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资产重组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孙玉君[1]2004年在《石油企业资产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企业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会计在资产重组中的作用实际上是会计作用在资产重组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分析了世界和我国石油工业资产重组的情况后,首先对资产重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把资产重组分为企业并购、企业收缩和资产置换叁类。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与会计的关系,指出对于石油企业资产重组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而言,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由此讨论了资产重组的准备、实施和整合叁个阶段涉及的主要会计工作内容及问题。再次讨论了资产重组对传统会计基础理论的冲击,即资产重组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和资产重组对会计原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把握石油资产重组要求会计做什么以及会计能够作什么。为直接指导石油企业资产重组实务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依据。最后研究了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会计的实务问题,重点阐述石油企业并购、收缩及资产置换等不同重组形式下的会计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剖析我国石油资产重组的现状,提出完善的建议。期望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指导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会计实践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建立相应的会计规范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杨成文[2]2002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是西方国家会计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近叁十年来,西方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以实证会计理论为代表的较系统的理论。我国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才有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国的股票市场急待完善、上市公司的素质急待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正在转变、以及我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中一员的今天,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未最终目标。具体研究目的是: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西方会计学中能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指导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第二、以中国股票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分析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与国际会计惯例衔接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体系。第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寻求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造假的关系;第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剩余权的制订机制,进行优化选择,提出调整思路和建议;第四、探讨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农业活动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方法;第五、促进我国会计界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系统研究,丰富会计理论研究。因此,本项研究从总体上讲,有助于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具体研究意义有如下几点:其一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建立起有助于适应加入WTO以后的形式需要以及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会计规则,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二是有助于投资者获取能够准确判断公司素质的会计信息,提高对会计信息的识别能力,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其叁是有助于上市公司克服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作出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选择,帮助有农业活动的公司正确选择有关农业活动的会计政策;其四是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推动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会计政策问题研究的深入,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其五,对一般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借鉴中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政策选择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做一较为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七章。在界定有关概念,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同时从技术性角度对部分会计政策进行了比较。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探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针对其动机确定会计政策选择剩余权。最后明确上市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方法、步骤等问题。除第一章外,其他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历史变迁。从西方国家来看,各个时期的会计政策都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十九世纪尚不存在系统地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WP=10>支出、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折旧等会计政策,各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存在较大差异。二十世纪企业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由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范的阶段。在会计政策的具体选择上,则经历了受配比观念、受托责任观念、真实收益观念和决策有用性等不同观念支配的时期。新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仅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十年内宏观会计政策选择有了巨大进步,坏帐准备、资产减值、加速折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会计政策逐步得以应用。我国宏观会计政策变迁的过程,体现出了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2)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会计目标,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有别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可以等同于会计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本文认为,应当从会计的终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两个角度寻找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从这两方面考虑,我国上市公司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应当是以真实收益为核心,附之以决策有用性的其他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目标体系。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归管理当局为主的大股东和管理层,这决定了其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是管理者立场。基于管理者是理性人、并以最大化个人利益为目标的前提,认为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财富转移以最大化管理者个人利益。(3)上市公司部分会计政策比较。主要围绕对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的方面——反映经济真实和可靠性及对会计数据的影响等方面,对资产确认计量的部分会计政策、债务重组会计政策、费用成本会计政策、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为:未达帐项的确认应当采用当前确认法;提出了涉及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纵向补偿假设、横向补偿假设和倒横向补偿假设,并认为只有横向补偿假设才是反映经济真实的;理解合并的实质的关键是把握会计主体观念,权益结合法是违反合并的经济实质的,购买法才是反映?

