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世纪世界机电产品市场

迈向新世纪世界机电产品市场

一、走向新世纪的世界机电产品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努力(Nuric)[1](2016)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出口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也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外贸易结构作为两国贸易状况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反映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反映两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自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不断发展。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研究中哈两国的贸易结构,可以了解中哈两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为两国的贸易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结构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综述,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是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一般统计分析和指数分析,然后找出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五部分是实证部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哈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六部分是对策建议,通过整篇文章对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的研究,根据所得出的结论,为优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未来的贸易结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毕燕茹[2](2010)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通过贸易、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不仅拓展了一国产业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一国产业结构演进日益受到国际分工和他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刻影响,国家间产业结构演进形成客观互动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演进趋势。在经济区域化主流发展态势下,产业结构国际化更多表现为国际区域化特征。随着国家间产业结构互动程度的深入,国与国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关系,最终形成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整体演进,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中国是开放的大国,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产业结构国际化演进背景下,应突破以往以民族国家为立场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思维定势,立足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演进的视角,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地缘经济战略联系在一起,扩大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范围。在实践中表现为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东向的东盟、亚太经济组织等,西向的上海合作组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大框架下进行的,除土库曼斯坦外中亚国家都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如地理相邻,经济结构强烈的互补,双方开展合作的良好意愿等,但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尚未展开。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即中国长期向中亚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从中亚国家进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这种贸易失衡已经引起中亚国家心理失衡;二是中国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新疆的综合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尤其是产业竞争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经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将带动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区域内产业重新整合,各国(地区)都必将以不同方式和比较优势参与这一进程,谁掌握了产业整合的先机,谁就将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显然中国应该力争掌握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产业整合的主导权。本文正是基于产业结构演进国际化互动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进行研究,通过加强双边的产业联系,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产业合作定义、合作机制、内容进行了界定。产业合作是三次产业的全面合作,产业合作需借助贸易、投资、金融等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实现。本文主体内容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第一通过对中亚国家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具有梯度差异和强烈互补性,具备开展产业合作的动力和物质基础;第二,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合作的研究分析,得出各种机制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贸易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产业合作形式;第三从三次产业层次,梳理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已有产业合作的实践,并对其进行评价。中国与中亚国家三次产业合作都已经起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合作的深度、合作领域亟待拓展。最后本文在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实践和互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目前深化产业合作思路:宏观上要畅通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即贸易自由化、投资扩大化;中观上梳理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契合点,以拓宽双边产业合作的领域;微观上提出企业参与产业合作的思路。在分析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特点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推进路径:以哈萨克斯坦为产业合作突破口,将中国新疆作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重要落脚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筑中国东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的产业转移雁行模式。最终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使中国的专业化生产在中亚国家区域内若干层次上展开,形成良性互动中的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提高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区域产业合作的互利共赢。

