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化合物论文_代芳,朱杨军,温祖标,周攀,李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嵌入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电极,电容器,材料,锂离子电池,成法,层状。

嵌入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代芳,朱杨军,温祖标,周攀,李平[1](2018)在《纳米Na_(0.32)MnO_2嵌入化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冰水浴条件下,以KMnO_4、NaOH和MnCl_2为反应物,利用溶液法制得层状δ-MnO_2前驱体,然后,以NaOH为离子嵌入源,通过水热法180℃反应48h制得纳米Na0.32MnO2嵌入化合物.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了材料的晶型结构、形貌特征和元素组成;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Na_(0.32)MnO_2嵌入化合物在0.5mol·L-1 Na2SO4中,扫描速率为1mV·s-1时,比电容为79.7F·g-1,并表现出大于700次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丹,杨建文,石阳,杨正晓,李蕾[2](2013)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系嵌入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硫化钛、二氧化钛、钛酸锂等化合物嵌锂电位较高、比容量高、结构稳定,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安全可靠、循环寿命长、成本低廉等优势。对该类高性能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嵌锂机理、电化学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等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3年02期)

徐守冬,庄全超,史月丽,朱亚波,邱祥云[3](2011)在《嵌入化合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模型与理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单个嵌入化合物颗粒、混合颗粒、厚度均匀多孔电极层以及非均匀、多层多孔电极层的理论模型,模拟得了了上述模型的相对应电化学阻抗谱(EIS)特征.结果表明,单个颗粒和混合颗粒表现出相似的阻抗谱特征,均由高频区域内与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过程相关的R_(SEI)‖C_(SRI)半圆,与电荷传递过程相关的R_(ct)‖C_(dl)半圆以及锂离子在固体颗粒内部的扩散相关的斜线叁部分组成.对于非均匀、多层多孔嵌入电极而言,一个个新奇的现象就是在阻抗谱中会出现叁个半圆,影响第叁个半圆现现并形成的因素主要为电极中的颗粒尺寸分布以及电极层的厚度分布,也就是说电极片中出现不同尺寸分布的颗粒以及形成薄厚两种电极层的时候,容易导致阻抗谱中出现第叁个半圆.(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温祖标,田舒,曲群婷,吴宇平[4](2011)在《以嵌入化合物为正极的混合超级电容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以嵌入化合物为正极的混合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做了扼要介绍,重点阐述了本试验室在水系电解液、电极材料(活性炭、MnO2、V2O5、LiCoO2、LiMn2O4、NaxMnO2和KxMnO2)和混合超级电容器体系的研究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以含碱金属的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的混合超级电容器更具良好的应用前景,因为该体系不同于其他超级电容器体系,不需要电解质给电极材料提供阴、阳离子,且电极材料的容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最后,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1年Z1期)

夏永姚,王永刚[5](2005)在《基于活性炭和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的新型水系混合型化学电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Hybrid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s which consist of a battery-type electrode and a capacitor-type electrode offer the advantages of both supercapacitors (rate, cycle life) and the advanced batteries (energy density). It shows higher energy density and the same time maintain the extended cycle life and fast charge capability. Supercapacitors coupled with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mid-term and long-term solutions for low- and zero-emission transport vehicles. It has been rapidly becoming the state-of(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期刊2005-11-01)

李会巧,程亮,夏永姚[6](2005)在《活性碳/高电位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有机系混合型超电容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电动汽车工业逐步兴起,基于对高能量密度同时具有高功率密度的电化学电源的需求,人们致力于新型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2001年美国Telcordia Technologies首先报道了正极利用阴离子在活性碳电极上的静电吸附、负极利用低电位早台的Li4Ti5O12嵌锂材料的一种新类型的非水混合电池/电容体器,电容器的平均工作电压和比容量都比传统的碳双层电容器大大提高,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数瓦时。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的嵌入电位,然而,可供此类电容器选择的低嵌入电位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负极材料为数不多。现有的锂电负极材料中如硬碳、石墨(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期刊2005-11-01)

