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临床体会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临床体会

(中宁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宁夏中宁755100)

【摘要】目的:观察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注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9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结论:骶管注射治疗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注射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6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是由于外伤、劳损或椎间盘的退变,引起髓核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出现以腰腿痛或二便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患者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本病常发于青壮年。患者通常表现为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一般患者均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本病患者多有腰部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愈加明确。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理疗,骶管注射治疗,穴位埋线等方法),病情得到好转。我科采用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患者均为进行腰椎MRI或腰椎CT检查确诊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3±2.6岁,病程为15天~20年;突出部位:腰3-4,5例;腰4-5,17例;腰5-骶1,16例;腰3-4并腰4-5,10例;腰4-5并腰5-骶1,17例;腰3-4、腰4-5并腰5-骶1,4例。腰椎侧弯30例,椎体轻度前滑4例,椎体不同程度增生40例,伴有颈椎/胸椎退变30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情况者:①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妇女;②合并严重感染,或腰椎结核、脊髓肿瘤及椎体1°以上滑脱者;③中央型突出伴脊髓功能障碍,手术后病情复发者;④符合手术指征患者、骨折及其他诊断不明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骶管注射疗法,具体操作方法:手术室消毒;患者进入手术室,俯卧于治疗床上,腹下垫枕,充分暴露腰背部及臀部;骶管裂孔处标记,标记处碘伏棉球消毒,7号针2%利多卡因0.5ml于标记处皮下浸润麻醉,随后与皮肤60°夹角进针,刺穿骶尾韧带即到位,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推注少量空气无阻力;遂将0.9%氯化钠注射液30ml+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维生素B12注射液3ml+2%利多卡因注射液6ml+地塞米松注射液1ml的混悬液缓慢推入;滴管注射治疗中患者无心悸等不适,术后创可贴外贴,休息半小时,患者无不适,回病房休息。每五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1.4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腰腿痛消失,阳性体征转阴,直腿抬高70°以上,可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可从事一般性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症状加重。

2.结果

2.1住院时间

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1~17天,平均10.8±6.2天。

2.2复发情况

随访半年后,复发5例,复发率为7.2%。

2.3临床疗效

69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

3.典型病例

患者裴某某,男,60岁,主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3月余。”由门诊于2014年12月15日09时00分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入院。入院情况:晨起时腰痛明显,腰部活动略受限,腰方肌紧张,弯腰时,左下肢麻木疼痛,酸痛自臀部至踝关节,久行或久立时,症状加重,腹压增大时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感明显,卧床及休息后上述症状略缓解,夜间疼痛加重,无间歇性跛行,纳少,寐差,二便调。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尚可,腰椎向左侧弯明显,腰肌紧张,腰椎活动度:前屈60°,后伸5°,左侧屈10°,右侧屈20°,左旋30°,右旋20°;腰4-5棘间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0°,右侧7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仰卧挺腹试验(+),屈颈试验(+),双侧“4”字试验(-),双下肢皮肤感觉无异常,肌张力正常,双足拇趾背伸肌力Ⅴ级,跖屈肌力Ⅴ级,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腰椎退行性改变。腰4-5椎间盘损伤。骨盆平片:骨盆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3-4,腰4-5间盘膨出,腰5-骶1椎间盘突出。按上述方法于入院第二天行第一次骶管注射治疗,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行走自如;于入院第八天再次予以骶管注射治疗,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适度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强度,忌搬提重物及重体力劳动,随访半年,农忙时略感腰部酸困,休息后症状缓解,无明显下肢麻木疼痛症状。

4.讨论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腿痛”范畴。病因多因为跌仆扭挫、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脉络失养所致。究其内因属肝肾亏虚、经脉失养。临床上“不通则痛”是由于经脉气血淤阻不通,不能濡养经脉,疼痛固定不移;“不荣则痛”则由于机体阴阳气血亏耗,脏腑经脉失于濡养,则引起疼痛及麻木感。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使局部血管痉挛,微循环发生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明显的坐骨神经疼痛症状。故解除卡压,营养神经是本病的治疗手段。

骶管注射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骶管注射可使液体渗透到病变部位,作用于受累的神经根,使神经根周围的炎症消失,水肿消除,神经根的压迫解除。作用原理:利多卡因注射液产生局麻作用,可以阻断炎性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反射、解除肌肉痉挛并修复损伤和降低炎性反应的作用;维生素B12注射液具有营养神经,促进受损神经细胞修复,提高痛阈作用;曲安奈德针剂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性渗出,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抑制组织胺与毒性物质的形成及释放,还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损伤组织病理脂质过氧化反应,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从而减少腰椎管内突出椎间盘与局部组织的粘连和瘢痕形成。上述药物配伍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椎管内硬膜外与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组织和病变纤维环的修复。

综合所述,骶管注射疗法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标签:;  ;  ;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临床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