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干预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戒烟干预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张钲王军王丽娜刘莹吴晋莉周琳(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科COPD吸烟病人的戒烟干预,研究干预后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年至2011年住院吸烟患者共217例,采取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112例,非干预组105例,干预组运用5A/5R法进行戒烟干预,对照组不进行戒烟干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住院期间统计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等,对COPD患者进行CAT评分。出院后继续给予戒烟支持,通过复诊或电话随访12个月,对COPD患者再次进行CAT评分,对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戒烟干预可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戒烟干预可减少COPD的复发、减少COPD的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患者戒烟干预可提高戒烟率,对戒烟组CODP患者前后CAT评分,肺功能FEV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干预可减少COPD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减少出院后呼吸疾病的复发及复发住院次数,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戒烟干预呼吸系统疾病COPD发病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35-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住院吸烟患者共217例,采取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112例,非干预组105例,干预组运用5A/5R法进行戒烟干预,对照组不进行戒烟干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干预组COPD患者56例,非干预组49例,均符合慢阻肺2007诊断标准。

1.2方法对入选患者均填写调查问卷记录基本情况,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FEV1%等,对COPD患者进行CAT评分。观察期结束再次对患者检测上述指标,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期内呼吸疾病复发率、对COPD患者再次进行CAT评分,统计COPD急性加重次数。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加研究的患者共217例,干预组112例,非干预组105例,住院期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组别例数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期内

呼吸疾病复发率

干预组11210.25.5%10.5%

非干预组10511.56.7%12.3%

观察期内呼吸疾病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组别例数初始值肺功能终末值FEV1%

CAT评分FEV1%CAT评分

干预组11223622866

非干预组10522612356

戒烟干预组观察期内CAT终末值低于非干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戒烟干预组观察期内FEV1%高于非干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资料表明,香烟的代谢产物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可以与细胞的DNA结合,而形成DNA加合物,而DNA加合物的形成可导致细胞的损伤,长期吸烟人群中,香烟烟雾对气道的长期刺激就可直接导致气道的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DNA的损伤,当长期的吸烟导致气道细胞DNA的损伤不能修复,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戒烟干预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吸烟增加呼吸道感染、肺癌等的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较少。2007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中指出,烟草是医生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最大的可预防的致病因素,医生帮助降低烟草危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帮助患者戒烟。研究显示,没有接受治疗的吸烟者每年戒烟的平均比例大约为2%,而临床医生简洁的建议就会使戒烟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人员增加2%。医生劝导戒烟的效果与医生劝导的程度或努力度成正比,3分钟以下的简短咨询建议可使成效增加30%,3-10分钟的简短咨询建议可使之增加60%,10分钟以上的详细咨询建议可使之增加130%,如果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协助,效果会更佳。医生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最佳人选,当患者就医时,一个能以身作则拒绝烟草的医生给患者提出的不要再吸烟的简单忠告,就可能完全改变患者以后的吸烟行为。这样的忠告比任何其他人的劝告及任何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都要有效得多。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的方法,对呼吸科住院吸烟患者5A/5R法进行戒烟干预进行的临床研究,简便易行,且出院后继续给予戒烟支持,以提高戒烟率,减轻烟草危害,减少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

标签:;  ;  ;  

戒烟干预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