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控制律论文_刘秋影,苗文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主动控制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动,算法,加速度,悬架,限界,斜拉桥,策略。

半主动控制律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影,苗文兴[1](2019)在《探究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现代汽车普遍在转向行驶、变向行驶时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驾驶者安全有一定影响,所以文章将进行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以期对车辆研发提供一点思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储民[2](2019)在《一种爆胎车辆的悬架半主动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江苏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10001339A,公开日期2019-07-12)"一种爆胎车辆的悬架半主动控制方法",属于车辆底盘悬架控制领域。通过胎压传感器、轮胎加速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及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将采集数据实时传入ECU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各轮胎气压变化情况判断轮胎是否爆胎并确定具体的爆胎轮位置,同时将正常行驶半主动悬架(本文来源于《轮胎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方自奋[3](2019)在《基于不同控制算法的斜拉桥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研究——以当今世界最长最宽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浙江嘉绍大桥的有限元基准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考虑地震波剪切波速为1000且输入方式为1(纵桥向)+0. 65(竖桥向)的地震作用多点激励输入,采用Matlab对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基于ANSYS和MATLAB相互调用的基础上进行基于LQR经典最优控制与独立模态控制分别与限界Hrovat最优控制结合的两种不同控制算法的半主动控制模拟,对两种不同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证实独立模态半主动控制相对于LQR经典半主动控制能够在较少控制代价的前提上取得更优的控制效果,针对当今世界最长最宽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项目工程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翁泽宇,王喆,唐杰,耿超[4](2019)在《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开关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弥补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在低频段尤其是共振频率附近的不足,引入半主动控制技术。建立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传递至筏体的动能最小为原则,提出算法1;以筏体动能最小且输入能量最小为原则,提出算法2。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对无控制和按算法进行控制的基础加速度响应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算法1和算法2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开关半主动控制,可明显抑制系统在共振频率附近的基础振动加速度响应。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两种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曾泽璀,张磊,张春辉,闫明[5](2019)在《半主动控制弹簧-电磁铁隔离器的隔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恒力缓冲装置有效隔冲距离短、受系统阻尼影响大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半主动控制弹簧-电磁铁(SSEM)隔离器。其主要控制原理:通过不同控制方法来调节磁力大小和方向来适应特定冲击环境。根据SSEM隔离器控制原理,建立SSEM隔离器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使用参数展开法求解方程获得近似解析解,并且解析结果与四阶龙格库塔方法的数值求解结果基本一致;并与恒力缓冲装置的隔冲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SEM隔离器的冲击隔离性能优于被动恒力缓冲装置,前者不仅最优缓冲系数优于后者,而且其能够在冲击作用下能够快速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4期)

郭孔辉,王杨[6](2019)在《一种改进的加速度阻尼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开关型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各有其优缺点:天棚控制在低频区(车身振动偏频附近)控制效果较好,加速度阻尼控制则在高频区(车身振动偏频以上)控制效果较好。为能在全频域内有效地降低车辆振动加速度,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速度阻尼控制(结合了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的优势),并从相频的角度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证明了提出算法的优越性。最后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和可控减振器的硬件在环试验,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侯力文[7](2019)在《汽车悬架系统运动特性与半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行驶中,路面不平输入给予车身不同频率的激励,当激励频率接近或等于人体器官的敏感频率段时,会引起共振,导致司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降低。随着乘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道路安全事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操纵稳定性差的车辆易在急转弯、紧急制动和加速、高速驾驶时发生侧翻。悬架系统作为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动悬架无法解决乘坐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主动悬架可根据路况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实时控制,但其成本高、能耗大;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控制效果接近主动悬架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为使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各种行驶工况,本文采用磁流变减振器,开发多工况阻尼力可调的半主动悬架,基于模态能量分配法,进行整车悬架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人体对低频振动耐受性差的问题,考虑簧载质量及非簧载质量的垂向运动,建立单轮悬架动力学模型,探究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特殊工况下的主动安全问题,考虑车身的侧倾和俯仰运动,分别建立悬架系统侧倾、俯仰四自由度模型及整车七自由度模型,得到系统各阶模态频率及振型,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采用模态能量法识别出车辆的主要运动模态,仿真分析表明:各阶模态的能量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在某一瞬时能量占比最多的模态即为车辆的主导模态。针对悬架系统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扰动的问题,采用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控制器。垂向模态以单轮半主动悬架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车身垂向振动响应最小、轮胎动载荷小于静载荷、悬架动行程在正常限位内为控制目标,采用基于名义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选取理想天棚模型作为控制器跟踪的参考模型,结合等速趋近律求得期望阻尼力。为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建立侧倾模态半主动悬架模型,以车身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为控制目标,采用基于反演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决策期望附加侧倾力矩。利用相同方法设计俯仰模态控制器,搭建系统滑模变控制仿真框图。运用模态能量分配法,将各运动模态下的阻尼力乘以相应的模态能量占比,得到各减振器的期望阻尼力,为确定仿真试验实际阻尼力提供依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助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悬架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设置。为准确地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固有滞回特性,采用由滞回系统和弹簧、阻尼器并联而成的Bouc-Wen动力学模型。为提高阻尼调节的实时性能,将阻尼器“力-速度”特性线性化,利用插值法得到决策电流。搭建悬架系统仿真模型,不同行驶工况下,将综合控制悬架的仿真结果同被动悬架进行对比,表明:双移线工况下,车身侧倾模态为主导模态,车身侧倾角加速度的最大值和均方根值降低幅度较大;高速公路工况下,车身垂向模态占主导地位,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及均方根值均有大幅降低;综合控制悬架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保证了轮胎接地性及足够的悬架工作行程。对悬架系统进行振动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为提高乘坐舒适性,应着重减小悬架系统共振区的振动传递率;随车速的增高,车桥及车身的振动峰值均增大,两者振动趋势趋于一致,证明两者振动相关性较高。制定了悬架系统模态参数识别试验方案,基于跌落试验方法对车辆进行模态识别,将试验值与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跌落试验的可靠性及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4)