鹿艳茹[3]2011年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会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产重组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在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企业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许多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资产重组来增强企业的实力,因此我国又掀起了资产重组的热潮。资产重组的浪潮呼唤会计必须做出与之相应的变革。纵观全球,西方发达国家对资产重组的会计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资产重组的许多会计问题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国近几年的资产重组的发展状况及会计处理的过程看,我国对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对它提出的要求。因此,研究资产重组的会计问题以及制定相关的会计规范已是刻不容缓。资产重组会计问题是多方面的,例如重组中的信息披露问题,重组时关联方交易问题,并购过程中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本文从以下六部分阐述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依据、明晰论文的主要框架结构,论述本文有何创新点。第二部分,资产重组概述。首先介绍资产重组的概念,然后分析资产重组的动因,总结出资产重组的类型。第叁部分,上市公司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进行全方面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资产重组中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从分析什么是关联方交易及其存在的原因入手,指出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解决我国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的措施。在分析资产重组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六部分,结论。通过以上论述得出本文的结论,同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孟智[4]2002年在《资产重组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产重组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资源再配置、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方式,而资产重组业务也对企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成绩是显着的,但是在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从分析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入手,为完善我国资产重组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1章是资产重组概述,主要介绍了资产重组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定位。第2章是资产重组会计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资产重组对会计假设的挑战、对会计原则的冲击及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第3章是资产重组会计的实践分析,对扩张型资产重组、收缩型资产重组、整合型资产重组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第4章是资产重组会计规范建设,从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外部监管等几个方面规范资产重组会计。第5章是资产重组典型案例分析。 第2章和第3章是本文的重点。针对当前由于不规范的资产重组行为所导致的种种会计问题及其所代表的不同经济利益关系,提出应该对传统的会计假设、会计准则、会计方法进行调整、完善和发展。从资产重组所产生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问题入手,探讨这些问题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从而提出完善会计理论的思路和观点。对不同资产重组业务中产生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会计业务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业务的广泛调查,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定位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资产重组是调整企业边界的交易行为,与此相对应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也应该能够计量和报告重组中的风险和代价,而不应该成为粉饰企业的工具。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在客观反映资产重组中产生的问题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既包括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方面欠缺,也包括会计法规、制度的滞后。为了解决资产重组中产生的会计问题,需要完善资产重组会计的规范建设,使资产重组会计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翟胜宝[5]2010年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达成这一目标,公司需要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以对某一经济事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因而,会计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公司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公司管理层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既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会计准则执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必须对公司会计政策及其选择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西方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和经济后果依然没有一致性的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模型的精确设计十分困难等。就我国而言,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相应的会计改革,公司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而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缺乏强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力量,内部存在产生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动因。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控的事件频频出现。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要,会计政策选择亟需制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文简称新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公司执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完成,会计政策选择将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特点,会造成怎样的经济后果,怎样监管、制约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准则中基本准则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和与之相关的利得和损失概念,38项具体准则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达35项,占全部新具体准则的92%(徐铁祥,2007),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正逐步从历史成本计量转向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习惯于历史成本会计,对公允价值计量较为陌生,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现实中,“公允价值”扭曲给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的形象造成过严重的冲击和巨大损失,如2002年的麦科特事件、蓝田股份事件、2003年的银广厦事件等,事件中的“公允价值”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留下了恶劣的印象。新准则实施后,据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雅戈尔、西水股份、华茂股份、上海物贸、S吉生化、弘业股份、氯碱化工等9家公司2007年一半以上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和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低53.97%,最高325.4%,氯碱化工扭亏为盈更是得益于交叉持股获得的投资收益。再如,2007年,阳光股份、美的电器、用友软件等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均达30%以上这些不禁引入思考:公司管理层是否为了公司特定目的,利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公司理论以及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进行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空间,构建会计伦理为导向的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确保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本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我国在会计政策选择特有的现象和问题。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是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指出开展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厘清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2章是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该部分梳理了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成果的研究脉络,对近年来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回顾,找出目前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鉴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关于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成果较为缺乏,因此,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研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发现会计准则、证券监管规则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寻求制约盈余管理的有效路径,思考制约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等。第3章是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新准则的颁布使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章将以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呈现出的新特征为核心,首先,论述了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关系。进而,阐述了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结合最新的案例,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第4章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寻租研究本章从会计寻租理论的视角,结合新准则下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寻租的关系,研究了会计寻租的原因和动机,指出会计寻租的危害,分析在新准则体系下,会计寻租的空间。本章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沟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和基于新特征生成的会计信息在现实资本市场中的反应,推导出上市公司利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寻租可能对资本市场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危害,并指出需有针对性地予以制约。笫5章基于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的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本章分别选择了典型的具有自发性变更和强制性变更特征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和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变更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目的是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变更)的影响及原因;上市公司进行不当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测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等。鉴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特色和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迁的特殊性,本章主要以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和公司债务重组行为及债务重组准则变迁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本部分以新准则和原准则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对房地产准则的执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非预期现象和需重点关注的方面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接着,以上市公司实际数据为依托,运用多案例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制约会计政策选择失当的措施。(2)对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准则实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年度亏损上市公司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运用现状,发生债务重组公司计量和披露存在的问题。(3)研究了发生债务重组公司在其重组前后年度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对盈余管理的主要项目进行检验分析,总结了发生债务重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特征。(4)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描述性分析结论和深入分析公司债务重组的主要动因,以债务重组准则的叁次变更(1998,2001,2006)为线索,通过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证券监管规则的变迁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建立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债务重组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从新的视角和运用新方法发现了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监管规则的关系,指出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方向。第6章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研究遏制机会主义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促进效率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是中外资本市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外部缺乏强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力量,内部存在产生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动因。会计政策选择亟需制约和规范。本文从伦理学、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等多角度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制约机制进行了论述,为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上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供了参考建议。会计伦理是超制度层面的制约机制,它和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外部监管具有互补性和相互融合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中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体系,构建内外融合的多维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总之,本文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为准绳,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8年的财务报告为主要研究资料,有机结合多学科理论知识,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和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重点难点问题作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会计寻租新空间,并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现实案例,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的存在及盈余管理的深层原因,指出遏制盈余管理的方向,构建了多维的制约会计政策选择,遏制盈余管理的机制体系。

