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羟基化论文_赵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羟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羟基,不对称,环氧化物,烯烃,凝胶,离子,液体。

双羟基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1](2016)在《1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2 非水条件下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帕立骨化醇全合成路线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帕立骨化醇(化学名:19-失碳-1ɑ,3β,25-叁羟基-9,10-开环甾体-5(Z),7(E),22(E)-叁烯),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商品名为胜普乐,1998年在美国首次获准上市,其能够有效的降低甲状腺激素(PTH)水平,而对血液中的钙和磷离子影响较小,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肾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用于治疗与肾病患者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本文在调研了帕立骨化醇的文献报道合成基础上,设计了一条绿色、高效、经济的新合成路线。该路线是采用汇聚式合成法,A环从奎尼酸出发,经10步反应得到,总产率约15%。C/D环从维生素D2出发,经8步反应得到,总收率约8%。两个片段通过Witting反应对接,再脱保护,得到帕立骨化醇,总收率约5%。该路线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产品收率都要优于现有文献。本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季铵盐参与的烯烃双羟基化反应。邻二醇是化合物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特别在不对称合成手性天然产物和药物中是非常重要的原料,因此如何更好地制备邻二醇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苄基叁乙基氯化铵(TEBAC)/高锰酸钾/丙酮体系——一种新型非水烯烃双羟基化体系来实现烯烃的双羟基化反应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论文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了一种手性二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锂化反应中的应用。从手性的环己二胺出发,经过酰化、还原和甲基化合成目标化合物手性二胺配体,然后选取N,N-二苄基邻溴苯甲酰胺作为底物进行不对称锂化,苯甲醛类亲电试剂淬灭得到产物,遗憾的是手性HPLC检测ee值较低,对其他底物和亲电试剂的适用性研究正在进行。(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01)

李涛[2](2015)在《甾体的定量双羟基化反应及其环氧化物的凝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种Δ~5-甾体立体专一定量的反式双羟基化反应以及一系列新型去氢表雄酮环氧化物凝胶因子的凝胶性质和凝胶介质中的反应研究。我们以KI、H_2SO_4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成功实现了15种Δ~5-甾体的一步立体专一定量的反式双羟基化。通过与已知文献报道和非甾体烯烃以及Δ~4-甾体的氧化实验对比,我们提出了反应机理。该方法的主要优势是廉价、高效、操作简便、后处理无需柱层析、官能团相容性好等,在农业、食品、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凝胶性质和凝胶介质中的反应研究中,我们合成了10种新型的去氢表雄酮环氧化物和一种去氢表雄酮与苯甲醛的羟醛缩合产物,并测试了11种化合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在测试中,我们发现羟基、环氧和芳基对于凝胶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所获得的凝胶的临界凝胶浓度(CGC)大部分均低于1wt%,可以定义为超级凝胶因子。我们对相应的干凝胶和凝胶因子进行了FTIR、SEM和XRD表征。在SEM中,我们观察到了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凝胶均具有纳米纤维状结构,并且其微观形貌随着凝胶因子的结构和有机溶剂的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基于FTIR和XRD测试的结果分析可知,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为氢键作用且凝胶因子分子采取了六方堆积的形式。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凝胶因子分子自组装过程的模型。依据凝胶因子的分子结构和所形成凝胶的性质,我们研究了凝胶介质中羰基的还原反应和双键的环氧化反应。在非凝胶介质中,NaBH_4不能还原凝胶因子结构中的羰基,相反在凝胶介质中可以立体专一定量的还原相应羰基,并且聚四氟乙烯颗粒对还原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对比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氢键活化的反应机理并解释了还原反应的立体化学。在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凝胶介质中的双键环氧化反应与非凝胶介质相比具有更高的立体选择性且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加入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立体选择性。凝胶介质中反应的高立体选择性归因于凝胶因子分子的空间有序的排列。(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高峰[3](2012)在《硫代磺酸酯和氘代硫代磺酸酯与烯烃双羟基化的新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硫代磺酸酯和部分氘代硫代磺酸酯的新方法和一种非金属催化氧化烯烃双羟基化的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报道了新的合成硫代磺酸酯的方法。该方法以硫酚与被叁聚氯氰活化的二甲基亚砜和氘代二甲基亚砜反应得到硫代磺酸酯和氘代硫代磺酸酯。虽然此反应收率中等,但是这一方法能够将氘代二甲基亚砜中的SCD3官能团引入到硫代磺酸酯中,这是首次合成部分氘代硫代磺酸酯并且其氘代纯度高于99%。我们为了这一反应提出了可能的机理,并且设计了实验对这一机理进行验证,即捕捉中间体一氯甲烷。为了研究硫代磺酸酯在医药中的应用,我们首次测试了这些硫代磺酸酯的细胞毒,为这类化合物作为抗癌药物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的第二部分报道了一种烯烃双羟基化的方法。该方法以H2O2为氧化剂,硫酸为催化剂,以二氧六环和水为混合溶剂,把烯烃氧化为邻二羟基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于不同类型的底物产率不一样,其中对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脂肪烯烃产率一般,对于含有活性官能团的烯烃收率很低。最后我们对这一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通过过氧硫酸钾验证了机理。总之,本文所报道的氘代硫代磺酸酯合成的新方法,试剂廉价易得,反应条件较温和,氘代纯度高,反应收率适中是首次报道合成氘代硫代磺酸酯的方法;报道的非金属催化氧化烯烃双羟基化的方法对于甾体化合物特别适用,能够定量得到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5-01)

