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成聪[1]2004年在《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在西方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中,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高度关注和存在争议的课题。对于是否存在一个有利于公司业绩和行业竞争力提高的股权结构形式,有关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在我国,经济体制经过26年的不断变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整体上是逐步向前迈进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本文选取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叁者之间关系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揭示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公司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不同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和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行业竞争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文章对我国公司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在理论分析中,本文主要依据行业内国有企业的份额将不同行业分为完全政府垄断型、国有企业主导的垄断竞争型、一般竞争型叁种类型。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分别从上述叁种市场中选取叁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性回归,得出如下结论:(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2)公司国有股与业绩之间的关系依行业竞争力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对我国公司制改革和股权结构调整提出五点建议:(1)在目前阶段,上市公司的股权不能太分散,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可以提高股东对公司管理层的监控效率;(2)在对公司行业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基础上,可适度减持其国有股;(3)在市场经济地改革中努力消除不合理的市场进入壁垒,促进行业竞争力地进一步加强;(4)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环境,改善公司治理机制;(5)规范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运作,改善公司业绩的水平。

季姗姗[2]2016年在《中国家族企业股权激励及其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族企业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中一直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企业群体。但与此对应的家族企业同时也具有一些共性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其速生速死的低存活率现象,家族企业一般在创业阶段都会充满着活力,极富竞争力和不断开拓的精神,但在其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企业便会受到家族文化的制约,无法成功的跨越一系列的发展障碍,大多家族企业在其演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有公司股权结构模糊、公司治理结构无效、家族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矛盾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家族企业的延续状况如此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才能成功让家族企业跨越这些家族治理的弊端,让家族企业真正实现基业长青,成为了人们的十分关注的一大问题,家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仅与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会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现阶段有必要明确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与其治理问题的内在联系,并探究如何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研究概述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等;第二章节是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分为叁个模块,其一是概念界定,其二是理论基础,最后是文献综述及本章小结;第叁章节是对正泰电器的业务历程和经营环境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浙江正泰公司简介、业务转型历程以及经营环境的(PEST)分析;第四章节是对浙江正泰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和实施路径进行分析;第五章节是对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主要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其中市场绩效里面又包括行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员工结构变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财务绩效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偿债能力分析,其次是营运能力分析,再次是盈利能力分析,最后是成长能力分析及其与行业的比较;第六章节是结论和建议。综合来看,浙江正泰通过股权激励不断优化自己的股权结构,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直接挂钩,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完美实现了家族企业的成功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目前仍处于迷茫或瓶颈期的家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英海[3]2017年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资金问题不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进一步的突破来巩固行业地位成为企业真正要思考的事情。比如说公司治理结构如何优化、资本结构如何改进、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挖掘以及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战略投资者的概念逐渐兴起。一般来讲,战略投资者自身实力优异,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希望通过参与企业管理来获得长期回报,通常战略投资者的手段便是购买并持有被投资企业的大量股权,由此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来提高企业治理能力,以期获得回报。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以及股权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持股中国企业,在经济上不断加强合作,中国企业引入外国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途径。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如何才能真正成功地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达到壮大企业的初衷,这些已经成为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所以说,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战略投资者对引入企业的绩效改进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青岛海尔引入战略投资者KKR为研究样本,分析青岛海尔引入KKR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并做出客观评价,并且对我国有实力、有机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本文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包括案例研究、比较分析方法以及财务指标法。首先界定了战略投资者的概念及特征,然后界定了企业绩效的定义以及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等财务指标,还有非财务指标方面的行业竞争力、发展前景等,接着以竞争合作理论、协同效应理论和博弈理论为基础,以青岛海尔的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了青岛海尔引入战略投资者KKR的相关情况。案例首先介绍了引入方青岛海尔和战略投资者KKR的情况,深入分析了青岛海尔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机,包括获取发展资金,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破解股权激励难题、提升国际竞争力。案例详细描述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以及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整合,随后本文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节选了青岛海尔官方公布的财务报告(2010—2015年)中的数据,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对比,客观评价变化情况。本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以及从企业现有能力、行业竞争力、企业发展前景等非财务方面评价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效果。通过对比引入前后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引入KKR后企业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相关指标领先行业水平,并且KKR对青岛海尔的现有能力、行业竞争力、发展前景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提升与帮助。所以作者认为青岛海尔引入KKR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深远影响。最后,作者为企业合理引入并全面释放战略投资者的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企业应把握机遇积极引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第二,引入战略投资者要注意双方在文化和资源方面的整合;第叁,通过互相持股强化双方合作。