柳庆森[6]2003年在《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产重组是眼下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但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在对资产重组的涵义、定位、类型等问题进行一般性论述的基础上,主要对资产重组中的若干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资产重组的涵义、类型、定位以及资产重组的基本理论。在对现有的关于资产重组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资产重组是伴随着产权关系变化的资产重新组合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经营效率、减少交易费用,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本质是一种调整企业边界、改变契约关系的交易行为。因此,资产重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资产重组是一种导致资产存量、存在方式及结构发生变化的交易行为;(2)资产重组是资本性资产的重新组合,核心是资本运营;(3)资产重组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4)资产重组的本质是对企业边界的调整。根据以上对资产重组涵义的界定,本文将资产重组分为企业并购、企业收缩和资产置换叁种类型;并指出资产重组的理性定位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谋求整体效益。关于资产重组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了西方学者解释资产重组行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效率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分拆理论以及资产剥离理论。 第二章资产重组与会计主要阐述了四个问题:会计在资产重组中的作用、资产重组涉及的会计问题、资产重组会计研究成果综述、研究资产重组会计的意义。会计在资产重组中的作用就是会计作用在资产重组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为所有者、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他利益主体提供决策相关信息。资产重组过程由重组准备阶段、重组实施阶段、重组整合阶段构成。在不同的阶段分别涉及到不同的会计问题。在重组准备阶段,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1)重组各方财务诊断,包括财务状况、资金运作状况和经营成果因素分析;(2)资产重组中的支付方式、资产需求和融资方式分析;(3)资产重组中的成本规模、成本构成、发生时间及成本与现金流关系分析;(4)重组后的效益成本对比分析及盈利预测。重组实施阶段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谈判过程中,根据双方的预测进行成本效益的跟踪分析,为决定是否接受对方的条件以及寻求各方能够接受的条款提供依据;(2)进行财产清查,并依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或确认;(3)进行兼并前的审计和调账工作;(4)依法对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重组整合阶段会计工作的基本点包括:(1)按照资产重组方案和企业具体经营目标的要求对重组后续工作进行控制,包括成本控制、资产使用控制、效益控制等;(2)按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特点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内容涉及会计工作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与分工、会计核算组织等;(3)按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管理会计系统,包括预测决策系统、责任控制与责任核算体系、业绩评价与考核系统等。研究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的意义主要有:第一,在对资产重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了解资产重组对传统会计基础理论的冲击,把握资产重组要求会计做什么以及会计能够做什么。为直接指导资产重组实务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依据;第二,研究资产重组会计的实务问题,从会计方法的规范着手克服目前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全、针对性和前瞻性不强、利润操纵严重的状况,提高对外披露资产重组信息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指导资产重组会计实践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建立相应的会计规范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第叁章资产重组会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阐述了资产重组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以及对会计原则的影响。()资产重组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主要表现为资产重组导致会计主体的变更和企业集团的出现,提出将会计主体的内涵从经营主体扩展为产权主体更为合适,这就需要把经营主体与关联企业的交易和经营主体与独立企业的交易加以区别,将二者分开核算和披露。这样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资产重组行为加大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使持续经营假设的局限性更加明显,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有失公允,在现行的会计理论框架下,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对重组行为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披露,以便于信息使用者判断资产重组对持续经营及会计信息的影响;二是加大有关中介机构的责任,如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资产重组条件下企业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做出专业判断,并出具专门的鉴证报告。(3)资产重组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主要产生于重组改变了会计期间的同质性,从而导致重组活动前后期间的业绩性质不一样,重组后磨合期与其他正常经营期间的业绩性质也不一样。因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将重组前后视为不同的特殊期间,分别编制不同的报表,列报不同期间的收益,这样便可充分揭示重组行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4)由于资产重组行为加大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冲击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也必然对历史成本原则产生影响。企业应根据资产重组的具体倩况,考虑经营风险对有关资产的影响,提供相关的以现实价值为基础的会计

