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塔板论文_牛小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型塔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质,精馏,四溢,效率,液相,状态,组合。

大型塔板论文文献综述

牛小威[1](2017)在《大型立体传质塔板板上液相流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传质塔板(Combined trapezoid spray tray,简称CTST)是一种具有特殊梯形立体结构的喷射型塔板,具有处理能力大、塔板压降低、传质效率高、操作弹性大、抗堵能力强、消泡能力强等优秀性能。随着化工行业对于节能和环保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要求,装置大型化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对于板式塔而言,塔器装置大型化后对塔板的研究、设计、制造以及安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CTST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对于CTST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多集中于小型和中型塔板上,而对于大型CTST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尚不完善。塔板上的液相流场是影响塔板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于此,对大型立体传质塔板的板上液相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本文在直径为2600mm的半圆形塔内采用空气-水系统对大型双溢流立体传质塔板的扩张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旋桨式流速仪对塔板上液层的时均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静压管和测振仪分别测量了塔板上的清液层高度和塔板的振动情况,对塔板上部分区域清液层表面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大型CTST上的液相流场整体流动较为整齐,在部分区域的清液层表面存在回流;帽罩之间的液相流速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在帽罩底隙附近存在明显的侧向流动;板上液层分布不均匀,整体上由中心向两边及由入口向出口液层高度均逐渐降低;塔板振动速度随着气速的增大会出现两个极值,在两个极值之后振动速度逐渐降低。本文在Multi-Fluid VOF两相流模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表面张力和曳力动量源项建立了大型CTST的数学模型。在对几何模型进行非结构网格划分的基础上,采用Phase Coupled SIMPLE压力速度耦合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CFD模型良好的准确性。模拟结果很好地显示了大型CTST上液相流场的细节,结果表明:在第一排CTST帽罩之后的区域存在多个小范围的回流区;在弓形区存在明显的绕流现象,液层流动出现明显偏转。在对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对罩内循环次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水流在穿过整个塔板的过程中,矩形区域水流在帽罩内的循环次数约为2.03,弓形区约为0.69;给出了塔板板孔设计的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永泉[2](2013)在《大型空分设备精馏塔塔板立式安装工艺的研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在用户现场、在距地面约18 m高空工作层面,设计搭设两级工艺工作平台和拆卸式扶梯进行塔板的输送、拆卸和立式安装工艺。空分设备精馏塔塔板立式安装工艺不仅能保障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更能通过设计工艺踏板将工作人员与塔板分离,解决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对塔板造成的损坏,保证了塔板的安装水平度。(本文来源于《深冷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赵丹[3](2012)在《多溢流大型塔板上流体流动与传质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计算传质学方法建立了描述多溢流塔板上液相流动和传质状况的理论化计算模型,并借此研究了四溢流精馏塔板上液相流动结构和气液相混合状态对塔板效率的影响。具体来说,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塔板上液相流动结构对塔板效率的影响。首先,对于a类四溢流塔板,左侧翼塔板上流场分布的不均匀严重影响传统塔板结构的分离效率。为此,本文设计了多种新型塔板结构,提高了塔板分离效率。其次,通过探究四溢流塔板上不同流道的液相分配对塔板分离效率的影响,本文提出了解决四溢流塔板负荷分配问题的新方案。如在等鼓泡面积工况下,优化塔板结构II和III的分离效率基本不随塔板液相负荷比的变化而改变,说明这些新型塔板结构有很好的操作稳定性。最后,本文定量分析了优化塔板结构上效率提高的原因。计算表明,随着液相负荷比的不断增加,停留时间分布对塔板传质效率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此外,虽然相对于单溢流塔板,四溢流塔板上的返流区比例相对减小,但是它的存在对塔板分离效率的影响确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研究塔板上气液相混合状态对塔板效率的影响。首先计算了气液相均完全混合的状态,计算表明由于奇数塔板上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其分离效率明显低于相应的偶数塔板。其次,计算了气相完全混合、液相完全不混合状态下精馏塔内的分离状况。结果表明,由于塔板进口液相不均匀性的引入,相比于液相完全混合的工况,各级塔板的分离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塔板级数的增加,由于进口液相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不断加剧,塔板效率降低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大。进而,通过改变塔板上液相的不同混合状态来描述其对塔板分离效率的影响。计算发现改善塔板上进口液相的混合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塔板的分离效率。最后本文的计算结果给出了实际四溢流精馏塔内塔板效率的上下限。并借此模拟了真实四溢流精馏塔内的传质分离状况。(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5-01)