路彬,武林焕[4](2011)在《苯乙烯类化合物在OXONE作用下的双羟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羟基化反应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烯烃官能团转化的途径.用十分简单的氧化剂过氧化硫酸钾(OXONE)作为氧化剂,在含水溶剂中顺利的完成多种不同取代的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双键的双基化反应,并优化温度、溶剂、浓度等反应条件,研究底物的适应范围,发现芳环上给电子效应的官能团对反应有利,并以31%~88%的收率得到一系列相应的双羟基产物.(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公秀琴,田红玉,陈海涛,叶宏林,王亚玲[5](2011)在《利用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制备光学活性的偶姻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相应的酮为起始原料,通过烯醇硅醚的中间体,利用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制备了5个光学活性的偶姻化合物。4-庚酮、5-壬酮、2,6-二甲基-4-庚酮、5-甲基-3-己酮和4-苯基-2-丁酮在不同碱的作用下与叁甲基氯硅烷或叁甲基碘硅烷反应得到动力学控制或热力学稳定的烯醇硅醚后,再进行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除5-甲基-3-己酮的烯醇硅醚外,其他烯醇硅醚用AD-mix-α氧化得到S构型的偶姻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值)在62%以上,用AD-mix-β氧化得到R构型的偶姻产物,ee值在75%以上。5-甲基-3-己酮的烯醇硅醚分别用AD-mix-α和AD-mix-β氧化都得到R构型的2-羟基-5-甲基-3-己酮,前者ee值只有16%,后者ee值为76%;用D-果糖和L-果糖衍生的史一安催化剂和过硫酸氢钾氧化,则分别得到R构型和S构型产物,ee值分别为75%和73%。(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1年09期)

仇深杰,刘海燕,郑朝慧,孙继红[6](2008)在《溶胶-凝胶法制备固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剂以及在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固载离子液体的介孔分子筛。并采用 XRD、TG-DTA、FT-IR、TEM 等手段表征了所得分子筛样品,分析和比较了焙烧和溶剂萃取2种脱除模板剂的方法对所得固载型介孔分子筛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负载 Os 催化剂对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引入量的降低,所得分子筛的介孔结构的有序度增强。该分子筛负载 Os 催化剂在羟基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并可重复利用4次。(本文来源于《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期刊2008-11-01)