张永艳[7]2005年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资产重组一直是证券市场中的热点,它像一把双刃剑,既能起到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也有可能被上市公司用来调节利润,危害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对资产重组行为的会计规范,减少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是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正是从研究资产重组与会计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和2003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部分案例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对资产重组中的特殊财务会计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研究,并尝试从会计的角度提出几条提高资产重组质量的建议。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首先对资产重组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然后着重论述了会计在资产重组中的作用和资产重组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丰富、发展。 第二章论述了各类资产重组业务中都存在的共性财务会计问题,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资产重组中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第二,调账基准目的确定;第叁,资产重组中的信息披露;第四,资产重组中的利润操纵。 第叁章着重论述了并购中的两大财务会计问题:其一是并购会计处理方法,首先对并购会计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接着提出了对并购会计方法进行选择的两条思路,最后谈了对我国并购会计方法的几点思考;其二是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涉及对并购商誉性质的反思,对并购商誉现行会计处理方法的介绍及对我国并购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考。这一章是本论文讨论的重点。 第四章主要对其他资产重组方式中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如资产剥离中的分部处置及其损益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特殊性;股权转让中的“下推会计”的由来及其合理性;资产置换中的经营业绩的连续性和置换损益的确认等等。 第五章主要构建了资产重组会计规范体系,并对有关资产重组会计规范的完善提出了几条改进建议。

张伟[8]200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产重组是眼下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在西方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资产重组伴随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优化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和企业资本运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资产重组已经逐渐被我们认识,并付诸于实践,效果已初见端倪。 1992年底,宝安集团股份公司兼并上海延中实业股份公司,揭开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序幕,此后,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围绕上市公司展开的资产重组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 资产重组浪潮呼唤会计必须做出与之相应的变革。纵观全球,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有关资产重组的会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颁布了一些与资产重组相关的会计准则,但时至今日,有关资产重组的许多会计问题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国近几年的资产重组的大量涌现及其对会计实务的要求来看,我国对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对它提出的要求。因此,研究资产重组的会计问题以及制定相关的会计规范已是刻不容缓。 资产重组业务对会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由于当前我国相关的会计方法的不规范、不完整,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人为的对会计方法进行选择,或是使用准则中未规定的会计方法,从而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产生许多的会计问题。本文主要选取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所面临的主要的、较为突出的3个会计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即兼并收购会计处理方法选择、资产剥离的会计处理以及资产置换的会计问题等。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概述。包括资产重组的概念和重组的作用,接着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历史回顾,从现状中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方式、特点,随后主要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所产生的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挑战,最后是本文研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会计的视角。 第二章是讨论我国上市公司并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首先对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进行比较,主要体现在理论假设不同、会计处理原则不同,会计后果不同,会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计信息质量不同等四个方面;其次是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并购会计处理现状,包括对上市公司并购会计处理的现有规定和现有的并购会计处理规定存在的不足;再次是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中的运用,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即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最后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会计处理的建议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会计处理选择。 第叁章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会计处理的探讨。主要通过资产剥离会计处理的中外比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一些改进办法。 第四章是资产置换会计问题研究。本章首先从资产置换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置换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并将重点放在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置换上,最后是对这些问题的会计政策建议。