车文娇[3](2009)在《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外经济关系始终都是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力量,同时它也是—国/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和工具,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表现的更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欧盟是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现今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欧洲发展呈现出以欧盟为核心的同心环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对外经济关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丝绸之路就已经贯穿欧亚大陆,成为连接中欧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纽带。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汉帝国、蒙古帝国的相继崩溃,欧亚大陆间的陆上贸易遭到破坏,中欧贸易往来近乎断绝。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大陆战争不断,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且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对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剥削和掠夺。冷战期间,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中国和欧共体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尽管受到了制约,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90年代初,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中欧经贸关系在90年代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利益的推动之下,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目前,欧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欧盟是中国第五大投资来源地;欧盟还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研究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一是运用历史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总结归纳各个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各个时期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二是在分析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时,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本文研究的中欧经贸关系是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之间的经贸关系(本文中的中欧均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本文重点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由于篇幅有限,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欧贸易关系和相互间的投资关系。全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四个部分。第二章为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本章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冷战以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的经贸往来,然后重点对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考察。尝试把中欧同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基本处于冰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欧贸易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欧贸易持续增长,欧共体对华投资、中欧科技合作起步,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然后,逐一地对各个阶段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尽管中欧经贸关系在冷战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欧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双边关系具有“从属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关系的派生性”,双边经贸关系只能从属于东西方对峙和冷战总战略,在中美关系恶化、欧美关系密切、美苏关系恶化时陷入低谷,在中苏关系决裂、中美关系改善时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并没有加深双方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也没有更多地激发出双方追逐共同经济利益的热情,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第三章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本章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回顾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进入90年代,为了摆脱盟内经济停滞的局面,欧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带动盟内经济复苏。而这一时期,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改善的贸易投资环境使得欧盟迅速对其亚洲、中国政策做出了战略调整。中国对外战略也在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得中国认识到与欧盟存在着诸多的共识或共同利益。中欧各自的政策调整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保障。而且,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也为双边经贸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不仅如此,总体上说90年代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也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对外关系时首要的考虑因素,这使得欧盟在处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倾向于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不升级、不扩大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上述几个因素共同推动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仍然强调“通过接近促使变化”的政策,并不时地利用台湾、西藏问题向中国发难,这些都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四章为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本章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回顾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总结、归纳了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相互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置于国际大舞台之上。中欧双方只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才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与此同时,“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单边与多边的争论。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使中欧之间形成了战略利益的更多重合与认同。而且,随着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近年来中欧双方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内挖掘出了诸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在此背景下,中欧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大大提高。另外,中国入世也成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欧元的正式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为欧盟对华投资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东扩也对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1世纪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绩。但是,一些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有所凸显。如人权问题仍不时地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迟迟不能解除、欧盟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欧伙伴合作协定难以成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权因素的掣肘。东扩对欧盟对华投资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东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欧盟老成员国的对华投资,中欧贸易投资不平衡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欧盟首份对华经贸政策态度强硬、对华要价偏高,增加了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削弱了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待遇,加强了对华反倾销调查,设置了诸多技术性壁垒,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而且,近年来欧美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时较为明显的联手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欧在双边经贸问题上谈判、协调的空间。最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如中欧贸易失衡加剧;欧盟对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增幅有限;欧盟拒绝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拒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欧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问题上分歧扩大等。第五章为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在前几个章节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欧贸易关系、相互投资关系、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九大建议。

闫亚娟[4](2009)在《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状况。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深入,哈萨克斯坦经济快速发展,经贸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两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贸易额稳步增长。但在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长期存在而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贸易结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低附加值商品在双边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大,而高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相对较小。虽然形成这种贸易结构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是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继续攀升,各大国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激烈争夺,中哈两国单纯依靠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贸易方式必将发生改变。中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状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中哈进出口贸易不平衡也会越发明显。笔者正是基于这种经济现象展开分析的。首先,在对贸易结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中哈双边贸易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对2002-2007年中哈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选用了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指标对中哈两国间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对哈的贸易依赖性不强,哈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很高;两国的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非常符合要素禀赋模型。其次,从贸易主体结构、贸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哈双边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对中哈贸易的顺利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再次,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结构发展的各种因素。指出国际环境、中哈两国国内环境的变化都促使中哈贸易结构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而中亚内部及与俄罗斯和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西方发达国家及哈周边国家对哈市场的激烈争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哈经济滑坡,这些都将对中哈贸易形成制约。最后,利用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毗邻的地缘优势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中哈贸易结构优化应该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对其进行拓展和创新,把先天比较优势和后创比较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产品在出口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又要创造和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达到中哈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目的。

周美[5](2008)在《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顺利,无论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还必须看到当前的中欧关系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这其中美国因素无疑是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欧关系的影响。本文以欧盟对华武器禁售令和伽利略计划为例,通过分析影响中欧关系的美国因素,分析中欧、中美以及欧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战略利益,权衡中美欧三边关系,以期找到中欧关系的新的出口,使中美欧三边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陆继峰[6](2004)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计算和模型的应用,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多年来东盟一直保持着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而目前中国也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同时政治上的良好稳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了满足双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中国和东盟领导人达成了“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意义重大,必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双边贸易、商品结构、投资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还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积极务实,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能为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动力。而且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不排斥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是封闭式、排他性集团。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1、引言;2、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现状;4、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也即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分析。

白明[7](2000)在《走向新世纪的世界机电产品市场》文中研究指明去年,本文作者曾在本刊撰文指出: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机电产品市场走势发生分化,呈现出“东弱西强”的格局。一年过去了,随着亚洲各国经济明显复苏,世界经济发展再现活力,世界机电产品市场的表现也自然好于上一年,那么未来机电产品市场的行情到底如何?请看本文作者如是说。

