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计算论文_王启,尹海云,杨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承载力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混凝土,偏心,赣江,稳定平衡,管片,弹性模量。

承载力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王启,尹海云,杨丽娜[1](2019)在《信息化背景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这也使得社会对地基进行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多,只有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技术,才可以真正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在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概念较为模糊,即便学会了理论知识,也很难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可见相关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据此,本文立足于信息化背景研究了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王潞红[2](2019)在《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支护设备或煤矿机械中,大量使用有中心受压杆件,其一旦失去稳定性将会给工程或机械设备带来巨大的危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对中心受压杆件进行准确的承载力计算。由于实际生产中中心受压杆件形状各异,使得承载力计算复杂、繁琐,文章举例说明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步骤,为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12期)

陈宗平,梁厚燃[3](2019)在《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卵石类)梁的力学性能,以温度、取代率、冷却方式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对28个试件进行高温喷水冷却后的静载试验。观察试件的表观变化、受力破坏形态,获取其荷载-挠度曲线及力学性能指标。基于试验实测数据,深入分析各变化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冷却后,试件发生破损,受力破坏形态表现为弯曲破坏和斜压破坏,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延性和耗能能力逐渐变差;随着取代率的提高,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具有小幅增大的趋势,增幅在10%以内;冷却方式对承载力影响显着,而对延性和耗能能力无明显影响;剪跨比越小,承载力越大,但延性和耗能能力越差;最后,建议采用修正后的欧洲规范计算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冯忠居,胡海波,董芸秀,戴良军,冯凯[4](2019)在《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是由空心桩、外围水泥搅拌桩和桩周注浆土体共同承载的新型桩基础。为确定该新型复合桩在安徽省江淮地区不同工况下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引入等效弹性模量,提出了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数值计算和理论计算结果,提出能综合反映桩身尺寸影响的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等效弹性模量这一概念将非均质的弹性模量等效为均质的弹性模量,将显着降低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复杂性,桩径和桩长对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产生较大影响;引入综合考虑桩径和桩长的影响因子D_L,使得改进的理论公式更加可靠。计算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桩基承载力预估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12期)

侯凯贤[5](2019)在《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的计算及调整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是在结构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参考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控制楼层竖向不规则的程度,还可以用于计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工业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会导致此指标经常不满足规范要求。论文通过柱构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探讨影响楼层承载力突变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3期)

王明珉,孙广宇,朱立刚,邹金林[6](2019)在《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桩基承载力损失和桩身附加拉力简化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深大基坑工程,当桩基础在基坑开挖之前已经施工完成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桩基础将因土体卸荷松弛而导致承载力降低。另外,坑底以下土体隆起将在桩身产生附加拉力。从理论推导入手,提出一种既简便实用又能合理评估开挖卸荷对桩基基础影响的简化算法,主要用于计算开挖卸荷引起的桩基础承载力降低值和土体回弹引起的桩身附加拉力。并结合桩基础开展参数分析,获得了基坑开挖时桩基承载力和桩身附加拉力随开挖深度和桩径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2期)

肖明清,封坤,张力,何川[7](2019)在《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承载力的计算是管片设计和服役性能评估的重要部分和关键部分,针对形式相同而细部构造不同的管片接头,提出一套适用于其抗弯承载力计算的理论方法十分重要。鉴于此,文章基于接缝面的不连续特征将接缝面进行适当分区,建立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并给出对应的求解算法。将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接头足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采用该计算模型对管片接头抗弯承载力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管片接头抗弯承载力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轴力的增大,接头极限弯矩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混凝土强度对于接头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较为显着,而螺栓强度和螺栓直径对于接头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受轴力控制,轴力较小时,上述两参数的增大对于接头抗弯承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轴力较大时效果逐渐减弱,当轴力高于某一阈值后,螺栓对于接头抗弯承载力无影响。文章所提出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与研究结果以期为盾构隧道结构设计、试验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韩国庆[8](2019)在《空间钢构架-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小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核心方钢管混凝土柱以及内埋方钢管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研究较为详细,但对内埋方钢管空间钢构架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还很少。因此,基于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对内埋方钢管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采用迭加法原理计算其偏心受压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崔鸣诚,张大长,刘鹏,韩幸宁,刘森[9](2019)在《考虑支管平面外偏心受力K形加劲相贯节点承载力试验及计算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K形加劲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中的一种常用节点型式,目前,相关文献规范缺少支管平面外偏心受力对相贯节点承载力特性影响的相关研究。本文分别开展无偏心及支管荷载偏心距为0.01倍主管直径的K形加劲相贯节点承载力试验研究和相应试件的有限元模拟,考察K形加劲相贯节点的承载力特性,并重点研究支管平面外偏心荷载对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节点支管平面外偏心受力下,主管单侧塑性凹陷,支管向平面外转动,且严重削弱节点的承载力;承载力的折减比例与偏心距基本呈线性关系;给出了承载力折减比例和偏心距的建议关系式,建议实际工程设计时应加强对节点压支管的面外约束,并对平面外无约束或约束较弱节点的设计承载力予以适当折减;该研究成果可为K形加劲相贯节点的设计加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桂英[10](2019)在《改进弹性补偿有限元法的堤防承载力计算——以赣江南昌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赣江南昌段堤防的极限承载力利用改进的弹性补偿有限元法进行计算,然后采用原位测试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有效性。结果显示:结合弹性模量的改进弹性补偿有限元法能够适当的调整承载比阈值,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迭代计算收敛效率,且可降低14. 2%的计算误差;通过分析赣江南昌段堤防的极限承载力,中心轴线处属于河道堤防较易发生失稳的区域;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改进弹性补偿有限元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承载力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矿支护设备或煤矿机械中,大量使用有中心受压杆件,其一旦失去稳定性将会给工程或机械设备带来巨大的危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对中心受压杆件进行准确的承载力计算。由于实际生产中中心受压杆件形状各异,使得承载力计算复杂、繁琐,文章举例说明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步骤,为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载力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启,尹海云,杨丽娜.信息化背景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通讯世界.2019

[2].王潞红.中心受压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J].煤.2019

[3].陈宗平,梁厚燃.高温喷水冷却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19

[4].冯忠居,胡海波,董芸秀,戴良军,冯凯.超大直径空心独立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5].侯凯贤.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的计算及调整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6].王明珉,孙广宇,朱立刚,邹金林.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桩基承载力损失和桩身附加拉力简化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19

[7].肖明清,封坤,张力,何川.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8].韩国庆.空间钢构架-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小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J].四川建材.2019

[9].崔鸣诚,张大长,刘鹏,韩幸宁,刘森.考虑支管平面外偏心受力K形加劲相贯节点承载力试验及计算理论[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10].孙桂英.改进弹性补偿有限元法的堤防承载力计算——以赣江南昌段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加固条带宽度的试件最终裂缝图组合加固后极限抗弯承载力示意边坡计算模型梁模型荷载比与异形柱受剪公式可靠指标的关...一2整体变形测量从表3.14可以看出...

标签:;  ;  ;  ;  ;  ;  ;  

承载力计算论文_王启,尹海云,杨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