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肢墙论文_刘帅,潘超,周志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联肢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延性,静力,性能,桁架,屈曲,模型,塑性。

联肢墙论文文献综述

刘帅,潘超,周志光[1](2019)在《耗能联肢墙体系的减震性能及参数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梁内设置竖向变形阻尼器的耗能联肢墙体系的基本构造形式及原理如下:将联肢墙连梁在跨中位置处断开,用竖向放置的金属屈服型阻尼器连接两侧墙肢,在地震作用下两侧墙肢的竖向变形差使阻尼器发生变形,进而耗散地震能量,减少墙体的损伤.基于宏观杆系有限元模型(考虑剪切的纤维截面)对耗能联肢墙体系进行非线性静、动力抗震分析,并以无量纲阻尼器参数为关键变量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多个不同的阻尼器参数组合工况的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当阻尼器参数设置合理时,耗能联肢墙的延性较常规联肢墙有所提高,地震响应明显降低,裂缝较少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地震动强度、地震动频谱特性及阻尼器参数的分布模式对体系的减震效果有一定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设置连梁耗能联肢墙体系参数设计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石韵,韩鹏举,崔莹[2](2018)在《模块化装配式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模块化装配式多高层钢结构的优势,提出一种全螺栓连接的模块化装配式钢连梁-混合联肢墙结构体系。为研究该体系梁墙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设计了6个该类型节点、1个暗柱焊接节点和1个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已有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连接方式、变形形态、端板厚度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块化装配式钢连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及延性,当钢连梁设计为弯曲屈服时,螺栓连接节点中翼缘相对位移由翼缘螺栓抗拉承担,螺栓变形较小,传力效率较高,更容易形成受力明确的屈服耗能段。当钢连梁为剪切屈服时,由于钢连梁腹板接触面的相对滑移,传力效率降低,刚度退化较快。端板设置能够有效抑制节点区混凝土开裂速度,显着提高节点后期刚度,对节点抗震性能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3期)

刘丹[3](2017)在《新型混合联肢墙结构抗震性能及可恢复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混合联肢剪力墙(HCW)由可更换钢连梁和RC剪力墙组成,HCW的应用可提升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可恢复能力。本研究对HCW进行了耦合比参数分析,建立了HCW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并评估了HCW对高层建筑地震损失(修复时间和修复费用)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动力弹塑性计算对HCW进行耦合比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比过小时,HCW侧向变形超限,墙肢可能在中部楼层形成塑性铰;耦合比过大时,HCW不能实现理想屈服机制,连梁耗能有限,墙肢轴向拉压力超限。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建立了HCW合理耦合比的取值方法:耦合比下限取决于HCW的弹性位移角限值,耦合比上限取决于墙肢轴力限值。2.建立了HCW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包括:建议了HCW的性能目标,根据可更换钢连梁和RC剪力墙的易损性研究确定了构件的容许准则;此外,基于耦合比参数分析发展了高效的初步设计流程,经案例设计检验,该设计流程可有效减少性能化设计的迭代次数。3.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对HCW进行案例设计,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了HCW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1)HCW与传统RC联肢墙(RCW)具有相似的弹性性能与屈服机制,在大震与超大震作用下,HCW的侧向变形比RCW小约30%;(2)在大震与超大震作用下,HCW和RCW的墙肢损伤相似,为混凝开裂,仅需修复裂缝;RC连梁损伤严重,修复困难;可更换钢连梁可通过更换消能梁段实现快速修复,HCW震后可恢复能力显着强于RCW。4.按照中国和美国规范分别设计了HCW新型结构和RCW传统结构,基于FEMA P-58方法评估了HCW对高层建筑地震损失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1)传统结构的地震损失主要由RC连梁和框架损伤引起,而HCW可有效减小结构变形、控制连梁损伤,故大震作用下新型结构比传统结构的修复费用减小了40%~50%,修复时间减小了45%~60%;采用HCW对中国方案的影响略大于美国方案。(2)HCW对减小位移相关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作用显着,但对于减小楼面加速度及加速度相关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作用有限。(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6-01)