谭小景[9]2002年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高潮迭起。资产重组的浪潮呼唤会计做出与之相应的变革。 本文从分析资产重组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影响入手,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几个重大会计问题,包括公司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并购商誉会计、资产剥离和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以及重组后会计运行机制的构建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资产重组实践,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有关会计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

李玉平[10]2003年在《资本经营会计研究》文中指出资本经营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相比具有许多差异,而传统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主要与商品经营相适应的,故必然受到资本经营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构建资本经营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是社会实践为会计研究提出的又一崭新课题。本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大量中外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料及实践素材,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再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对资本经营会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全文包括资本经营概论、资本经营会计核算研究、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研究、资本经营会计政策研究和资本经营专题会计研究共五章。这五章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中,资本经营会计核算研究和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研究探讨的是资本经营会计的两种基本职能,属于基本理论问题;资本经营会计政策研究和资本经营专题会计研究探讨的是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个别资本经营方式的会计问题,属于具体实务。基本理论问题来自对实践中诸多具体问题的归纳抽象,具体实务问题以探索的理论为指导,二者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每章的具体内容摘要如下:1.资本经营概论。关于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尚有争议,但笔者赞同会计对象起点论。会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理论方法上的差异,研究某一对象的会计问题,必须首先了解这一特定对象。资本经营会计的对象是资本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研究其会计问题,首先应对资本经营活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因此,本文开篇首先系统地论述了资本经营的一些基本概念、具体方式、市场条件、制度要求等相关问题。2.资本经营会计核算研究。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会计最原始的职能,因此是本文研究的首要问题。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是在商品经营条件下逐渐成熟和完善的,不能满足资本经营活动的要求,它在会计假定、会计计量、会计确认、会计处理基础、会计报告等多个方面受到资本经营活动的冲击和挑战。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说在资本经营发展初期,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处在个别方面改变的量变时期,那么,在资本经营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会计核算模式应进行质的转变,即由单纯商品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模式转变为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共存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也要经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首先进行会计理念上的转变,树立资本经营会计新理念,如资本保值和增值观、资本成本观、会计产权观、现金流量观、出资者会计观、相关性会计观等。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经营会计对象、目标、假设、原则等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同时,从理论上比较成熟、实践上比较可行的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会计方法上的转变和完善,如权益成本核算、资本保值增值核算、现金流量核算等都是资本经营之所需,又是目前可以操作的核算内容。3.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研究。会计控制是会计的另一种基本职能,经济越发展,会<WP=8>计的控制职能越重要,正如我国着名会计学家于玉林教授所指出:“会计具有管理职能,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资本经营与传统的商品经营相比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经营形式,因此,资本经营更需要会计控制,而资本经营活动与商品经营活动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资本经营会计控制与传统的会计控制不同。传统的会计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对其内部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其特点是单一会计控制主体和会计控制的内部性。资本经营活动导致的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决定了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的特点是双元会计控制主体和外部性。而且,作为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的双元主体——出资者和经营者,是利益相关而又矛盾的统一体,因此,资本经营会计控制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经营者的会计控制目标尽量与出资者的目标一致。基于这一点,本文重点论述了出资者的会计控制。4.资本经营会计政策研究。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会计政策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资本经营是企业的重大经营战略,资本经营会计中的政策选择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和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角度进行科学的会计政策选择。本章对企业合并、外币折算、商誉和合并会计报表等几个比较重要的会计政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普遍实现会计信息管制的今天,会计政策的选择首先是国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只能是在国家会计法规置留的空间范围内。而且,资本经营从宏观角度讲是国家利用资本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资本经营是一个微观问题,也是一个宏观问题,国家也应通过会计政策机制调控资本经营活动。5.资本经营专题会计研究。资本经营有多种具体方式,如企业兼并、收购、托管、租赁、分立、重组等,而且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除了探索它们共同的会计规律外,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参考文献:

[1]. 石油企业资产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研究[D]. 孙玉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2].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杨成文. 山东农业大学. 2002

[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会计的研究[D]. 鹿艳茹. 沈阳大学. 2011

[4]. 资产重组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 孟智.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5].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翟胜宝.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6]. 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D]. 柳庆森. 天津财经学院. 2003

[7].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D]. 张永艳. 山东大学. 2005

[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D]. 张伟.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9].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D]. 谭小景. 中南大学. 2002

[10]. 资本经营会计研究[D]. 李玉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资产重组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