陈其钢[8](2007)在《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现实要求。地处亚洲腹地的哈萨克斯坦,自冷战后,在国际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引起东西方世界的高度重视,哈萨克斯坦的稳定关系到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分析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生产结构的构成,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相对比较优势及由经济差异导致的互补性和国际分工型态,研究中国新疆如何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形成稳定成熟的贸易关系,谋求互利的区域分工地位,实现“东联西出、西来东进”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战略。论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由于自然禀赋、地域人文及体制的不同,所产生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进而探讨区域合作的空间和贸易发展的模式。应用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梯度转移理论对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对新疆外向型企业实地深入调研,找到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和最佳的合作方式,同时以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分工型态和经贸政策的选择。研究表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资源状况、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同构性,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经贸合作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新疆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区与哈萨克斯坦相比,在政治、行政、经济领域以及对资源的内部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上权力不对称,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通过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中国利用区域的地缘政治优势,强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发挥新疆地缘经济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优化,技术的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从而带动新疆经济整体向前发展。研究成果可为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进行区域合作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

杨红[9](2007)在《世纪之交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应对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欧(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时值21世纪的今天,欧盟正通过奉行“积极的多边主义”,力求扮演“全球性角色”,发挥全球性作用;中国则是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作用。中欧没有地缘政治冲突,并且具有中美和中日所不具备的先天条件,即没有或者说较少受到政治和感情因素的困扰。但是中欧在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利益、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中欧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的根源。中国应确立更加积极有效的对欧战略,制定更具现实指导意义的对欧政策,使我国在对欧外交中处于主动地位,以确保中欧关系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正视中欧关系现存的问题,剖析其成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战略,对指导我国的对欧外交和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共党史、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多学科、多视角,就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就世纪之交中欧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政治互信问题、贸易争端问题、军售禁令问题、人权问题等。第二部分,主要就导致中欧之间产生上述问题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第三部分,在探讨我国总体对欧应对战略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四个方面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战略,以确保新世纪我国对欧外交的主动性。本文撰写的宗旨是:通过对世纪之交中欧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国应对战略的系统探讨,力求弥补该问题研究之不足,为我国制定对欧外交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欧关系和平、稳定和健康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朱彦恒[10](2006)在《基于系统理论的开发区产业演进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发展中国家间对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竞争加剧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寻求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律的理论支撑以指导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开发区独特的地理空间属性以及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定位使应用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很难给出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律的全面科学解释。而系统理论恰恰能够打破这些局限,成为本研究所选择的主要理论工具。本研究试图以系统科学为视角,通过对开发区产业系统构成、系统演化机理以及系统演化路径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律分析的全新理论框架。本文认为,系统内主体是构成开发区产业系统的基本单元。按照主体属性的不同,系统主体可分为企业主体和社会主体。企业主体是指开发区内的各种企业,而社会主体主要指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医院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企业主体表现出突出的经济属性,而社会主体强调的是社会功能。从系统分工来看,社会主体是为企业主体服务的,企业主体是为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服务的。企业主体和社会主体在系统内既有分工,又存在强弱不同的联系,从而构成了网状的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主要由四方面因素构成:即政策法律环境、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人力资源供给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系统环境是系统主体成长的“土壤”,与主体发育状况以及主体间通过相互作用进行系统演化都是紧密相关的。在开放的环境下发展的开发区产业系统,其演化过程受到两种机制的作用,本文把他们分别定义为系统内部协同机制和系统外部耦合机制。系统内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激发主体间产生协同作用的内因,而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推动是系统主体协同行为执行的外因。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系统主体间的协同作用使新的结构在系统中不断涌现并使系统达到阶段性的有序。系统外部耦合机制又可分为系统前向耦合和系统后向耦合。前向耦合实现的是系统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间的耦合,而后向耦合实现的是系统与本土产业间的耦合。前向耦合通过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开发区营造的系统环境之间实现对位来完成,而后向耦合通过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从而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来实现。前向耦合与后向耦合间是相互关联的,前向耦合是实现后向耦合的前提,而后向耦合对前向耦合有强化和促进作用,本文把这种联系称为“齿轮啮合”效应。在系统内部协同和外部耦合机制的作用下,开发区产业系统不断演化。受哈肯对生物系统进化问题的研究启发,本文把支配开发区产业系统演化方向的序参量确定为“系统内表现出更优竞争能力的企业类型”。在系统序参量的支配作用下,开发区产

