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曹孟德, 秦东春, 岳保红, 苏堤, 王东升[1]2000年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易感性关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易感性与 HLA-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试图找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 分型技术对56例 ALL 患者、48例 CML 患者和10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 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 ALL 患者组与 HLA-DR7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4.1%,RR=2.56,x~2 =7.34,p<0.01;CML 患者组与 HLA-DR4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 22.9%,RR=5.076,x~2=17.88,p<0.01;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提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HLA- DR7与 ALL 有关联,HLA-DR4与 CML 有关联。

朱玉洁[2]2007年在《JW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白血病/膀胱癌发生危险性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JWA(AF070523,1998)亦称作为ARL6IP5,是周建伟等从培养的原代人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分离并克隆的受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的与细胞分化相关的新的细胞骨架样基因。JWA基因位于染色体3p14,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cDNA包含2114个核苷酸,编码188个氨基酸,其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反应元件,如TRE、SRE和RARE等。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JWA与多种化学物质(如:ATRA,TPA,4HPR和As_2O_3)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有关,JWA对环境刺激(如:氧化应激、热休克)应答活跃,JWA积极参与苯并芘B[a]P和H_2O_2诱导的细胞DNA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调节,JWA极有可能作为一个有效的早期氧化应激反应基因,并可能与ROS造成的细胞内DNA损伤和修复机制有关。研究证明,ROS诱导的DNA损伤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DNA损伤导致增殖信号上调、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丢失、发育程序受抑、细胞死亡通路受阻、对基因毒性药物耐受以及逃避宿主防御机制等被证实在一些类型的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吸烟、芳香胺类和酰胺类化学物质的工业排放、酒精及一些抗癌药物是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诱导DNA损伤而致癌。此外,JWA基因位于3p染色体,该区域与包括肺癌和肾脏肿瘤的癌症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与生物进程(例如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有关的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癌症紧密相关。作为有效的遗传生物标记,一些SNPs被认为与疾病改变的易感性有关,包括癌症。SNP通常位于致病基因的附近或偶尔其本身与疾病相关,因此常用来搜寻和分离致病基因。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JWA基因的两个SNPs位点(-76G>C和723T>G)与白血病、膀胱癌、消化道肿瘤发生危险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6G>C增加了上述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性,并且-76C等位基因在对环境氧化应激刺激应答过程中可减少或关闭JWA启动子的作用,导致JWA基因表达下调或缺失。JWA基因可能在DNA损伤相关癌症的发生中起作用,并且其变异基因型可能促使个体对环境诱导的癌症的易感性产生差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202例白血病和215例膀胱癌患者进行JWA基因SNPs分析,试图进一步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JW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白血病和膀胱癌发病的危险性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JWA基因SNPs与各类白血病易感性的联系,以及JWA基因SNPs单独或联合筛选自同一病例-对照人群的-76G>C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同时结合吸烟和饮酒暴露,综合评价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膀胱癌发生中的作用,寻找与白血病和膀胱癌发生易感性有关的分子标记,为白血病和膀胱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一、JWA基因多态性与各类白血病发生危险性的研究:本课题对华东地区202例白血病患者和289例健康者JW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个JWA基因的SNPs位点(380G>A,454C>A),其中454C>A与白血病危险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并未发现该SNP位点与白血病种类特异性有联系,提示JWA基因的该SNP可能与白血病发生的总体机制相关。研究显示,454A等位基因与白血病发病危险性增加有关,454CA、AA和CA+AA基因型的校正OR值分别为:3.59、6.50、4.13;95%CI分别为:2.29~5.63、3.60~11.76、2.68~6.37,但其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确立。二、JWA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生危险性的研究:本课题同时对华东地区215例膀胱癌患者和250例健康者JW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个JWA基因的SNPs(380G>A,454C>A),其中454C>A与膀胱癌危险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当我们以454CC作为参照,454CA和AA与膀胱癌的危险性相关,呈有意义地增加(校正OR值分别为:1.63,2.33;95%CI分别为:1.09~2.44,1.26~4.31)。连锁不均衡分析显示,454C>A和已知的-76 G>C连环遗传,D′=0.383,P=0.006,454C>A和-76G>C构成单倍型从而增强膀胱癌发病的危险性。当以未携带变异等位基因的GC/GC基因型作为参照时,GC/CA和GA/GA单倍型基因型均显着增加了膀胱癌发生的危险性(校正OR值分别为:4.05,2.29;95%CI分别为:1.89~8.67,1.14~4.52)。根据所携带的变异等位基因数目将单倍型基因型进行重新分组,当以携带0个变异等位基因的GC/GC基因型作为参照时,膀胱癌的发病危险性随着变异等位基因数目的增加而有显着增强的趋势(P<0.001)。进一步对454C>A与-76G>C联合变异基因型与膀胱癌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揭示环境-基因的交互作用,我们首次报道在曾经吸烟和饮酒的老年男性组,携带-76C与454A联合等位基因中一个以上变异基因型的人群,与没有变异基因型的人群相比,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在年龄大于65岁段病例中尤为明显(校正OR值分别为:吸烟:1.94,饮酒:2.06,男性:1.69,>65岁:1.80;95%CI分别为:1.11~3.37,1.16~3.64,1.11~2.58,1.07~3.03)。JWA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个体膀胱癌易感性的一个有效的分子生物标志,其功能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后阐明。