刘海燕[7](2008)在《离子液体固载于双模型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作为新兴的绿色溶剂成为有机合成、分离分析及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成本较高、用量大、催化剂不易分离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人们提出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将离子液体负载在无机多孔材料或者有机高分子材料上,然后把催化剂再溶解在固载化后的离子液体中,制得多相催化剂,从而把离子液体的特性转移到多相固体催化剂上。目前固载型离子液体用于催化反应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将酸性离子液体固定,用作反应的酸性催化剂;另一方面是将离子液体作为过渡金属催化剂载体再固定于有机或无机介质中进行催化研究。双模型孔道介孔分子筛(BMMs)是孔道尺寸可以在2nm~20nm范围内得到有效调控的新型材料,其孔道内表面均带有丰富的羟基,与单一孔道的介孔分子筛相比,双孔结构有助于大分子在孔道内的扩散,减少反应物和产物的堆积,从而提高反应效率,为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剂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分子设计和结构“剪裁”提供了可能。本论文以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作为载体,将锇金属催化剂与离子液体结合,利用离子液体的高沸点、低蒸汽压等特点,力图实现一种金属催化剂与离子液体所构成的均相催化体系“高分散”装载于介孔材料中的制备过程,并选用较全面的结构表征方法(如XRD、TEM、FT-IR、TG-DTA等)研究离子液体在介孔分子筛孔道内的微环境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同时将固载型离子液体用于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以考察其催化活性。在保持金属络合物-离子液体体系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同时又具有担载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高度分散、用量少、易与产物分离的优点,这就在实现均相催化剂多相化而保持均相催化特点的同时,又降低了离子液体的用量,形成一种与以往“均相催化多相化”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剂体系。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功能化介孔分子筛固载离子液体制备了双模型介孔分子筛(BMMs)并通过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后引入-NH2基团,利用氨基与离子液体阳离子的配位作用将离子液体[2AlCl3/Et3NHCl]和一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固载到BMMs上,同时研究了不同负载时间和负载浓度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通过XRD、BET及TEM等分析表征证明BMMs具有双模型介孔特征分布,两种孔分布分别是最大孔23.6nm、小孔2.9nm,比表面积为959m2/g,孔体积为2.0cm3/g。改性并负载离子液体后没有改变BMMs的典型孔道结构,且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使得分子筛的结构有序性下降。FT-IR分析测试中1560 cm-1处的振动峰表明-NH2成功锚固在BMMs表面,C-N键特征吸收在944cm-1和1083cm-1的出现也说明离子液体[2AlCl3/Et3NHCl]在与氨丙基修饰的分子筛组装时与氨基发生配位作用从而成功地固载到分子筛表面。TG分析测试中330℃~650℃之间一系列弱的失重速率峰,对应于分子筛表面-NH2基团和离子液体在空气中的氧化分解,对应失重10%左右。离子液体固载于改性后BMMs在不对称双羟基化(AD)反应中由于分子筛改性引入的氨基与锇催化剂的配位作用使其失去活性。2.嫁接法固载离子液体制备了阳离子上含有-Si(OMe)3基团的离子液体,并通过分子筛表面羟基与-Si(OMe)3硅氧基团的缩聚反应将离子液体阳离子基团键连到介孔分子筛BMMs表面。XRD分析测试表明,在105℃下负载12h后BMMs孔道结构的有序性大大降低。FT-IR表征结果中在1576cm-1、1460cm-1处出现的峰为咪唑环骨架振动的特征峰,证明了离子液体在分子筛上的存在。在AD反应中当锇催化剂投入量降到0.1%mmol时仍能达到57%的产率和99%的e.e值。3.溶胶-凝胶法固载离子液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模板剂作用下,以含有-Si(OMe)3基团的离子液体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混合物作为硅源前驱体一步共聚合成介孔材料,使离子液体有机官能团存在于介孔材料骨架中。XRD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引入量从10%逐渐降低到2%时,所得样品的(100)衍射峰逐渐明显并增强,说明所得介孔材料的结构有序度渐强。TEM分析可看到固载型离子液体材料焙烧(550℃)所得样品孔径约为2.3nm,萃取所得样品孔径约为1.7nm且与焙烧样品相比孔道更为发达。TG分析测试中420℃~440℃范围内的样品失重(~8%)对应于咪唑盐离子液体的热分解。FT-IR分析测试中3000cm-1~2700cm-1及1600cm-1~1400cm-1波数范围内的谱带被认为是饱和的C-H伸缩振动和芳环骨架振动,说明离子液体的存在,这些峰只在萃取样品中出现,可见键连的离子液体的结构在焙烧过程中被破坏。该类材料在AD反应中可达到87%的产率和96%的e.e值,用于循环使用时可重复利用4次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8-05-01)