二、走向新世纪的世界机电产品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向新世纪的世界机电产品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绝对优势理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要素禀赋理论
    2.4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5 产业内贸易理论
    2.6 竞争优势理论
3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及问题
    3.1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3.1.1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的一般统计分析
        3.1.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的指数分析
    3.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3.2.1 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3.2.2 出口结构较为单一,存在外贸安全隐患
        3.2.3 产业内贸易较少,产业间贸易较多
        3.2.4 关税同盟对中国对哈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
4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4.1 比较优势
    4.2 产业特征
    4.3 科技状况
    4.4 教育投入状况
    4.5 外商直接投资
5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5.1.1 变量的选取
        5.1.2 模型的建立
    5.2 单位根检验
    5.3 回归分析
6 优化中对哈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中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国企业对哈方贸易合作的意识
    6.2 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境内外加工贸易
    6.3 优化贸易结构
    6.4 扩大贸易和投资力度
    6.5 加强互联互通建设
    6.6 加强边境口岸建设,为中哈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2)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有关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 国内关于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二) 国外关于中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要素禀赋互补性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产业结构互补性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具有良好外部条件
    四、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创新和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创新和难点
    
(四) 研究内容
第二节 区域产业合作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国际区域产业合作
    二、国际区域产业合作的互动机制
    
(一) 国际贸易
    
(二) 国际投资
    
(三) 国际金融
    三、国际产业合作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及互补性分析
第一节 中亚五国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二、吉尔吉斯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吉尔吉斯斯坦产业发展
    
(三) 吉尔吉斯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三、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四、乌兹别克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乌兹别克斯坦产业发展
    
(三) 乌兹别克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五、土库曼斯坦产业发展及结构演进
    
(一) 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战略
    
(二) 土库曼斯坦产业发展
    
(三) 土库曼斯坦产业结构演进
    六、中亚五国独立后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互补性分析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梯度差距
    
(一) 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产出结构比较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对比分析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互补性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一:贸易合作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整体贸易情况
    二、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情况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
    
(二)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
    
(三)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贸易
    
(四)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贸易
    
(五)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一) 贸易结合度分析
    
(二)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三) 贸易互补性分析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二:投资合作
    一、中亚国家吸引外资特点
    
(一) 外资来源国
    
(二) 投资领域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状况
    
(一) 中国在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
    
(二) 中国在中亚的间接投资
    
(三) 中亚国家对我国的投资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互动机制之三:金融合作
    一、中亚国家金融业发展概况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
    
(一)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多边合作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双边合作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特点
    四、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实践与评价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一产业合作
    一、中亚五国农业概况
    
(一) 中亚五国农业概况
    
(二) 中亚五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概述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棉花贸易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技术与项目合作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二产业合作
    一、中亚国家独立初与中国第二产业的合作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一)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二) 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
    
(三)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第三产业合作
    一、我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
    
(一) 中亚各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现状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业合作评价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合作
    
(一) 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的机制建设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水平评价
    
(五)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的前景
    三、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因素分析
    一、大国对中亚市场争夺
    二、中亚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环境
    
(一) 中亚国家经济实力
    
(二) 中亚国家经济环境
    三、中亚国家复杂心态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中国与中亚产业合作推进路径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战略突破点——哈萨克斯坦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中战略承接地—中国新疆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思路
    
(一) 完善产业合作互动机制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契合点
    
(三) 企业参与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思路
    三、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相似性
    
(二) 中国新疆工业产品出口能力分析
    
(三)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竞争力比较
    四、构筑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雁行模式
    