龚拯[3]2012年在《MICA/B基因多态性与血吸虫病和白血病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目的1.研究MICA/B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2.分析MICA/B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血吸虫病易感性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3.分析MICA/B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的相关性。二研究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盐析法从样本新鲜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SSP及PCR-SBT两种方法对所得DNA进行等位基因分型。分析MICA/B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以及MICA/B多态性与血吸虫病、白血病的相关性。叁实验结果1.湖南北部汉族人群MICA/B基因多态性研究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共检测到11个MIC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依次为MICA*010(28.95%)、MICA*00801(20.53%)和MICA*002:01(15.79%);共检测到5种STR型别,其中MICA*A5(37.89%)和MICA*A5.1(21.05%)频率最高,MICA*A6(7.37%)频率最低。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共检测到10个MICB等位基因,以MICB*005:02/010最常见(58.42%),其他较常见的等位基因有MICB*002:01(10.00%)、MICB*008(7.89%),最少见的是MICB*012(0.53%1和MICB*019(0.53%).将MICA/B基因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该基因在其他人群(中国广东汉族人、中国北方汉族人、中国浙江汉族人、朝鲜人、日本人、泰国人以及西班牙人)中的分布进行比较,显示MICA/B基因的分布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湖南北部汉族人群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征。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MICA*004-MICB*004:01与MICA*010-MICB*005:02/010具有显着的连锁不平衡。2.MICA/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血吸虫病相关性研究本研究比较了正常健康对照组与血吸虫病感染组、血吸虫病性重度肝纤维化病人组和轻度肝纤维化病人组中MICA/B基因的多态性。在血吸虫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共发现13种MICA等位基因和5种MICA-STR基因型,MICA*012:01(11.58%vs5.83%). MICA*017(2.11%vs0.00%)及MICA*027(3.16%vs0.97%)在对照人群组较血吸虫病人组中分布频率较高,但Pc值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c>0.05)。MICA-STR型别分析显示,MICA-STR与血吸虫病易感没有相关性,但MICA*A5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重度肝纤维化组显着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45.10%vs26.92%,Pc<0.05)。在血吸虫病人组中一共检出10种MICB等位基因。在本研究人群中未发现与日本血吸虫感染显着相关的MICB等位基因。同时MICB等位基因多态性在重度纤维化组、轻度纤维化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相互之间均无显着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在血吸虫病人组中,MICA和MICB具有连锁不平衡,其中单倍型MICB*008-MICA*002:01和MICB*014-MICA*045显示具有显着的连锁不平衡。3.MICA/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相关性研究在白血病人群中一共检出11种MICA等位基因和5种MICA-STR基因型,未发现与白血病发病及其不同临床类型显着相关的MICA等位基因。共检测出10种MICB等位基因,其中病人组中MICB*005:02/010等位基因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OR=0.416,95%CI:0.270-0.640,Pc=0.0005),表明MICB*005:02/010等位基因与白血病的保护相关。未发现MIC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白血病人组中,4种MICA-MICB单倍型具有显着的连锁不平衡,分别为:MICB*008-MICA*002:01、MICB*005:03-MICA*009:01.MICA*019-MICB*005:02/010.MICA*045-MICB*014。四结论1.湖南北部汉族人群MICA/B等位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其他各人群均有显着差异,但中国人群总体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其中MICA*012:01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显着高于其他中国人群。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单倍型MICA*004-MICB*004:01与MICA*010-MICB*005:02/010具有显着的连锁不平衡。2.在湖南北部洞庭湖血吸虫病疫区的汉族人群中,MICA/B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血吸虫易感性无关。但MICA*A5型别与血吸虫病人高度肝纤维化的表型具有相关性,而MICB与血吸虫肝纤维化没有相关性。3.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MIC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性没有相关性。但MICB*005:02/010等位基因与白血病的保护相关。

