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法合成论文_崔焱,李娜,赵明,张晋利,高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法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硅烷,合成气,成法,工艺,乙醚,反应器。

直接法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崔焱,李娜,赵明,张晋利,高磊[1](2018)在《钌基催化剂用于直接法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γ-Al2O3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钌基催化剂,用其进行催化CO加氢,研究制低碳烯烃反应中钌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工艺条件及碱金属助剂Na对钌基催化剂CO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焙烧温度400℃制备的钌基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在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1. 0 MPa和空速1 500 mL·(h·g)~(-1)条件下,可以保证较高的CO转化率及低碳烯烃选择性。碱金属助剂Na提高了催化剂催化活性,Na质量分数为4%~6%时,钌基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CO转化率及低碳烯烃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8年10期)

王岚,王李定鹏,王龙耀[2](2018)在《直接法合成PLA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针对PLA的直接缩聚过程,分别综述了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与扩链聚合等合成工艺及催化聚合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元、二元及多元催化剂。通过对合成过程、物料组成及应用条件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不同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特点,分析了PLA的直接缩聚合成过程开发与优化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董新蕊,束学野,冯雪,王泽昊,吴晓东[3](2018)在《直接法合成氟啶虫酰胺杂质的确定及转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效分离、鉴别氟啶虫酰胺合成中产生的杂质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中间体或产品。[方法]通过~1HNMR及HRMS表征手段确定杂质结构,采用醇解或水解的方法将杂质转化为合成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或终产物。[结果]确定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的主要杂质为N-氰甲基双(叁氟甲基)烟酰胺,并进一步将杂质转化为氟啶虫酰胺和其关键中间体4-叁氟甲基烟酸。[结论]此方法能提高收率,降低工艺成本,确定结构的杂质也可用于氟啶虫酰胺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1期)

丁际昭,符仁义,张荣伟,潘季荣[4](2016)在《高温高压直接法合成硬脂酸钙的工艺研究及工业化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硬脂酸和氢氧化钙,在饱和蒸汽温度与对应压力条件、辅以双氧水催化作用下,在高温高压密闭容器中合成硬脂酸钙的新型工艺,并进行了放大试验,得到了较复分解法和常压水相直接法合成的硬脂酸钙指标及品质更优、更纯净的产品。并且该方法工艺操作及掌控更简单,彻底消除废水排放问题。(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3期)

刘殿忠,张振玉,张学迪,张停,周艳昌[5](2016)在《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催化体系在制备工艺、活性提升和助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料、操作工艺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体系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6年02期)

徐晓强,陶荣辉,闻立新,舒亚飞,赵世勇[6](2015)在《直接法合成叁乙氧基硅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铜系复合催化剂存在下,采用乙醇与硅直接反应,得到以叁乙氧基硅烷为主的反应液;将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收集25~45℃/2~5 k Pa下的馏分,产品纯度达到98%,总收率达80%。研究了硅粉活化时间及粒径、催化剂种类、溶剂种类对硅粉转化率和叁乙氧基硅烷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择聚乙氧基硅烷(聚合度3~5),催化剂为无水氯化亚铜和双二乙基磷酸铜质量比1∶1的混合物,硅粉不经活化直接使用且粒径选择300~500目。(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5年03期)

杨嘉琦[7](2015)在《直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02是主要温室气体,也是一种易获得的资源,若将其合成绿色化工产品碳酸二甲酯(DMC),可以解决CO2去向与有效利用的问题。目前CO2与甲醇制备DMC反应路径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反应的转化率低,反应需要高效催化剂以及良好工艺体系。MCM-48因其特殊叁维孔道结构在大分子催化方面更具优势,但是无催化活性中心且水热稳定性较低。本文将铜镍掺杂入经过改性的具有良好水热稳定性能的MCM-48中,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利用模拟软件gPROMS,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CO2与甲醇生成DMC的反应进行了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等的数值模拟。通过水热合成法在含氟体系中制备MCM-48,将铜镍金属掺杂入MCM-48中,并通过XRD、SEM、TEM、FTIR、ICP-AES等方法表征样品。结果表明: (1)当n(KF)/n(Si)=0.10时,制备的MCM-48结构性能以及外貌形态较好,且可促进MCM-48骨架结构组装更完善使其水热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2) n(M)/n(Si)在0.005-0.030范围(M--Cu或Ni)都可以制备出具有MCM-48(Ia3d)立方结构且掺杂铜镍量较高的M-MCM-48,且掺杂铜时存在一最优值即n(Cu)/n(Si)=0.015,并制备出结构性能良好的掺杂铜镍双金属的MCM-48 (n(Cu+Ni)/n(Si)=0.01-0.02); (3) n(CTAB)/n(Si)对掺杂杂原子的MCM-48结构有一定影响。采用两步晶化法,合成孔壁中含有MFI结构的MCM-48/ZSM-5介微孔复合分子筛,且将铜镍金属掺杂入其中,样品的结构性能通过XRD、FTIR、SEM、TEM等方法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1)在第一步晶化过程中n(NaOH)/n(Si)=0.3,第一步晶化时间4h,n(Na2SO4)/n(Si)在0.005-0.015可制备出结构性能良好的孔壁微孔化的MCM-48/ZSM-5;(2)在上述基础上,当掺杂n(M2+)/n(Si)=0.005-0.015时,可制得具有介微孔结构的Cu(Ni)-MCM-48/ZSM-5,且当n(M2+)/n(Si)=0.01时,所制备的Cu(Ni)-ZM-3-0.01拥有优良的结构性能。在同时考虑传质、传热、流体流动以及反应动力学的情况下,尝试通过偏微分方程来描述轴向及径向上的温度、浓度分布,从而建立了二维反应器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来对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进行模拟,得到原料及产物在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温度分布等基本情况,模拟所得到的反应产物在反应器的出口浓度与文献中的结果相接近。模拟结果对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数据支持,对反应器的优化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3)