王坤[8](2019)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悬架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是以磁流变液为工作介质,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开发的新型阻尼器。这种阻尼器具有阻尼连续可调,较高的响应速度,较低的功耗以及相对简单的结构等优点,使得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建模困难、半主动座椅悬架控制复杂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结构形式和关键尺寸参数,搭建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实验测试,获取阻尼力与励磁电流、活塞运动速度以及活塞振幅的关系,利用获取的数据和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2)介绍了减振系统的舒适性评价标准,以及半主动座椅悬架的减振原理。设计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结构,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为了获取在不同振动状态下的最佳阻尼比,对其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并通过半主动座椅悬架仿真模型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3)根据半主动座椅悬架振动控制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常规PID、果蝇优化PID粒子群优化PID、改进果蝇优化PID和基于粒子群改进果蝇优化PID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并对五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PID、果蝇优化PID、粒子群优化PID和改进果蝇优化PID,基于粒子群改进果蝇优化PID控制器的响应速度更快,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更短且无超调量,整个过程平稳且无随机跳跃,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4)搭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减振实验台,对实验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开展了电流控制实验、碰撞激励减振实验以及随机振动减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PID、果蝇优化PID、粒子群优化PID和改进果蝇优化PID,基于粒子群改进果蝇优化PID控制器拥有更好的减振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郎君,申永军,杨绍普[9](2019)在《半主动控制接地式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半主动开关型控制策略应用到接地式动力吸振器中,并进行性能分析和参数优化.首先,利用平均法求得两种半主动接地式动力吸振器的近似解析解,并与相应数值解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与高精度.然后,对两种半主动控制接地式动力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获得系统最优控制结果和对应最优参数,确定了半主动控制最优控制策略,对影响优化结果的叁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特性分析.最后,和另外两种传统吸振器对比,用随机激励进一步验证了半主动开关位移-速度控制策略(On-off DBG)最为有效.(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闫红卫,张政[10](2019)在《基于天棚阻尼二系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主动悬挂方式下的二系悬挂系统,采用合理的半主动控制策略,使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及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基于两种典型的天棚阻尼二系悬挂系统控制策略,采用SIMULINK和SIMPACK联合仿真,得出开关控制策略在提高列车运行舒适度和平稳性更具优势,但连续控制策略阻尼系数连续变化,在隔振效果方面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半主动控制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江苏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10001339A,公开日期2019-07-12)"一种爆胎车辆的悬架半主动控制方法",属于车辆底盘悬架控制领域。通过胎压传感器、轮胎加速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及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将采集数据实时传入ECU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各轮胎气压变化情况判断轮胎是否爆胎并确定具体的爆胎轮位置,同时将正常行驶半主动悬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主动控制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秋影,苗文兴.探究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储民.一种爆胎车辆的悬架半主动控制方法[J].轮胎工业.2019

[3].方自奋.基于不同控制算法的斜拉桥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研究——以当今世界最长最宽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为例[J].福建建筑.2019

[4].翁泽宇,王喆,唐杰,耿超.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开关算法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9

[5].曾泽璀,张磊,张春辉,闫明.半主动控制弹簧-电磁铁隔离器的隔冲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6].郭孔辉,王杨.一种改进的加速度阻尼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2019

[7].侯力文.汽车悬架系统运动特性与半主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王坤.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悬架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郎君,申永军,杨绍普.半主动控制接地式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9

[10].闫红卫,张政.基于天棚阻尼二系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论文知识图

El Centro地震动下MR阻尼器出力与速度...实时监控器画面结构控制系统示意图1 频率 1.0Hz 振幅 10mm 正弦波激励下叁峡人工模拟地震波时程曲线及预测阻尼器安装示意图

标签:;  ;  ;  ;  ;  ;  ;  

半主动控制律论文_刘秋影,苗文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