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脱附论文_吴新星,胡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氢脱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硅酸,原子,活性,表面,复合膜,论文。

氢脱附论文文献综述

吴新星,胡伟[1](2019)在《MgH_2(110)表面Pd单原子催化氢脱附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MgH_2(110)表面吸附单原子Pd后的氢脱附反应.计算发现,在吸附一个Pd单原子后,MgH_2(110)表面氢脱附反应的能垒可以从1.802 eV显着地降低到1.154 eV,表明Pd单原子对于氢脱附具有很强的催化效应.并且,Pd单原子催化还可以将氢脱附的温度从573 K显着地降低到了367 K,从而使MgH_2(110)表面的氢脱附反应更加容易和快速地发生.此外,通过MgH_2(110)表面氢溢出机制的反向过程来讨论了氢脱附反应的微观过程.该研究表明Pd/MgH_2薄膜在未来的实验中可作为良好的储氢材料.(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3期)

曾高峰,史蕾,徐恒泳[2](2009)在《钯银合金/陶瓷复合膜体系的氢脱附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镀方法分别制备了Pd、Pd95Ag5和Pd85Ag15/陶瓷复合膜.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d基复合膜在不锈钢和石英管式分离器两种体系中的氢脱附过程.结果表明,不锈钢分离器体系中的氢脱附缓慢,脱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合金膜Pd85Ag15为例,在673 K两侧FN2=150 mL/min时,渗透侧的脱附时间为7 h,而进气侧则大于27 h.实验证明不锈钢分离器自身的H2脱附是该体系脱附的控制步骤.石英分离器体系的氢脱附时间明显缩短,同样的条件下Pd膜的两侧脱附时间分别为75和190 min.实验还证明,传质速率是石英分离器体系氢脱附的控制步骤,而多孔载体能够平抑脱附速率、延长脱附时间.(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王新平,魏昭彬,任铁力,辛勤[3](1996)在《WS_x/γ-Al_2O_3加氢脱氮催化剂上的活性氢脱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程序升温硫化(TPS)和硫化态催化剂的原位TPD技术表征了γ-Al2O3载体上分别以12-钨硅酸(SiW12)和偏钨酸铵为前身物所得两系列催化剂的硫化行为和表面活性氢脱附特性.结果表明,以SiW12为前身物时,由于钨物种以单一的八面体配位形态存在,相应催化剂的硫化温度明显降低,深度硫化温度范围显著变窄;同时,当催化剂中钨含量较小时,相应硫化态催化剂上活性氢的脱附量与以偏钨酸铵为前身物的催化剂相比明显增加.这一结果与其加氢脱氮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氢脱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镀方法分别制备了Pd、Pd95Ag5和Pd85Ag15/陶瓷复合膜.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d基复合膜在不锈钢和石英管式分离器两种体系中的氢脱附过程.结果表明,不锈钢分离器体系中的氢脱附缓慢,脱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合金膜Pd85Ag15为例,在673 K两侧FN2=150 mL/min时,渗透侧的脱附时间为7 h,而进气侧则大于27 h.实验证明不锈钢分离器自身的H2脱附是该体系脱附的控制步骤.石英分离器体系的氢脱附时间明显缩短,同样的条件下Pd膜的两侧脱附时间分别为75和190 min.实验还证明,传质速率是石英分离器体系氢脱附的控制步骤,而多孔载体能够平抑脱附速率、延长脱附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脱附论文参考文献

[1].吴新星,胡伟.MgH_2(110)表面Pd单原子催化氢脱附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2].曾高峰,史蕾,徐恒泳.钯银合金/陶瓷复合膜体系的氢脱附时间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9

[3].王新平,魏昭彬,任铁力,辛勤.WS_x/γ-Al_2O_3加氢脱氮催化剂上的活性氢脱附[J].催化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甲醇氧化反应模型氢分子在Pd(111)表面不同的吸附位,...和商业Pt/C(JM)催化剂的甲...Ⅳ族半导体表面上硅烷和锗烷表面反应...不同GeH4流量下SiGe材料的APCVD生长...不同氢空位情况下,氢气分子解离吸附...

标签:;  ;  ;  ;  ;  ;  ;  

氢脱附论文_吴新星,胡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