赵丹,张雁,高雪颖,刘春江,袁希钢[4](2011)在《多溢流大型塔板的计算传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传质学方法研究了直径12.6m的四溢流大型塔板上液相流动结构对塔板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多溢流塔板上液相流动和传质状况的理论化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传统等鼓泡面积设计方法条件下单块塔板的速度场和浓度场。结果表明,所模拟四溢流塔板的左侧翼塔板出现返流区,而右侧翼塔板流动结构相对均匀未出现返流区。为进一步优化塔板结构,提高传质效率,对左侧翼塔板提出了加设导流板的改进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塔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塔板上液相的流动结构,使得塔板效率较传统设计方法提升了4.53%~9.22%(当Q1/Q2=[0.5,1.5]时)。(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郑松章[5](2011)在《大型双溢流立体传质塔板CTST板上液相流场的CFD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传质塔板(Combined Trapezoid Spray Tray,简称CTST),因其结构上的特点和性能的优越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中。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塔板,对其板上气液两相流体的流动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易于改变参数和工况条件等优点,因而常用来预测大型精馏塔的液流形式和流体力学特性,是塔板两相流场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力工具。本文建立了直径为2600mm的大型双溢流立体传质塔板CTST板上气液两相流体流动的CFD模型,利用CFD商用软件对工业规模的CTST板上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收缩流和扩张流两种流型的液相流场分布。分别从不同的截面考察了帽罩内部、帽罩与帽罩间以及板上的气液两相之间的流动情况,并对板上两种流型的气液两相相含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双溢流塔板收缩流和扩张流两种流型的板上气液两相流场分布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边降液管收缩流板面液相流动较均匀,近似于均匀的收缩流,板面不存在回流区;中降液管扩张流板面液相流动不均匀,靠近塔板中心流速较快,塔板弓形区存在着回流现象;板孔处的帽罩区液层较其它地方小,液相含率较其它地方低,且在同一液流量的情况下,随着气速的增加,两种流型板上液层越来越薄。将清液层高度的CFD结果和经验公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CFD模拟计算,可以为塔板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1-05-01)

高雪颖[6](2009)在《多溢流大型塔板的计算传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溢流大型精馏塔的设计一直是工程设计的难点,目前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一般不考虑塔板上液体流动对传质效果的影响,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塔板上液体流动结构是影响塔板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大型多溢流塔板上液体流动结构变化对塔板传质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本文以直径12m的四溢流大型精馏塔塔板设计为具体研究案例,应用计算传质学方法来研究流体流动结构对板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四溢流塔板上液体流动和传质状况的理论化计算方法,并对含有10块塔板的精馏塔全塔流动与传质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首先对单块塔板的流动与传质现象进行了研究。针对等流道长度和等鼓泡区面积两种设计方法,运用CFD技术对不同流量分配下塔板上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所研究的塔板的侧翼板出现回流区,而中间板未出现回流区;在等流道长度情况下,当侧翼板和中间板的液体流量比Q1/Q2为1/2时计算出的塔板效率最高,而在等鼓泡区面积情况下流量分配比Q1/Q2为1时塔板效率最高,而且在相等流量分配下等鼓泡面积法比等流道长时得到的塔板效率高,其他流量分配下等流道长法比等鼓泡面积法得到的塔板效率高。针对两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叁种改进方法,即:加设导流板,改进降液管结构,加设导流板同时改进降液管结构。模拟结果表明:这叁种改进方法均可以减小液体回流区面积。通过对各种结构塔板效率的比较发现,等流道长度法采用加入导流板的四溢流塔板在流量分配比为1/2的情况下的塔板效率最高,比传统设计方法提高4.6%;等鼓泡面积法采用带导流板和改进降液管的四溢流塔板在等流量分配时的塔板效率最高,比传统设计方法提高7.1%,说明改进塔板结构能够提高多溢流塔板的分离效率。第二,论文对含有10块塔板的精馏塔的全塔流动与传质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针对等流道长度和等鼓泡面积两种传统设计方法在等流量分配情况下的全塔流动和传质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等鼓泡面积法各板的液相出口平均浓度较等流道长法低,所以相应等鼓泡面积法的各板效率总体上大于等流道长度法的各板的板效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蓝春树[7](2007)在《组合导向浮阀塔板在大型丁二烯装置中的成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丁二烯扩产装置第一萃取精馏塔A/B(T-201A/B)、第一汽提塔(T-202)、第二萃取精馏塔(T-203)、丁二烯回收塔(T-204)、第二汽提塔(T-205)、第一精馏塔(T-207)、第二精馏塔(T-208)和溶剂精制塔(T-209)进行了标定,连续3周不断采集生产数据,获得了丁二烯装置运行过程中主要物单耗、能单耗、公用工程操作费、各塔运行数据,并对丁二烯生产装置中主要物流关键组分的设计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塔板具有处理能力大、塔板效率高、操作弹性好等突特点。(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6-01)