戴耀东,钟义兵,韩薇,伍亚军,常树全[7](2005)在《嵌入化合物FeOCl(HQ)_(0.78)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F eOC l(HQ)0.78,其中HQ为8-羟基喹啉。嵌入的有机分子与主体材料的摩尔比为0.78,远远高于一些非共面的有机分子的嵌入量,结构表征后表明HQ的共平面垂直于F eOC l的ac面。低温磁化率、穆斯堡尔谱学和电子顺磁共振研究表明,化合物F eOC l(HQ)0.78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微观磁结构由F eOC l中的非共线结构转变为共线的反铁磁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林碧洲,裴小科,张进飞,刘培德,吴季怀[8](2004)在《含钴(Ⅱ)配阳离子的MoS_2基嵌入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测量了表面灼电位随pH值的变化关系,表明MoS2单分子层表面吸附的是OH-离子,其等电点在pH=2附近。在pH=5~10范围内,灼电位在-22到-24mV之间,较为稳定。在pH=7.2条件下,利用MoS2单分子层与钴髤配位阳离子基团反应合成了3个嵌入化合物[Co(H2O)z]y/2MoS2、[Co(bpy)3]y/2MoS2和[Co(phen)3]y/2MoS2。X鄄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表明前一个化合物中每10个{MoS2}单元约嵌入一个水合钴离子,层间距增大了0.893nm,水合钴离子在基体层间按双层错开排列。后两个化合物中每20个{MoS2}单元约嵌入一个钴有机配阳离子,层间距分别增大了0.953和1.018nm,配位阳离子则单层排列于MoS2基体层间,[Co(bpy)3]2+和[Co(phen)3]2+离子中CoN6配位八面体的叁次对称轴近于垂直于MoS2基体层板。(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9期)

张丽萍[9](2004)在《新型层状钛硅酸盐嵌入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机微孔晶体在催化,主客体功能材料方面应用的不断开发,人们不断对其应用提出新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分子筛在合成方面的发展。新型分子筛的开发一方面希望合成具有新型孔道结构的分子筛,另一方面则是具有新颖骨架原子的分子筛的合成。无机层柱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类分子筛化合物,这类孔材料同分子筛相比,性质类似,如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催化性能,因此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对于其中的层柱状硅酸盐的合成,传统上所用的方法为嵌入法,即首先合成出层状硅酸盐,然后通过离子交换使无机聚合离子进入层间,但通常情况下所得到的柱支撑产物结晶度低,限制了其性能的应用,因此,开发新的合成体系,制备结晶度高的柱支撑化合物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课题。1996 年杜红宾,庞文琴等人报道了人工合成钛硅酸盐中第一个具有五配位钛和非中心对称结构的层状化合物 JDF-L1。五配位钛是一种不饱和配位状态,有可能作为催化活性中心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如:钛硅酸盐分子筛催化剂在精细化工或日用品生产中可提供一条利用过氧化氢或烷基过氧化物作氧化剂的途径。另外,钛硅酸盐分子筛可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S.KobayashiS.Nagayama祥述了聚合物支撑的微胶束化的路易斯酸在活性和寿命方面远优于均相催化剂。近年来,钛硅酸盐分子筛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研究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以JDF-L1为研究对象,探讨此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在通过支撑后的结构变化情况及转变成为具有新型微孔钛硅结构的钛硅酸盐的可能性。我们以含五配位钛的层状钛硅酸盐JDF-L1为主体化合物,制备了多 I<WP=77>摘要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种直链有机胺支撑的层状钛硅酸盐,并对支撑所得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合成出一种新型硅支撑的微孔钛硅酸盐,产物结晶度很高,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 XRD,IR,UV 等结构表征,同时探讨了反应条见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近年来,微孔分子筛与具有磁学,光学,电子传导和铁电磁性质相结合的新材料的开发研究令人瞩目。具又开放骨架结构的磷酸钼,磷酸钒等磷酸盐化合物相继被合成出来,其新颖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独特的物化性能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此,我们也将合成具有新型结构的过度金属磷酸盐作为一项研究内容,探讨了溶剂热体系中新型磷酸锰的合成工作。由于锰的价态多变性,微孔磷酸锰的合成鲜为报道。基于锰优良的磁性性质和良好骨架结构特点,科学家们一直为此而努力,其中一些含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和一些过渡金属的磷酸锰化合物在高温固相反应或高温水热条件下被合成出来。 我们在探索溶剂热体系下磷酸锰晶体的合成中,主要以四氢呋喃和水为混合溶剂,以1,6-己二胺为膜板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层状磷酸锰化合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单晶生长的影响,例如溶剂的选择,反应原料的配比、反应条件、模板剂和反应体系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溶剂热体系下如正丁醇,四氢呋喃中磷酸锰晶体的合成。 应用 X-线单晶结构分析法对所合成的磷酸锰晶体作了结构分析。这种晶体相对以往报道的磷酸锰晶体而言,具有新颖的结构特征。其晶体结构数据如下: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8.968?,b=10.08?,c=21.06 ?,α=90°,β=99°,γ=90°,V=1880.47 ?3,Z=4。(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9-01)

