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磨砺,show“微”风采

精彩磨砺,show“微”风采

——微视频助力《溶解的快与慢》的磨课记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310000

摘要:本文总结了微视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尝试,并总结了笔者在磨课中不断地修正微视频的使用策略的经验,以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使微视频真正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推动力。

关键词:微视频科学助力

微视频能否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适时、有效地运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或加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微视频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助力呢?笔者以《溶解的快与慢》的第一、二次试教以及区内展示课教学情况,总结在磨课中不断地修正微视频的使用策略的经验,以供参考。

一、微视频一一上阵,实则增加学生负担

在第一次试教之前,笔者拍了两个微视频,内容分别是“如何正确操作‘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和“在验证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时两杯都搅拌会影响实验结果吗”。通过对第一次试教情况进行反思,笔者发现,虽然在这节课中,微视频的作用并非是玩转课堂,但也应该成为一种推动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动力。然而,在播放了第二个微视频之后,学生讨论的话题仍然集中在“如何保证两杯中搅拌的速度一致”上,这个问题显然不是这节课需要探究的科学问题,如果学生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必将会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发生转变,即使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笔者在设置这个环节时,意在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学生意识到两只手同时搅拌是很难保证速度一致从而在实验中两杯中都不进行搅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小结时的那一句“那我们现在因为不能够保证两杯中搅拌的速度一样,我们只能两杯都不搅拌”,学生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因为学生在实验方法的讨论中并没有一个小组提出“实验时,两个杯中都进行搅拌”,“两杯中都不搅拌”并不是学生通过讨论所达成的一致看法而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因此,本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单一变量”反而成为学生思考、理解上的负担。

对此,提出的改进方案为: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决定是否播放“在验证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时两杯都搅拌会影响实验结果吗”的微视频。

二、微视频优化选择,然而却是为“微”而“微”

在第二次试教之前,笔者又录制了一段新的微视频——水流入下水道时的水流情况。在第二次试教中,虽然笔者改变微视频的播放策略并且加入了新的微视频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厕宝要远离出水口”从而得出“不搅拌可以减慢溶解”的结论。

课前,笔者准备了微视频“在验证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时两杯都搅拌会影响实验结果吗”,意在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选择播放的时间。但是笔者观察到,学生在看第一个微视频(如何正确操作“搅拌能否加快溶解”)时学生的表情是很漠然的。课后,笔者随机地问了班内的几位同学——“你们在看第一个视频时,有没有觉得这个视频可以帮助到你更好地实验?”学生们的答案却是大同小异:“因为我们都已经讨论了实验的方法,而且老师的操作和我们也是一样,我们觉得这个视频放不放好像都一样。”如此看来,这个视频在学生讨论完“搅拌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方法后播放,的确是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像是为了“微课”而“微课”,而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助力。怎样才能让这个微视频出现得恰当而没有累赘感,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对此,提出的改进方案为:这个让学生感觉漠然的视频在课堂上是要播放的,既然在学生讨论完实验方案后播放会学生觉得多此一举,那就改变播放的时间,改成在学生实验操作后播放。

三、微视频顺序微调,恰恰体现生本课堂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分享你们小组想怎么做实验证明“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

生1:两块肥皂要同时放入水中。生2:两个杯子里的水要一样多。生3:两个杯子,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师小结: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认为两杯水的多少、温度以及肥皂的大小都要一样,而且要同时放到水里,只是一杯水搅拌一杯水不搅拌。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吧。

学生实验。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在观察大家做实验。老师发现,同学们做实验都特别认真。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看完视频后,师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师:是的,这个视频告诉我们,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操作,特别是搅拌棒不能碰到杯子。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只能在一个杯子搅拌。那我们在下一个实验中要把同学的提醒牢牢记住。……

在进行教学预设时,笔者想到学生会观察到组内成员或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利用这个错误资源,让班内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这使得学生能像老师一样向同学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表达的机会,这能让学生进一步地巩固正确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董德兵微视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71。

标签:;  ;  ;  

精彩磨砺,show“微”风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