陈红宾[4](2016)在《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联肢墙屈服机制及耗能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联肢墙是剪力墙体系中最为典型的形式。在抗震结构体系中,剪力墙承担着重要的抗震作用,而联肢墙中连梁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合理地设计连梁可起到有效的耗能作用。各国学者对连梁提出了不同的改善方法,国内学者孙维东教授考虑改善连梁的耗能能力与震后易维修等因素提出了新型的连梁形式—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与剪力墙形成一种新型的混合联肢墙结构体系。本文即研究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联肢墙结构体系屈服机制和耗能能力。是以某框架-筒体结构工程为例,建立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模型,依据总结的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的设计方法与布置原则,替换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模型中部分联肢墙中局部钢筋混凝土连梁建立钢筋混凝土连梁和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结构模型,利用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对这两种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连梁和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结构模型屈服机制属于总体屈服机制,在相同的罕遇地震作用下,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模型有更加充足的安全储备,能够有效减小整体结构的塑性破坏。为进一步分析防屈曲支撑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普通钢桁架连梁结构模型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局部钢支撑替换成防屈曲支撑的普通钢桁架连梁和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联肢墙屈服顺序遵循“防屈曲支撑—连梁—墙肢”的合理顺序,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最后利用盈建科程序采用时程分析法和能量分析法对结构模型的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模型、普通钢桁架连梁结构模型与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输入结构总能量相近,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结构塑性耗能远小于钢筋混凝土连梁结构与普通钢桁架连梁结构的塑性耗能,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防屈曲支撑通过自身屈服耗能,能够有效减少结构其他构件的塑性破坏,保证主体结构安全,防止整体结构倒塌。(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期刊2016-12-01)

李明,陈积光,李斌[5](2016)在《考虑剪切变形的延性联肢墙位移曲率延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连续连接介质模型和修正比拟桁架模型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分别推导了计入剪切变形的延性联肢墙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的算式,首次建立起考虑剪切变形的延性联肢墙位移曲率延性关系,并通过与13片联肢墙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验证了该延性关系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剪切变形的延性联肢墙位移延性系数离散程度较小、均匀性较好,建立的延性关系可应用于联肢剪力墙结构的能力设计。(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6年04期)

杨龙,郑梓豪,付静怡,文川[6](2015)在《高烈度区联肢墙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大量超高层建筑的兴建,联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被广泛采用。其中混合联肢剪力墙由于结合了钢和混凝土材料的优点,抗震性能较传统的联肢剪力墙有了明显改善,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对国内外混合联肢剪力墙的试验研究以及分析等进行了综述,详细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混合联肢墙(包括钢连梁联肢墙,可更换连梁联肢墙以及钢桁架连梁联肢墙)的发展,并对混合联肢剪力墙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5年S2期)

宋安良,苏明周,王丽[7](2015)在《剪切屈服型新型混合联肢墙足尺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新型混合联肢墙体系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3个剪切屈服型连梁的混合联肢墙足尺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观察节点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并对试件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变形组成、节点区设置面承载板以及连梁跨高比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滞回曲线呈纺锤形,通过合理设置加劲肋,能够较好地限制局部屈曲,使其剪切屈服耗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33以上,延性系数在4.75以上,类似于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的性能;面承载板的设置对节点受力性能影响不大;钢连梁在跨高比1.7到4.3之间时都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能较好地解决混凝土连梁配筋困难、小跨高比连梁延性不足的问题。成果可供混合联肢墙体系的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宋安良,苏明周,李旭东[8](2015)在《新型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的混合联肢墙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一个足尺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破坏模式、延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良好。利用ABAQUS软件对试件的性能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域钢腹板体积的大小对节点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都随着节点域钢腹板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且近似地呈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10期)

