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的效果观察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的效果观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在预防接受肿瘤手术的妇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效果,阐明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90例,45例为对照组,4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综合护理方案;重点就患者满意程度、静脉血流速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患者满意程度看,观察组患者(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明显更大,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为6.6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3.33%;对满意程度、发生率和速度上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明显,有意义。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加快患者静脉血液流动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延缓病情的恶性发展进程,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临床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关键词: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综合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近些年来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环境加剧恶劣、生活压力加大等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临床上手术治疗是应对妇科肿瘤疾病的主要手段,应用范围广,效果显著,但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形成几率极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深静脉血处于高凝状态,导致流动速度减慢,进而形成血栓的疾病,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后患者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极少与正性相关关系[1-2],加强手术后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拴并发症中起到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实验所有资料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患者90例,年龄31-64周岁,平均年龄(52.5±5.63)岁;按照随机分配表和入院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统计学比较无意义,可以进行比对分析。

1.2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的临床表征均符合疾病的诊断结果;(2)所有患者均未有药物过敏史和手术禁忌症;(3)所有患者未有严重的器官病变或是严重并发症;(4)所有患者未有认知障碍,均自愿积极参与本实验。

1.3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检查和治疗,均行肿瘤手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加强对患者的知识教育宣传,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包括发放宣传资料、放映影响资料等,重点讲述手术治疗的流程、目的及预期效果,讲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理与预防措施等;(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饱受病痛折磨,难免出现恐惧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交流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感,讲述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疾病治愈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使患者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3)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调整,垫高下肢,促进血液的循环回流;(4)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随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对患者肢体肿胀、温度及色泽等一般情况的观察[3],对于出现感染情况的患者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5)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运动护理,增加水分的摄入,有益于恢复血液流动的速度,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减少便秘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运动指导,多进行下肢屈伸活动,降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几率。

1.4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重点就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静脉血流速度变化[4]、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等进行考察对比;根据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护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三个等级。

1.5统计学方法本实验中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通过X2进行相应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出现下肢肿胀患者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总发生率6.67%(3/45);对照组患者分别是4例和2例,总发生率为13.33%(6/45);两组间差异显著,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

2.2护理前后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的比较(±s;cm/s)

3讨论

女性盆腔本身血管密集,交错复杂且血管壁较薄,由于多数患者的年龄较大,器官功能衰退老化,血管弹性较差,术中操作出血或是身体本身的应激代偿反应均可能导致静脉扩张[5],而手术前的禁食禁水准备导致患者体内体液不足,进而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加上体内的凝血系统发挥作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粘稠度增加,随着时间的增长,下肢深静脉血液流动速度越来越慢,形成血栓[6]。除了手术准备条件、患者的应激状态以外,手术后长期的卧床休息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7]。

综合护理措施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多年的临床经验,基于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实施的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护理方案,重点依据影响并发症形成的重要因素,制定涉及心理、知识教育宣传和饮食运动等细致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方案不同的是,综合护理方案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完成了向以患者中心模式的转变[8]。

上述实验数据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明显,不仅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几率,加快血液流动的速度,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从长远角度看,有益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发展和疾病预后的改善,有利于医院形象的改善和口碑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医疗改革,再加上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改革的需求越来越大,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优势明显,是大势所需。但是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临床上综合护理措施工作的开展尚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护理人员人数不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低,医院因经济利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医患之间信任感薄弱,患者配合性不足等;由此可见真正广泛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十分艰难而漫长,需要医院重视、护理人员水平提高、患者配合等,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但是作者相信综合护理必然是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小红.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31):144-144.

[2]王爱云,常俊丽,赵桂珍等.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87-88.

[3]徐善敏.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25):344-345.

[4]陈祖云,徐嘉,董树华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710-1712.

[5]王黎明.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6):81-82.

[6]张燕,竭淑菊,周英华等.分析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1):47-48.

[7]傅坤.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8]刘先红,宋莹莹.梯度运动挤压仪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5,12(24):76-77.

标签:;  ;  ;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