严楷[4]2012年在《九江正德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代理成本。尽管股权激励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机制在国内外众多企业中广泛推行,然而股权激励效果研究却并未达成一致,非上市公司中,股票的不可流通导致其股票期权研究更具特殊性。基于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九江正德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非上市公司的虚拟股票期权计划及其实施效果。具体而言,本研究首先介绍了股权激励实施背景,面临公司业绩不佳,行业竞争压力较大,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公司决定实施虚拟股票期权计划。然后,笔者对九江正德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方案中的契约要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公司业绩、人力资本和行业竞争力叁个方面衡量了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票期权计划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接着,针对激励效果不佳的现象,笔者结合股权激励领域内的相关理论从股权激励契约要素和股权激励治理环境两个角度对激励进行了解读。契约要素方面,发现案例中存在执行期限短、授予对象及数量设置不合理、激励基金提取较为随意、行权及兑付价格设置过于简单且契约无授予及行权条件等诸多要素使得股票期权成为高级管理层自利的工具;股权激励治理环境的不健全也为股权激励契约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机会,大股东一股独大,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设置不合理;管理层的货币薪酬较低,在职消费水平较高,也并未就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及契约要素的设计进行深入讨论。最后,笔者从股权激励契约要素的设计及股权激励的管理两个方面对股权激励完善提出建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及薪酬结构方面对治理环境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九江正德股权激励效果并为打算实施股权激励的非上市公司提供借鉴。研究发现,股票期权制度不仅可以成为激励管理层的金手铐,也可以为管理层所用;股票期权激励效果与管理层股票期权契约要素的设计及契约的实施相关;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对管理层的制衡影响激励效果,因此治理结构完善是股权激励顺利实施的前提。