姜慧超,赵朝成,王一迪[8](2014)在《直接法合成杂原子Cu-ZSM-5用于直接催化分解NO_x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溶胶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采用水热合成法直接合成杂原子Cu-ZSM-5催化剂,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制备一系列催化剂,并用模拟烟气考察直接催化分解NO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铝物质的量的比为50,Cu的负载量为6%,晶化温度为165℃,晶化时间为24 h时,合成的催化剂效果最好,温度过低或晶化时间过短则不能合成分子筛,温度过高或晶化时间过长则容易产生杂晶,影响催化效果;同时发现,当采用Na OH作为碱源时,效果优于其他强碱或弱碱,硫酸作为酸源时,效果优于其他强酸和中强酸。XRD的表征结果表明,高结晶度、无杂晶、适当存在晶型缺陷的Cu-ZSM-5沸石分子筛最有利于提高催化脱硝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4年11期)

张栋,李刚森,章亚东[9](2014)在《由乙醇和乙二醇直接法合成乙二醇单乙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醇和乙二醇用直接法合成乙二醇单乙醚,探索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水AlCl3为催化剂,乙二醇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4,在240℃,压力7 MPa的条件下反应4 h,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4%时,乙二醇的转化率35.8%,乙二醇单乙醚的选择性59.5%。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后,仍以无水AlCl3为催化剂,乙二醇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4,在260℃,压力6 MPa的条件下反应4 h,乙二醇的转化率提高到38.8%,乙二醇单乙醚的选择性提高到59.9%。此外,考察了AlCl3/Na2HPO4复合催化剂在不同比例时对反应的影响。当无水AlCl3与Na2HPO4的摩尔比为1:3时,乙二醇的转化率为25.1%,乙二醇单乙醚的选择性为72.3%。(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范炎生[10](2014)在《模板剂法和直接法合成ZSM-5及催化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板剂法和直接法合成ZSM-5分子筛,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对比。从催化性能、粒径、疲劳寿命等方面对比了2种方法合成的分子筛基本性能,模板剂法ZSM-5分子筛的晶型及孔道稳定均匀,粒径均匀,抗疲劳寿命强,具有更稳定的催化性能。与直接法合成的分子筛相比较而言,模板剂法分子筛更适合环己醇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4年04期)

直接法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针对PLA的直接缩聚过程,分别综述了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与扩链聚合等合成工艺及催化聚合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元、二元及多元催化剂。通过对合成过程、物料组成及应用条件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不同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特点,分析了PLA的直接缩聚合成过程开发与优化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法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崔焱,李娜,赵明,张晋利,高磊.钌基催化剂用于直接法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J].工业催化.2018

[2].王岚,王李定鹏,王龙耀.直接法合成PLA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8

[3].董新蕊,束学野,冯雪,王泽昊,吴晓东.直接法合成氟啶虫酰胺杂质的确定及转化工艺[J].农药.2018

[4].丁际昭,符仁义,张荣伟,潘季荣.高温高压直接法合成硬脂酸钙的工艺研究及工业化生产[J].广东化工.2016

[5].刘殿忠,张振玉,张学迪,张停,周艳昌.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16

[6].徐晓强,陶荣辉,闻立新,舒亚飞,赵世勇.直接法合成叁乙氧基硅烷[J].有机硅材料.2015

[7].杨嘉琦.直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姜慧超,赵朝成,王一迪.直接法合成杂原子Cu-ZSM-5用于直接催化分解NO_x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4

[9].张栋,李刚森,章亚东.由乙醇和乙二醇直接法合成乙二醇单乙醚[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

[10].范炎生.模板剂法和直接法合成ZSM-5及催化性能对比[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

论文知识图

协同作用机理Fig.1.4.Cooperativefor...六角形TiO2纳米棒阵列Fig.1-15Morph...合成四臂星形PLGA-mPEG嵌段共聚物过程...流动晶化合成液在膜陶瓷管或毛细管内...一步原位法直接合成多功能AuNP示意图传统醛基化方法应用于硫杂杯[4]芳烃...

标签:;  ;  ;  ;  ;  ;  ;  

直接法合成论文_崔焱,李娜,赵明,张晋利,高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