姬登祥,俞晓梅,李育敏[8](2006)在《大型塔板液体等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Ⅰ)——实验测试方法和液流分布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塔板上液体的不均匀流动会严重降低塔板效率,液体等停留时间分布能直接反映塔板上液体的不均匀流动状况和真实流动特性,能由等停留时间分布预测塔板效率,并据此提出改善塔板效率的措施.介绍了测试大型塔板上液体等停留时间分布的四类方法:摄像法、电导法、光纤法和温度示踪法,评价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综述了单溢流塔板、双溢流塔板、DJ塔板和导向筛板四种具有代表性塔板的液体等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认为由于DJ塔板与导向筛板采用了合理的改进措施,使得液流分布更均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宋启祥,宋宗君,董易良,尚立蔚,谢培军[9](2006)在《大型塔板研究及其典型技术的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大型塔板的液流状态、塔板效率、典型技术的工程应用及其结构优化设计的特殊性等问题,并对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06年02期)

宋海华,邬慧雄,马海洪[10](2004)在《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传质过程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反应精馏过程,介绍了大型塔板反应精馏的操作过程,并通过对塔板上液体流动分布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反应精馏过程的二维涡流扩散模型,模型中包括化学反应速率项,并引入液体速度分布函数表示塔板上不均匀速度场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乙酐水合生成乙酸的反应精馏塔板上的浓度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液相速度分布对应精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的传质过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大型塔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详细介绍在用户现场、在距地面约18 m高空工作层面,设计搭设两级工艺工作平台和拆卸式扶梯进行塔板的输送、拆卸和立式安装工艺。空分设备精馏塔塔板立式安装工艺不仅能保障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更能通过设计工艺踏板将工作人员与塔板分离,解决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对塔板造成的损坏,保证了塔板的安装水平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型塔板论文参考文献

[1].牛小威.大型立体传质塔板板上液相流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河北工业大学.2017

[2].张永泉.大型空分设备精馏塔塔板立式安装工艺的研究开发[J].深冷技术.2013

[3].赵丹.多溢流大型塔板上流体流动与传质现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赵丹,张雁,高雪颖,刘春江,袁希钢.多溢流大型塔板的计算传质学[J].化工学报.2011

[5].郑松章.大型双溢流立体传质塔板CTST板上液相流场的CFD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6].高雪颖.多溢流大型塔板的计算传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9

[7].蓝春树.组合导向浮阀塔板在大型丁二烯装置中的成功应用[C].第二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

[8].姬登祥,俞晓梅,李育敏.大型塔板液体等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Ⅰ)——实验测试方法和液流分布模式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

[9].宋启祥,宋宗君,董易良,尚立蔚,谢培军.大型塔板研究及其典型技术的工程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2006

[10].宋海华,邬慧雄,马海洪.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传质过程的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传统塔板搭接结构与新型塔板搭接结构...可以看出两种塔板上气液分布较为相似-5Bell假设的速度分布等平均停留时间分布图和Compressive两种计算方...塔板流动状态的分区示意图

标签:;  ;  ;  ;  ;  ;  ;  

大型塔板论文_牛小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