宋安良,苏明周,王振山,王丽[9](2015)在《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新型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3个足尺的、连梁为剪切屈服型的混合联肢墙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跨高比和面承载板的设置。得到了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规律和刚度退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抗震性能良好,其性能类似于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新型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03期)

李康[10](2015)在《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联肢墙抗震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连梁是联肢墙发生破坏的第一道防线,起到耗散水平地震荷载的作用,因此它是改善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耗能构件。传统的混凝土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超筋的特点,同时保证连梁刚度和延性又相互矛盾,国内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剪力墙连梁配筋方面,比如:交叉暗柱配筋、菱形配筋、多边形配筋等,这些方案对连梁延性和耗能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增加了施工难度,灾后不易修复,在实际工程中目前较少采用。本文提出了带防屈曲支撑的钢连梁应用在剪力墙结构中,钢连梁采用桁架结构型式,桁架部分杆件采用防屈曲支撑,防屈曲支撑在正常使用阶段可作为钢桁架连梁的受力杆件,在大震发生时可发挥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本文首先采用了拟静力试验方法,进行了单个防屈曲支撑的试验及有限元理论分析,得出其力学性能,为带防屈曲支撑钢桁架连梁的试验提供依据。继而进行了带防屈曲支撑钢桁架连梁的拟静力试验和有限元理论分析,通过连梁的承载力、变形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研究了其承载力、延性、耗能、刚度退化情况。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带防屈曲支撑钢桁架连梁具有较大的承载力,较高的延性和良好的塑性耗能能力。然后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四种采用不同连梁型式的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下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得出带防屈曲支撑的钢连梁的结构体系在楼层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基底总剪力等方面的地震动力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小了整体结构地震反应,只在层间位移角大的楼层布置也可取得很好的控制作用。最后从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上两方面对这种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种结构体系不仅施工方便,也较有经济优势。综上所述,防屈曲支撑钢连梁在联肢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是提高剪力墙结构耗能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期刊2015-01-05)

联肢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鉴模块化装配式多高层钢结构的优势,提出一种全螺栓连接的模块化装配式钢连梁-混合联肢墙结构体系。为研究该体系梁墙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设计了6个该类型节点、1个暗柱焊接节点和1个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已有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连接方式、变形形态、端板厚度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模块化装配式钢连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及延性,当钢连梁设计为弯曲屈服时,螺栓连接节点中翼缘相对位移由翼缘螺栓抗拉承担,螺栓变形较小,传力效率较高,更容易形成受力明确的屈服耗能段。当钢连梁为剪切屈服时,由于钢连梁腹板接触面的相对滑移,传力效率降低,刚度退化较快。端板设置能够有效抑制节点区混凝土开裂速度,显着提高节点后期刚度,对节点抗震性能有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肢墙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帅,潘超,周志光.耗能联肢墙体系的减震性能及参数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石韵,韩鹏举,崔莹.模块化装配式钢连梁-混合联肢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3].刘丹.新型混合联肢墙结构抗震性能及可恢复能力研究[D].清华大学.2017

[4].陈红宾.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联肢墙屈服机制及耗能能力分析[D].长春工程学院.2016

[5].李明,陈积光,李斌.考虑剪切变形的延性联肢墙位移曲率延性关系研究[J].工程力学.2016

[6].杨龙,郑梓豪,付静怡,文川.高烈度区联肢墙抗震优化设计方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

[7].宋安良,苏明周,王丽.剪切屈服型新型混合联肢墙足尺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

[8].宋安良,苏明周,李旭东.新型混合联肢墙弱节点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15

[9].宋安良,苏明周,王振山,王丽.新型混合联肢墙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5

[10].李康.带防屈曲支撑钢连梁联肢墙抗震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5

论文知识图

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联肢墙两种...无圈梁、构造柱联肢墙有圈梁、构造柱联肢墙新型联肢墙和传统联新型联肢墙和传统联肢墙2.9 对比了 4 组联肢墙的顶点位移...

标签:;  ;  ;  ;  ;  ;  ;  

联肢墙论文_刘帅,潘超,周志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