田红[4]2003年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t(9;22)易位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被认为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分子生物学标记,但对其形成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一直并不明了。近年人们认识到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有助于解释个体的表型差异、不同群体和个体对复杂疾病的易感性、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和对环境因子的反应等。我们从序列多态性的角度,对与CML发病相关的BCR、ABL基因的部分区域和HLA-DPB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调查。 利用DNA pooling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BCR和ABL基因上的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序列变异的筛查分析,并通过测序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在9个STS片段中,检出了4个片段中的多态性位点和3个片段中与参考序列不一致的差异碱基。其中U07000片段中的SNP在CML和对照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有显着差异。 BCR基因启动子区用PCR方法扩增了1.13 kb的序列范围,通过测序的方法获得了30例CML和19例对照的启动子区序列。共发现4处新SNPs和3处差异碱基。对启动子序列进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发现2处SNPs和1处碱基插入位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或临近几个bp内。 在对BCR的M-bcr区的分析中,我们分8段扩增了跨越断裂区共3.12kb的范围,对包含全长第13内含子的范围直接测序分析,对第14外显子至15外显子之间的序列采用DNA pooling结合dHPLC的筛选方法,并通过测序验证。3.12kb范围内共证实了6处SNPs(包括一处功能性SNP)和2处与差异碱基,并获得了在所检测人群中的频率。对断裂区的序列多样性分析表明其π值和θ值分别为0.00066和0.00047±0.00019,Tajima's和Fu and Li's检验表明符合变异中性选择。对断裂区的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区含有七聚体、多嘌呤、多嘧啶及Alu重复等与易位事件相关的序列,新发现的一处sNP位于Alus’端保守序列中。 采用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sBT),对cML病人的HLA一DPBI基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和相关性分析,在所检测的病例样本中共检出DPBI等位基因22种。其中DPBI*1 301基因与对照组比较P值为0.011。DPBI*20011基因与对照组比较P值为0.029。其他DPBI的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建立了dHPLc结合DNA pooling的序列变异筛查方法,并有效的通过该方法对目的片断进行了筛查。我们的研究表明BCR基因不论在STS、启动子区还是断裂丛集区都有一定的序列多态性,主要为SNPS。我们获得了中国人群尤其是CML患者这些SNPs的数据,对序列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部分SNPs在基因上的定位使其有可能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产生影响。对cML患者HLA一DPBI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表明 CML与DPBI的某些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赵玲[5]2008年在《HL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医学界一般将白血病分为叁大类型,即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和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年发病率为2-4/10万,虽只占人类恶性肿瘤的5%,但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在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占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是控制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重要基因,它决定着免疫系统功能的遗传特性,并以高度的多态性成为人类重要的遗传标记。大量研究结果表明,HLA基因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并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存在差异。HLA基因是研究疾病易感性最不可忽视的遗传因素,找出这种关联的易感基因及差异的遗传因素,对于确定致病基因、明确致病机制都有重大意义。HLA抗原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HLA分子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河南汉族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HLA五个基因位点(A、B、C、DQB1、DRB1)基因分型,为临床骨髓移植供者和受者提供精确的基因分型结果;探讨HL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为HLA与白血病发病的机理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病例55例,正常对照组55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id leukemia,ALL)患者1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39例,采用PCR-SSP技术对HLA-A、B、C、DR、DQ基因位点进行分型研究以获得HLA基因多态性信息。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者组HLA-A、B、C、DQB1、DRB1基因座分别检出等位基因12个、25个、12个、5个、13个;正常对照组HLA-A、B、C、DQB1、DRB1基因座分别检出等位基因13个、23个、11个、5个、13个。2.HLA-Ⅰ类基因分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组HLA—A*02、B*51、C_w*12基因频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率RR分别为2.100、3.063、3.963。而A*31、A*33、B*14、C_w*07基因频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率RR分别为0.208、0.282、0.135、0.471。3.HLA-Ⅱ类基因分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组HLA-DQB1*02、DQB1*03、DRB1*04、DRB1*07、DRB1*12基因频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率RR分别为3.371、2.090、3.391、2.662、3.072。结论:提示河南汉族人群中,HLA-A*02、B*51、C_w*12、DQB1*02、DQB1*03、DRB1*04、DRB1*07、DRB1*12对急性白血病有遗传易感作用;HLA-A*31、A*33、B*14、C_w*07对急性白血病有遗传拮抗作用。