张子张[8](2008)在《黑曲霉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的机理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酶和活细胞为催化剂的生物催化/生物转化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1~3].实际上,生物催化作为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方法,无疑将成为未来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核心制造技术.据估计,自然界大约有106~7微生物物种[4],其中只有大约1%~10%得到分离、培育(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08年01期)

邵海云[9](2007)在《锇催化烯烃双羟基化的反应原理与立体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四氧化锇催化不对称烯烃双羟基化的反应原理和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ethylmorpholine-N-oxide,NMO)、铁氰化钾K3[Fe(CN)6]为氧化剂时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催化循环;此外,还介绍了该催化反应立体选择性的机理和一些研究进展以及催化体系中手性配体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07年12期)

李新生,葛健锋,孔黎春[10](2005)在《N,N'-二茂铁甲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和甲酰基二茂铁经缩合和还原两步反应,以90%的产率合成了N,N'-二茂铁甲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并以其为配体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获得了较高的对映选择性(71%~86%ee).(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5年11期)

双羟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道了一种Δ~5-甾体立体专一定量的反式双羟基化反应以及一系列新型去氢表雄酮环氧化物凝胶因子的凝胶性质和凝胶介质中的反应研究。我们以KI、H_2SO_4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成功实现了15种Δ~5-甾体的一步立体专一定量的反式双羟基化。通过与已知文献报道和非甾体烯烃以及Δ~4-甾体的氧化实验对比,我们提出了反应机理。该方法的主要优势是廉价、高效、操作简便、后处理无需柱层析、官能团相容性好等,在农业、食品、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凝胶性质和凝胶介质中的反应研究中,我们合成了10种新型的去氢表雄酮环氧化物和一种去氢表雄酮与苯甲醛的羟醛缩合产物,并测试了11种化合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在测试中,我们发现羟基、环氧和芳基对于凝胶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所获得的凝胶的临界凝胶浓度(CGC)大部分均低于1wt%,可以定义为超级凝胶因子。我们对相应的干凝胶和凝胶因子进行了FTIR、SEM和XRD表征。在SEM中,我们观察到了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凝胶均具有纳米纤维状结构,并且其微观形貌随着凝胶因子的结构和有机溶剂的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基于FTIR和XRD测试的结果分析可知,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为氢键作用且凝胶因子分子采取了六方堆积的形式。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凝胶因子分子自组装过程的模型。依据凝胶因子的分子结构和所形成凝胶的性质,我们研究了凝胶介质中羰基的还原反应和双键的环氧化反应。在非凝胶介质中,NaBH_4不能还原凝胶因子结构中的羰基,相反在凝胶介质中可以立体专一定量的还原相应羰基,并且聚四氟乙烯颗粒对还原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对比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氢键活化的反应机理并解释了还原反应的立体化学。在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凝胶介质中的双键环氧化反应与非凝胶介质相比具有更高的立体选择性且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加入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立体选择性。凝胶介质中反应的高立体选择性归因于凝胶因子分子的空间有序的排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羟基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晨.1帕立骨化醇的合成工艺研究2非水条件下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李涛.甾体的定量双羟基化反应及其环氧化物的凝胶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高峰.硫代磺酸酯和氘代硫代磺酸酯与烯烃双羟基化的新合成方法[D].天津大学.2012

[4].路彬,武林焕.苯乙烯类化合物在OXONE作用下的双羟基化反应[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

[5].公秀琴,田红玉,陈海涛,叶宏林,王亚玲.利用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制备光学活性的偶姻类化合物[J].精细化工.2011

[6].仇深杰,刘海燕,郑朝慧,孙继红.溶胶-凝胶法制备固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剂以及在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C].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2008

[7].刘海燕.离子液体固载于双模型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8

[8].张子张.黑曲霉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的机理和应用[J].分子催化.2008

[9].邵海云.锇催化烯烃双羟基化的反应原理与立体选择性[J].化学教育.2007

[10].李新生,葛健锋,孔黎春.N,N'-二茂铁甲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5

论文知识图

酶催化C-HH键羟基化化机制体系氧化PMSO的苯环双羟基食菌甲诱醇衍生物的不对称双羟基化香茅醇衍生物的不对称生物双羟基化黑曲霉催化的香叶醇衍生物非活化双键的...香叶基香豆素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及...

标签:;  ;  ;  ;  ;  ;  ;  

双羟基化论文_赵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