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运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民俗体育运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发达国家女性心血管病致死率有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增加趋势更为明显。中老年人经常性有规律的运动,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防治及康复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民俗体育运动对提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灵敏、协调、核心力量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与西方体育和而不同,异曲同工。民俗体育项目众多,内容丰富,如抖空竹,上肢提、拉、抖、盘、抛、接,下肢走、跳、绕、落、蹬,上下肢配合,手眼配合,依据体能状况,调控负荷,适合各年龄阶段人群。本文通过实验,针对不同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对老年女性基础心率、肺活量、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值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旨在探讨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与女性老年人健身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材料与方法 1)主要仪器芬兰Polar Electro Oy公司生产Polar表;卡西欧秒表(HS-30W);意大利Cosmed生产Pony肺活量测试仪。2)样本分组随机选取150名60-65岁老年女性;然后随机分成5个组别,每组人数均为40人。各组别分别命名为抖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3)实验方法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依据《山东民俗体育》对项目的练习要求,分别有组织地练习抖空竹、踢毽子、扭秧歌,阳性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项目非民俗体育的项目练习,阴性对照组基本不参加活动。每周锻炼3次,每次1小时,其中包括15分钟的准备活动和5分钟的放松练习,基本部分为40分钟,实验时间为3个月。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承受的负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如心率、尿蛋白、血乳酸等,而心率是最经济、最简单的监测方式。实验过程中,负荷控制通过监测实施心率完成,即在每个组别中各随机选择12名受试者,运动时让受试者佩戴上心率遥测仪,以监控受试者练习全过程实时心率的变化。运动结束后选择受试者基本部分的实时心率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老年人的基本活动时间为40分钟,每2分钟取一个心率值,因此老年人的运动负荷变化过程用21个实时心率平均值来描述;平均心率采用点算法,即把受试者在基本部分所测得的心率加起来,然后除以测定的次数所得的值。以初选指标体系经专家筛选后所得到的复选指标为基础为每位实验者建立健身档案,然后对实验者进行第一轮测试。为了估价测验的可靠性,本课题组采取了"测量——再测量"的方法,即采用第一天对全部受试者进行测验,第二天再随机抽取10名受试者采用相同的测验手段进行测验,并计算随机抽取受试者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来估价测验的可靠性。研究结果:1)实验结束后,各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实验结束后,抖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基础心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抖空竹组肺活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踢毽子组、扭秧歌组肺活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未产生显著差异;抖空竹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阴性对照组产生显著差异,踢毽子组、扭秧歌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阴性对照组产生极显著差异;抖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阴性对照组产生极显著差异;抖空竹组、踢毽子组、扭秧歌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值(LDL/HDL值)与阴性对照组产生极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各实验组运动过程基本部分心率为116.2±3.3(抖空竹组)、115.0±3.9(踢毽子)、115.6±3.6(扭秧歌),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从能量供应角度看,属于有氧运动。人体在从事有氧运动过程中,相关酶活性会加强,如脂蛋白酶、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从而影响脂类代谢,故试验后,LDL、HDL、LDL/HDL值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虽然TC在试验后未与阴性对照组产生显著性差异,但其指标也较实验前有了改善。另一方面,有氧运动可以保持血管壁的弹性与顺应性,从而起到降低并稳定心率、血压和提高血管功能的作用。故实验后各实验组的基础心率有了改善,与阴性对照组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除受年龄、性别、身材外,肺活量还受呼吸肌、神经系统、激素、内环境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踢毽子、扭秧歌、抖空竹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可以动员机体更多的肌群参与工作;运动过程中,身体姿态多样,动作轨迹多变,动作速度、动作节奏时快时慢,为配合技术动作,机体采用不同呼吸方式,或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或二者协调,对呼吸肌工作能力的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崔涛,付玉坤,葛春林,张波,邓杉

关键词: 民俗体育,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实验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019-11-01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生物学,体育

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

分类号: G804.2

DOI: 10.26914/c.cnkihy.2019.029460

页码: 1655-1656

总页数: 2

文件大小: 1594k

下载量: 53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俗·民俗体育之辨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1(02)
  • [2].江西民俗体育万载傩舞文化内涵研究[J]. 武术研究 2019(12)
  • [3].苏南民俗体育进入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探索与研究[J]. 才智 2020(02)
  • [4].民俗体育宋江阵进幼儿园的学校传承[J]. 国际公关 2020(01)
  • [5].西藏民俗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前瞻[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1)
  • [6].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与建设路径研究[J]. 体育科技 2020(01)
  • [7].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 军事体育学报 2019(01)
  • [8].岭南民俗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9].基于学校体育的珠海非遗民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0(05)
  • [10].洞庭湖区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与模式构建研究[J]. 体育科技 2020(02)
  • [11].白马藏族民俗体育活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10)
  • [12].民俗体育地图制作在民俗体育运动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J]. 运动 2018(18)
  • [13].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体育的弘扬与传承[J]. 新闻战线 2018(22)
  • [14].契机和挑战:民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的思索[J]. 武术研究 2019(05)
  • [15].民俗体育旅游及其扩张方式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6].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演变与发展[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 [17].现代化演进中的民俗体育发展:问题与路径[J]. 体育科学研究 2019(04)
  • [18].洛阳市乡镇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科技 2019(04)
  • [19].闽南民俗体育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互动体验[J]. 中外鞋业 2019(11)
  • [20].基于“点轴“理论的安徽省民俗体育产业特色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21].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研究述评[J]. 福建体育科技 2017(06)
  • [22].新媒体视角下民俗体育传播表达[J]. 青年记者 2018(02)
  • [23].浅谈新时代民俗体育的发展特征和路径[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12)
  • [24].齐鲁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之研究——以济南民俗体育为例[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 [25].福建特色民俗体育传承危机及调适路径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8(06)
  • [26].山西省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以晋南地区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6)
  • [27].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26)
  • [28].我国民俗体育近十年的研究综述[J]. 智库时代 2018(31)
  • [29].民俗体育的学术史回顾——兼论晋地民俗体育治学的发展及走向[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05)
  • [30].新常态福建特色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民俗体育运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