刘芳[6]2014年在《HLA-DRB1*08/16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HLA-DRB1*08/16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以满足配对条件即性别相同、年龄相似(±5岁)、民族相同、HBsAg携带情况相同、生活环境及生活条件相同选择来自相同地方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与无癌家族成员无血缘关系。提取研究对象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检测研究对象中HLA-DRB1*08/16等位基因的频率,分析其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瑶族、汉族、壮族的分布及其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结果:(1)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及无癌家族成员组中HLA-DRB1*08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分别为6.0%、5.5%,经比较HLA-DRB1*08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830);HLA-DRB1*16等位基因在上述两组中的表达频率分别为24.0%、15.5%,经比较该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中HLA-DRB1*16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无癌家族成员组(χ2=4.559, P=0.033)。(2)以家族中患肝癌的总例数将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分为2-3例组、4例及以上组,结果发现HLA-DRB1*08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随着高发家族中肝癌患病人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5.4%vs6.5%, χ2=0.120, P=0.729),而等位基因HLA-DRB1*16的表达频率却明显升高(17.2%vs29.9%, χ2=4.401,P=0.036)。(3)HLA-DRB1*08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瑶族、汉族、壮族人群中的携带率分别是5.7%、6.1%、5.6%,经统计学比较HLA-DRB1*08等位基因在叁组成员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χ2=0.037, P=0.982);HLA-DRB1*16等位基因在瑶族、汉族、壮族人群中的携带率分别是21.6%、12.9%、23.9%,叁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 P=0.048),经两两相比HLA-DRB1*16等位基因在壮族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汉族(χ2=5.943, P=0.015)。结论:(1)HLA-DRB1*08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无明显关系,而HLA-DRB1*16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有关。(2)HLA-DRB1*08/16等位基因分别是广西肝癌高发区中壮族、汉族、瑶族的低频率基因及高频率基因,且HLA-DRB1*16等位基因在壮族、汉族、瑶族间存在民族差异。(3)进一步分析上述结果示HLA-DRB1*08等位基因可能只是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表达频率相对较低遗传特征,其与肝癌家族聚集无明显关系;而HLA-DRB1*16等位基因不仅是表达频率较高的遗传特征,并且与肝癌家族聚集性明显相关。

邓伟, 朱生东, 晁荣, 董雪梅[7]2018年在《SLC22A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SLC22A1(rs628031、rs683369)和细胞色素P450(CYP)3A5(rs776746)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细胞色素""基因多态性""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SLC22A1""CYP3A5"为中文检索词,以"SLC22A1""CYP3A5""Cytochrome""Polymorphism""Imatinib""Chronic myeloid leukemia"为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SLC22A1(rs628031、rs683369)和CYP3A5(rs776746)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至2018年1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SLC22A1(rs628031、rs683369)和CYP3A5(rs776746)基因多态性与主要分子学反应率(MM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率(CCy R)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 7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LC22A1(rs628031)GA+AA基因型患者MMR显着低于GG基因型[OR=0.58,95%CI(0.41,0.83),P<0.01];SLC22A1(rs683369)CG+GG基因型患者MMR显着低于CC基因型[OR=0.64,95%CI(0.42,0.96),P=0.03];CYP3A5(rs776746)AG+GG基因型患者CCy R显着高于AA基因型[OR=2.43,95%CI(1.12,5.27),P=0.02]。结论:SLC22A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伊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结局,二者可作为伊马替尼的潜在疗效预测指标。

