就荣[6](2017)在《城市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商业活动都是其活力的重要源泉,分布于城市中的商业步行街则为各种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所需的场所。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完善了城市的结构,同时对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丰富的购物、交往及娱乐空间,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旅行爱好者重要的旅游内容之一。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商业步行街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包括空间关系处理不当、缺乏特色人文商业氛围、尺度把握不当、对地域文化缺乏尊重和传承、街区缺乏整体感以及华而不实、大而不当等缺少人性化考虑的设计。本文立足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旨在为后来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以作为后来步行街设计者在人性化考量上的一个有效参考,从而获得可控、宜人的最佳设计效果,更好地发挥出商业步行街为人们服务的作用和效果。全文共四章,分为以下叁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由第一章组成。提出国内城市商业步行的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及在设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搜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且总结其研究未涉足之处。由此引出相关研究。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有第二、叁章组成。第二章通过对人性的需要及行为心理特征分析,以人性的需求及马斯洛所研究的人性的需求层次结论作为基础理论,探索了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心理特征,思索推演至人性需求在商业步行的外部空间得到满足,商业步行外部空间应有的基本特征,作为人性化设计的核心出发点;第叁章主要总结了商业步行街的类型及主要构成要素,从而作为人性化计策略的基础。第叁部分解决问题,在前文的基础上,分别从使用安全性、舒适实用性、交通的便捷性及符合人性需求的建筑文化四大方面介入,由清晰的人车分流、周全的防护设施、空间尺度的宜人性、空间序列连续性、商业步行街内外部空间的整体性、功能的适用性、与城市公共交通做便捷性链接、内部动线顺畅明了、导视清晰、融入城市文脉及丰富空间形态等策略去满足上面提到的四大方面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今后各种商业步行街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以促进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维[7](2017)在《基于现代城市商业环境的下沉式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沉式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地下空间均得以利用,下沉式空间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内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商业行为更是城市中不同行为的核心,这为下沉式公共空间的利用奠定了基础。现代城市商业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下沉手法在商业中的应用有着多重的效用。这类空间对地下空间的作用,与城市的关系,其空间表现和构成均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初步分析了下沉式空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具体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下沉广场功能空间形态要素的构成与组织,进而寻找出下沉广场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下沉式空间的设计应结合城市的地址、地下空间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功能空间形态整合的手段,实现城市空间的系统化组织和下沉广场“场所精神”的塑造,使下沉式空间成为人们“感知城市”的新角度。(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苏梦月[8](2017)在《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的视觉符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商业空间已成为城市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具有典型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公共艺术,是联结商业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播、商业氛围的营造以及引起互动、带动消费均有促进作用。对不同的商业形态以及商业环境下的公共艺术进行整体梳理,可以形成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研究的体系。视觉符号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媒介,通过研究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的视觉符号,可以在公共艺术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透过具体的公共艺术作品和现象可以还原视觉符号本质,透过符号本质又可以反思公共艺术作品和现象。在二者的交叉研究中,可以发掘公共艺术本体研究中不易发现的规律、本质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供视觉符号对公共艺术启迪的理论资源和思考方法,促进公共艺术更好地融入商业环境、互动于环境,与消费者之间产生积极对话,形成城市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资源"和谐"、"共生"的局面。本文采用了数据分析、理论归纳等研究方法,依据视觉符号理论的指导,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进行了系统化地剖析和解读。我国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特点和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视觉符号的应用中存在移植拼接、同质化、程式化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有赖于商业空间对自身的精准定位以及公共艺术意识形态的建立。公共艺术的视觉符号存在多重情感表现的方式,唯有在对商业空间精确定位的基础上遵循共生美学的理念和异质化设计的原则,引入新型的视觉符号,才能做到艺术资源与商业空间的完美融合,实现商业空间公共艺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使得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商业环境。(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7-01-10)

丁窈遥[9](2017)在《基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民亚健康问题依旧严峻。我国政府已经从长远的和战略性的高度来推动全民健康计划,并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高到30%的目标。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了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领域之一,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日常活动场所,应当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并且引导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朝向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功能。因此本文提出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应当基于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假设。本文共六个章节,采取先调研后设计的思路。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做了概念上的研究和阐述。第叁章是本课题的调研问卷分析部分。笔者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与交叉分析,了解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他们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使用评价。在基于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在第四章中提出了基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需求、原则、要点及策略。第五章为设计部分,对前文提出的观点进行实践与应用。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最后笔者希望本文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成果能为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并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小小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李锐,任臻,王立鑫,姚旭辉[10](2016)在《某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热环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北京某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空调工况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层不同送风比例下,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纵截面温度分布情况和人员活动区域内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比较,确定了满足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各层热舒适要求的空调送风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采用各层均匀送风,顶层与公共空间相连的走廊区域温度在夏季不能满足热舒适要求,适当减少内部公共空间下层的送回风量,增加至顶层,在冬夏工况下均可有效改善内部公共空间热环境,增加舒适度,有效解决顶层走廊温度偏高及温度不均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空间类别较多,有商业、餐饮、医疗、文教等9类,其中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氛围的是商业公共空间。本文以位居叁线城市之首的西宁市作为参考样本,选取西宁市建成时间最早,改造次数最多的力盟商业街为研究对象,就其近叁十年间的公共空间设计体现出的重点,寻找叁线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设计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于思航.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方案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李云鹏.叁线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设计趋势研究——以西宁市力盟商业街为例[J].艺术品鉴.2018

[3].龚杰.基于“公共性”视角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李琳.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展示设计解析[J].商场现代化.2017

[5].杨安琪,刘畅,左玄烨,朱青.基于嗅觉与听觉体验的城市商业公共空间利用研究——以北京市叁里屯商业区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7

[6].余就荣.城市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王维.基于现代城市商业环境的下沉式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8].苏梦月.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的视觉符号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9].丁窈遥.基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10].李锐,任臻,王立鑫,姚旭辉.某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热环境数值模拟[J].热科学与技术.2016

标签:;  ;  ;  ;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论文-于思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