姚禄仕[5]2009年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证券市场得以稳步发展的基石,也是投资者、企业、政府部门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中外学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从长期绩效、成长能力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展开,而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现实情况的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系统分析与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较系统地研究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因此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并对中国上市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工作如下:1、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对近10年来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尽管经营能力有所加强,但整体盈利能力却呈现下降趋势,偿债能力较差,成长性不高。此外,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两类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归纳为宏观经济环境、政策、产业结构和政府行为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治理机制、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品牌战略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2、研究了内外部因素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完整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外部因素的定性分析认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段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不当的政府行为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运用对比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内部因素,认为上市公司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优化资本结构、避免盲目多元化,努力通过创新、品牌战略和企业文化打造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内部资源”、“能力水平”和“发展环境”为基本要素构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3、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本文运用AHP法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层次内部的相对权重,建立了基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数(SDI)”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此外,分别对随机选取的样本公司运用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样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该模型的实用性。通过构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能够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提供一个有益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进而帮助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助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识别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4、总结研究结论,提出中国上市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从宏观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二个方面表述。上市公司的融资、运营、投资、分配均处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中,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状况紧密相连;上市公司内部因素中,公司治理缺陷、资本结构失衡、投资经营盲目多元化、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制约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等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卞琳琳[6]2009年在《公司治理与竞争力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开放股市以来,短短十余年时间,中国股市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因为脱胎于传统体制,产生于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上市公司身上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高。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面向国际开放,中国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已是其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很有研究的必要。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协调企业中相关要素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契约的总和,它的完善不仅有助于吸收高质量的经济资源,而且有利于引导这些资源向最优方向配置,从短期来看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长期来看,无疑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纵观国内现有的文献,从改善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试图做出这方面的努力,旨在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为此,本文以公司治理与竞争力领域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先导,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2004-2006年中国沪深两市101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目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为公司治理与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了竞争力和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基本研究理论,然后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叁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竞争力的关系,为下文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第叁章首先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竞争力评价方法,然后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性、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适量性五个原则,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规模、增长、效率叁个方面,选择了九个指标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的全部指标均可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得,力图使更多的人能够在花费较少精力的前提下,对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运用第叁章提出的评价体系,本文在第四章中对2004-2006年度中国1015家上市公司竞争力情况进行了评分。评分之前,本文首先将这1015家上市公司的每一指标用标准离差法进行了分行业标准化处理,由此得出的各指标的标准值均带有了行业信息,即都是经过行业平均值调整后的数值,反映了企业相对竞争优势的强弱,因此,将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标准值直接进行排序具有科学的比较意义。总体来看,2004-2006年度,1015家上市公司多数评价指标呈上升趋势,企业竞争力逐渐上升;具体数值上,叁年竞争力平均得分名列前茅的行业是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和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排在最末位的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从地区视角来看,竞争力比较强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是山东、北京、云南和江苏等,比较弱的则是西藏、宁夏、青海,和陕西等。从第五章到第七章是计量分析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五章主要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流通性叁个方面,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竞争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适度的股权集中是必要的,盲目地追求股权分散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股权的过度集中会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以及公司治理的过度强化,中国上市公司离不开适度的股权制衡。今后,中国上市公司应继续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不能因目前上市公司出现的大股东不规范甚至恶意行为而因噎废食,矫枉过正,简单而人为地强制股权分散;国有股对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国有股比例独大或独小并没有对公司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相反,适度混合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竞争力是最不利的。因此,在现阶段中国的现实国情下,没有必要盲目地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一拥而上地变国有控股企业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应冷静持有国有股,等待市场时机的成熟。在我国目前既缺乏法律保护,又不能很快出现私人大股东的情况下,国有股权带来的政府监督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制约的次优选择;股权的流通与否并未对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产生显着影响,这和流通股比例较低、流通股股东构成,以及流通股股东的持股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过低问题已经导致了证券市场的功能畸形,集中反映在股价不能充分反映上市公司竞争力。从长远看,应逐步提高流通股比例,有步骤地减少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最终使得所有的股权都能够流通,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股对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积极作用。第六章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置、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会议频率四个方面,探讨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竞争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股东大会已蜕变为“大股东会”,监事会形同虚设的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分任尤为重要。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响应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在中国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推进两职分离工作;管理层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尽管具有良好的意图,但其效果在短时期内显然尚未体现,这和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完善有相当大的关系。今后,我们应该从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确保独立董事具备相应的任职能力、确保独立董事具备相应的权力叁个方面着手,逐步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对一个特定的企业来说,应该存在一个最优的董事会规模,在这个最优规模尚未达到之前,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规模显着正相关,在董事会规模超过这一规模之后,公司竞争力会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应该谨慎选择这个规模,以使其竞争力最大化;在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董事会召开的次数往往较少,而当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时,董事会的活动往往会忽然频繁,以对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因此成为了公司竞争力下降的迹象之一。为了改进董事会会议,充分发挥其作用,公司应提前向董事呈报有关的常规资料和对关键问题的分析,以便董事为会议做好准备,在董事会会议上,大部分时间应该主要集中在新的决策、战略和政策的讨论上,而不仅仅是考核历史业绩。除了管理层的发言外,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另外,从国外经验来看,在董事会下设立常设委员会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它们可以有效的促进董事会行为的规范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董事会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七章主要从高管薪酬、高管持股比例两个方面,探讨了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竞争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和其高管薪酬之间,确实存在着显着的正向联系,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正面影响,以努力提高其竞争力。这就需要中国上市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公司和经理的报酬-绩效契约。我们认为,本文所提出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作为衡量企业表现的依据;由于现阶段经营者防御效应在中国并未体现,发生作用的主要是利益一致性效应,所以上市公司应充分重视股权激励在管理层报酬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合理有效地进一步提高管理层人员的激励性持股比例。为此,我们应该加强立法、完善法规,同时加强对股权激励股份的管理。第八章在全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从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文章的最后,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贾红娟[7]2017年在《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改善企业所面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之后出现的代理问题。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由于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我国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采用了股权激励的企业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上海家化为例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以及股权激励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然后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为依据,对上海家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从企业业绩方面的直接效果和其他方面的间接效果来分析本文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直接效果即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企业业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间接效果即从人力资本的改善和科研创新状况的提高来分析;影响因素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两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激励效果,但是也存在失效之处。积极效果为表现为产权性质的转变、行业的激烈竞争及股权激励方案较为合理的设计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并改善了员工的专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了新项目以及专利的开发数量。失效之处表现为董事会结构逐渐趋向不稳定性给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带来了不利影响,实施股权激励期间,公司营运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善,同时发展能力虽然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是不太稳定;另一方面,2015年业绩考核条件设置过高,使得2015年第一期激励方案解锁失败,这也将对员工的积极性带来影响。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并提高股权激励方案的科学性,确保股权激励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上海家化及其他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提供借鉴。