阿瓦古丽·玉克赛尔[8]2016年在《新疆维吾尔族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HLA-DRB1和HLA-DQB1的单倍体型与新疆维吾尔族HPV、HPV16感染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遗传易感性方面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生机制,为今后易感人群的筛查及监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试剂盒,以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为平台,利用导流杂交原理,已经固定好核酸探针的低密度基因芯片膜上,快速对370例明确诊断宫颈癌和同一地区匹配的370例健康对照以及117例CIN患者血液中检测21种HPV亚型(包括13种HPV高危亚型;5种HPV低危亚型;3种中国人群常见HPV亚型);2)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直接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法,对370例明确诊断宫颈癌和同一地区匹配的370例健康对照以及117例CIN患者血液中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比较各等位基因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频率;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对200例明确诊断宫颈癌和同一地区匹配的200例健康对照血液中进行HLA-DQB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比较各等位基因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频率;4)从全疆HLA-DRB1检测结果中,挑选来自南疆宫颈癌患者共200例,健康对照共200例的HLA-DRB1等位基因数据,利用HLA-DQB1数据,分析HLA-DRB1-DQB1单倍体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频率;结果:一:HPV及其亚型分布情况:1)全疆研究对象中,宫颈癌组共370例,其中HPV阳性共322例,HPV阳性率为87.0%(322/370)。CIN组共117例,其中HPV阳性共95例,HPV阳性率为81.2%(95/117)。HPV各亚型共出现481次,HPV16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74.8%(360/481)。宫颈癌组中,HPV16阳性率为72.7%(269/370)。2)南疆研究对象中,宫颈癌组共200例,其中HPV阳性共179例,HPV阳性率为89.5%(179/200)。HPV各亚型共出现219次,HPV16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80.4%(176/219),HPV16阳性率为81.0%(162/200)。二、HLA-DRB1在HPV和HPV16型感染、宫颈癌中分布情况如下:1)统计发现HLA-DRB1*15等位基因在HPV(+)/HPV16(+)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HPV(-)/HPV1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1,P=0.001,OR=1.670,95%CI=1.237-2.254;χ2=7.778,P=0.005,OR=2.782,95%CI=1.318-5.872)。HLA-DRB1*15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出现频率为14.2%,CIN组出现频率为13.2%,对照组出现频率为9.9%,出现频率在叁组之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3,P=0.034)。HLA-DRB1*15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和病例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9,P=0.011,OR=1.511,95%CI=1.099-2.076;χ2=6.596,P=0.010,OR=1.483,95%CI=1.096-2.006)。2)HLA-DRB1*12等位基因在HPV(+)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H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7,P=0.004,OR=0.441,95%CI=0.248-0.785)。HLA-DRB1*12者在病例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OR=0.572,95%CI=0.330-0.994)。3)在HPV16感染的研究对象中,HLA-DRB1*13基因在宫颈癌组、CIN组及对照组中频率之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9,P=0.008)。并且HLA-DRB1*13者在宫颈癌组和病例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4,P=0.002,OR=0.313,95%CI=0.145-0.673;χ2=9.668,P=0.002,OR=0.320,95%CI=0.151-0.679)。叁、HLA-DQB1在HPV和HPV16型感染、宫颈癌中分布情况如下:1)HLA-DQB1*06者在HPV阳性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8,P=0.010,OR=1.572,95%CI=1.111-2.223)。HLA-DQB1*06等位基因在HPV16(+)组中出现频率高于HPV1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2,P=0.039,OR=2.368,95%CI=1.024-5.479),说明携带HLA-DQB1*06等位基因的维吾尔族妇女更容易被HPV16感染2)而HLA-DQB1*03等位基因在HPV阳性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0,P=0.005,OR=0.654,95%CI=0.487-0.880)。HLA-DQB1*03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9,P=0.004,OR=0.645,95%CI=0.480-0.866)。。四、HLA-DRB1和DQB1单倍型在HPV和HPV16型感染、宫颈癌中分布情况如下:1)HLA-DRB1*15和HLA-DQB1*06单倍型在HPV阳性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8,P=0.002,OR=2.088,95%CI=1.299-3.356)。HLA-DRB1*15和HLA-DQB1*06单倍型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2,P=0.004,OR=1.997,95%CI=1.242-3.209)。2)而HLA-DRB1*04和HLA-DQB1*03单倍型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P=0.040,OR=0.584,95%CI=0.348-0.980)。结论:一、1.全疆和南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主要以HPV16感染为主;二、HLA-DRB1:1)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HPV、HPV16感染的易感基因。HLA-DRB1*15等位基因基因可能由非宫颈病变到癌前病变发展至宫颈癌过程中的易感基因。同时HLA-DRB1*15等位基因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提高CIN以上病变和宫颈癌的易感基因。2)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HPV感染和CIN以上病变的保护基因,3)在HPV16型感染的研究对象中,HLA-DRB1*13等位基因可能由非宫颈病变到癌前病变发展至宫颈癌过程中的保护基因。HLA-DRB1*13基因可能是CIN以上病变和宫颈癌的保护基因。叁:HLA-DQB1:1)HLA-DQB1*06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HPV及HPV16感染的易感基因。2)HLA-DQB1*03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HPV感染和宫颈癌的保护基因。四:HLA-DRB1和DQB1单倍体:1)HLA-DRB1*15和HLA-DQB1*06单倍型可能是HPV感染和宫颈癌的易感基因。2)HLA-DRB1*04和HLA-DQB1*03单倍型可能是宫颈癌的保护基因。

