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论文_陈天祥,王佳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互联网,社会形态,经济,高等教育。

社会分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祥,王佳利[1](2019)在《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分层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中国省际面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叁个维度提出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并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和不同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中国社会组织总体发展、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空间集聚状态越来越明显,而基金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则呈现减弱状态。二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受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存在差异。叁是中国四大区域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社会保障水平对东部和西部的总体影响为负(东部地区的负向作用通过溢出效应来实现,而西部地区的负向作用则通过直接效应实现),中部地区的社会资本影响较弱。(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桂还官尚,陈鹏[2](2019)在《“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层及优化逻辑——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进行附签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以地域为界限的空间分层和以学科为疆界的群间分层。为了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布局和高等教育学科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统筹发展为理念,完善"双一流"建设规划;以政策协调为抓手,提供多元政策保障;以协同共进为中柱,健全学科评价体系;以内涵式发展为挈领,增强学科内生能力,为全面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周怡[3](2019)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迭——分层话语体系下的中国社会形态及其变迁(1978—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分层话语下的社会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划分五类社会形态相仿,分层理论依据阶级边界的开放性、地位获得方式、不平等的合法性手段、不平等类型以及不平等程度五大维度,亦区分出五种类型的社会分层体系所对应的社会形态。具体来说,第一个维度是阶级边界的开放性,主要关注阶级壁垒是否允许被跨越、被渗透;即社会成员是否被允许在不同等级的分层体系间流动。第二个维度地位获得方式关注先赋性还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邓越[4](2019)在《简述涂尔干的社会分层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转型过程不断深化,转型任务日益升级。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部署,也与新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现实需要相契合。作为理解社会结构的重点,社会分层理论的正确应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对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的回顾,挖掘传统思想的现实生命力,有利于完善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11期)

李春玲[5](2019)在《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7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几乎从零点起步,经历了完全由政治主导的阶级理论逐步走向理论取向多元、主题视角多维度和多层面、研究方法实证导向、关注现实问题和政策效应的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我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既受到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影响,同时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其理论取向、研究议题和关注焦点紧紧追随中国社会变迁的进程,直接反映现实社会中重大的社会分化现象及其演变。(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靖茹,沈世伟,闫芝[6](2019)在《休闲体育与社会分层的中西考察——基于文献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社会分层视角下休闲体育的相关文献,发现不同休闲体育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休闲需求。休闲体育的参与主体是人,其含义是由社会和个体在双向互动中共同赋予构建的。休闲体育的分层应考虑不同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更加动态、多元、灵活的研究视角,从根本上理解休闲体育参与特征和社会阶层间的关联逻辑。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和休闲运动的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①研究方法方面,不应仅停留在现象层面对社会阶层和休闲体育进行层级划分,止于量性研究的结果呈现。应摒弃先入为主的认知,借助质性研究方法,以微观视角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避免假性解释或信口提出平等化口号。②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对休闲体育层级的划分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高尔夫球、网球参与者的社会阶层特性关注较多,后续可从新兴运动和中国特色休闲体育进行挖掘,探索中国本土休闲人群的阶层特征及形成原因。③研究维度方面,可通过多维度比较,进一步认识休闲体育在不同社会中的发展:以历史分析的方法,从时间上追溯某项休闲运动及其参与人群的演变历程;以社会背景为基础,从空间上对比同一休闲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参与人群阶层特征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宇[7](2019)在《论互联网经济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经济作为在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现象,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改变和重塑。大众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互动交流、消费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特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虽然缩小了社会分层的差距,但是也无形中将差距放大。本文通过论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提出如何解决社会分层现象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陈彦珍,刘卓红[8](2019)在《社会分层视角下大学生的价值歧异及其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的大学生浸润在阶层分化、价值观多元化和自媒体大众化的复杂环境下,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必然受到社会变象的多重影响,易生发价值困惑和价值歧异。不同阶层出身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也表现出阶层性的倾向和特征。大学时期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的形塑期。整合不同阶层大学生的价值冲突,培育价值共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昱杭,杨艳,高静远[9](2019)在《地理分层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兴趣点推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的兴起,兴趣点(POI)推荐引起了人们的许多关注。POI推荐向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但没有访问过的地方,从而解决用户"下一步去哪"的问题。本文提出新的用户相似性度量、全局影响力以及热门POI的概念。综合考虑了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地理分层结构的矩阵分解模型(HGMF)为基础,提出新的POI推荐算法HGS-MF。在Yelp和Gowalla社交网络数据集上对HGS-MF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HGS-MF方法的实验表现均优于传统的POI推荐算法。(本文来源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林静[10](2019)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分层教学思考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分层教学逐渐被关注,因为它本身的主旨就是让个性各异、程度不同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有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主动性。我校为体育学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初中历史和社会学科分层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9年18期)

社会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进行附签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以地域为界限的空间分层和以学科为疆界的群间分层。为了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布局和高等教育学科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统筹发展为理念,完善"双一流"建设规划;以政策协调为抓手,提供多元政策保障;以协同共进为中柱,健全学科评价体系;以内涵式发展为挈领,增强学科内生能力,为全面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分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天祥,王佳利.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分层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中国省际面板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桂还官尚,陈鹏.“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层及优化逻辑——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9

[3].周怡.传统与现代的交迭——分层话语体系下的中国社会形态及其变迁(1978—2018)[J].社会科学文摘.2019

[4].邓越.简述涂尔干的社会分层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J].决策探索(下).2019

[5].李春玲.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70年[J].社会学研究.2019

[6].陈靖茹,沈世伟,闫芝.休闲体育与社会分层的中西考察——基于文献的比较[J].浙江体育科学.2019

[7].张宇.论互联网经济对社会分层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9

[8].陈彦珍,刘卓红.社会分层视角下大学生的价值歧异及其整合[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

[9].李昱杭,杨艳,高静远.地理分层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兴趣点推荐[J].软件工程.2019

[10].林静.初中历史与社会分层教学思考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论文知识图

:吴镇政治分层状况示意图是知识殿堂还是购物中心?(广州新图...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新的分析路径...科技奖励社会分层“休闲体育场所-阶层-行为-空间阶层分...不同调查对象对同一社会分层指...

标签:;  ;  ;  ;  ;  ;  ;  

社会分层论文_陈天祥,王佳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