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除率论文_刘艳,韩秋实,李启光,彭宝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除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削,凸轮,凸轮轴,磨耗,速度,曲率,正交。

磨除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韩秋实,李启光,彭宝营[1](2015)在《凸轮恒磨除率磨削的转速曲线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凸轮是复杂的非圆零件,加工过程中,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剧烈变化会降低加工品质。推导了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数学模型。基于恒力磨削的思想,得到了凸轮C轴变速恒磨除率公式。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凸轮轮廓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平滑的凸轮转速曲线和砂轮进给速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磨除率保持近似恒定的同时,还得到平滑的旋转轴转速曲线,并大幅减小C轴的加速度,从而提高凸轮轴磨削精度。(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5年02期)

蔡力钢,彭宝营,韩秋实,杨庆东,李启光[2](2013)在《非圆曲面零件X-C恒磨除率变速磨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非圆曲面零件X-C恒磨除率磨削,将磨除率分解为磨削点的移动速度、磨削接触弧长及工件宽度的乘积;通过改变C轴转速调整磨削点移动速度,实现恒磨除率磨削。因为X,C轴速度沿磨削点切线速度分量存在耦合,所以首先建立了非圆曲面磨削X-C联动速度关系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磨削点移动线速度计算公式;分析了非圆曲面磨削过程中接触弧长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磨削点处曲率圆与砂轮相交弧长代替磨削接触长的近似计算方法。以平底推杆凸轮加工为例,在数控凸轮轴磨床上进行了凸轮恒角速及恒磨除率变速磨削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非圆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方法提高了磨削力的平稳度,从而提高了加工质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3年12期)

任哲,韩秋实,刘杰[3](2012)在《基于曲率圆的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凸轮轴加工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它的轮廓曲线,要获得好的轮廓精度和表面品质,在磨削中采用恒定磨削线速度,使工件速度根据轮廓曲线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轮廓品质,这个理论已经通过加工试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凸轮轮廓数学建模的不断完善,现在又向着恒定磨除率的方向发展,理论研究表明可以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利用凸轮的曲率圆方程,建立了恒磨除率模型,根据实际加工条件进行速度分析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2年04期)

钟建琳,韩秋实[4](2010)在《数控凸轮轴磨床保持磨除率恒定的变速磨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在数控凸轮轴磨床上加工凸轮时的磨削弧长及凸轮轮廓上任意一点处的极径和曲率半径,推导出保持磨除率基本恒定时凸轮轴转速变化的计算公式。在凸轮轴磨削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磨除率,有利于提高凸轮轴凸轮的表面磨削质量。(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0年07期)

贾特,李嫚,张弘弢[5](2007)在《基于正交试验的PCD材料磨除率和磨耗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金刚石砂轮刃磨聚晶金刚石(PCD)材料的正交试验,对各刃磨工艺参数包括砂轮的速度v、工作台调定压力Fa、进给量f对刃磨时磨除率Q和磨耗比G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磨除率和磨耗比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进给量是对磨除率和磨耗比影响最大的因素,且随着进给量的增大,磨除率和磨耗比都呈明显增大的趋势,而砂轮的速度和工作台调定压力对磨除率及磨耗比的影响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07年03期)

钟建琳,韩秋实[6](2006)在《保持磨除率恒定凸轮轴变速磨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出了保持磨除率基本恒定时,数控凸轮轴磨床磨削凸轮时凸轮轴转速变化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6年09期)

王淑君,韩秋实,钟建琳[7](2006)在《基于恒磨除率的凸轮轴变速磨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凸轮轴磨削加工是一种特殊的非圆磨削加工,很多实验已证明采用恒速磨削加工的凸轮轴、凸轮轮廓存在很多缺陷,而采用恒磨除率变速磨削加工方式可以提高凸轮轴磨削加工表面质量。从凸轮轴磨削过程中各磨削点的磨削弧长随凸轮转动角度产生的变化出发,介绍了实现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时凸轮轴的变速规律,并进行了实际的变速加工磨削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陶晓杰[8](2002)在《锥面砂轮磨齿机磨齿金属磨除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 Y715 0 D锥面砂轮磨齿机磨削过程的分析 ,分析了砂轮与工件的运动 ,进而讨论砂轮在磨削过程中金属磨除率及其变化情况 ,导出瞬时金属磨除率的计算公式。这对于研究磨削力、避免磨削裂纹、磨削烧伤等磨削缺陷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2年05期)

赵朝兰,范植坚[9](1996)在《叁种磨削液对工件磨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用叁种磨削液加工两种不同材料试件的试验,提出了测定房削液磨削性能的方法.试验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试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精确,是一种可行的新技术,同时也发现了新研制磨削液的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君特·威尔纳,冯竹荪[10](1984)在《缓进给磨削时磨除率的提高与表面质量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缓进给磨削可获得高效率和高表面质量、磨削时接触表面温度高而被磨工件温度低等特性,做了研究和解释。(本文来源于《磨料磨具与磨削》期刊1984年05期)

磨除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非圆曲面零件X-C恒磨除率磨削,将磨除率分解为磨削点的移动速度、磨削接触弧长及工件宽度的乘积;通过改变C轴转速调整磨削点移动速度,实现恒磨除率磨削。因为X,C轴速度沿磨削点切线速度分量存在耦合,所以首先建立了非圆曲面磨削X-C联动速度关系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磨削点移动线速度计算公式;分析了非圆曲面磨削过程中接触弧长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磨削点处曲率圆与砂轮相交弧长代替磨削接触长的近似计算方法。以平底推杆凸轮加工为例,在数控凸轮轴磨床上进行了凸轮恒角速及恒磨除率变速磨削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非圆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方法提高了磨削力的平稳度,从而提高了加工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除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韩秋实,李启光,彭宝营.凸轮恒磨除率磨削的转速曲线优化[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

[2].蔡力钢,彭宝营,韩秋实,杨庆东,李启光.非圆曲面零件X-C恒磨除率变速磨削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

[3].任哲,韩秋实,刘杰.基于曲率圆的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模型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

[4].钟建琳,韩秋实.数控凸轮轴磨床保持磨除率恒定的变速磨削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

[5].贾特,李嫚,张弘弢.基于正交试验的PCD材料磨除率和磨耗比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7

[6].钟建琳,韩秋实.保持磨除率恒定凸轮轴变速磨削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

[7].王淑君,韩秋实,钟建琳.基于恒磨除率的凸轮轴变速磨削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

[8].陶晓杰.锥面砂轮磨齿机磨齿金属磨除率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

[9].赵朝兰,范植坚.叁种磨削液对工件磨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1996

[10].君特·威尔纳,冯竹荪.缓进给磨削时磨除率的提高与表面质量的改善[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4

论文知识图

耳前颞下入路个体化叁维数字解剖模拟...同一磨除率下不同工作台进给速...一6磨除率优化结果一8磨除率、磨耗比综合优化结果比磨削能随比磨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同比磨除率下的比磨削能

标签:;  ;  ;  ;  ;  ;  ;  

磨除率论文_刘艳,韩秋实,李启光,彭宝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