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度图像的偏振成像仿真研究

基于强度图像的偏振成像仿真研究

论文摘要

光的偏振特性是光的基本属性之一,与强度信息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剔除成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目标识别能力。现阶段,偏振成像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遥感、军事目标识别等重大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偏振相机高昂的成本、复杂的架构以及较长的拍摄周期限制了其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图像和仿真技术合成偏振度图像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是建立偏振成像过程仿真模型,获取目标到达相机入瞳处的偏振度特性,结合目标偏振度与强度图像生成目标特性更加明显的偏振度图像,本文对偏振成像过程建模和地物反射特性建模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对偏振成像过程进行详细介绍,结合辐射传输方程对成像过程进行了物理抽象,对成像过程中大气和地物反射特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建立了强度图像和仿真模型融合实现偏振度图像获取的详细流程,基于6SV框架构建了从入射太阳光到相机入瞳处全过程的“偏振/强度传输模型”,确立了实验构建目标地物偏振反射率全经验模型的地物反射特性建模方案。再次,形成了完整的目标地物偏振反射率全经验模型构建体系,构建了目标地物反射率室内仿真测试系统,对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结合大量实验对目标地物偏振反射率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将同一条件下对结合强度图像获取的仿真偏振度图像和偏振相机直接获取的偏振度图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偏振度图像与真实偏振度图像其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信息趋势一致,且目标特性信息较强度图像得到明显提升。综上,本文研究表明,强度图像结合仿真技术获取偏振度图像的技术路线可行,且能够以较低的硬件成本获得高质量的偏振图像,这一成果为未来偏振成像技术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偏振成像理论
  •   2.1 光的偏振表征形式
  •     2.1.1 Stokes参量法
  •     2.1.2 邦加球法
  •   2.2 偏振辐射传输过程
  •   2.3 目标偏振反射特性
  •   2.4 大气散射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偏振辐射传输和目标偏振反射特性建模
  •   3.1 基于强度图像的偏振成像仿真研究总体设计
  •   3.2 偏振辐射传输建模
  •     3.2.1 基本原理及模型选取
  •     3.2.2 基于6SV的偏振辐射传输建模
  •   3.3 目标偏振反射率建模研究
  •     3.3.1 物理模型
  •     3.3.2 半经验模型
  •     3.3.3 建模方法比对
  •     3.3.4 地物偏振反射率经验模型建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物偏振反射模型室内仿真测试系统构建
  •   4.1 总体设计
  •   4.2 室内仿真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4.2.1 转台分系统设计
  •     4.2.2 太阳光模拟分系统设计
  •     4.2.3 探测分系统设计
  •   4.3 室内仿真测试电控及软件设计
  •     4.3.1 主控计算机选型
  •     4.3.2 控制器设计
  •     4.3.3 光源控制单元设计
  •     4.3.4 光功率计选型
  •     4.3.5 偏振测量仪选型
  •     4.3.6 主控软件设计及数据库建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验证
  •   5.1 地物偏振反射率实验建模
  •     5.1.1 偏振反射率随入射角度变化分析
  •     5.1.2 偏振反射率随波长变化分析
  •   5.2 基于6SV模型验证符合度
  •     5.2.1 改变角度验证模型
  •     5.2.2 改变天气验证模型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马悦

    导师: 杨絮

    关键词: 偏振度,仿真,地物偏振反射率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分类号: TP391.41;O436.3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4053K

    下载量: 106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异质人脸图像合成:进展与挑战[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高中物理实验图像的教学功能深度开发[J]. 湖南中学物理 2017(03)
    • [3].《图像合成》学习工具制作综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04)
    • [4].利用Photoshop综合处理图片[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6(06)
    • [5].数字化图像合成教学设计[J]. 中华少年 2017(08)
    • [6].巧用图层蒙版进行图像合成[J]. 考试周刊 2017(33)
    • [7].浅析特效在微电影中的作用[J]. 数码世界 2017(06)
    • [8].《图像的合成加工》之课堂教学探究[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09)
    • [9].图像合成——制作主题海报教学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22)
    • [10].彩色图像合成技术分析[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11].基于3D4U的立体图像合成[J]. 数码印刷 2008(02)
    • [12].神奇的图像合成技术[J]. 影像视觉 2011(09)
    • [13].立体印刷中图像合成[J]. 广东印刷 2009(02)
    • [14].基于姿态估计的正面人脸图像合成[J]. 计算机工程 2015(10)
    • [15].显著颜色提取的织物图像色彩转移改进方法[J]. 信号处理 2019(04)
    • [16].正面人脸图像合成方法综述[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3(01)
    • [17].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迁移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9(08)
    • [18].Photoshop抠图技法探究[J]. 科技视界 2016(27)
    • [19].数码影像技术操作篇之五十九 数码图像合成的方式[J]. 照相机 2008(11)
    • [20].基于亮度与色度信息的深度学习图像风格迁移算法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7)
    • [21].平面设计中图像选取方法的研究[J]. 通讯世界 2016(24)
    • [22].树木结构层次细化的立体树木图像构建[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8(09)
    • [23].基于多镜头多传感器系统的图像合成[J]. 现代电子技术 2017(06)
    • [24].图像合成技术在现场复原上的应用[J]. 艺海 2014(11)
    • [25].运用“变暗”混合模式实现图像合成创作[J]. 照相机 2010(02)
    • [26].基于多细节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幅图像去雨方法[J]. 信号处理 2019(03)
    • [27].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技术合成医学图像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医疗卫生装备 2019(10)
    • [28].微软联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出细粒度图像合成模型[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8(06)
    • [29].Photoshop抠图攻略与创意图像合成应用研究[J]. 通讯世界 2016(12)
    • [30].不用PS实现完美抠图[J]. 电脑迷 2010(18)

    标签:;  ;  ;  

    基于强度图像的偏振成像仿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