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兆异常论文_刘川琴,李发,谢庆,裴红云,陈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兆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常,前兆,特征,兴文,格尔木,倾斜仪,西昌。

前兆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刘川琴,李发,谢庆,裴红云,陈俊[1](2019)在《安徽省前兆数据异常跟踪深入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安徽省内2014—2017年观测系统、人为干扰等6类数据异常事件,形成背景值数据库,借此深入剖析事件的变化特征,综合研究得出:(1)时间变化显示,安徽省内各类异常事件条目大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学科特征显示,地电、地磁、形变、流体观测异常事件均以某类事件为主,具有一定的学科特征;(3)空间分布显示,各类异常事件呈随机性分布,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4)各类事件均形成以影响因素、变化形态为主要指标的特征库,已作为安徽省内跟踪分析工作的重要判定依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徽地区的前兆异常判定和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安徽前兆仪器运维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11期)

张璇,张元生,汤倩,张俏丽[2](2019)在《2018年四川兴文5.7级地震及西昌5.1级地震震前红外前兆异常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和分析了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 7级地震及10月31日西昌5. 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的发现和追踪过程,详细叙述了两次地震的亮温资料在震前表现出的同一区域性热异常,以及各个时段的不同表现特征,并根据表现特征对热异常的追踪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分别为识别阶段、预判定阶段、追踪和逼近阶段及验证阶段,各阶段所关注的异常形态及转折信号可为地震预判提供较为明确的指示信息。另外,还对该手段的预测效能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简单地说明和讨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苏维刚,马震,孙玺浩[3](2019)在《格尔木水平摆倾斜前兆异常的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尔木水平摆倾斜在2018年开始出现趋势性转折异常的变化,围绕此次异常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倾斜异常曲线的去年变分析、潮汐因子异常特征分析和相关测项的对比分析等不同方法,认为2018年1月1日出现的倾斜趋势转折异常属于异常信度较高的前兆异常。结合区域应力分布特征和区域前兆异常演化特征,发现格尔木水平摆倾斜东西分量作为一项趋势性转折异常符合异常空间分布和异常演化进程。(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9年S1期)

李志雄,张慧,解晓静,刘阳,李盛[4](2019)在《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震例总结遗漏的3个前兆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粤桂琼交界地区的北部湾海域相继发生了6.1、6.2级地震,2次地震都发生在北部湾—临高北西向断裂上,这两次地震导致1人死亡。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属双主震型序列。全序列共发生ML≥1.0地震378次,其中MS≥5.0以上地震4次。吴时平等人在震例总结中介绍,距震中300 km范围内共有26个地震台,其中14个台有测(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谢阳,常祖峰[5](2019)在《2018年8月通海2次5.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兆异常是地震前区域范围内地球物理场变化的一种响应。地震时一般都伴随着前兆异常变化,所谓"月晕而风,日晕而雨"。寻找近源短临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对于提高地震震中预测精度,实现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对前兆特征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为以后的物理预报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杨振鹏,王松阳,赵倩,付聪[6](2019)在《基于中国震例统计的华北、东北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67年至2013年华北、东北地区共发生的41次中强以上地震中,统计了各地震发生前187项地下流体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中,水氡、水位异常出现的时间范围较广,在震前几年至十几分钟内均有出现,异常开始距发震时间、异常出现范围和时间与震级大小、异常变化类型等有关。异常台站震中距范围可达500 km,异常形态主要包括上升、下降、突跳和破年变等4类,其中上升、下降、破年变异常动态主要表现为中期异常,突跳型异常动态主要表现为短临异常。(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增建,郭安宁,白雪见,孙昱,段博儒[7](2019)在《按震兆共迁法以平凉远台地电前兆异常回顾性讨论2017年九寨沟大震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九寨沟7级大震前平凉台上的短临地电阻率异常甚为明显,平凉距九寨沟震中360 km。如此远的震中距离只能用"震兆共迁法"预测九寨沟大震震中。(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利波,付虹,李琼,何德强[8](2019)在《滇东北地区地震弱活动前兆异常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鲁甸M_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水氡、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水氡、水质异常幅度相对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多次出现同步转折,表现为介质弱化区的前兆异常特征。从水样测试结果, GNSS位移观测资料、 GPS时间序列曲线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鲁甸水氡、水质的异常机理,认为鲁甸的水质离子组分群体异常,与区域的变形活动有关,局部应力的不断积累,加剧了地下深部物质活动及构造活动;近期的同步转折现象属于介质弱化区应力调整状态下的前兆异常。(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蒋志英,赖爱京,张锦萍[9](2019)在《乌什4.5级地震前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6年7月19日新疆乌什M4.5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采用形态法分析此次地震前异常特征。分析表明: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和阿克苏台痕量氢均准同步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异常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加速变化、年变畸变、幅值波动变化。(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杨顺达,闫远芳[10](2019)在《五台地震科技中心水平摆倾斜仪对应强远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数字石英水平摆倾斜仪最近几年积累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大多数中强远震发生前数小时,倾斜仪东西分量观测数据锯齿状异常、固体潮曲线出现畸变并伴有明显的抖动,这对异常识别和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前兆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回顾和分析了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 7级地震及10月31日西昌5. 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的发现和追踪过程,详细叙述了两次地震的亮温资料在震前表现出的同一区域性热异常,以及各个时段的不同表现特征,并根据表现特征对热异常的追踪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分别为识别阶段、预判定阶段、追踪和逼近阶段及验证阶段,各阶段所关注的异常形态及转折信号可为地震预判提供较为明确的指示信息。另外,还对该手段的预测效能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简单地说明和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兆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刘川琴,李发,谢庆,裴红云,陈俊.安徽省前兆数据异常跟踪深入分析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9

[2].张璇,张元生,汤倩,张俏丽.2018年四川兴文5.7级地震及西昌5.1级地震震前红外前兆异常追踪[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苏维刚,马震,孙玺浩.格尔木水平摆倾斜前兆异常的综合分析[J].高原地震.2019

[4].李志雄,张慧,解晓静,刘阳,李盛.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震例总结遗漏的3个前兆异常[J].国际地震动态.2019

[5].谢阳,常祖峰.2018年8月通海2次5.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J].国际地震动态.2019

[6].杨振鹏,王松阳,赵倩,付聪.基于中国震例统计的华北、东北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9

[7].郭增建,郭安宁,白雪见,孙昱,段博儒.按震兆共迁法以平凉远台地电前兆异常回顾性讨论2017年九寨沟大震的预测[J].地震工程学报.2019

[8].李利波,付虹,李琼,何德强.滇东北地区地震弱活动前兆异常特征研究[J].地震.2019

[9].蒋志英,赖爱京,张锦萍.乌什4.5级地震前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异常分析[J].高原地震.2019

[10].杨顺达,闫远芳.五台地震科技中心水平摆倾斜仪对应强远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山西地震.2019

论文知识图

某矿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现场照片6缅甸7.2级地震前兆异常时间进...宁蒗—盐源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和前兆异5 昆仑山口西地震前出现前兆异常...1985~2002年华北地区水氡观测分布点北...2001年1~10月华北北部地区前兆异常

标签:;  ;  ;  ;  ;  ;  ;  

前兆异常论文_刘川琴,李发,谢庆,裴红云,陈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