石春梅[8]2006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崭露头角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在前进中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绩效欠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其原因与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决定的低效运作的公司治理有很大关系。本文首先概括阐述了股权结构理论,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并最终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是本文的叙述重点,笔者详细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的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以2003年至2005年具有不同竞争态势的3个行业中的22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公司价值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集中度为解释变量,并选取了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和成长能力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时通过股权集中度的CR_1,CR_(10),H_(10)指数、Z指数进行统计性描述、并采用股权集中度指标与公司价值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突出表现是股权相对集中于第一大股东、高度集中于前十大股东。(2)总样本面板数据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现U型函数关系。(3)不同的行业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呈现较大的差异性。(4)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价值呈现叁次曲线关系,各行业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则呈现差异性。最后文章针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的建议和对策:根据行业特点保持股权结构的适度集中;鼓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大力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股权制衡;规范资本市场,建设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环境。

徐晖[9]2009年在《专卖体制下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烟草产业是指从事烟草种植、加工、卷烟生产、销售、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领域。我国的烟草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多个世界第一:烟叶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烟叶收购量世界第一、卷烟产量世界第一、卷烟消费量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同时烟草行业实现税利也位居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前列。可以说,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在烟草产业中,专门从事卷烟制造业务的企业称为卷烟工业企业,从事烟叶的种植收购,以及卷烟批发业务的企业称为卷烟商业企业。卷烟工业企业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它们直接担负着技术创新,品牌发展,面对国际烟草巨头的竞争以及承担走向国际市场的使命来看,卷烟工业企业都是整个烟草产业的核心组成,卷烟工业的强盛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烟草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与我国烟草大国的地位是非常不匹配的。烟草专卖体制是卷烟工业集团经营的制度环境。因此,研究专卖体制下卷烟工业集团的财务战略,提高卷烟工业集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依据与研究问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政府管制及财务战略的文献综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文的逻辑结构,论文的创新与局限性等。第一部分对卷烟工业集团的外部环境做了分析。在中国,烟草工业是处于严格的专卖制度管理下的行业,研究卷烟工业集团的财务战略,就必然要对烟草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透彻深入的了解。本章首先对中国烟草行业组织管理体系沿革做了回顾和政策解读,并进而分析了中国烟草产业的现状。以期在此基础上卷烟工业集团的财务战略能有一个明确科学的制定和分析起点。通过回顾烟草行业组织管理体制沿革的过程我们发现:中国烟草行业组织管理体系的沿革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主导下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就决定了烟草行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维护专卖体制下的改革。同时也必须看到,改革的方向是专卖体制下市场取向的改革,各种改革政策和措施都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以提高烟草行业的市场化水平,推动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上的优化配置。通过一系列市场取向的改革措施,改革初见成效,烟草工业集团的市场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得到了提高,几大卷烟工业集团初见雏形,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为烟草工业在新的起跑线上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本文用结构、行为、绩效(简称SCP)分析框架对烟草产业的现状作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目前烟草产业经过近几年改革,市场集中度虽然有了一些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从市场绩效来讲,走的仍然是粗放经营的老路子,竞争力与国际烟草巨头相比有很大差距。第二部分提出了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本文认为,对于卷烟工业集团而言,应当把提升竞争力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主要是由于竞争力目标是从更高的战略层面上、以更长远的眼光来控制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过程与结果的,这比资金成本最小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票市价最大化等目标更具可持续性。且中国烟草工业集团在资产关系上的国有独资形式及行政上的专卖专营的体制决定了提升竞争力是最为适合的目标。第叁部分在明确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竞争力的企业财务战略决策,分别阐述了在卷烟工业集团实施总成本领先、标歧立异、目标集聚战略的路径以及相关的优势和风险分析。第四部分从公司治理、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管理叁个方面详述了在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实施。公司治理模式是财务战略实施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证。分析了专卖体制下卷烟工业集团公司治理的特征,指出了卷烟工业集团的公司治理存在股权单一、高层管理人员行政化、代理成本过高、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弱化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措施。卷烟工业集团的价值链分析是挖掘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文章在回顾价值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卷烟工业企业的价值链,提出了优化价值链的措施。战略成本管理为从财务和竞争优势角度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连接财务战略管理与提升企业竞争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解析战略成本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对战略成本动因做了分析,分别阐述了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论述了成本动因分析在卷烟工业集团的应用,分析了卷烟工业集团规模扩张、纵向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以及内部价值链优化的具体做法。