曹孟德, 秦东春, 岳保红, 陈宗德, 苏堤[9]2001年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易感性关联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易感性与HLA 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 ,找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DNA分型技术对 5 6例ALL患者、48例CML患者和 10 5例健康对照进行了HLA DRB1基因分型。结果 ALL患者组与HLA DR7基因关联 ,基因频率为 2 4.1% ,RR=2 .5 6 ,χ2 =7.34 ,P <0 .0 1;CML患者组与HLA DR4基因关联 ,基因频率为 2 2 .9% ,RR =5 .0 76 ,χ2 =17.88,P <0 .0 1;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提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 ,HLA DR7与ALL有关联 ,HLA DR4与CML有关联。

陈晓梨[10]2008年在《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介导人凝血因子IX的体内外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基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介导人凝血因子IX的体内外表达研究背景及目的:血友病B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IX(FIX)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出血性疾病,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缺乏FIX的病人内源性的凝血通路阻断,导致了终生自发性的出血和外伤、手术后出血的延长。传统的治疗是基于静脉内输入血浆来源的或重组的凝血因子蛋白。因为频繁的因子输入所需巨大的费用,故很少输入因子来预防出血。结果反复发生关节的损害,致命的出血风险仍然存在。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目的就是使丢失或缺陷基因得到长期和持续的表达。血友病B基因治疗通常将一野生型或最低限度地修饰的FIX转移入体内细胞中,这样有生物活性的FIX能分泌入血液。使用的基因递送系统必须是高效、安全、无免疫原性和能保证长期有效的基因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具有高的增殖、分化能力和低的免疫原性,因而成为遗传性疾病(包括血友病B)体外基因治疗的迷人靶细胞。在本研究中,我们在HUCMSCs中表达人凝血因子IX,然后移植到小鼠体内来观察持续的FIX的分泌方法:构建含人凝血因子IX cDNA和部分外显子1序列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使用它来包装逆转录病毒,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HUCMSCs后G418筛选10天。使用western Blot来证实转导后的HUCMSCs培养上清有分泌型的hFIX。并用ELISA来测定上清的hFIX含量,使用人因子IX缺乏的血浆做凝集测定实验来测定上清hFIX的活性。将转导hFIX的HUCMSCs皮下移植到免疫缺陷的NOD/SCID小鼠。鼠内眦采血后,ELISA测定血清中hFIX的水平。结果:转导后的细胞体外产生生理活性的hFIX。以正常人的血清hFIX的活性(100%)为参照,凝集测定实验证实了G418药物筛选10天后的培养上清(两天)的hFIX活性为100-130%和表达水平为2.68±0.36μg/10~6 cells/24 h。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了hFIX转导的HUCMSCs分泌hFIX入培养上清,而转导空载体的HUCMSCs上清没有hFIX分泌。hFIX转导的HUCMSCs(6×10~6细胞/鼠)皮下移植入免疫缺陷鼠中。移植一周后,鼠血清样本中hFIX水平达108.4ng/ml,一个月后下降到80.7ng/ml,两个月时仍达38.1 ng/ml。结论:我们的研究证实了hFIX基因修饰的HUCMSCs能从体内异位移植点连续分泌生理活性的hFIX,这样HUCMSCs能在血友病B的体细胞基因治疗中担当有效产生FIX基因药物的递送载体。第二部分RNA干扰沉默Bmi-1后对K562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背景及目的:Bmi-1是一种转录抑制子,属于Polycomb家族成员之一,Polycomb家族具有长期的基因沉寂功能。Bmi-1的靶基因被普遍认为是INK4a基因座,它编码了p16INK4a和p19ARF肿瘤抑制蛋白。Bmi-1的过表达显着抑制了INK4a的表达。已证明Bmi-1的过表达发生在各种肿瘤中,包括一些类型的白血病。Bmi-1基因在调控正常或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Bmi-1的表达的白血病细胞遭遇了增殖阻止和表现了分化和凋亡的征兆,这些发现导致有人提议认为Bmi-1在癌症治疗干预中可作为潜在靶点。