戴耀东,何云,黄红波,邵挺,夏元复[10](2003)在《嵌入化合物Fe_(0.95)PS_3(MV)_(0.11)的合成与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嵌入反应合成了有机 无机嵌入化合物Fe0 95PS3(MV) 0 1 1 (MV为 1,1′ 二甲基 4 ,4′ 联吡啶阳离子 ) ,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 .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 ,此嵌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仍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2 m ,晶胞参数a=0 879nm ,b=0 94 4nm ,c=1 0 70nm ,β =114 76°.相对于纯FePS3,层间距离增大 0 33nm .磁化率研究表明 ,从室温降到 4 2K过程中 ,此化合物经历了两级磁相变 .在居里温度TC =84K以下发生铁磁相变 ,奈尔温度TN =2 6K以下为反铁磁相变 .12— 30 0K变温M ssbauer谱研究证实 ,此化合物存在叁个高自旋二价铁的位置 ,表明在嵌入反应过程中有电荷从客体分子转移到主体晶格中Fe—S的e g 反键轨道上 ,并有部分铁离子从晶格中脱出 ,从而在主体晶格中产生金属阳离子空位 .铁磁性是由于自旋倾斜所致 ,而极低温度下自旋倾斜消失 ,又表现为反铁磁性 .(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3年12期)

嵌入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硫化钛、二氧化钛、钛酸锂等化合物嵌锂电位较高、比容量高、结构稳定,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安全可靠、循环寿命长、成本低廉等优势。对该类高性能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嵌锂机理、电化学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嵌入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代芳,朱杨军,温祖标,周攀,李平.纳米Na_(0.32)MnO_2嵌入化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李丹,杨建文,石阳,杨正晓,李蕾.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系嵌入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

[3].徐守冬,庄全超,史月丽,朱亚波,邱祥云.嵌入化合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模型与理论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1

[4].温祖标,田舒,曲群婷,吴宇平.以嵌入化合物为正极的混合超级电容器[J].化学进展.2011

[5].夏永姚,王永刚.基于活性炭和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的新型水系混合型化学电源(英文)[C].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2005

[6].李会巧,程亮,夏永姚.活性碳/高电位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有机系混合型超电容器[C].第十叁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2005

[7].戴耀东,钟义兵,韩薇,伍亚军,常树全.嵌入化合物FeOCl(HQ)_(0.78)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8].林碧洲,裴小科,张进飞,刘培德,吴季怀.含钴(Ⅱ)配阳离子的MoS_2基嵌入化合物[J].无机化学学报.2004

[9].张丽萍.新型层状钛硅酸盐嵌入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4

[10].戴耀东,何云,黄红波,邵挺,夏元复.嵌入化合物Fe_(0.95)PS_3(MV)_(0.11)的合成与磁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典型的商用锂离子电池(石墨为负极,L...包覆样品和CP-A5的拉曼曲线(a),...石墨1.1 铿离子电池工作示意图1]I嵌入化合物Fe0·95PS3(MV)0·11在...嵌入化合物Fe0·95PS3(MV)0·11的...

标签:;  ;  ;  ;  ;  ;  ;  

嵌入化合物论文_代芳,朱杨军,温祖标,周攀,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