(一) 雁行模式的实现前提
    
(二) 雁行模式的构筑方式 后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
    1.4 创新与不足
2 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
    2.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2.2 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经贸关系的发展
        2.2.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
        2.2.2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2.2.3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2.3 小结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
    3.1 背景
        3.1.1 国际经济背景
        3.1.2 国际政治背景
        3.1.3 欧洲一体化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3.1.4 中国经济改革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3.2 发展概况
        3.2.1 中欧贸易概况
        3.2.2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概况
        3.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
    3.3 特点
        3.3.1 中国对欧盟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3.3.2 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3.3.3 中欧在对方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对称
        3.3.4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领域扩大,区位选择有所变化
        3.3.5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平均金额较高,技术含量较高
        3.3.6 中欧科技合作步入机制化发展轨道
    3.4 影响因素分析
        3.4.1 互补性强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3.4.2 欧盟对亚洲、中国战略的调整
        3.4.3 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3.4.4 中欧高层政治对话机制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保证
        3.4.5 欧盟在意识形态、人权问题上的积极转变
        3.4.6 欧洲一体化发展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3.4.7 中国台湾、西藏问题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
    3.5 小结
4 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
    4.1 背景
        4.1.1 国际经济背景
        4.1.2 国际政治背景
        4.1.3 欧盟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
        4.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2 发展概况
        4.2.1 中欧贸易概况
        4.2.2 中欧相互直接投资概况
        4.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
    4.3 特点
        4.3.1 中欧商品贸易失衡
        4.3.2 中欧商品贸易结构改善
        4.3.3 中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4.3.4 中欧贸易摩擦加剧
        4.3.5 服务业成为欧盟在华投资的新热点
        4.3.6 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初步发展
        4.3.7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起步
        4.3.8 中欧科技合作在战略性项目上实现突破
    4.4. 影响因素分析
        4.4.1 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4.4.2 中欧战略利益的重合与认同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4.4.3 制度性框架的完善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制度保证
        4.4.4 中国入世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
        4.4.5 欧元正式流通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4.4.6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4.4.7 美国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4.4.8 欧盟最新对华经贸政策文件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4.4.9 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
    4.5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4.5.1 贸易失衡问题
        4.5.2 欧盟对华投资存在的问题
        4.5.3 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4.5.4 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问题
    4.6 小结
5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
    5.1 发展趋势
        5.1.1 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
        5.1.2 中欧相互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
        5.1.3 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
    5.2 中国的对策建议
        5.2.1 尽快构筑对欧盟经贸政策的总体框架
        5.2.2 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扩大政治认同
        5.2.3 积极缓解贸易失衡局面
        5.2.4 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应对贸易摩擦
        5.2.5 熟练运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利益
        5.2.6 建立扶持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
        5.2.7 进一步优化国内投资环境
        5.2.8 为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提供政策、信息支持
        5.2.9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贸易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外关于中哈经贸关系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中哈双边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
    2.1 中哈双边贸易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2.1.1 中哈两国领导人关注双边贸易合作的历程
        2.1.2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创建历程
    2.2 中哈双边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
        2.2.1 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
        2.2.2 中国新疆对哈贸易在双边贸易总额中占有很大比例
3 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3.1 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
        3.1.1 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3.1.2 双边贸易主体结构的变化
        3.1.3 双边贸易方式结构的变化
        3.1.4 相关结论
    3.2 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的指数分析
        3.2.1 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3.2.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3.2.3 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3.2.4 相关结论
4 当前中哈双边贸易结构表现出的问题
    4.1 双边贸易合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4.2 双边贸易合作主体结构层次不高
    4.3 双边贸易合作地域结构相当有限
    4.4 双边贸易合作结算方式渠道不畅
    4.5 双边贸易合作市场运行尚不规范
5 影响中哈双边贸易结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5.1 促进中哈双边贸易结构发展的积极因素
        5.1.1 国际环境的变化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5.1.2 哈国国内环境的变化为双边贸易结构优化提供了基本前提
        5.1.3 中国国内环境的变化为双边贸易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保证
        5.1.4 中哈两国贸易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5.2 中哈双边贸易结构发展的制约因素
        5.2.1 中国对发展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关系认识滞后
        5.2.2 哈萨克斯坦与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5.2.3 西方发达国家及哈周边国家对哈市场的激烈争夺
        5.2.4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哈贸易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6 优化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6.1.1 结合西部大开发,制定有效的外贸政策
        6.1.2 加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6.1.3 加快口岸建设,提高国际货运能力
        6.1.4 加快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领域应用
        6.1.5 注重调查研究,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6.2 实施企业创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6.2.1 从中低档消费品市场开始,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