最后,提出了构建卷烟工业集团战略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并提出了具体的手段和措施。第五部分为财务战略实施的控制与评价。这部分从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建立、战略性的预算管理、以及财务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叁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核算系统,克服传统核算方式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了集成管理方式下财务核算的特点,并对集成管理方式下财务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做了阐述。在预算管理方面,提出从连接战略和执行的工具角度来看待卷烟工业集团的预算管理,对战略性的预算管理方法做了阐述,并对卷烟工业集团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几个关键部门的预算管理做了研究和阐述。在财务战略的绩效评价部分,指出应采用综合绩效评价模式,通过平衡计分卡对财务战略作出综合评价,阐述了在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以及学习和成长方面对财务战略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第六部分分析了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前景以及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动态优化。首先分析了烟草专卖制度的存废之争,通过取消烟草专卖制度前提与我国烟草行业现实状况的比较,指出我国目前取消烟草专卖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并在专卖体制的制度框架内,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最终取消烟草专卖制度做好准备。文章还论述了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途径。在财务战略的动态调整方面,阐述了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财务战略动态优化的原则和途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选题上,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行业,又是一个重要行业。其特殊体现在它产品的特殊性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其重要性体现在对财政的贡献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烟草大国的地位。烟草工业企业作为这么一个行业的核心行为主体,迄今我国还没有博士论文从企业角度对卷烟工业集团的财务战略作出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2.卷烟工业集团的产量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战略成本动因,本文总结和分析了专卖体制下卷烟工业集团实现规模扩张的途径。3.搭建了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循环的分析框架和实践指南。从环境分析入手,分别对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财务战略的决策、实施、控制、评价以及动态优化等财务战略管理各个环节作了理论阐述和实践指导。4.此外,本文还对2003年以来烟草行业改革脉络做了剖析,指出这次改革是在维护专卖制度前提下市场取向的改革,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成效显着。从内部价值链优化角度,指出品牌维护是技术中心而非营销中心的职责,在财务资源的配置上要向有利于品牌维护和研发的项目倾斜。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上,提出预算是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和联结战略执行的工具,同时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张丽丽[10]2009年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理论上来说,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激励与监督、外部接管和代理权竞争等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公司绩效。从已有实证结果看,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没有明确一致的结论。本文试图在现有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特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这一课题,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评价,界定概念,分析机理,在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基础上提出股权结构对于公司绩效的传导机制,以行业因素为切入点,区分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差异,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叁大行业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至2008年为研究窗口,选取每股收益为公司绩效指标,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个人股比例为股权构成指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为股权集中度指标,以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成长能力为控制变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从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在垄断性行业,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在竞争性行业,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无显着相关性;(2)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3)个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4)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在对实证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目标模式及其具体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 成聪. 武汉大学. 2004

[2]. 中国家族企业股权激励及其治理问题研究[D]. 季姗姗. 苏州大学. 2016

[3]. 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D]. 王英海.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4]. 九江正德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分析[D]. 严楷.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5].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 姚禄仕.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6]. 公司治理与竞争力的关系[D]. 卞琳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7].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贾红娟. 兰州财经大学. 2017

[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D]. 石春梅. 江苏大学. 2006

[9]. 专卖体制下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D]. 徐晖.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1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 张丽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  

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及行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