本课题研究靶向针对Bmi-1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靶向针对Bmi-1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lipofactamine 2000将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k562细胞中,经G418(400μg/ml)筛选得到抗性克隆,通过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shRNA后k562细胞中Bmi-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干扰组、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细胞间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叁组间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RNA干扰Bmi-1后,k562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设计的四个shRNA片段中,有一个片段有显着的抑制效果,该shRNA转染k562细胞后,在mRNA水平上Bmi-1的表达明显下调,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上也证实了Bmi-1表达显着下调。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了干扰组、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细胞叁者间的增殖能力没有显着差异。干扰前后的细胞周期也没有明显改变。结论:抑制Bmi-1的表达并不能减少k562细胞的增殖,这提示了可能存在其它一些平行的信号通路在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独立于Bmi-1的过表达。Bmi-1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转化中起着次要的作用。第叁部分中国ITP病人IFN-γ+874A/T和IL-4 VNTR基因多态性研究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类与异常自身免疫反应及自身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关的疾病,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血小板,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对后者的捕获和清除。T1/T2的T1极化促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细胞因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IFN-γ+874A/T、和IL-4内含子3可变数量串联重复(VNTR)的多态性是否部分参与了ITP的基因易感性。方法:分别使用PCR-SSP和直接PCR在196位病人和128位健康个体中对IFN-γ+874A/T和IL-4内含子3 VNTR进行了基因定型。结果:当所有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时,IFN-γ+874A/T和IL-4内含子3 VNTR基因多态性和ITP的风险没有相关性。把病人进一步细分为两组:儿童ITP和成人ITP。在这两组利对照组中,这两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没有统计学意义。把病人进一步细分为四组:急性儿童ITP,慢性儿童ITP,急性成人ITP,慢性成人ITP。在这四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可观察到相似的结果。结论:这些基因多态性在ITP病人和对照个体中有相似的分布。这表明了这两候选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没有参与ITP的易感性。

参考文献:

[1].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易感性关联的研究[C]. 曹孟德, 秦东春, 岳保红, 苏堤, 王东升. 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0

[2]. JW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白血病/膀胱癌发生危险性关系的研究[D]. 朱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 2007

[3]. MICA/B基因多态性与血吸虫病和白血病相关性研究[D]. 龚拯. 中南大学. 2012

[4].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 田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2003

[5]. HL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D]. 赵玲. 郑州大学. 2008

[6]. HLA-DRB1*08/16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研究[D]. 刘芳.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7]. SLC22A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 邓伟, 朱生东, 晁荣, 董雪梅. 中国药房. 2018

[8]. 新疆维吾尔族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研究[D]. 阿瓦古丽·玉克赛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9].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易感性关联的研究[J]. 曹孟德, 秦东春, 岳保红, 陈宗德, 苏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1

[10]. 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介导人凝血因子IX的体内外表达[D]. 陈晓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