        6.2.2 引导民间企业正轨化,组建面向哈国市场的大型跨国公司
        6.2.3 依托新疆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境内外加工贸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1 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1.1 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
        1.1.2 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
    1.2 当前中欧关系发展中的问题与障碍
        1.2.1 经济贸易摩擦加剧
        1.2.2 政治分歧增加
第二章 中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2.1 美国因素的内涵和外延
        2.1.1 美国因素与美欧特殊关系
        2.1.2 美国因素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2.2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与美国因素
        2.2.1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与巴黎统筹委员会
        2.2.2 欧盟解禁与美国因素
        2.2.3 中国在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令上的态度
        2.2.4 解禁考验欧盟的智慧和勇气
    2.3 伽利略计划与中欧关系
        2.3.1 伽利略计划
        2.3.2 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
        2.3.3 美国对中欧合作伽利略计划的态度
    2.4 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
        2.4.1 中美欧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共同利益不断增加
        2.4.2 安全领域共同利益和矛盾并存
        2.4.3 人权问题及台湾问题上矛盾尖锐
第三章 21世纪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策略
    3.1 深化了解,加强合作
    3.2 增加中美欧三边良性互动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1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概况
    2.2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3 我国目前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2.4 小结
3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
    3.1 迅速发展的双边经贸关系
    3.2 中国与东盟当前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4 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前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4.1 各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考虑
    4.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4.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不利因素
5 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关系前景的实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
    5.1 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
    5.2 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投资的影响
    5.3 对中国与东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5.4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5.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7 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2.1 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内容
    2.2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与格局
    2.3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概况
    3.1 新疆基本情况
    3.2 哈萨克斯坦概况
    3.3 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的关系发展现状
第四章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条件分析
    4.1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自然资源对比分析
    4.2 哈萨克斯坦社会政治形势分析
    4.3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济条件分析
第五章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相对比较优势分析
    5.1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各产业间相对比较优势
    5.2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相对比较优势对区域间贸易的影响
    5.3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贸易结构关系
    5.4 双边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类型转换的可能性分析
第六章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差异性及国际分工型态
    6.1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差异与经济互补性
    6.2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工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分析
    6.3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分工的趋势分析
    6.4 中国及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分工型态
第七章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领域
    7.1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7.2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
    7.3 新疆参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
第八章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8.1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8.2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世纪之交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应对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世纪之交中欧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中欧缺乏政治互信问题
    (二) 中欧贸易争端问题
    (三) 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
    (四) 中欧人权分歧问题
二、世纪之交中欧关系产生问题的成因
    (一) 历史原因
    (二) 现实原因
    (三) 根本原因
三、世纪之交解决中欧关系存在问题的战略思考
    (一) 关于加强中欧政治互信的战略思考
    (二) 关于妥善解决中欧贸易争端问题的战略思考
    (三) 关于彻底解除欧盟对华军售禁令问题的战略思考
    (四) 关于最终解决中欧人权分歧问题的战略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系统理论的开发区产业演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及本研究理论基础
    2.1 开发区相关研究
    2.2 传统的产业发展研究视角
    2.3 系统理论的研究视角
    2.4 本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 开发区产业系统演化机理
    3.1 开发区产业系统架构和特征
    3.2 开发区产业系统内部协同机制
    3.3 开发区产业系统外部耦合机制
第四章 开发区产业系统演化过程分析及实证
    4.1 开发区产业系统序参量确定及系统演化方向
    4.2 开发区产业系统演化微观过程分析
    4.3 开发区产业系统演化案例剖析—以北京开发区为例
第五章 全国开发区产业系统发展评价
    5.1 全国开发区产业系统主体和环境发展评价
    5.2 全国开发区产业系统内部协同与外部耦合效应总体评价
第六章 开发区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
    6.1 开发区产业发展目标
    6.2 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 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四、走向新世纪的世界机电产品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 努力(Nuric).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2]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国际化视角[D]. 毕燕茹. 新疆大学, 2010(11)
  • [3]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D]. 车文娇.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4]中哈双边贸易结构研究[D]. 闫亚娟. 新疆师范大学, 2009(07)
  • [5]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D]. 周美. 青岛大学, 2008(03)
  • [6]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D]. 陆继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 [7]走向新世纪的世界机电产品市场[J]. 白明.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0(01)
  • [8]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 陈其钢. 新疆农业大学, 2007(10)
  • [9]世纪之交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应对战略研究[D]. 杨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10]基于系统理论的开发区产业演进问题研究[D]. 朱彦恒. 北京交通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迈向新世纪世界机电产品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