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律“传送带”模式的阻滞效应及其化解

环境法律“传送带”模式的阻滞效应及其化解

论文摘要

环境法律及其实施具有高密度事前管控、涉多元正当利益衡平以及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等特性,传统的法律"传送带"模式将环境执法机关作为立法机关的附庸,导致了立法对环境执法的有效规范供给不足,法规范所传送的内容受限形成的环境执法僵化,以及立法内容抽离场域而不具有可实现性等阻滞效应。为应对"传送带"模式下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链接不畅、环境法治受限等问题,环境法规范模式需要从立法中心主义逐步向规制中心主义转型,即在环境事项上的权力配置逐步由立法机关主导转向规制机关主导,环境法律规则主要在行政阶段产生并由执法机关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实施,以实现更加灵活和更具适应性的规则生成机制和规制执法机制,同时通过现有的司法体系和社会自我规制力量,为这一转型提供缓和性措施。

论文目录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传送带”模式与环境法特性不兼容
  •   (一) 环境执法是一种“无时不在场的监管”
  •   (二) 环境法涉及对多种正当利益之间的冲突衡平
  •   (三) 环境法具有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征
  • 三、“传送带”模式给环境执法造成的困境
  •   (一) 立法“传送带”对环境执法的规范供给不足
  •   (二) “传送带”模式导致的环境执法僵化
  •   (三) “传送带”模式导致环境立法内容失去执法场域性
  • 四、“传送带”模式阻滞效应之化解
  •   (一) 向规制中心主义的环境立法转型
  •   (二) 规制中心主义下的环境执法样态多样化
  •   (三) 规制中心主义下的其他缓和性措施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胡苑

    关键词: 环境法,传送带模式,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治理

    来源: 政治与法律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重大)“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重大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VSJ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 D922.68

    DO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9.05.011

    页码: 133-144+95

    总页数: 13

    文件大小: 183K

    下载量: 511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环境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J]. 法制博览 2019(23)
    • [2].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0)
    • [3].探讨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和完善[J]. 法制博览 2015(36)
    • [4].农村环境法律文化建设刍议[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5].社会转型时期环境法律治理机制的多元化[J]. 法学评论 2015(02)
    • [6].论环境法律责任机制的重整[J]. 智富时代 2017(05)
    • [7].论环境法律中的过渡性措施[J]. 清华法治论衡 2016(00)
    • [8].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J]. 现代法学 2019(03)
    • [9].以功利主义为视角探析我国环境法律文化[J]. 法制与社会 2016(20)
    • [10].如何对雾霾天气进行环境法律应对——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为视角[J]. 人民论坛 2015(26)
    • [11].环境法律如何“绿化”升级[J]. 中华环境 2015(12)
    • [12].私主体实施环境法律的路径与优化——《环境法私人实施研究》书评[J]. 天津滨海法学 2019(00)
    • [13].浅谈环境标准在环境法律体系中的地位[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01)
    • [14].环境法律政策内部整合理论探讨[J]. 时代法学 2014(04)
    • [15].不确定性在环境法律中的扩展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02)
    • [16].论环境法律文化基本原理[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2(02)
    • [17].论环境法律文化的同质性[J]. 法学评论 2010(02)
    • [18].日本环境法律体系概览[J]. 广东科技 2010(09)
    • [19].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法律体系[J]. 环境教育 2010(09)
    • [20].环境法律政策的绩效分析:一个法经济学的视角[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02)
    • [21].论公众共用物环境法律价值[J]. 营销界 2019(43)
    • [22].浅析我国环境法律演进的动力系统[J]. 法制与经济 2019(06)
    • [23].中国环境法律体系构架简述[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5)
    • [24].抗震救灾中的环境法律问题[J]. 当代经济管理 2009(02)
    • [25].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战略构想[J]. 广东社会科学 2008(02)
    • [26].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5(07)
    • [27].环保考核、官员晋升与环境法律的实施[J].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18(00)
    • [28].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研究[J]. 今日财富 2019(20)
    • [29].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与国家环境法律间关系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 [30].新时期我国环境法律实施机制的现状与完善[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标签:;  ;  ;  ;  ;  

    环境法律“传送带”模式的阻滞效应及其化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